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传承文化 用诗歌传播价值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以创新传承文化 用诗歌传播价值
2016-05-24 14:42:45 作者:7天论文网 浏览:8 评论:0
曾经,以诗歌为表现形式的文化类节目被视为小众化节目,不被看好。但当今社会, 人们面对快速的工作节奏、多重的生活压力、浮躁的社会风气,需要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寻求一份人性美的境界。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新闻广播(以下简称杭州新闻广播)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我们读诗顺应了现代人的这种精神追求,将传承性与创新性有机融合,让诗歌回归大众视野,在创新文化传播平台和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我们读诗2014 年推出以来广受各方好评,先后获得2014 年度浙江省新闻奖社会活动奖、2014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一等奖、杭州市创新重大主题报道优秀策划创新奖等荣誉。敬一丹、叶檀、吴晓波等社会名人以及数百位各界人士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吟诵经典,以诗歌滋润心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诗意生活正能量。我们读诗舍弃高和寡的表象,深挖传统文化的精髓,追寻传统而不失现代感,让诗歌回归大众视野,将传承性与创新性有机融合,在创新文化传播平台和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重拾诗歌之美: 传统文化借力互联网平台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我们读诗正是以此为思想指南,借力互联网平台,重拾诗歌之美,不断突破和创新,为大众带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步播出(推送)
我们读诗以传统广播与微信公众号双重传播,即每晚21 00 通过杭州新闻广播播出《我们读诗》节目,节目每期时长8 分钟,有朗诵、有赏析,契合了部分当代人追求心灵宁静的需求,为受众营造了一种人文主义的美学理想氛围。它短小精悍,符合当下受众的碎片收听习惯。同时,我们读诗同名微信公众号每晚21 00 同步推送朗诵者朗诵的好诗。有了新的传播载体、渠道,通过互联网平台,我们读诗得以与受众进行充分互动,发动人人都来读诗、分享,在微信朋友圈中形成热点,甚至变成受众的一种时尚、一种状态、一种习惯,产生了极强的圈层传播效应,从而扩大了传播。
2. 开放平台,全民参与我们读诗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原创、分享的全民读诗公共平台,带领受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让更多年轻人体味诗歌的美与力量。一句诗的分量,有时大过整个世界的喧嚣。我们读诗首批共有来自社会各界的26 名联合发起人,他们每个人尽管职业不同,但内心都满含诗意。人人都可以成为朗诵者的活动口号则吸引了更多的听众,涌现出更多的朗诵者。参与我们读诗的朗诵者,既有童自荣、徐涛等朗诵大家,全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获得者等专业人士,也有郑愁予、于丹等文化名人,还有教师、学生、商界人士、作家、诗人、公务员以及热爱诗歌的听众等。截至目前,年龄最小的朗诵者才两
岁半,最年长的近八十岁。参与读诗活动的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这样评价:“„我们读最大的亮点是开放的平台,面向全体群众,把文学的感觉从神圣华贵请到人间来。”3. 容多样,滋养心灵每期节目所朗诵的诗篇,都是参与朗诵者精心挑选的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诗篇,如:朱小磊的《中国的声音》、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有歌颂人性美、爱情美的作品,如刘芳菲的《如果我爱你》、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有表达乡愁和歌咏自然山水的诗歌,如田地的《南方北方》等。所选诗歌作品,有古诗也有现代诗;有名家之作,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诗人的作品。至今,我们读诗共推出670 余期,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吸引更多的跨界人群参与,节目还开设了+ 专栏,邀请知名音乐人、歌唱家、古琴演奏家等在朗读诗歌的同时,再加以演唱的方式呈现;我们读诗除了重点关注外,也鼓励原创诗人的参与,开设诗人原声专栏,其中2015 年全年播出诗人自己朗诵的原创作品58 篇。
4. 策划主题传播正能量我们读诗注重文化底蕴与价值取向,围绕时下社会热点,及时策划,传递社会正能量。如:在2014 杭州5 公交纵火案发生后,我们读诗及时推出由杭州文广集团知名主持人联袂朗诵的诗歌——《杭州感谢你》感谢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平民英雄,发现最美杭州人;国庆节期间,推出了我们读诗十月特别策划——中国梦·朗读中国,美丽中国梦,从朗诵中国诗歌开始,从最诗意的江南杭州开始;在各个节日节点,也精心策划,推出的节目既满足受众的收听需求,也具有一定的引导力,如《清明节特别节目:清明时分的悸动与失去》、母亲节特别节目:《妈妈,你是我一生爱上的女人》、儿童节特别节目:《无机巧心,自然童心,不忘初心》等,其中清明节特别节目在官方微信平台上的点击量超过10 万。
二、在创新中传承:让诗歌走进多维空间历久弥新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这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读诗不是简单地传承,而是以文化为内核,采取受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来呈现,不断搭建各类活动平台,让诗歌走进多维空间,给所有人一个读诗和传播诗意生活的优质平台,我们读诗传承的更多的是诗意精神。
