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第六章金属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1、金属材料
合金(几千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金属的物理性质: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一定的韧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注:混合物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成分备注
铁的合金生铁含碳量24.3%
含碳量0.032%
铜合金黄铜铜锌合金
青铜:铜锡合金
焊锡铅锡合金熔点低
钛和钛合

形状记忆金属钛镍合金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1)熔点低、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三、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金属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常温下逐渐变暗。点燃,剧烈燃烧,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
点燃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的固体2+O22
常温下表面变暗,生成一种致密的氧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
点燃
化膜的固体4+3O222O3持续加热变红
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点燃
3+2O23O4
加热,生成黑色物质;在潮湿的空气加热生成黑色物质
加热
中,生成铜绿而被腐蚀2+O22
银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
1/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H2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镁和稀硫酸:+H24=4+H2镁和稀盐酸:22+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铝和稀硫酸:2+3H24=2(43+3H2铝和稀盐酸:2+623+3H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锌和稀硫酸:+H24=4+H2锌和稀盐酸:+22+H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铁和稀硫酸:+H24=4+H2铁和稀盐酸:+22+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金属+新金属+新盐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铁与硫酸铜反应44(“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34+22(43+3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3(32+2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注意:①4溶液:蓝色42溶液:浅绿色
②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的亚铁盐。
四、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五、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H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六、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高温3+2O32+32

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注意事项:
①先通再加热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与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②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③尾气的处理:因为有毒,所以尾气中的气体要经过处理,变成无毒的气体。可点燃使其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2/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4、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2O35、石灰石的作用: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七、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2O3·2O(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2(23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③改变铁的单一结构,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八、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1、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2、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第七章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基本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区分溶剂和溶质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
3/19

2.
3.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水,那么水是溶剂。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
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升高。(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例如硝酸铵)
氯化钠等溶于水时,不会有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
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
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水和酒精不可以形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不饱和溶液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4/19




2.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也可以加入并冷却。
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过滤法(溶解、过滤、蒸发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铁屑和其他固体:用磁铁反复吸引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法(蒸发溶剂)
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高温溶解、降温、过滤)
(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一过程叫结晶)
后两者往往应用在分离两种可溶于水的物质,并且其中一种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另一种受温度影响小。我们希望析出的晶体是量多的一种,所以选用的方法要适合量多的那种。
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溶液浓度变小。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60℃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把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降低到20℃,若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M,后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那么2M固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
A
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80溶剂的质量是100gN·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B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P
C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0t1t2t3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20℃,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
20℃下,溶解度小于0.01g,被称为难溶(或不溶);溶解度介于0.01~1g之间,被称为微溶;
溶解度介于1~10g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被称为易溶。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右上图)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P点的的含义是:在该温度时,AC的溶解度相同
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
它变为饱和。
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质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19


3.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t2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B,无晶体
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少量B的混合物,用结晶法。氯化钠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硝酸钾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它们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定义:在压强为101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没有单位。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因)气体的性质、水的性质;(外因)温度、压强。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100%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使用该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计算溶质
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
溶液的质量包括溶液中所有溶质的质量。上下的单位要统一。
s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s100g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16%”的意义: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16
质量的氯化钠。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溶液
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用浓溶液稀释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化学式)和浓度。溶液的稀释计算
稀释的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关系式
加水稀释:浓溶液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加入水的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
6/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加入低浓度溶液稀释: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混合计算
依据:混合前各溶液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已知的问题
如果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固体带有结晶水(例如硫酸铜晶体),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少;如果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多。
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天平未配平、物码颠倒等情况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基础知识一、酸碱指示剂
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s二、干燥剂
1.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2(23.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浓硫酸
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三、复分解反应
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二、酸
一、酸的定义和分类
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7/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含氧酸(命名“某酸”)无氧酸(命名“氢某酸”)
H24(硫酸)、H23(碳酸)、3(硝酸)、H23(亚硫酸)……(盐酸,学名氢氯酸)、(氢氟酸)、H2S(氢硫酸)……
特殊的有机酸:3(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酸的电离:,H24=24
二、常见的酸
化学式形成状态
H22
盐酸(氢氯酸)

