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学院跨学科四门主干课程作业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福建教育学院跨学科四门主干课程作业
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学)
题目:
1. 中学数学能力基本要素不包括( A. 运算能力 B. 数学思维能力 C. 数学交流能力 D. 空间想象力
2.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 ①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②学生的主体地位 ③教师的主导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3. 制定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 ①国家的教育方针 ②普通中学的性质和任务 ③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④数学学科的特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 数学教学的本质观包括( 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数学操作活动要体现本质
③高屋建瓴地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5. 数学学习过程不包括( A. 输入阶段 B. 输出阶段
C. 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 D. 操作阶段
6. 备好一节练习课,关键在于( A. 合理、正确地编选例、习题 B. 采用高难度的习题 C. 选择的习题越多越好 D. 教师要多讲例题
7. 数学思想方法具有( ,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比掌握好形式化的数学知识更重要。 A. 可操作性 B. 普遍性 C. 抽象性


D. 实用性
8. 以下不能说明数学抽象的形式化特点的是( A. 数学语言的形式化 B. 数学概念的形式化 C. 数学命题的形式化 D. 数学图像的形式化
9. 对于数学课程的理解有以下( )定义不是课本给出的。 A. “经验说”定义 B. “自然说”定义 C. “内容说”定义 D. “过程说”定义
10. 概括地说,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由数学语言和( )两个基本成分构成的。 A. 代数语言 B. 教学语言 C. 几何语言 D. 图形语言
11. )不是数学学习评价原则。 A. 评价目的应具有发展性 B. 评价应突出教学内容 C. 评价过程具有整体性
D.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2. 所谓现实数学情境,就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情境。 A. 生活情境


B. 生动情境 C. 数学学习 D. 课堂讨论
13. 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可以使教师对本单元的教学有一个整体规划和安排,从而把各单元教学形成前后一致的、 )体系。 A. 可操作的 B. 易于理解的 C. 完整的 D. 易于实践的
14. 数学建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要用到许多技巧包括( 析和综合、计算等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A. 翻译 B. 观察 C. 实践 D. 理论
15. 数学教育论文写作选题应注意观点新、视角新、例证新、A. 写作新 B. 结构新 C. 选才新 D. 方法新
16.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本质,是对( )的理性认识。 A. 数学知识 B. 数学规律 C. 数学技能
、解释、分

D. 数学思考
17. 教学导入情境必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 主动思考,引导着学生的注意指向。 A. 理解问题 B. 解决问题 C. 积极参与 D. 认真解题
18. 数学教学的主动性原则的基本标志是独立思考和( A. 认真听讲 B. 多做练习 C. 智力参与 D. 按时学习
19. 备课是教师充分学习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过程,也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 A. 熟悉习题 B. 加强练习 C. 了解学生 D. 注意衔接
20. 模仿学习就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去进行学习,它直接依赖于( A. 教师的示范 B. 同伴的交流 C. 学生的探索 D. 多做习题

)的

21、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方程式与不等式”教学收获哪些策略和经验? 22、在“函数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常见问题有哪些?谈谈您的解决办法。
23、通过学习,《课标》中数学建模的内容你认为应包括哪些? 24“数与式”教学重难点包括哪些?
25、谈谈“数与式”教学设计时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6、试述初中数学常见的思想方法。
27、下列是某位学生的作业,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在△ABC中,a3b1C30.试判断△ABC2的形状。
解:根据余弦定理,得c

a2b22abcosC
22(3123cos301
所以c1.又由正弦定理,得sinAasinCc312312
所以A=60°,B=180°-60°-30°=90°. 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问题: (1指出解题过程的错误之处,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2给出正确解法,并简述应采取哪些教学措施以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2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课堂教学片段 环节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探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 生:180°。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在小学时,老师教我们把三角形纸片的两个角剪下来,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得到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加起来一共是180°。


环节二
师:很好,这说明通过实验是可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既然大家还记得小学做过的事,现在请大家拿出准备的剪刀和三角形的纸片,剪一剪,拼一拼? (约三分钟后,学生基本完成剪、拼任务 环节三
师:大家都做的很好,但这个结果是通过一两次的实验得出的,还不足以说明所有的三角形都有相同的结果。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相当多的几何知识,大家能否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ABC,要求学生说出已知与求证 已知:△ABC
求证:∠A+∠B+∠C180°。
明确问题后,老师启发学生发现求证的关健在于两点: 180°的角是知何产生的;
②怎样把∠A、∠B、∠C加在一起,并请大家思考,准备交流讨论 师:现在开始交流。
1:平角等于180°,如果能把三个内角移到一个平角上,那么这三个内角之和就是180°。
师:这就明确了证题的方向,可是通过什么方法能把三个角移到一起?请大家继续探究. (学生继续画图、思考或轻声交谈,过了四五分钟,陆续有学生举手要求回答
2BC的延长线CD在△ABC外部作∠ACE=∠A这样只要证明ECD=∠B. 师:你能证明∠ECD=∠B? 2:能。由作图知∠ACE=∠A,所以AB // CE,于是∠ECD=∠B 师:生2借助剪拼法得到了思路。
师:这位同学做得很好。确实动了脑筋。下面老师将这位同学的解题思路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出来。


(教师板书完整的证明过程
师:刚才我们证明了这个结论,这就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接下来教师开始讲解例题 ……
(1 “环节二”中让学生“剪拼”的目的是 A、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B、熟练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C、强化“剪拼”的技能
D、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及启发学生寻找证明的方向
(2针对上述的教学过程,简述教师在引导学生验证、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中所起的作用;
(3环节二、三的教学中有哪些不足?并就此提出改进建议。 29、阅读小林同学的作业,回答问题。 题目:若ab1ab1,求a2b2的值。 解:ab1a1b.

(1bb1
b2b10
15b. 21515b时,a,此时a2b23. 22212515 b时,a,此时a2b23. 2222

a2b23. (1简述小林同学的解题思路;
(2试就小林同学的解法进行点评,并给出学法指导。 30、下列是某学生的作业,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1 请指出上述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可能原因; 2 针对上述错误,给出教学建议。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这节课教材的大致编排:设置情境(高斯求和故事)——提出问题(高斯算法能否推广到求一般等差数列前n和?)——推导——得出公式——应用举例,其中“公式导出部分”的教材内容如下:
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
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1+100(299+…+(50+51=101× 50=5050
高斯的算法实际上解决了求等差数列1,2,3,n,…前100项的和的问题,人们从这个算法中受到启发,用下面的方法计算1,2,3,n,…的n项和:
1 2 n1

n
n
n1 2
1 (n1
(n1 (n1 可知123n(n1n2

(n1
探究:高斯的算法妙处在哪里?这种方法能够推广到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吗? 一般地,我们称a1a2a3a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表示,Sna1a2a3an
由高斯算法的启示,时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我们用两种方式表示Sn
Sna1(a1d(a12d[a1(n1d],


Snan(and(an2d[an(n1d],
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a1ann(a1ann. 由此得到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的公式Snn(a1an2 . 如果代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Sn也可以用首项a1与公差d表示,即
思考:比校这两个公式,说说它们分别从哪些角度反映了等差数列的性质。 问题: (1写出该节课(导出公式和应用举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2设计“公式导出部分”的教学过程,并指出设计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现代教育理念。

Snna1n(n1d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7ae6f2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d3.html

《福建教育学院跨学科四门主干课程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