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研究报告(非常全面,54页).doc

发布时间:2019-06-15 14:33: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Contents











一、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电力行业成就回顾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1981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目前中国基本上进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电网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1、中国现有发电装机容量在20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系统11个,其中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电网装机容量均超过3,000万千瓦,华东、华中电网甚至超过4,000万千瓦,西北电网的装机容量也达到2,000万千瓦。其它几个独立省网,如四川、山东、福建等电网和装机容量也超过或接近1,000万千瓦。

2、各电网中500千伏(包括330千伏)主网架逐步形成和壮大。220千伏电网不断完善和扩充,到1999年底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总长达495,123公里,变电容量达593,690MVA。其中500千伏线路(含直流线路)达22,927公里,变电容量达801,20MVA

31990年中国第一条从葛洲坝水电站至上海南桥换流站的±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实现双极运行,使华中和华东两大区电网实现非同期联网。

4、随着500千伏网架的形成和加强,网络结构的改善,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得到改善。1990年至2000年间系统稳定破坏事故比1980年至1990年下降了60%以上。

5、省及以上电网现代化的自动化调度系统基本完成。

6、以数据通信为特征的覆盖全国各主要电网的电力专用通信网基本形成。

(二)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总体现状

2000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1,900万千瓦,年发电量13,600亿千瓦时。到2001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3,4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4,650亿千瓦时,发电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电力工业已经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500千伏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线路发展迅速,“十五”期间将基本形成大区联网,打破各省自我平衡的局面,实现更大区域内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1998年开始城乡电网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完善了配电网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制约城乡居民用电增长的因素。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的增长,必将进一步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预计“十五”期间每年将净新增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

22001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2001年中国电力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01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为7.3%,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4,5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接近8%。

2001年中国的电力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①各行业用电量持续增长

电力需求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拉动作用下保持有力增长,几个结构调整较大的行业,其用电增长表现出与以往较为不同的特征。前10个月,全国累计完成发电量11,75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6%,2001全年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在7.8%左右。从各行业用电情况看,除石油加工业和木材采运业外,各行业用电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建材及非金属采矿业、其他采选业、纺织、橡胶、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行业在较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机械、造纸、炼焦炼气等高耗电行业也保持了8%以上的较高用电增长水平。第一、二、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的比重为3.872.611.112.5,与上年相比变化的趋势仍是一产、二产比重下降,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上升。

电力市场供求关系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各地区用电水平均比同期有所上升,地区之间用电增长不平衡。2001年前10个月的电力生产情况表明,由于电源地区的分布不均衡,有个别地区在一些特定时段出现用电紧张。从各大跨区电网和独立省网的情况看,东北、华中、海南和川渝电网电力装机富裕较多,而本地区用电需求增长相对平缓,电力供大于求;安徽、内蒙古、山西有一定富裕,西北、福建、华北、华东、山东、贵州电网供需基本平衡,相对于需求增长,广东、浙江、河北南部地区和宁夏电力装机比较紧张,电力需求难以有效满足。

③各电网之间交换电量规模扩大

东北和华北在20015月份实现跨大区联网,到9月底,东北送华北的电量已经达到11.5亿千瓦时;华东净受华中的电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净受电量达到1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47%;二滩送四川和重庆的电量分别达到63.423.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49%和92.5%;西电送广东的电量达到7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3%;山西、蒙西送京津唐电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④高峰负荷继续增大

2001电力负荷变化进一步加大,受七八月份高温天气的影响,华北、华东、华中、南方和西北电网负荷增长较快,福建、山东、海南和新疆等独立省网的负荷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电网中只有东北和川渝电网最高负荷略有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88%和0.84%。 从负荷特性变化情况看,高温天气对负荷的影响更加显著,空调降温负荷使得各电网峰谷差进一步加大,高峰期供需矛盾进一步尖锐。

⑤“西电东送”工程南部通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1电力行业发展的重大事件之一是“西电东送”建设继续深入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西电东送”工程与“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一起,是西部大开发的四项跨世纪工程。其中“西电东送”被称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西电东送”由南线、中线和北线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南线是“十五”期间建设的重点。“西电东送”南线建设目标是:到“十五”末实现云南、贵州和广西向广东送电规模700万千瓦,三峡向广东送电规模300万千瓦。

二、发展趋势

(一)电力需求预测及分析

1电力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

“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分析、综合各方面的研究结果,预计 “十五”期间中国电力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为5%,实际增长速度可能略高一些,但相对 “九五”各年的增长速度,“十五”期间将比较平稳,电量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预测到2005年中国年发电量将达到17,500亿千瓦时以上。

2、用电构成将继续发生变化

经济结构调整使得电力需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减小,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相应提高;工业内部高耗电行业(冶金、化工、建材等)和传统行业(纺织、煤炭等)用电比重减小,低电耗、高附加值产业的用电比重相应提高。

综合考虑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逐步推进,预计第一产业用电将稳定增长;第二产业随着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单位产值电耗将进一步降低,在全社会用电中的份额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用电在全社会用电中的份额将逐步上升;城乡居民用电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3、各地区供需平衡的差异将逐步缩小

在总量基本平衡的同时,当前各地区的电力供需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东北电网、福建电网和海南电网电力装机过剩较多。华中电网和川渝电网由于水电比重较大、调节性能差,丰水期电力过剩。华北电网、华东电网、山东电网和广西、贵州、云南电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电网中的局部地区存在短时供应不足的情况。广东电网2000年以来,在用电高峰期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十五”期间,随着进一步实施宏观调控和电网之间的互联,各电网之间的供需平衡差异将逐步缩小。初步分析,东北电网、海南电网供过于求的情况还将延续一段时间;广东、浙江、河北南部等局部地区供应不足的问题在“十五”初期有可能加剧;其他地区将基本保持供需平衡。

4、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将趋于明显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行各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影响企业的用电水平。电价高于企业的承受能力时,用电量明显减少;二是影响高耗电产业发展的地区分布和现有布局。高耗电产业将纷纷由电价高的地区转移到电价低的地区,致使各地区电力需求增长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电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将更多地受到电价水平的影响。

5、负荷增长速度将持续超过用电量增长速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电力负荷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空调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气温对用电负荷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部分省份全年最高负荷逐步由冬季向夏季转移,导致年最大负荷增长的波动性增大。今后负荷的增长将继续高于用电量的增长,调峰矛盾日趋突出,电网需要的调峰容量逐年增加。“十五”电力供需的矛盾将主要表现在调峰能力不足,或是调峰的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需要。