2223
2-

硫酸H24
2H232=2H24(酸雨形成的原理)(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稀硫酸)无色液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
金属除锈等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性气味
特点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
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敞口放置的变
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
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
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加快溶解、散热)。
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导致危险。
注意事
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因为含有+
,可用蒸馏法提纯。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有白雾出现,是因为: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挥发时溶解的氯化氢与水蒸气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3
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通常
叫做脱水作用。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它们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浓硫酸的稀释操作

三、酸的化学性质
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1.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活泼金属+氢气(置换反应)
a这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8/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b示例:2222442
2+
【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3.+金属氧化物+水(复分解反应)
a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因为生成物有水,
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所以反应一定发生。b示例12O3+623+3H2O2O3+3H242(43+3H2O
3+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的盐溶液呈黄色)。c示例2222O2442O
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的盐溶液呈蓝色)
4.++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5.+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
a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新酸是碳酸;如果新酸不是碳酸,新盐必须是沉淀。b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3+2222
c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2244+2(注意:是稀盐酸,不写↑)d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33
三、碱
一、碱的定义和分类
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
3·H2O(氨水)

金属的氢氧化物(“氢氧化某”)
四大强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2(氢氧化钙)、(2(氢氧化钡)
白色沉淀:(2(氢氧化镁)、(3(氢氧化铝)、(2(氢氧化锌)、
弱碱
(2(氢氧化锰)……
有色沉淀:蓝色沉淀(2(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3(氢氧化铁)
四大强碱都可以溶于水,但弱碱不能溶于水。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在初中化学范围内,只有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氨水的电离是3·H24,所以氨水也是碱。
钾、钠、钙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2(2
二、常见的碱化学式工业制法状态腐蚀性特点
23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2=23
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
(2
3
2
↑,2(2
白色块状固体强腐蚀性
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
热。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行业(除玻璃方面外,用途与纯碱
类似)。
白色粉末状固体较强腐蚀性
微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不明显。漂白粉、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流、
配制波尔
多液
用途
9/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所以可以除
油污。
在实验室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
酸、碱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
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氢氧化钠必须密封有两个原因:①吸水性;②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22232O
三、碱的化学性质
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1.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
溶液变红。
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2.+非金属氧化物+水(复分解反应)
a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碱是四大强碱;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b根据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十二个化学方程式,但必须掌握的四个化学方程式是:
2223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2232O23242O
(223+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
3.++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在碱的通性中,弱碱只有该性质。4.+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
a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反应物能溶于水(包括氢氧化钙,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
质);新碱是氨水;若新碱不是氨水,新碱和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沉淀。b铵盐一定能与四大强碱反应。c新碱是沉淀:
蓝色沉淀2424(2红褐色沉淀33=3(3白色沉淀2424(2d新盐是沉淀:
(2244+2(2233+2
e蓝白沉淀:(244+(2
f红白沉淀:3(22(43=34+2(3
g波尔多液(注:波尔多液不是溶液):(244(2
弱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水。如(22O但需要注意的是,强碱没有该性质,该性质不属于碱的通性。
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
1.氢氧化钠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证明方法:
a取样,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O23+2222
10/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b取样,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3(2=23
c取样,加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已经变质:
232=2323(32=233
2.氢氧化钙变质
氢氧化钙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证明方法: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2+22+2H2O3+2222
3.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变质时,固体质量都会增加。
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部分变质
1.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
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钠存在:232=2323(32=233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2.氢氧化钙固体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
取样,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钙存在:3+2222
另取少量固体,加氯化铵(或硫酸铵)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2+242+23+2H2O(2+(4244+23+2H2O
四、中和反应
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配平时要注意H2O的化学计量数。如:22424+2H2O
强酸和强碱反应,一般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沉淀、气泡、不溶物溶解消失、溶液颜色
变化),所以为了观察反应是否发生,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2O,反应的时候要进行以下操作: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用滴管慢慢地滴入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容器是试管,就直接振荡);溶液由红色刚刚褪成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注意是先加碱溶液,再加指示剂,然后才加酸)
做上述实验时,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忘加酚酞,在实验结束后再加酚酞溶液,发现酚酞不
变色,会有两种情况: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或者酸过量。这时加入碳酸钙固体,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酸过量;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恰好完全反应。虽然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但借助一种碱溶液,就能将酸性和中性
溶液区分出来。
在所有的复分解反应中,中和反应优先发生,并且反应可以瞬时完成。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应用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在缺少熟石灰的情况下,用生石灰也可以)。
11/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熟石灰改良酸性河流(处理硫酸厂的污水:H24(24+2H2O)。
铁粉、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可改良酸性河流,但它们不属于中和反应。碳酸水改良碱性土壤。
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3+33+3H2O(2+22+2H2O
小苏打、墨鱼骨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但它们不属于中和反应。
被蚊虫叮咬时涂含氨水(或者是牙膏、肥皂水)的药物。
中和反应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一样,是特征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第五节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用表示。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如下图所示:

