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及其邻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

发布时间:2019-08-07 11:0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腾冲及其邻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
作者:陈佳 金明培 叶泵 邓嘉美 高琼 王军
来源:《地震研究》2018年第01

        摘要:利用腾冲及其邻区架设的23个台站的远震波形资料,应用接收函数及时间域的线性反演方法反演了各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分析该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腾冲及其邻区莫霍面深度为39km左右,整个研究区域地壳厚度从南(32km)到北(42km)逐渐增加。不同深度的S波速度结构显示,腾冲附近的中下地壳(30km附近)呈现为明显低速区,该低速区以腾冲为中心展布,范围约为30km。低速异常区域与地壳内的岩浆活动和部分熔融物质有关,探苟砂容融物质为腾冲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地热资源。

        关键词:腾冲;接收函数;S波速度结构;地壳厚度

        中图分类号:P31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801-0.125-07

        0 引言

        腾冲及其邻区(24°25.6°N97.5°99.3°E)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东北侧,其西部是缅甸中深源地震带,东邻我国南北地震带的南延部分。自1929年有仪器记录以来,该区域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7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2次(1976年龙陵7.37.4级地震),M6.06.9地震10次,M5.05.9地震60次,这些强地震绝大多数属浅源地震,在世界其他地区并不多见。同时该区内火山、地热资源丰富,深大断裂纵横交错,主要有怒江断裂、大盈江断裂、龙陵断裂、腾冲断裂等。腾冲及其邻区具有如此特殊的构造环境和频繁的地震灾害,历来是地震学家研究的热点。

        中外科学家在腾冲及其邻区开展了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等研究。如1982年、1987年和1999年开展的人工地震测深工程(胡鸿翔等,1986;林中洋等,1993;皇甫岗,姜朝松,2000;王椿镛等,2000;楼海等,2002);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重建腾冲地区地壳、上地幔分层结构(秦嘉政等,2000;杨晓涛等,2011);利用接收函数、转换函数方法得到腾冲地区地壳厚度及S波速度特征(高星等,2008;冯静等,2012;张龙等,201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b35f1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b.html

《腾冲及其邻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