1. 搭建诗意平台,线下活动精彩纷呈我们读诗除播出、推送节目内容外,不定期举办大量线下沙龙、雅集活动,如:春日·远方,在出走之后回望归程夏日·时光,在时光之河中记录流失的心情;秋日·礼物用诗歌来打包一座城市当成礼物送给你;冬日·祈祷用祈祷来安放内心,用诗歌来发现另一个自己。此外也有七一诗会”“白塔月圆夜中秋诗”“勿忘国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诗会等各类主题诗会。我们读诗还走进大学校园,紧扣燃情岁月主题,推动浙江高校诗社联展,评出优秀诗社与优秀校园诗人,让大学校园里洋溢着诗意,以激发青年人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
义精神。这些活动分别邀请了社会知名人士、诗歌以及朗诵爱好者、热心听众等共同参与。 2. 传递诗意生活,走进城市公共空间我们读诗现身城市客厅,在杭州图书馆设立了我们读诗——一面有声音的墙,读者只要扫描诗歌墙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各界精英的读诗音频;策划推出诗人来到图书馆系列活动,以朗诵暨沙龙方式让诗歌进入城市公共空间,为杭州这座城市绽放灵魂之光。活动邀请诗人以及文学爱好者、市民朋友,在图书馆我们读诗诗歌墙前,一起朗读诗歌,吟诵经典;举办沙龙,讲述诗歌背后的故事,分享珍贵的创作过程。再如:我们读诗与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一起发起成立了杭州首个女性诗社西子诗社,众多女性朋友定期参加诗社活动,畅谈文学、艺术与生活,共同挖掘杭州诗意生活符号。我们读诗录制的所有读诗音频都赠予了浙江省视障信息无障碍服务中心,盲人读者可以在浙江图书馆听到众多名家和各行各业诗歌爱好者朗诵的诗歌音频。
3. 树立诗意地标,绘制诗歌地图我们读诗策划、绘制了首份杭州诗歌地图以诗歌视角看杭州,树立杭州诗意地标,让市民和游客按图索骥,重新体会苏轼看过的山水我亦在观看那种千年来的绵延诗意,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在这份诗歌地图中,收录了50 首描写杭州不同地点、风格的诗歌作品。来自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之手,从白居易到苏东坡,西湖梦寻江南雨巷,通过诗歌,回味经典名句,重新体味杭州这座诗歌之城。同时,诗歌地图也推出了电子版,扫一扫即可在手机端轻松查看,并聆听到由杭州新闻广播主持人录制的诗歌。
三、挖掘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吸引、整合资源,探索营利模式我们读诗一方面创新平台传播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吸引整合更多资源,努力探索运营模式。
1. 社交平台随着我们读诗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线上线下聚集了一批拥有同样情怀的粉丝,建立起了一个具有共同爱好和情怀的社群,具有非常好的用户黏性。
诗是情感的载体,以诗为载体的各类活动,更成为了受众追求的时尚生活方式。而我们读因为合作模式多元,载体设计灵活,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机构组织的关注,提出了为其定制读诗活动的邀约。
2. 文化产品为尝试将诗歌从文化转变为文化产品检验我们读诗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与拓展潜力,2015 我们读诗策划举办了名家名篇音乐朗诵会。凭借此前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朗诵会的赞助商及合作伙伴招募进展顺利,获得高端房产项目和豪华汽车品牌的青睐,体现了我们读诗在中高端消费人群中的认可度。同时,朗诵会也取得了良好的票房销售成绩。
3. 诗意生活我们读诗归根结底推广的是一种诗意生活。
诗意生活,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会吟诗,而是用一种审美的心态来安排生活,体现一种精致和美的生活情状。而杭州这座城市也适合出品诗意产品、诗外空间,这将为我们读诗下一步的运营提供更多的探索方向。

四、用诗歌与杭州连接:我们读诗成为杭城文化热点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春来江水绿如蓝水光潋滟晴方好,从张岱到戴望舒,从西湖梦寻江南雨巷,美丽的西湖山水一直被千年诗词所缠绕,最终形成诗意的杭州与独特的城市精神。而2015 年起,杭州的国际旅游宣传语为诗意的杭州(HangZhouLiving Poetry。诗意的杭州,这是杭州的国际范儿。
作为一家与杭州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城市电台,杭州新闻广播策划推出的我们读诗活动,契合了杭州的根脉,发掘、放大了杭州的人文精神,而杭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众的精神需求,为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我们读诗官方微信平台每天收到大量听众留言,如:好声音,好配乐,好诗词,好心旷神怡!”“行走于城市的钢筋水泥,读诗让我们重新回归疏远已久的精神世界,内心变得安静祥和。”“每次和女儿一起听我们读诗,边欣赏边聆听,解说又很棒,又能学到很多知识,促进我不断努力学习。”“每天一篇,让我们都安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首能勾起人们美好回忆的好诗。”“写得好,读得深情,喜欢!”“我们读诗2015 年度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活动中被评为年度现象,点评词这样写道:这是座被白居易、苏东坡吟咏的城市,这里有汪静之的湖畔,戴望舒的雨巷。如果缺少诗,杭州将会怎样?不必去想象,杭州总是诗意盎然。我们读诗如一泓甘泉让感情柔软。不分老幼,不分贵贱,诗歌将我们的心绪相连。我们读诗我们就是诗,传送美的欢乐、善的深长、爱的无疆。”“我们读诗也获得媒体同行的关注,新华网以《杭州:诗歌朗诵吹起新风酒局少了雅集多了》为题、《中国文化报》以《网络平台,让诗意在生活中栖居》为题,对我们读诗进行报道。
杭州新闻广播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我们读诗在杭州成为文化热点,一方面说明诗歌并未去,虽然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但诗意从未消散,它永远在人们的心里,就看你用一种什么方式将它唤醒;另一方面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如何更好地利用广播以及新媒体手段和新颖的营销方式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传统与现代结合,才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185b4e0b52acfc788ebc927.html

《以创新传承文化 用诗歌传播价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