0酸性增强(由控制酸性)7碱性增强(由控制碱性)14酸性溶液的<7,中性溶液的=7,碱性溶液的>7
的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越小;的浓度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越大。
溶液中或的浓度改变,则会相应改变。一杯为5.6的溶液,怎样增大它的值?
物理方法:加水稀释。
化学方法:加入锌粒、氧化铜、氢氧化钠或碳酸钙等物质(因为小于5.6溶液呈酸性,所以要考虑酸的通性)。
加水稀释只能使酸性或碱性溶液的无限靠近7,但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测定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试纸。
试纸的使用步骤: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试纸,用玻璃棒将待测液体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使用试纸时的注意事项:
不能把试纸浸在待测液体中。试纸不能用水润湿。试纸测出的值是整数。
在做习题时,使用试纸和使用酸碱指示剂是同一种方法。常见物质的值:12345678910111213厕所清柠檬厨房清
苹果酱油西瓜牛奶鸡蛋清牙膏肥皂草木灰水
洁剂洁剂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溶液里才能进行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测定雨水的(因溶解有2,正常雨水的约为5.6,酸雨的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
污染情况。
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五、盐一、常见的盐
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或4)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12/19
+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几种常见的盐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
味,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
于水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用途
作调味品,腌制咸菜;作防腐剂;
消除积雪(长期过量使用融雪剂会破坏植被和道路,还会使土壤盐碱化)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制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23与用途很相似,但玻璃是个例外)建筑材料、补钙剂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主要成分
氯化钠食盐
碳酸钠碳酸钙
纯碱、苏

碳酸氢
小苏打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发酵粉不是碳酸钠,但没有碳酸氢钠时可用碳酸钠代替)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322↑,胃溃疡者禁用)
2322
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能分解:23
备注

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就是分别加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的,就是碳酸氢钠,否则是碳酸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
消毒用盐
游泳池一般用硫酸铜消毒。医疗上一般用高锰酸钾消毒。
过去习惯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现在用二氧化氯消毒。
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主要产物是碳酸钠,此外还有副产品是氯化铵。
钠离子可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氯离子可以促生盐酸、
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氯化钠等溶于水后,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以达到溶雪的目的。氯化钠作为融雪剂,对
植物有害,会腐蚀桥梁等,所以现在逐渐被绿色融雪剂代替。
、粗盐提纯
粗盐的初步提纯只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
质。
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
作干燥剂。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回收。实验仪器实验步溶解过滤蒸发
烧杯、玻璃棒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
13/19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加速溶解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璃棒
回收
玻璃棒

转移固体的工具
蒸发时要经常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水接近全部蒸发时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剩余水分蒸发。
三、盐的化学性质
盐(可溶)+金属1金属2+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金属不是钾、钙、钠)+新盐+新酸
+新盐+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氯化银、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不溶于酸就是不与酸反应)。
六、酸、碱、盐的溶解性(室温)
酸:大多数都可溶。
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氯化银不溶于水外,其余多数均易溶于水。
硫酸盐除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银、硫酸钙微溶于水外,其余多数易溶于水。碳酸盐只有碳酸铵、碳酸钾、碳酸钠易溶于水。
+4
溶、挥
-3
溶、挥
2-4

2-3

“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
“-”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溶、挥