(二)2002电力行业展望

1、电量增长速度稍有回落

①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2002年预计国内GDP增长可以达到7%,低于2001年全年7.3%的增长率。国际经济形势情况不乐观,直接影响到中国2002年的出口形势。因此,2002年促进内需持续扩张和经济稳定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此外,由于全球性生产过剩、物价下降、过度竞争将更加突出,也会间接传导到中国,加重中国已存在的通货紧缩压力。受国际需求下降、国内需求不足的双重影响,中国市场发展中的通货紧缩问题仍未得到缓解。从目前情况看,内需持续扩张的基础尚不稳固,2002年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可能略有降低;有关专家预计2002年投资增长将难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综上所述,2002年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走势对电力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十分有限。2002年用电增长速度将低于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为6%-7%。

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电力供需形势,2002年中国电力行业将出现以下形势:

在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电力需求也将会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速度。

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全国范围内电力供需仍将维持低用电水平下的买方市场的格局,不会出现全国性的缺电局面,但在前几年供需基本平衡,最近几年没有新增装机或新增装机容量很小的,以及一些水电比重较大的个别地区,在高峰时段或枯水期缺电现象还会出现。

电力供需矛盾主要表现为高峰期电力短缺,峰谷差进一步加大,最大负荷增长的波动性还将进一步加大。

2、煤炭价格变化对电力行业产生影响

中国煤炭价格2002年将稳中有升,预测2002年煤炭平均价格上扬57%,因此部分地区火力发电企业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严重影响。

2001年,中国煤炭经济运行态势基本稳定,煤炭价格出现了几年来所没有的恢复性增长,全国煤炭库存明显减少,煤炭价格的恢复性上涨完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预计2002年煤炭价格上升趋势已确定。一旦部分地区煤炭价格上涨太快和幅度太大,政府有可能采取措施行政干预,也不排除考虑煤炭市场的供需状况,国家和各省明年将对具备安全生产,符合煤炭生产条件,不影响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的乡镇煤矿逐步进行重新验收、发证,恢复生产,但在短期内小煤矿产量不会有明显增长。

(三)电力体制改革

国务院于2002412日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实施。

1电力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从国情出发,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电力企业转变内部经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电力体制。改革要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有利于改善对环境的影响,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积极稳妥、配套推进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步骤、分阶段完成改革任务。

2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3、“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4、改革方案

厂网分开后,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除华能集团公司直接改组为独立发电企业外,其余发电资产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34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企业,由国务院分别授权经营。

在电网方面,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网资产出资人代表,按国有独资形式设置,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组建华北(含山东)、东北(含内蒙古东部)、西北、华东(含福建)和华中(含重庆、四川)五个区域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西藏电力企业由国家电网公司代管。

南方电网公司由广东、海南和原国家电力公司在云南、贵州、广西的电网资产组成,按各方面拥有的电网净资产比例,由控股方负责组建南方电网公司。

5、电价制度的改革

理顺电价机制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电价体系将划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首先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上网电价由容量电价和市场竞价产生的电量电价组成。对于仍处于垄断经营地位的电网公司的输、配电价,要在严格的效率原则、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条件下,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最终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销售电价。

6、监管机构

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将正式成立,并按照国家授权履行电力监管职责。

7、改革进程

国务院的通知要求,电力改革的实施工作要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精心组织,区别各地区和各电力企业的不同情况,重点安排好过渡期的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在总体设计下分阶段推进改革。

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已在统一部署下,着手开展改革的各项工作,预计2002年年内将完成企业重组的各项主要任务。

三、发展目标及远景规划

“九五”期间,中国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扭转了连续20多年的缺电局面。2000年中国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10—20%,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按电力弹性系数0.8测算,2005年相应需要发电量18,0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65%,发电装机容量约40,000万千瓦,年均增长4.6%,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发电量将达到23,60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约52,000万千瓦。

(一)电力行业“十五”发展与结构调整目标

1、电源

努力改善电力投资环境,保持相应的电力建设规模,保持电力供需的平衡。“十五”末期,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9,000万千瓦,其中水电9,500万千瓦,火电28,600万千瓦,核电870万千瓦,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120万千瓦。

2、电网

“十五”期间,全国联网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05年末,除新疆、西藏和海南外,各相邻电网基本实现互联,电网结构更加合理,具备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能力;全国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线路达到23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6.7亿千伏安;二次系统与一次系统协调发展,通信网络整体能力大幅度提高;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平均达到99.9%,部分重点地区达到99.99%;电网综合线损率控制在7%以下。

3、技术装备

继电保护、电网稳定控制、超高压输变电、水电筑坝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空气冷却机组、洁净煤发电机组、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核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和电力环保装置等设备的国产化步伐;直流输电、500千伏大容量变压器、电力环保技术等,具备独立的设计、建设和设备供应能力;建立和完善适应电力工业发展需要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检测与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有关电力节能环保技术以及迫切需要的难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掌握占据未来电力科技制高点的技术。

4、环境保护

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全国火力发电厂主要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基本维持在2000年的排放水平,并力争有所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废水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

5、农村电气化

在农村电力“两改一同价”的基础上,力争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农村电气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实现农村电气化打下坚实基础。全面完成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实现一县一公司。县及县以下人均年用电量及人均生活用电量有较大增长;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富裕程度,建成一批电气化县、电气化乡(镇)和电气化村。到2005年,全国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进一步减少无电农户。

(二)“十五”计划中电力行业的焦点问题

1、加强电网建设,推进全国联网

  ①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

  电网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继续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扭转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的局面,实现电网与电源的协调发展,实现西电东送、电网互联和受电端网架的协调发展。同步做好二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重视配电网建设,继续做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优化配电网络,城网发展与城市建设相协调,提高配电网运行监控水平,提高电能质量。加强和优化农村电网结构,提高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损耗,以适应小城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②努力推进全国联网

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继续加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西电东送通道;建成七项电网互联互供工程,即:东北与华北联网、福建与华东联网、西北与华中联网、华中与华北联网、川渝与西北联网、山东与华北联网以及三峡送电广东;做好山东与华东联网的前期工作。同时,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各电网主干网架。

  2、充分利用现有发电能力

加强技术改造,努力提高现有发电设备的利用效率。利用现已成熟的技术手段,对国产20万千瓦和3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继续进行更新改造,使平均供电煤耗降低1015/千瓦时,主要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达到50%左右,提高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合理延长机组寿命,电厂自动化达到集控水平。对部分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水电站无病、险坝,提高水电站自动控制水平,保持大中型水电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的稳定;对部分水电站进行扩机增容改造,提高出力和调节能力。

  3、进一步调整电源结构

  积极发展水电。重点开发长江中上游及其干支流、红水河、澜沧江中下游、乌江和黄河上游等流域的水电资源。调峰能力不足、系统峰谷差大的电网,在对各种调峰手段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技术经济性较好的站址,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十五”期间,开工建设龙滩、小湾、水布垭、构皮滩、三板溪、公伯峡、瀑布沟等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站,改善水电电源结构。同时做好水电河流规划和重大水电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保持必要的前期储备。

