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 鲁科版必修1

发布时间:2019-04-10 19:1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 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本讲教育信息

. 教学内容:

2 元素与物质世界 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 教学目的

1、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

2、掌握物质不同角度的分类方法,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其他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

3、认识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用胶体知识解释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 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 知识分析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复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_单质_,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研究讨论:你所认识的物质中哪些含有氧元素?这些物质中氧元素的存在形态?

O2O3CO2H2OH2SO4NaOHKClO3

前两种都是游离态,其余都是化合态。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化合态

2、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单质也可以形成化合物,如氧元素可以形成单质O2O3也可以和氢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H2OH2O2。在单质中元素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在化合物中元素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

练一练: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是( C

A. B. C. D.

3、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如碳元素的单质有石墨、金刚石、C60,这三种物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相同的多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如:氢、氯、氧三种元素可以形成HClOHClO3HClO4等多种化合物。种类繁多的有机物中多数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正是由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各元素在物质中含量不同,组成的方式不同才形成了如此丰富的物质世界。

练一练: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D

A. 一定是纯净物 B. 一定是一种单质

C.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4、元素之间化合时,每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只能与另一种或几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结合,元素的这种性质表现为元素的化合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练一练:标注下列各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0 +2 1 +1 1 0 +1 2 +1 +2 +4 2 +4 2 +2 2

Fe FeCl2 HCl H2 NaOH CaCO3 CO2 CaO

(二)物质的分类

引导·迁移:在某一图书馆中社会科学类图书在一楼,自然科学类图书在二楼。在二楼的自然科学中又分为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不同的区域,化学区域又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几个书架。我们在查询有关资料时非常方便。

我们发现的3700万种物质是不是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呢?这样的分类有什么意义?

1、物质分类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再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结构_、性质__、用途_等,就容易找到有关规律,把握物质的_本质属性__内在联系__

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1)一般分类法

word/media/image3_1.png(表中内容略)

2)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化合物: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

练一练:下列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KCl BaSO4 CH3CH2OH NaOH Fe H2SO4 H2O

电解质KCl BaSO4 NaOH H2SO4 H2O

非电解质CH3CH2OH

3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变化的情况

反应物氧化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叫氧化剂

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叫还原剂)

4)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是由分散质分散剂组成的。

思考:比较溶液和分散系两个概念会发现什么?

注意:(1)溶液这种分散系中,溶质是分散质,溶剂就是分散剂。

2)悬浊液或乳浊液中不存在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即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叫溶质,分散剂不能叫溶剂。

分散系的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液、固)来分,有9种类型:

②按照分散质微粒粒度大小来分(分散质是水或其他液体)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思考:NaC分别属于单质中的什么类别?它们能发生上表中各个箭头表示的反应吗?不妨试着写一下!

Na 金属 4Na+O22Na2O 2Na+ Cl2 word/media/image6_1.png 2NaCl

C 非金属 C+O2word/media/image6_1.png CO2

②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D. 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③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正确的是(B

A. 硫酸、纯碱、石膏 B. 硝酸、烧碱、绿矾

C. 碳酸、乙醇、醋酸钠 D. 磷酸、熟石灰、苛性钾

(三)胶体

1、概念:分散系的微粒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即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2、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区别:

3、布朗运动:胶体微粒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胶体做布朗运动是因为胶粒每时每刻都在经受着分散剂分子四面八方的不均衡的碰撞。

[科学探究] 分别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

4、丁达尔效应

定义: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思考:现有一杯透明液体(混合物),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出它是溶液还是胶体?

让一束光分别透过两种液体,在侧面能看到明亮光区的为胶体,不能看到明亮光区的为溶液。

[思考与交流] 如果空气中没有气溶胶,我们的环境将会是什么样?请与周围的同学交流。

漆黑一片

5、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气体或液体中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泳是胶体粒子带有电荷的反映。

带电原因:胶体分散质微粒细小而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电性相同的离子,从而形成带电微粒。

胶体颗粒的带电规律: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如Fe(OH)3胶体和Al(OH)3胶体微粒。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硫化物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如As2S3胶体、H2SiO3胶体的微粒。

6聚沉

A 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

B 胶体的聚沉:其原理是中和胶粒的电荷或增加胶粒的结合机会以使胶粒结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思考与交流] 想一想,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哪些?