溶、挥


2+2+2+3+2+2+2+3+2+



七、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肥料。
农家肥料的特点: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化学肥料的特点:营养元素单一,肥效快。
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一、氮肥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的表现:叶黄)
14/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常用氮肥名称尿素碳酸氢铵(碳铵)硝酸铵(硝铵)硫酸铵(硫铵)
氯化铵氨水硝酸钠
3
化学式(22
4343
含氮
46.7%17.7%
使用注意事项

易分解,施用时深埋


(424
4


35%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潮,且均不能与碱
(如草木灰、21.2%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性物质
熟石灰等)混合施
26.2%

加水稀释后施用


·H2O
3

尿素是含氮量最高的化肥,并且尿素是有机物。铵根离子的检验
方法一:取样,加水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有铵根离子:43332O
如果现象不明显,可以加大反应物的浓度,或者加热。
方法二:取样,加熟石灰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有铵根离子:24(22+23+2H2O氮肥的简易鉴别
1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区别。2对于剩下的氮肥,首先加碱研磨,没有气味的是尿素。3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铵。
4接下来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铵,否则是硝酸铵。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二、钾肥
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缺钾的表现:叶尖
发黄)
常用钾肥: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农村最常用的钾肥是草木灰。三、磷肥
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缺磷:生长迟缓,产
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磷矿粉(磷酸钙)、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
混合物)
过磷酸钙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磷酸根的化合价是-3,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5复合肥: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
常见的复合肥有: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铵后三者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土壤污染:产生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大气污染:产生一氧化二氮、氨气、硫化氢等气体。
水体污染:氮、磷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赤潮、水华等现象。长期使用硫酸钾、硫酸铵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15/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对待化肥的态度: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
看外观加水灼烧加熟石灰
氮肥
白色晶体全部溶于水
可燃烧,熔化有气泡或冒烟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
无气味放出钾肥
磷肥灰白色粉末大多数不溶于水

初中需要掌握的唯一一种农药就是波尔多液,农药也需要合理施用。
第九章现代生活化学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前四者是有机物,而无机盐和水是无机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2.蛋白质
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人体蛋白质代谢: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
基酸。氨基酸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亚铁离子)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血红蛋白2→氧合血红蛋白)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气结合的能
力强200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亡。
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有毒物质。酶:酶是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引起蛋白质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重金属盐(银离子、铜离子、汞离子、钡离子)、有机物
(甲醛、酒精)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蛋白质的检验:点燃,如果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就说明有蛋白质。3.糖类
作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食物供给的总能量中60%70%来自糖类)。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常见的糖
淀粉: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人体组织
16/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提供营养,又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糖原贮藏在肝脏和肌肉中。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呼吸作用:C6H12O6+6O2
62+6H2O
4.
5.
6.7.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蔗糖: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
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富含淀粉的食物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素)。只有温度达到280℃以上才能破
坏黄曲霉素,所以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油脂
分类: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功能:提供大量能量。
在正常情况下,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
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保护内脏。维生素
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缺维生素A会引发夜盲症;缺维生素C会引发坏血症。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糖类、蛋白质、油脂的热值:脂肪>蛋白质>糖类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组成人体的元素共50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
在人体内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氧、碳、氢、氮、钙等。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铜、锌、氟、碘、硒等。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钙摄入量过多的表现:结石、骨骼变粗
缺钙的表现:(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成人体内约含钙1.2,主要以羟基磷酸钙的形式存在。钠和钾
: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80120g: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20多种)
铝、钡、钛等微量元素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汞、铅、镉等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即使是必需元素,也要合理摄入。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

影响人体发育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缺铁会引起贫血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17/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能防治龋齿

三、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属于无机化合物。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乙醇(俗名:酒精)、乙酸(俗名:醋酸)、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在有机物中,碳原子可以和氮、氢、氧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互相
连接起来,形成碳链或碳环。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机物可分为小分子(如甲烷、乙醇、乙酸、葡萄糖)和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等)
含碳、氢(含碳、氢、氧)的有机物在充分燃烧时,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在
不充分燃烧时,产物是一氧化碳和水。
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点燃后产生烧纸气味。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网状结构——热固性——如:酚醛塑料(电木)、脲醛塑料(电玉)具有热塑性的塑料可以进行热修补。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
塑料。
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危害:
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解决途径:
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18/19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我们要控制使用保鲜膜。
19/1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41a276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5.html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