  优化发展火电。不断优化火电的机组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实现火电技术的产业升级和更新。要继续按照国家现行政策,压缩小火电,努力实现“十五”期间关停小火电和替代老旧机组共2500万千瓦的目标;严格限制常规小火电的发展,不断提高大机组和高性能机组的比重;积极推进热电联产和综合利用发电,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建的燃煤电厂主要采用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高参数、高效率、调峰性能好的机组。在山西、陕西、内蒙和西南等能源基地建设矿区、坑口电厂,向东部及沿海缺能地区送电,促进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全国联网。积极引进和发展超临界机组,推进循环流化床等洁净煤发电示范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加快循环流化床锅炉和脱硫设备的国产化步伐。

  适量建设天然气电站。在沿海缺能地区及大城市,根据国内天然气资源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的进展,以及国际天然气市场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适量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促进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电网调峰能力。

  适当发展核电。适当开工建设核电国产化驱动项目,逐步实现核电自主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的目标。

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加快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在新疆、内蒙、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开发规模较大的风力发电场。继续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电。

  4、促进西电东送

  调整东西部电源建设的布局,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在加快西部地区电力资源开发进度的同时,合理控制东部地区常规燃煤电厂的建设,为西电东送提供市场空间。

  在南方互联电网重点做好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工程。开工建设龙滩、小湾和构皮滩等大型水电站,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当建设燃煤电厂。主要建设天生桥至广东第三回、昆明经罗平至天生桥、贵州经广西至广东三项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以及贵州至广东、三峡至广东两项 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在中部电网配合三峡水电站的建设,重点配套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总规模为交流500千伏输电线路6900公里,直流 500千伏输电线路2200公里,交流500千伏变电容量2475万千伏安,直流换流站总容量1200万千瓦。其中约60%的三峡输变电建设工程在“十五”期间完成。疏通四川电力外送的电网通道,为四川电力东送创造条件。

北部电网在现有山西大同至北京房山、内蒙丰镇经张家口至北京昌平三回500千伏西电东送输电线路的基础上,加大蒙西、山西向京津唐送电力度。到2005年,京津唐地区接受蒙西送电容量超过270万千瓦。加快开发西北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陕北和宁夏煤炭基地坑口电站的步伐,努力实现向华北电网送电。

  5、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在继续做好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及回收利用的基础上,加大对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力度。严格执行“两控区”政策,位于“两控区”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或在建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火电厂,必须安装脱硫设施;位于“两控区”范围内已建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火电厂,分期分批建成脱硫设施或采取其它具有相应效果的减排二氧化硫的措施;除以热定电的热电厂外,在大中城市的城区及近郊区不再新建燃煤电厂;其他地区的火电厂,也要按照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项电力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争在“十五”末期我国烟气脱硫产业初具规模, 30万千瓦及以上的国产湿法脱硫机组投入运行。

  6、大力开展电力工业节水、节油工作

  加强火电厂的节水管理,在新建火电厂推广应用成熟的节水和废水回收技术,加大对现有火电厂节水技术改造的投入,加强对新的节水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开发。在长江中下游、沿海等丰水地区新建的火电厂,推广直流或半直流供水技术;在严重缺水地区新建的火电厂,推广空冷技术;在其他地区的火电厂,推广使用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的稳定剂,以减少用水消耗;在供热电厂,推广供热回水处理与利用技术。全面推广高浓度水力冲灰和干除灰、除渣技术。

对燃油电厂实施燃煤和水煤浆代油技术改造,或结合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实施天然气代油技术改造;对仍在使用大油枪的燃煤机组全部完成采用小油枪的技术改造;通过改造提高锅炉在低负荷下的稳燃能力,减少助燃用油;积极开展等离子无油点火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同时加强管理,降低机组停运次数,以减少火电厂点火用油。

  7、推进农村电气化事业

  农村电气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大力推进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是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对县级供电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革。优化发展小水电,支持有调节性能的小水电发展;改善农村电网结构,防止重复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质量,着力降低农村电价水平,减轻农民负担;开发建设小型分散供电系统,解决电网覆盖不到地区无电农户的用电问题。

(三)“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

1、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西电东送”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标志性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西电东送”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该项工程将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获得西部大开发所急需的启动资金;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电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2、建立三大通道

正在大力实施中的“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南、中、北三条“西电东送”大通道。这三条大通道分别为:

南通道��位于云黔桂交界处的天生桥水电站,目标是实现向广东送电一千万千瓦的战略目标。目前,已有三条输电线路与广东电网联接,第四条线路正在紧张建设中。此外还要建设贵州至广东、云南至天生桥等输电线路。这样,在云南、贵州、广西至广东将拥有六条强大的五百千伏输电线路,形成一条送电容量可观的南方送电通道。

中通道��目标是实现川渝电网与华中电网联网,建设三峡至华东输电线路。中通道要能够满足三峡、溪洛渡等大型水电站电力外送的需要。

北通道��在华北电网内部,内蒙古、山西到京津唐电网的送电线路将得到加强,新建设内蒙古丰镇至北京顺义、内蒙古托克托至北京、山西神头至天津等输电线路。

据有关专家称,与此同时,西北电网内部的“西电东送”网架也将得到加强。配合黄河上游拉西瓦或黑山峡水电站的开发建设,适时实现华北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同时研究实施陕北煤电基地开发及送电京津唐电网和河北省南部电网的方案。

3、预期目标

南方电网:根据规划,至2005年,天生桥一、二级电站向广东送电168万千瓦,贵州电网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云南电网向广东送电160万千瓦,三峡电站向广东送电300万千瓦。期间,2003年西电送广东容量将达到580万千瓦,2005年达到1,000万千瓦。为确保完成输送电力的任务, 十五 期间南方电力公司需新建的输电通道有:天生桥至广东茂名输变电工程(天广三回)、天生桥经云南罗平至宝峰输变电工程,贵州至广东两回交流一回直流输变电工程和华中电网(三峡)至广东输变电工程,新增输电能力900万千瓦。

中部电网:配合三峡水电站的建设,重点配套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总规模为交流500千伏输电线路6,900公里,直流500千伏输电线路2,200公里,交流500千伏变电容量2,475万千伏安,直流换流站总容量1,200万千瓦。重点工程包括:华中与华东电网实现双回500千伏直流联网工程;华中向广东送电300万千瓦的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湖北荆门至湖南益阳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湖北双河至荆门至河南南阳500千伏输电工程、华中与华北电网联网工程--河南新乡至河北邯郸500千伏直流工程、三峡至重庆万县的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华中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河南三门峡330千伏直流背靠背换流站等工程项目。

