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6-08-24 08:51: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报告

富志国 柏红霞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德兴小学

2015319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是辽宁省十二五教育管理学会课题之一,由西丰县德兴小学富志国、田瑞珠主持。由张松等15名教师参加,从20143月开始至20153月止,实验周期为一年。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实验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达到预期目的,现将实验成果报告如下: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教育背景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格外重视。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学习是学生的事,也是老师的事,但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的事,必须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的优越性,学生是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的个体,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提供展示与进行互补的平台。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增强,还淡化了教师的权威和促进了教师主导性角色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它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了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由过去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全面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国内教育界人士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郭元祥教授对课程教学改革有深刻的论述,郭元祥教授认为: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应提供有效的教学情景,保障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除此之外,由乡村教育家蔡林森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改革,近年来也掀起了江苏洋思中学、河南永威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崛起的神话。洋思中学的贡献就是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成了很好的教学结构,整个洋思的经验核心就是相信每个学生能够学得好 他们的理论与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这一方法。我国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例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系统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我们还缺乏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具体指导理论和可供参照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许多农村教师对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感到无所适从。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和不足所产生的原因,为农村小学教学开展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我们将在西丰县德兴小学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进行一些尝试性的实验,意将总结出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便真正提升农村儿童对学习的渴求,真正提高全民的素质。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德兴小学现有教职工35人,在校学生 300人,是西丰县农村小学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小学,本学期被县教委定为 调研 试点校。大部分教师年龄在40—55岁之间,他们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工作也同样的充满激情,但农村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太少,知识的获取面太窄,所获知识的容量就少之又少了。同时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较镇内的落后,他们自身的知识容量少,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教育方面的知识,加之农忙春种秋收,闲时打工,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来过问孩子的学习,更别说辅导孩子了。可以说,农村的孩子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方面,基本上处于一种真空状态,缺乏对孩子各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及养成的教育,导致了农村小学的学生学习的自控力不强,学习不专心,对学习的认识根本不够,从而也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德兴小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个体学习成绩差距也都很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差异更是超出了想象,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提高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3、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只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实践意义

探索出适合我们农村小学特色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解决我校现有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并最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合作能力是学生重要素质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让学生学会与别人进行团结协作,有利于团队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课堂教学中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合作理念,,就增进团队意识,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4、课题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意思:

1.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实验假说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必将能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逐渐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每课有得、每课必得,真正提高当堂效益。教师真正成为引路人,而不是管教看守员,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难点等

强化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强化教学效益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手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才能切实优化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拥有愉悦、自信地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从而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动力,更好地学习数学。
1.合作学习中小组分组的研究与运用。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同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研究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向学生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中要有学习的内容、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自学的时间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时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的研究。

从低年级小学生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合作的能力,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已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的研究。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5、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就像轿车里的导航仪一样,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四、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研究各教学要素组合的最佳结构,以小学课堂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问题式教学模式为依托,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思路、新方法。

2、育人目标:使学生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学习好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一代新人。根据我校学生实际状况,确定我校育人目标,具体表现为五种能力五个习惯

五种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发现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五个习惯:自学习惯;研究习惯;质疑习惯;总结归纳习惯;理论联系实际习惯。

3、工作目标:通过实验,能使我校的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效益能达到一个新水平,形成教学改革、科研兴校的新局面。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主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收集并整理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研究论文、案例评析、教学随笔等成果展示相结合的研究模式。

(二)、主要研究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

六、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43——20153月,历时一年,共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3-2014.4

1、确定研究课题,确定实验班级和实验的教师。

2.全面调查德兴小学语文、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会,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撰写研究方案。

(二)、具体研究阶段(2014.5-2014.12

1、深入课堂,实施具体的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部分课完成课堂教学录像。

2、进行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情况搜集。

3.完成阶段总结。进一步开展研究实验。

4、邀请相关专家商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三)、总结成果阶段(2015.1-2015.3

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包括:研究总报告、优秀论文、典型教学案例、制作课堂教学片段录像等。