①加热 加入电解质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典型例题】

1. 某金属R的最高价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同价态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R的最高价为

A. (nm)/12.5 B. (mn)/12.5 C. (n2m)/25 D. (2mn)/25

答案:AC

解析:设R的化合价为x, 则氯化物为RClx ,

x为奇数时,硫酸盐为R2(SO4)x; 96x71xn2m x(n2m)/25

x为偶数时,硫酸盐为R(SO4)x/2; 96×(x/2)35.5xnm x(nm/12.5)

点评:任何“分子”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元素的化合价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种情况,本题关键是写出两种情况下的硫酸盐化学式,然后再利用差量,列出式子,最后求算。

2. FeCuO CuCl2溶液、盐酸、氢氧化钾溶液为反应物,两两间可发生的反应有(

A. 6 B. 5 C. 4 D. 3

答案:B

解析:反应有Fe分别与CuCl2溶液、盐酸; CuO与盐酸 CuCl2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

点评:应熟记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的化学通性,审题仔细,思考全面而准确。

3. 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向胶体中加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

B. 可见光透过胶体时,发生丁达尔现象

C.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离子通过

D. 胶体微粒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泳现象

答案:A

解析:向胶体中加入含阴、阳离子的盐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都可产生聚沉现象。蔗糖溶液不含阴、阳离子,不能使胶体发生聚沉,BCD选项正确。

点评:胶体的丁达尔现象、聚沉、电泳、渗析等都是胶体的重要性质,应准确掌握。

4. 填写下表:

答案:

解析:任何分散系中的分散剂即可以是气态、液态也可以是固态,同样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也可以是固态。具体是什么状态,要紧密结合题目、信息。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关键是弄清分散剂、分散质的概念。

5. 医学上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透析原理同胶体的____________类似,透析膜同____________类似,透析膜的孔应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血液内毒性粒子直径,毒性物质才可能扩散到透析液中而被除去。

答案:渗析;半透膜;大于

解析:胶体精制常用渗析法,这道题目的血液透析需要胶体渗析的合理迁移。

点评:要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搞清胶体渗析的原理,渗析的过程,有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做到活学活用、准确迁移。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 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儳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

黄花渡

黄大刚

黄花渡是一个渡口,也是一座桥的名字。

黄花渡是黄家庄第一个大学生大林出资建造的。

28年后,大林从都市回到家乡时,看到黄花渡过往还是靠那只小木船摆渡,只不过那只小木船更破旧了,真不知道能不能载得动船上的重量。大林的豪车只能望船兴叹。

大林很是气恼,还没进家门,先去找村长,“建一座桥需要多少钱,你说?

村长不知惊还是喜,半天答不上话来。

钱很快打到了村里的账户。

传出建桥的消息,兴奋喜悦的情绪在村子荡漾,村人说起这件事时,都说:“这下好了……”黄老师也说:“这下好了,学生上学不用划船了。”

黄老师特意跑到集市给大林打电话。“大林,”黄老师还像当年那样喊着他的名字,“你为家乡做了件大好事,老师以你为骄傲。”

大林听了,嘴里客气着,心里却不以为然。

黄老师是大林的小学老师,那时候,大林去学校的路上有黄花溪,大林到黄花溪边就不走了,脱了洗衣服和小伙伴蹦 进溪里玩,打水仗、捉鱼虾,玩饿了也不回家,摸进地里摘西瓜,挖地瓜,直到日落西山,才背着小书包,“放学”回家。

大林一天没到学校上学,黄老师紧跟其后家访。大林正在埋头吃晚饭,黄老师说明来意,父亲一听今天没去上学,一把拉过还在低头吃饭的大林,巴掌立马扬得高高的。

黄老师忙把大林拽到身后,问:“大林,今天怎么不去学校?

“我,我不敢过黄花溪。”大林躲在黄老师身后,脖子一梗,答道。

黄老师一听,不再责怪大林,反而劝说他父亲,“福叔,孩子不懂事,慢慢教,大林是个不错的孩子,有前途的。”

第二天,大林在父亲的催促下,背着书包去上学,才到黄花溪,就看见黄老师和那只小木船候在溪边。大林只得乖乖上了船。黄老师在船家的指点下,笨拙而吃力地把船撑到了对岸。看黄老师手忙脚乱的样子,大林忍不住“噗”地笑出了声。

……

但大林玩心不改,总有这样的理由那样的借口逃课去玩,父亲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无奈了最后吼一声:“你要学就学,不学回家,老子给根牛绳让你牵。”

一看父亲真动了脾气,大林也好像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不再说话,无助地看着前来家访的黄老师。

“学还是要上的,大林顽皮点,但聪明着呢,将来会有出息的。”黄老师说。

在黄老师的劝说下,大林回到了学校。

黄老师经常对大林他们讲外面的世界。

在黄老师的描述下,大林他们露出了向往的神色,不由好奇地问这问那。

大林说:“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呢?老师,你去过吗?……”

黄老师说:“外面的世界精彩着呢,单说省城,就有供人闲暇时放松心情的美丽的公园,还有你们喜欢的动物园,里面有老虎、大象、猴子……”

“还有什么呢?