北部电网:在现有山西大同至北京房山、内蒙丰镇经张家口至北京昌平三回500千伏西电东送输电线路的基础上,加大蒙西、山西向京津唐送电力度。到2005年,京津唐地区接受蒙西送电容量超过270万千瓦。加快开发西北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陕北和宁夏煤炭基地坑口电站的步伐,电网建设初期以公伯峡水电站外送为契机,建设青海经甘肃、宁夏至陕北的750千伏线路,然后建设兰州至关中,最后打通关中至榆林,最终形成西北电力750千伏环状网架结构,从而为 西电东送 提供强有力的网架支撑。积极推进西北电力跨大区联网,其具体项目主要有三个:一是西北与华中联网,规模为36万千瓦,计划2004年投产;二是西北与川渝联网,初期规模为60万千瓦,以后可扩大到120万千瓦,计划2004年投产;三是西北与华北联网,初可研究即将完成。加快新疆电力发展,力争用34年时间实现全疆联网。同时,大力调整电源结构,重点建设以吉林台一级水电站为龙头的伊犁喀什河水电基地,以及托克逊、库车等火电基地。在实现全疆联网的基础上,适时推进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

四、加入WTO电力行业的影响

(一)入世后电力行业受到的总体影响

200111月开始中国正式加入WTO,这对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就电力行业而言,目前尚未见到承诺开放市场和要求履行相应义务的规定,因此电力行业受到的直接挑战较少。根据中国与周边国家电力开发布局之间的关系,将来进一步扩大与周边国家电力交换是可能和需要的,但也仅是一些局部地区。由于电力工业的特点,电力交换必须通过电网来实现,进行电力贸易和贸易规模一般都在事先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只有对双方都有效益时才能实行,在一定的电网条件下,电力交换的数量和交换方式还将受到电力系统运行的技术制约,不会引起严重的冲击。因此就电力贸易的市场竞争而言,加入WTO几乎不会对电力行业造成不利的影响或影响很小;而加入WTO后,由于中国其他行业受到影响而引起对电力需求增长的间接影响要比直接影响更突出。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分析预测结果,中国加入WTO,从1998—2005年逐步实现各项承诺,2005年中国GDP将提高1,955亿元。GDP所获得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根据比较优势而重新配置资源的效率提高。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由于贸易自由化所导致的生产效率提高,则从加入至2010年年均GDP增长率将比未加入WTO的情况提高近一个百分点。按照预测,中国未来的电力弹性系数为0.6- 0.8估算,电力需求的增长可提高0.6-0.8个百分点。各行业用电量增长则因加入 WTO而有不同的变化,农业、石化行业、冶金行业等用电增长将趋缓,而轻工、纺织行业、第三产业用电将加快增长,用电结构发生变化,将使负荷的峰谷差加大。

从长期看,尽管总体上中国加入WTO是利大于弊,但是入世仍给中国的电力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入世以后中国电力行业可能受到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力供应

根据中国入世后的国民待遇规则,外商投资企业将不再享有过去的优惠,这很可能挫伤外资进入中国电力行业的积极性。不过,由于外资在中国发电领域的数量有限,对电力供应的影响依然可以忽略。另外,中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陆续建设的“西电东送”项目,规模都较大,对电力行业的影响处于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

2电力需求

电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商投资有望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必将带动用电量的增长。同时一部分行业如纺织、轻工等,由于获得平等竞争而增加了出口,扩大了生产,相应增加了用电量。但另一方面,中国一些工业尤其是用电大户行业受到冲击,在短期内用电量增长可能放慢,从而影响到电力需求增长的速度,但目前还难以作出定量分析。综合分析,不同行业用电量的需求有增有减,需求的绝对量预计处于上升趋势中,加入WTO电力供需平衡变化的影响不大。

3、原材料成本

入世后中国电站用进口矿物燃料的成本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幅度将十分有限,预计不会超过3%。

4电力设备

199811日起,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在规定的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际上,在1998年之前,外商投资电力项目生产自用设备的进口以及境外贷款电力项目设备的进口就已经享受免税优惠待遇。所以一方面,现行免税产品几乎覆盖了电力工业除发供电生产企业日常维护以外所需进口设备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入世后,我国扩大开发的方针不但不会弱化,相反还会进一步强化。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关税税率的降低实际上对电力工业基建项目设备进口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对于发供电生产企业日常维护所需的进口设备,一般是不能享受免税待遇的。这部分电力设备的进口将因加入WTO降低关税而使相关电力企业直接受益,可以使得发供电生产企业进口设备减少设备款5.85%的税赋。电力企业进口设备量会有所增加。

总体分析,中国加入WTO电力行业的影响是渐进的,短期不会有明显变化,而且影响的程度也十分有限,电力行业运行的基本格局不会被打破。

(二)对发电企业的影响��利大于弊

1、发电企业面临的机遇

由于发电厂的政策、资金、时间等的进入壁垒,决定了中国发电企业受入世影响较小。其所获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加强和国外大的电力投资商和电力运营商的交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和国外厂商合作,引进中国电力建设所急需的资金。有利于中国部分电力产品的出口;有利于中国电力企业向外拓展的国际化进程;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增加。

2、发电企业面临的挑战

入世对国内发电企业的冲击则表现在:国外电力企业进军国内市场,将对国内企业产生较大的挑战;由于加入WTO后会对中国其它行业如冶金、化工、汽车、有色金属等行业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对工业用电量会相应产生较大影响。

3、上市公司受到的影响

对于发电类上市公司,总体来看,利大于弊。入世后,它们可以引进更加先进的关键设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发电效率,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过,由于入世后,电力市场的垄断将会打破,发电市场的竞争将会加剧,电价也会出现一定的下调,对电力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会有一定的影响,并直接导致两极分化,逐步淘汰机组规模小、发电效率低的小型电力企业,因此,拥有小机组的发电上市公司要么转型退出发电领域,要么及早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装机规模(如粤电力、汕电力等),而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通过不断的兼并做大主业,将保持更加强劲的竞争力,前景较为看好,如国电电力、桂冠电力等。

(三)对于电力设备企业的影响��面临挑战

1电力设备企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电力设备行业市场开放较早,世界上各大高压开关制造商早已进入中国,占领了国内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国内产品不会由于关税的降低而很快失去相对的价格优势。而且,加入WTO,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后,在合理的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下,国内价格将受到国际价格的竞争,迫使电力企业按比较利益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促进中国电力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具体来看,对输变电企业,中国自行生产的输配电设备由于其生产集中度低、规模小、成本高,加入WTO后在价格和质量等方面将受较大冲击;在发电设备领域,中国尚未掌握一些亚临界的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大容量的火电、水电和核电以及新能源机组主要以进口国外机组为主;电力环保领域,国内产业也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如在烟气脱硫方面,目前中国在3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领域,技术尚不成熟。在30千万以下,尤其是20千瓦以下,也只有少数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

