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课后作业及答案 - 人教新课标版

发布时间:2019-06-03 15:21: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复习(一)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第十三课 夜莺的歌声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重点字词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近义词

宛转──委婉  继续──持续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沉寂──寂静  轻蔑──蔑视  

空旷──空荡

(二)反义词

曲折──笔直  沉寂──喧闹 紧张──放松  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继续──中断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三)多音字

xiāo (削苹果) xuē(剥削) nìng (拧脾气) nínɡ(拧毛巾) nǐng(拧紧)

xiān (新鲜)xiǎn (朝鲜)

二、课文内容梳理

(一)课文概说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文章结构

本文以空行为标志,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写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

第二部分:写孩子把德国兵带进茂密的树林里。

第三部分:写游击队员从“夜莺”的歌声里了解到敌情,做好了战斗准备。

第四部分:写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小夜莺”又执行新的任务。

三、重点难点理解

(一)句子理解

1、(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看似小孩子天真的话语,再加上一系列顽皮的动作,在不易察觉中戏弄、谩骂敌人。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从加点字“快活”可看出什么?

“快活”是指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快活”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定、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3、“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这里的蠢东西是骂的小孩。反映了军官相信了小孩是天真无邪的,以为小孩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骂军官自己。实则小孩是知道意思而故意这么骂的。

4、“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路带得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军官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

这是军官的威逼利诱

5、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记了。

小夜莺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是为了让德国兵知道,这是自己的习惯爱好,用来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声和游击队联系时就不会引起怀疑了。

小夜莺边走边打路旁树枝,拾球果踢,是为了让德国兵认为他贪玩而不加警惕,从而顺利地跟着自己走进游击队的埋伏圈,反映了他的机智。

6、“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说明:小夜莺在胡扯,答非所问,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顾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

7、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说明:游击队员听到小夜莺的叫声,知道他已经把敌人带来,通过有节奏的夜莺歌声知道了鬼子人数是32个,用两声杜鹃叫是报告有两挺机关枪。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说明了,小夜莺同游击队用这种方式联系,已经不止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8、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色上衣,坐在原来那海岸边削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往往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察觉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说明: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有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二)问题探究

1、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黑色、烧焦”点明战斗刚刚结束。

“尽”表现了法西斯入侵苏联给村庄带来的破坏程度。

“垂头丧气”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破坏。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响了起来说明了什么?

说明“小夜莺”已经发觉敌人,经过思考,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埋伏圈,消灭敌人。说明他很机智,会引诱敌人。

3、小夜莺包含几层意思?

一是:孩子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是和敌人做斗争的手段;

二是:孩子被游击队员亲切地称为“小夜莺”,夜莺的歌声是动听的,美好的,是游击队员对小孩的赞美。

课后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kǒu shào   shǒu qiānɡ   hàn zi    shāo huǐ    ɡuǐ  zi     

yǐ fánɡ wàn yī   chuí tóu sànɡ  qì    xí  ɡuàn   

二、组词。

锋( 消( 梢( 淘(

峰( 哨( 削( 陶(

缝( 捎( 宵( 掏(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路 )的眼睛 )地回答

)的树林 )的上衣 )地微笑

)的花园 )的歌声 )地站着

四、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4.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口 )(手 枪)(汉 字)( 毁)( 子)(习

(以 防万 一)

二、略

三、

笔直 )的小路 明亮 )的眼睛 微笑 )地回答

茂密 )的树林 漂亮 )的上衣 慈祥 )地微笑

漂亮 )的花园 动听 )的歌声 傲慢 )地站着

四、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拟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反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cf271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7.html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课后作业及答案 - 人教新课标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