七:研究成果

一、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意思:
1.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1、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当学生发现分母中只含有25的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后,让学生判断7/89/1513/407/126/24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并把所有分数化成小数。学生惊讶地发现9/156/24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判断不符。这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
2、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如在总复习时出示:50克盐配成浓度为125的盐水,需水多少克?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四、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挡一面。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如,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大家都很明确;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结果是不明,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也会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可以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改革,确保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师生负担也可以由此大减,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五、明确学生的小组学习方式,切实做到创新课堂,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过去,我们学校以教师思维规范学生思维的现象屡见不鲜;仍然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教师越卖力,学生越吃力的恶性循环;机械地反复操练、熟能生巧的观念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产生负面的效果:一部分在小学阶段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的优等生,到了中学以后,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学习能力明显较弱。另外,许多教师误解乃至曲解了新课标的意图,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表面自主、无效合作、随意探究、曲解对话、盲目综合、无度开放、泛化体验、淡化整体、脱离文本、误解实践、消弱基础等等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学研究割裂了教学这个整体,只注意了教法的改革而忽视了学法的指导。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变革。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些要求呼唤着我们主动地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着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年来,我们的实验教师在构建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同时,除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矫正,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诸学科的学习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与创新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通过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法意识和应用学法的自觉性,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聚成一股合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实验我们总结出以下成果:

1、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的组建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小组。

(1)由于小组成员间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我决定采用异质分组,就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一般确定小组的人数以4—6人为宜,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对于小组可以采取灵活的调整措施,改变小组的组成。有时为了营造竞争的氛围,尝试按男女生进行分组,有时为了合作的密切按兴趣进行分组,也有时为了合作的便捷而按座位实施组际合作形成大组等多种做法,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容易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2、探究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应当在创设情景、新知探究和巩固练习中出现带有普遍性差错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研究发现: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进行合作学习,有以下优点: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演示等途径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认知活动,探索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和探究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数学新知识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发现和探究理解所学知识,可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起到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的作用。比如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就可以采取放手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图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

同时教学过程中为了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我们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同时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特别是遇到一些说不清、讲不明开放性题目时,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3)在巩固练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较好、有的错得较多,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了带有普遍性差错时,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做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说明自己观点,评议别人的看法,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就能使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比如说:教学亿以内的读数、写数时,不少学生在写数、读数时,搞不清哪些零要读,哪些零不要读,哪些零只读一个零,但写得时候要写出来,这些地方让学生合作讨论,相互学习,就能发现规律。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领悟到学习原来那么简单!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了科学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习惯: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尊重他人想法。

冷静思考别人意见,完善自己想法。

收集整合小组意见,表达自己观点。

4、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5、数学合作学习,促进了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一味传授,这从表面上看是教师事事关心,实质上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些都不是恰当的师生关系。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中,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由凌驾于受教育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合作伙伴。在这里教师更多的是充当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可以说,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了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活动的展现,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通过活动,体现的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情感体验,同时改进了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科学,更灵活。在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合作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的建筑,它不仅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创设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学、我能行的自信。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他们认为自己是班级最棒的。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不仅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不断反思

科学实验过程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不断反复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写教学札记。

A、积累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点石成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从师生活动两方面,即教师情境设计、自主实验活动设计、创新思维火花,记下培养学生创新的见解;教学中与学生碰撞的火花,积累点点滴滴的经验与体会。

B、要适时召开研讨会,以点带面。用先进的理念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用新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带动全校教育改革。将课题研究成果随时辐射全校,为全校课堂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D、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经验升华。为实验教师建立课堂教学档案。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达到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

七、问题与讨论

1、由于研究人员的中途变换及受中考指挥棒影响,致使实验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不够彻底;初步形成的教学模式还有部分细节有待完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每节课都先出示教学目标,特别是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内容繁琐,学生印象不深且发现意义不大,本校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可以不出示,肯请专家指导。

2、在教学工作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时运用得不够充分,在处理放手与收拢的策略研究中技巧熟练化还有待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在这些方面还要做进一步的努力。如何充分发挥家长的功效,加强家校联系,使家长也参与到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来,有待进一步研究。

3、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使更多的教师都能比较自如的把握合作学习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熟练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同时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些内容在使用合作学习时有些困难,不太适宜合作学习。

八、课题组成员名单

九、课题主持人以及参加者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870768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b.html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