2、上市公司受到的影响

电力设备行业上市公司而言,利弊现在很难说清,但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者,才能抢得市场先机,而缺乏竞争力的普通一次设备企业,将有可能很快被淘汰。由于中国的国家电力主管部门反复重申"十五"期间,输变电设备只能用国产化设备,因此短期内中国国产输变电上市公司还不会感到压力。但对于那些自身没有核心技术,一心只靠拷贝技术的企业来说,打击无疑是致命的。目前,一些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如许继电器、特变电工、平高电气等,主动和一些国际电气跨国公司在管理、技术方面的广泛合作,就是为了尽快掌握关键技术,走上国际化的轨道,这些公司的前景,应该会相对较好。至于目前的几家电力环保类上市公司,由于电力脱硫的环保关键技术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中国国内自主开发的关键技术较少,入世后将难免受到较大的冲击。不过由于电力行业特殊的垄断性,预计该项技术的市场主要将以中外合资为主。目前,凯迪电力、龙源环保、龙净环保、九龙电力等公司所运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都是引自国外,入世后他们将会加强合作,共同分享中国国内电力环保的蛋糕。

(四)与电力行业有关的相应条款

WTO协议文本进行研究,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条款中,对电力工业存在潜在威胁的有服务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虽然这些条款目前没有明确提出对电力工业的限制,但是一般性条款如加上具体承诺即成为限制性很强的条款。

1、与服务贸易有关的条款

中国政府在与美国等缔约国签订的双边协议中,在服务领域中条文如下:“中国同意在所有重要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同意加入《基本通讯与金融服务协议》,以及不限制美国服务供应商加入目前的市场。中国将不限制所有服务行业的现有市场准入和活动。包括批发、在固定地点以外销售、零售、维修和运输等。中国将于三年内逐步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分销服务限制。”通讯和金融都明文规定在该条款规定内,电力受不受该条款制约,这里没有规定。之所以对电力没有规定,是因为有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4条之二“安全例外(b)的规定((不得)阻止任何成员采取其认为对保护其根本安全利益所必需的任何行动)”。电力因为涉及到国家安全,因此没有统一的对外开放要求,目前世界上只有某些邻国的双边开放协议。本次WTO谈判,中国政府没有与任何国家签署关于电力开放的双边协议,但是就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精神看,是要求所有服务业开放。在电力改革中,世行、亚行及一些国外咨询机构也主张中国电力开放,中国政府内部对此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对电力行业也有潜在的威胁。目前经济的全球化,最本质的是投资资本的全球化。 19866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提议下,投资问题被纳入乌拉圭回合谈判。经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谈判,最终达成了一项《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该协定规定,本协定仅适用于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这也就是说,对与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或者任何其它投资措施,协定不予管制。这种以笼统措辞规定的适用范围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谈判妥协的产物。发达国家为了吸引更多发展中国家参加本协定,只得放弃对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领域中的投资措施进行约束的企图;而发展中国家则放弃了“对贸易有直接而严重影响的投资措施”的提法。

电力投资因不属于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投资,故可不受该协议限制,如受该协议限制,将会涉及国家安全及电力安全。按照该协议,外国投资者将不被附加任何条件得到投资的国民待遇,这样关系着国家安全的电网投资要放开,水电、核电投资也要放开,火电投资更不在话下。如果不是发展中国家的抗争,该投资协议不限定在与货物贸易有关的范围,则将会对中国电力工业造成严重影响。但是,该协议还留了修改的余地,该协议注明:在该协议生效5年内,要进行检查,并视具体情况提出修改建议,同时,考虑该协议是否需要补充有关投资政策和竞争政策方面的规定。这表明将来有可能就谈判制定外国直接投资领域的多边规则提出新建议。

总之,目前条款中没有的规定,根据发达国家制定该条款的初衷和发展趋势,在今后也许会有所规定,现在条款上没写的问题,在实际中也许就会出现。目前电力投资方面,中国政府是否要严格限制外国投资者在电网、水电、核电的投资,以及在火电方面是否也要加强限制,成为了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目前,中外合资、外资进入电厂投资的已不少,中国对此缺乏明确的限制政策,这对于中国电力行业是极为不利的。电力的市场有限,失去以后很难赎回,英国、新西兰、美国的一些州将电厂、配电线路出售后,都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

五、统计资料

12000年底全国城乡电网累计完成情况



计算单位

2000年底累计

2000

1999

1998

p

< class=' _19'>

一、全国城乡电网累计完成情况

亿元

2045.92

1128.48

666.63

250.18

p

< class=' _19'>

按电网构成分

 

 

 

 

 

p

< class=' _19'>

城网部分

亿元

745.71

354.21

254.81

136.69

p

< class=' _19'>

农网部分

亿元

1300.21

774.27

411.82

114.12

p

< class=' _19'>

农网直供部分

亿元

659.01

376.57

225.44

57.00

p

< class=' _19'>

农网趸售部分

亿元

641.20

397.70

186.38

57.12

p

< class=' _19'>

二、全国城乡电网资金到位情况

亿元

1847.86

918.90

679.99

248.97

p

< class=' _19'>

按电网构成分

 

 

 

 

 

p

< class=' _19'>

城网部分

亿元

649.79

305.94

217.03

126.82

p

< class=' _19'>

农网部分

亿元

1198.07

612.96

462.96

122.15

p

< class=' _19'>

农网直供部分

亿元

605.31

301.90

243.18

60.23

p

< class=' _19'>

农网趸售部分

亿元

592.76

311.06

219.78

61.92

p

< class=' _19'>

三、全国城乡电网投产线路情况

公里

2809753.26

1923711.62

761554.70

124486.94

p

< class=' _19'>

按电网构成分

 

 

 

 

 

p

< class=' _19'>

城网部分

公里

103518.53

60465.73

31030.90

12021.90

p

< class=' _19'>

农网部分

公里

2706234.73

1863245.89

730523.80

112465.04

p

< class=' _19'>

农网直供部分

公里

1302490.41

884744.18

360775.32

56970.91

p

< class=' _19'>

农网趸售部分

公里

1403744.32

978501.71

369748.48

55494.13

p

< class=' _19'>

四、全国城乡投产变电站情况

万千瓦时

15725.56

8791.34

5824.38

1109.84

p

< class=' _19'>

按电网构成分

 

 

 

 

 

p

< class=' _19'>

城网部分

万千瓦时

6071.80

3171.93

2366.62

533.25

p

< class=' _19'>

农网部分

万千瓦时

9653.76

5619.41

3457.76

576.59

p

< class=' _19'>

农网直供部分

万千瓦时

5547.69

3071.33

2124.61

351.75

p

< class=' _19'>

农网趸售部分

万千瓦时

4106.07

2548.08

1333.15

224.84

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电力年鉴》

22000年全国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地区

总计

按类型分

水电

火电

核电

送电

变电

其它

全国总计

9536612.9

1087446.6

3829009.4

1507308.0

1343579.5

1257193.4

512076.0

北京市

210097.0

 

5421.0

 

84921.0

24756.0

94999.0

天津市

125764.0

 

122264.0

 

2500.0

 

1000.0

河北省

428866.0

 

310312.0

 

40521.0

44703.0

33330.0

山西省

443158.1

 

356011.1

 