“还有跑得比牛快的汽车,有像长蛇一样的火车,有飞机,有高到云端的大楼……”

“只要你们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不逃学,有机会老师带你们去省城看看。”

老师的话激起一片欢呼。

“你们要努力学习,走出这黄花渡。”黄老师意味深长地说。、

黄老师看着远方,脸上浮现出幸福的微笑,好像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 看到了自己的梦想……

段考后,黄老师 自掏腰包,带大林他们去了一趟省城。

大林梦想去动物园、公园玩,但黄老师带他们去的是省城的大学校园,从那一刻起,当一名大学生的念头像一颗种子在大林的心里发芽。

大林不仅如愿考上了大学生,还走向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多少年过去了,黄老师还留在黄家庄当老师,多年的乡村教师生涯,已把黄老师磨得与一个农民无异。

再想起黄老师当年鼓励自己走向外面精彩世界的话,大林突然觉得老师那些话语过于虚伪,要是真如老师讲的那样,那黄老师干嘛窝在黄家庄一辈子。

桥建好了,名字大林也想好了,就以捐资者的名字命名,这是惯例的,只是他不好意思提而已。

还没等大林找个合适的人来表达他的意思,父亲却提议以黄老师的名字命名这座桥,父亲说:“黄老师是村里第一个走出黄花溪的人,可为了村里的孩子,又从外面精彩的世界回到了黄家庄。”

还有这等事,多少年过去了,要不是父亲提起,他永远不知晓。

但黄老师说:“不是已有现成的名字吗,就叫黄花渡吧。”

4.黄老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5.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交代大林儿时上学的表现有何作用?4分)

6.小说也以“黄花渡”为题,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代儒宗马一浮

郭继民

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的诗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

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仕郑举人来教。后举人辞馆,理由是这孩子才智超老师。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且过目不忘,被喻为中国20世纪的“读书种子”。李叔同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的多。”

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据资料显示,马一浮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 人。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沦海飘零国恨多”“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政治罪恶论》等著作。自1906年起,他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三年内,他读完了36400余册的“四库全书”,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

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从11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他11岁即能依题限韵作出好诗。临终作《拟告别亲友》,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为一体,诗歌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其特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

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书法家沙孟海曾说:“展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除精通书法外,马一浮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沙孟海评价其印风:“朴茂高雅,纯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见。他认为,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作为“游于艺”的绘事最终应“归于仁”,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

1907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终成一代醇儒。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拒之。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一所书院——复性书院。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业。此主张与熊十力产生了分歧。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马一浮尝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 ,可谓其志坚性醇的体现。

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他真切指出:圣贤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如果学人不能实下工夫、自治病痛、向上提持、自显性德的生命进路,那么多学何益,多说何益?

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他认为,“六艺皆史”的主张“流毒天下,误尽苍生”,“学者须知,六艺本是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的。”若把六经堪称史学甚至是考据学,那么心性之学就将蜕变,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马一浮所说的“统摄”,指融会贯通之义,它不仅仅是发生于六艺之间,即所谓《易》统《礼》《乐》,《春秋》统《诗》、《书》等,而且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诗》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春秋》是至真……若是西方有圣人出,行出来也是这个六艺之道,但是名言不同而已”。虽然其观点值得商榷,然而,他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马一浮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纵观其洁净精微的人生历程,他已进入化境之中,正可谓:“性醇智商,道深行逸。默然不说,其声如雷。斯人已逝,精义常存。一代宗师,千古国粹。” (选自《社会科学报》,有删减)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梁漱溟认为马一浮是儒学界的“宗主”,与马一浮精通诗歌、绘画、书法以及在纷扰世俗、动荡时局中志坚性醇的表现不无关系。

B.精通艺术和儒学的马一浮曾将二者联系起来,他认为绘事最终应归于仁,达到心中的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的丑恶师。

C.文章的题目是“一代儒宗马一浮”,但在行文的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对西方之学的热衷,这样写有游离文章主线之嫌疑。

D.马一浮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肯定,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认为六艺之间有统摄关系,西学也合乎六艺之道,作者肯定了他的说法。

E.马一浮提倡精英教育,以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就业。

8.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请问“高人逸士”的品性在马一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概括。(4分)

9.马一浮的儒学主张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9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

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 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衡夜思昼诵,身而力践之 体:体验

B.衡独坐树下自若 危:端正

C.人有所 遗:遗留

D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 领:兼任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B.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不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C.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D.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5分)

2)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5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35c98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39.html

《2019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 鲁科版必修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