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导学案(无答案)-学习文档

发布时间:2019-08-08 01:38: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重点】

1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教学难点】

1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导入新课

由《朝代歌》引入新课:“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自主学习

1、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夏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 的产生。禹死后, 继位,从此, 代替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00年, 打败建立商朝,都城建 。商王 时迁都到殷。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在位时,统治残暴,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 决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史称西周。

3、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周王根据 远近和 大小,将宗亲和 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诸侯需要向周王 并服从 。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4、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

合作探究

1、 制作夏商西周年代标尺。要求有建立年代、建立者(标注在年代尺上方)灭亡年代、亡国之君(标注在年代尺下方)计算出每个朝代存在了约多少年?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当堂达标

1. 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结了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顺口溜指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2、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4000年,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

3、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一历史人物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A.黄帝 B.禹 C.汤 D.纣

4、商朝被后人称为殷朝,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牧野大战 C.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5、“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
C.“国人暴动” D.牧野之战的影响

6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依次应填的是(  )

A. 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

7、右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8、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笑之以为乐。

——《列女传》

材料三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惊学术界的青铜簋。该器皿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铸的铭文:“王武征商,惟甲子朝……

(1) 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从何人开始?从此以后,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材料二是对夏朝最后一位国君昏庸的描述,这位昏君是谁?灭亡他的是哪位人物?

(3) 说出材料三中武王伐纣的时间,主要战役的名称是什么?

(4) 1000多年前的夏商西周的历史长卷,浓缩在几页教科书中。掩卷沉思,你想对亡国之君提一条什么建议?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学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15d22d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d.html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导学案(无答案)-学习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