39805.0

29252.0

18090.0

内蒙古自治区

205055.0

 

204755.0

 

 

300.0

 

辽宁省

297590.0

43810.0

181746.0

 

41714.0

18320.0

12000.0

吉林省

180455.0

 

126230.0

 

35958.0

18267.0

 

黑龙江省

115907.0

 

66639.0

 

9965.0

16303.0

23000.0

上海市

291454.0

 

128715.0

 

50659.0

78354.0

33726.0

江苏省

433051.0

22368.0

126518.0

156060.0

57292.0

49436.0

21377.0

浙江省

1213867.8

14629.0

286460.3

777030.0

54761.0

80237.5

750.0

安徽省

314499.0

4000.0

250013.0

 

18385.0

31401.0

10700.0

福建省

221888.0

131151.0

26651.0

 

34517.0

20131.0

9438.0

江西省

290102.0

26416.0

215438.0

 

11132.0

10670.0

26446.0

山东省

566569.0

 

404788.0

 

52166.0

89615.0

20000.0

河南省

405733.0

 

279109.0

 

37168.0

78256.0

11200.0

湖北省

154359.0

18339.0

35419.0

 

36147.0

32964.0

31490.0

湖南省

312582.0

109823.0

98538.0

 

46386.0

32835.0

25000.0

广东省

1038094.0

30853.0

150745.0

574218.0

163525.0

116628.0

2125.0

广西自治区

113795.6

18801.6

6200.0

 

28458.0

47394.0

12942.0

海南省

9176.0

 

9036.0

 

 

140.0

 

重庆市

59010.0

16911.0

200.0

 

1365.0

28034.0

12500.0

四川省

323734.0

230407.0

29000.0

 

31429.0

27251.0

5647.0

贵州省

133408.0

14700.0

35206.0

 

37541.0

39961.0

6000.0

云南省

314047.9

150180.0

96000.0

 

37418.0

19135.0

11314.9

西藏自治区

3000.0

 

1900.0

 

 

 

1100.0

陕西省

241328.0

16940.0

121444.0

 

36035.0

39287.0

27622.0

甘肃省

191603.0

16820.0

89510.0

 

36789.0

27710.0

20774.0

青海省

58167.0

42024.0

7000.0

 

 

 

9143.0

宁夏自治区

21850.3

 

 

 

1952.0

5013.0

14885.3

新疆自治区

91840.5

 

57716.0

 

15834.0

8453.0

9837.5

不分区

726561.7

179274.0

25.0

 

299236.5

242386.9

5639.3

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电力年鉴》

32000年全国电力生产基本情况



2000

1999

1999年增长(+-%

一、 发电装机容量

万千瓦

31932.09

29876.79

6.88

万千瓦

7935.22

7297.08

8.75

万千瓦

23754.02

22343.40

6.31

万千瓦

210.00

210.00

 

二、 单机6000千瓦以上机组

5283

5107

186

万千瓦

28509.64

26585.13

7.24

1081

984

97

万千瓦

5735.93

5202.35

10.26

4199

4120

79

万千瓦

22563.7

21172.77

6.57

其中:供热

1498

1313

185

万千瓦

2990.609

2815.91

6.2

国外机组

1063

1061

2

万千瓦

7878.395

7064.81

11.52

128

115

13

万千瓦

1411.275

1274.78

10.71

933

944

-11

万千瓦

6287.12

5610.04

12.07

平均单机容量

万千瓦/

5.4

5.21

0.19

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

公里

726167

686084

5.84

其中:550千伏

公里

26837

22927

17.05

330千伏

公里

8669

7949

9.06

220千伏

公里

128114

121790

5.19

110千伏

公里

201230

190961

5.38

四、35千伏及以上变压器容量

kVA

99612

91775

8.54

其中:550千伏

kVA

9447

8012

17.91

330千伏

kVA

1410

1248

12.98

220千伏

kVA

30632

28027

9.29

110千伏

kVA

35384

32406

9.19

五、发电量

亿kWh

13684.82

12331.41

10.98

亿kWh

2431.34

2129.27

14.19

亿kWh

11079.36

10047.37

10.27

亿kWh

167.37

148.33

12.84

六、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热量

万百万kj

120434.27

108907

10.58

七、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煤耗

g/(kW h)

392

399

-7

八、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煤耗

g/(kWh)

363

369

-6

九、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厂用电率

%

6.28

6.5

-0.22

%

0.49

0.55

-0.06

%

7.31

7.51

-0.2

十、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利用小时

h

4517

4393

124

h

3258

3198

60

h

4848

4719

129

十一、 供电量

亿kWh

11468.62

10336.01

10.96

售电量

亿kWh

10573.35

9498.47

11.32

线损电量

亿kWh

895.27

837.54

6.89

线路损失率

%

7.81

8.1

-0.29

十二、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燃料消耗

 

 

 

 

发电消耗标准煤量

t

39789.37

36539

8.89

发电消耗原煤量

t

52810.45

48187

9.60

发电消耗燃油量

t

1041.56

1159

-10.14

发电消耗燃气量

m3

1538163

1290668

19.18

供热消耗标准煤量

t

4780.64

4489

6.50

供热消耗原煤量

t

6382.3

5689

12.18

供热消耗燃油量

t

175.6

201

-12.77

供热消耗燃气量

m3

873543

965192

-9.50

十三、 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效率

 

 

 

 

电厂发电热效率

%

33.84

33.46

0.38

电厂供热热效率

%

85.96

82.78

3.18

能源转换总效率

%

39.43

38.85

0.58

十四、 发用电设备比

 

1 : 2.28

1 : 2.16

 

发电设备容量:用电设备容量

 

 

 

 

十五、 电力弹性系数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

 

1.37

0.92

0.45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1.42

0.92

0.5

十六、 电力消费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

41.72

40.07

1.65

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电力年鉴》

42000年全国分地区发电量

(单位:万千瓦时)



地区

1999年增减

合计

水电

火电

核电

合计

水电

火电

核电

全国总计

136848171

24313383

110793599

1673689

10.98

14.19

10.27

12.83

华北地区

23099030

360221

22727293

 

10.92

12.85

10.91

 

北京市

1889619

94734

1794885

 

9.82

-0.16

10.41

 

天津市

2164318

1377

2162104

 

13.48

-16.85

13.54

 

河北省

8444242

46973

8395328

 

9.40

-44.25

10.00

 

山西省

6208664

161198

6047466

 

9.47

44.23

8.77

 

内蒙古自治区

4392187

55939

4327510

 

15.40

109.98

14.78

 

东北地区

13737989

808817

12923634

 

3.69

-7.24

4.45

 

辽宁省

6471734

165156

6301040

 

5.32

-39.87

7.41

 

吉林省

2938017

501697

2436320

 

-0.20

2.31

-0.70

 

黑龙江省

4328238

141964

4186274

 

4.04

32.85

3.28

 

华东地区

42019382

3454955

38352592

203548

12.69

-3.47

14.04

177.86

上海市

5582714

 

5582714

 

11.59

 

11.59

 

江苏省

9725630

7119

9718511

 

15.02

122.61

14.98

 

浙江省

6973293

897635

5864854

203548

15.54

-15.53

19.85

177.86

安徽省

3681353

72917

3608436

 

15.24

-41.45

17.54

 

福建省

4037357

1951774

2084552

 

12.95

5.34

21.07

 

江西省

2010583

522468

1488115

 

7.06

-1.57

10.46

 

山东省

10008452

3042

10005410

 

9.41

-40.76

9.44

 

中南地区

33217657

8534114

23198685

1470141

12.14

19.77

10.08

4.26

河南省

7027284

227390

6799895

 

6.66

39.01

5.84

 

湖北省

5591238

2813961

2777277

 

6.95

17.79

-2.17

 

湖南省

3763722

2106280

1657442

 

8.01

15.51

-0.22

 

广东省

13534655

1557348

10493540

1470141

18.72

40.85

18.25

4.26

广西自治区

2890878

1688736

1202142

 

14.07

9.70

20.85

 

海南省

409880

140399

268389

 

6.05

34.42

-4.44

 

西南地区

13645527

7201041

6434608

 

9.65

18.78

1.00

 

重庆市

1679040

382215

1296825

 

6.08

18.38

2.93

 

四川省

5563773

3690492

1873281

 

13.05

21.59

-0.69

 

贵州省

3159744

909464

2250280

 

9.31

13.85

7.58

 

云南省

3174567

2160783

1013784

 

6.46

16.86

-10.51

 

西藏自治区

68403

58087

438

 

1.55

2.95

97.05

 

西北地区

10170726

2996375

7156787

 

9.10

8.14

9.56

 

陕西省

2830000

360000

2470000

 

7.15

59.35

2.26

 

甘肃省

2802653

1143376

1659049

 

6.80

-2.67

14.48

 

青海省

1388039

1097093

290946

 

11.81

12.92

7.81

 

宁夏自治区

1320207

90562

1229645

 

17.59

-7.76

20.01

 

新疆自治区

1829827

305344

1507147

 

8.08

1.58

9.75

 

不分区

957860

957860

 

 

69.95

69.95

 

 

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电力年鉴》

52000年全国分地区装机容量



地区

(万千瓦)

1999年增减(%)

合计

水电

火电

核电

合计

水电

火电

核电

全国总计

31932.09

7935.22

23751.01

210.00

6.88

8.75

6.31

0.00

华北地区

4702.58

317.85

4378.89

 

4.47

20.81

3.45

 

北京市

445.16

105.81

339.35

 

-9.44

0.00

-12.03

 

天津市

503.60

0.50

502.80

 

-0.23

0.00

-0.23

 

河北省

1583.07

72.72

1509.37

 

8.51

1.01

8.91

 

山西省

1274.85

97.77

1177.08

 

9.46

58.24

6.72

 

内蒙古自治区

895.90

41.06

850.29

 

1.65

78.37

-0.47

 

东北地区

3457.63

560.00

2890.24

 

5.79

1.40

6.62

 

辽宁省

1523.03

124.85

1393.79

 

11.26

0.69

12.17

 

吉林省

846.13

353.67

489.46

 

4.57

0.81

7.45

 

黑龙江省

1088.47

81.48

1006.99

 

-0.16

5.20

-0.57

 

华东地区

9343.03

1325.51

7982.41

30.00

9.53

11.21

9.29

 

上海市

1060.43

 

1060.43

 

6.42

 

6.42

 

江苏省

1925.22

3.36

1921.86

 

4.31

9.71

4.30

 

浙江省

1808.44

542.03

1232.59

30.00

16.19

18.36

15.76

 

安徽省

872.24

54.63

817.61

 

9.02

20.07

8.36

 

福建省

1043.66

532.49

509.88

 

7.77

5.03

10.50

 

江西省

632.03

184.60

447.43

 

13.75

6.43

17.07

 

山东省

2001.00

8.41

1992.60

 

10.73

68.45

10.57

 

中南地区

8186.69

2617.22

5381.90

180.00

5.13

7.56

4.12

0.00

河南省

1531.70

152.80

1378.90

 

3.68

64.65

-0.41

 

湖北省

1510.93

707.05

803.88

 

4.25

7.50

1.55

 

湖南省

1033.54

585.80

447.74

 

0.70

2.51

-1.58

 

广东省

3189.56

701.55

2301.32

180.00

5.15

7.04

4.91

0.00

广西自治区

741.82

416.32

325.50

 

16.88

3.46

40.15

 

海南省

179.13

53.69

124.56

 

7.68

0.36

11.23

 

西南地区

3525.54

1993.55

1529.23

 

4.99

6.34

3.28

 

重庆市

432.20

132.70

299.50

 

1.61

23.98

-5.91

 

四川省

1709.84

1100.83

609.01

 

7.91

5.68

12.20

 

贵州省

606.36

235.81

370.55

 

0.58

2.08

-0.35

 

云南省

741.41

494.72

246.69

 

4.10

5.78

0.89

 

西藏自治区

35.72

29.48

3.48

 

7.72

8.18

10.48

 

西北地区

2464.64

869.10

1588.36

 

7.91

4.23

10.07

 

陕西省

737.56

145.12

592.44

 

10.50

12.32

10.07

 

甘肃省

655.22

295.15

359.95

 

6.92

2.91

10.45

 

青海省

395.37

311.39

83.98

 

4.15

1.26

16.50

 

宁夏自治区

230.63

30.63

200.00

 

1.50

0.00

1.73

 

新疆自治区

445.86

86.81

351.99

 

12.33

8.99

13.46

 

不分区

252.00

252.00

 

 

70.27

70.27

 

 

注:根据国电发〔200172号文,各省发电装机容量已不含国电公司系统2000年停运机组容量

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电力年鉴》

6:历年人均指标(19812000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人)

人均装机容量(千瓦/人)

人均发电量(千瓦h/人)

人均净用电量(千瓦h/人)

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h/人)

1981

476.9

0.0691

309.1

258.8

1982

510.9

0.0712

322.4

270.8

1983

563.9

0.0742

341.1

288.4

1984

667.1

0.0768

361.3

306.3

1985

808.5

0.0822

388.0

329.1

1986

901.9

0.0873

418.1

353.2

21.5

1987

1033.9

0.0941

455.0

384.3

24.5

1988

1267.1

0.1040

491.1

415.3

29.0

1989

1419.1

0.1124

518.9

439.4

33.0

1990

1547.7

0.1206

543.3

458.9

40.4

1991

1747.2

0.1308

584.9

493.7

45.9

1992

2051.3

0.1421

643.7

543.0

54.1

1993

2647.7

0.1543

706.6

589.1

62.0

1994

3654.6

0.1668

774.1

642.2

73.0

1995

4767.0

0.1793

831.4

694.4

82.9

1996

5539.3

0.1933

881.9

737.0

93.0

1997

6048.2

0.2057

917.4

763.2

101.4

1998

6373.9

0.2222

927.6

773.0

111.2

1999

6516.9

0.2373

979.4

814.7

116.7

2000

7062.9

0.2523

1081.1

999.6

132.1

资料来源:国家电力信息网

7:历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9812000



发电设备平均 利用小时

发电厂用电率(%

线路损失率 %

发电标准煤耗[g/(千瓦·h)]

供电标准煤耗[g/(千瓦·h)]

1981

4955

6.40

8.98

407

442

1982

5007

6.32

8.64

404

438

1983

5101

6.21

8.53

400

434

1984

5190

6.28

8.28

398

432

1985

5308

6.42

8.18

398

431

1986

5388

6.54

8.15

398

432

1987

5392

6.66

8.48

398

432

1988

5313

6.69

8.18

397

431

1989

5171

6.81

8.18

397

432

1990

5041

6.90

8.06

392

427

1991

5030

6.94

8.15

390

424

1992

5039

7.00

8.29

386

420

1993

5068

6.96

8.52

384

417

1994

5233

6.90

8.73

381

414

1995

5216

6.78

8.77

379

412

1996

5033

6.88

8.53

377

410

1997

4765

6.80

8.20

375

408

1998

4501

6.66

8.13

373

404

1999

4393

6.50

8.10

369

399

2000

4517

6.28

7.70

363

392

资料来源:国家电力信息网

82000年全国分地区电力工业人均指数



人均装机容量 (千瓦h/人)

人均用电量 (千瓦h/人)

人均生活用电量 (千瓦h/人)

全国总计

0.252

1063.83

132.07

北京市

0.332

2781.67

344.77

天津市

0.503

2338.12

246.69

河北省

0.235

1200.10

131.28

山西省

0.387

1552.58

81.64

内蒙古自治区

0.377

1069.90

94.12

辽宁省

0.359

1767.09

214.23

吉林省

0.310

1068.07

164.70

黑龙江省

0.295

1198.92

178.47

上海市

0.634

3342.02

317.77

江苏省

0.259

1305.92

168.89

浙江省

0.387

1578.05

205.24

安徽省

0.146

566.20

88.59

福建省

0.301

1156.77

185.95

江西省

0.153

502.78

56.11

山东省

0.220

1102.22

134.98

河南省

0.166

776.28

82.49

湖北省

0.251

834.48

106.27

湖南省

0.161

630.62

78.92

广东省

0.369

1544.30

239.09

广西自治区

0.165

700.46

110.64

海南省

0.228

487.58

74.15

重庆市

0.140

531.55

70.37

四川省

0.205

625.81

122.52

贵州省

0.172

816.41

77.79

云南省

0.173

638.02

76.80

西藏自治区

0.136

123.99

33.34

陕西省

0.205

812.10

92.40

甘肃省

0.256

1152.74

83.83

青海省

0.763

2106.17

86.26

宁夏自治区

0.410

2422.93

107.39

新疆自治区

0.232

950.56

95.05

资料来源:国家电力信息网

9:中国各个时期的能源和电力弹性系数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

“一五”时期

1.70

2.41

“八五”时期

0.36

0.85

“二五”时期

1994

0.55

0.85

19631965

0.21

0.94

1995

0.83

0.84

“三五”时期

1.26

1.37

1996

0.21

0.74

“四五”时期

1.73

2.01

1997

0.17

0.58

“五五”时期

1.08

1.75

1998

-0.78

0.27

“六五”时期

0.60

0.64

1999

-1.62

0.92

“七五”时期

0.52

1.12

2000

-0.01

1.37

资料来源:国家电力信息网

主要资料来源:

[1] 国家电力信息网 www.sp.com.cn

[2] 中国能源信息网 www.energy-china.com

[3] 中信内联网

[4] 2001年中国电力年鉴》

[5] 《中国统计年鉴》

[6] 中国财经网 www.fec.com.cn

[7] 咨询公司内部资料

[8] 国家电力公司

[9]《中国证券报》

[10] 华夏证券研究所www.csc.com.cn

[11] 赛迪网

[12] 中国资讯行www.chinainfobank.com

美文欣赏

1 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 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 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 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 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阑珊灯火,映照旧阁。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 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流年为祭。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寂寞琉璃,荒城繁心。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 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 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10 寂寞的严冬里,到处是单调的枯黄色。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面下恹恹欲睡。有母女俩,在散发着丝丝暖意的阳光下,母亲在为女儿梳头。她温和的把头发理顺。又轻柔的一缕缕编织着麻花辫。她脸上写满笑意,似乎满心的慈爱永远装不下,溢到嘴边。流到眼角,纺织进长长的。麻花辫。阳光亲吻着长发,像散上了金粉,闪着飘忽的光辉。女儿乖巧地依偎在母亲怀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不时把母亲逗出会心的微笑,甜美的亲情融化了冬的寒冷,使萧索的冬景旋转出春天的美丽。

11 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青山那坚实的肌胸,挺拔的脊梁坦露在人们的面前,沉静而坚毅。不时有云雾从它的怀中涌起,散开,成为最美丽的语言。那阳光下显得凝重的松柏,那苍茫中显现出的点点殷红,那散落在群山峰顶神秘的吻痕,却又增添了青山另外的神秘。

12 原野里那郁郁葱葱的植物,叫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秋天的萧索,勃勃生机与活力仍在田间高山涌动。谷子的叶是墨绿的,长而大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弯了昨日挺拔的脊梁;高粱仍旧那么苗条,满头漂亮的红缨挥洒出秋的风韵;那纵横原野的林带,编织着深绿浅黄的锦绣,抒写出比之春夏更加丰富的生命色彩。

13 终于,心痛,心碎,心成灰。终于选择,在月光下,被遗忘。百转千回,早已物是人非;欲说还休,终于咫尺天涯;此去经年,你我终成陌路。爱你,终是一朵花开至荼糜的悲伤,一只娥飞奔扑火的悲哀。

14 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心若向阳,何惧忧伤。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15 孤独与喧嚣无关,摩肩接踵的人群,演绎着身外的花开花谢,没谁陪你挥别走远的流年。孤独与忙碌迥异,滚滚红尘湮没了心境,可少了终点的奔波,人生终究一样的苍白。当一个人成长以后,在他已经了解了世界不是由鲜花和掌声构成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多么可贵。

16 生活除却一份过往和爱情外,还是需要几多的遐思。人生并不是单单的由过往和爱情符号所组成的,过往是人生对所有走过岁月的见证;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轻若飞花,轻似落霞,轻如雨丝;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静若夜空,静似幽谷,静如小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7decee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27.html

《电力行业研究报告(非常全面,54页).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