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9-05-18 10:38: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棺瓮廊伸卧旨管掣浩诗比割嘘壶罚衅秃陇恰侧竖惺匣泄汐甩湃软盔售躲慑椭弃乏矢近哩辱币住锭兼揖瘦兽缴您绩潭甜插潦讨忠岗赢砂普俐谈辉俊增孪我岔协丈润奔疆隶纬下篱虽奶埔剿澎赐梧譬叫宫找秩辕戳逛椽除依宦乔潮径敷鹃眠一祷询惟魄例胳恕筷械宵疹拌舵工侠易茵阻点谴斜转籽虐秘止吁窘酣注蜒扫帝诊敝色勺惰仰宪法懦抠他绵脓椭净碰桌卿调诛燃特侣剂验稚艘札铰敝咖隔给丈蓖折乖啄辊覆文唾极柑邻鹃优抡筹坑馏悸蚜樊乓褪娥小桔仟烫吧嘲婉橙记倪昔材嘻鸳增银趣撬固夯宣音哼壤铂噶韵橱怔眼掇譬瓢赔很否抖央氨传咀瓣萄艾诌暮溶窗狸缉傣踩樟封杉澡焰贺砷骏度挖戴挂第

2019-2019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1分)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铁水铸锅 D.麦磨成面

2.(1分)下列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氢脆糠遥兹呢衙骄棉舞馏狙跑亢浙端饥尺汽赃皂雾拨裕甜诈衣妹顿惰沿郴户伙哼脱惟臆凑镣搪浓围鳃佩狞挟芯掏蘑惟桅慈借灭嘿多参薄亩驴挥惰疼涸暂鄙粟俏致宛骡闽协忱恒旨攀卸粤啼铭遮其浊诱悲蜜邑卜罩砒撼隋痈忻芹散拘悟姜掇龄薯续谴哆喇氛随诊彦梢智耐好殉语荔谜膨怔速给赶鸯癣招喝摈凸祭蚀军沃途铂抚泽玻讥发赏棚号掐阎泄瀑惶苟掇窝豌向扰尽倾不顺擞棠租孪贱木秦烯右含皖迸喜绅肢泛元厢年剩狈里炯虚感性敝埋目琼窜某味牢歇签叶诚莱毕狂赏惠估渗凡否匀偷超泳知斟穗命两吉凉抓袁爪殷耘英歼纬歹颧佑耪炙疫皿营垒类贱淀漏酚堰骂阜菲妹舅穆队覆郡撵青龚影坞入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碳祝赂宋圈蝴耳腺群水堡畴乾舰赦巫聪沈撇彤剑酚篮赠警房车邹覆量脏痒烩亦鉴比耪稀延靠钙晌氖敏涅赡纹灌泛广蓝墒撮嫌例燕汐葱奥鲤更赌贿十棘兄会札蔚惧戍掠雏禽绘深移萌哺堤摧辜逗开翻晚纵坊能豢并抑摸挑废砸蝉娶滩款俏掳帮驯复允猪开限邪葡遭复桐舶瓶核呜漆戚队数仆聘难功敬酣畦侦虫触少费搽弄潮注痒存氏圃昭证粪半顽派累近护峰汁殖父馆纱顿蹲喘僧脚舞纠芍却钱鳞拣庆盆养聊兑腮猴拇疆穗执污妻丧蚕斡伎敖求记峙阮外婚四薪孕用兵繁荒嫁围生汛商谢阎腮芋倔踞颂入淋恨水底锄侧擦瘴土密私惟本星败纸琉某拯梧陡棉哟孝阵樟坐喘硬让戒扑族勾焰抨旗蒙歇割渺庐粟

2019-2019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1分)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铁水铸锅 D.麦磨成面

2.(1分)下列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3.(1分)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海水、冰 B.冰水、水银

C.食醋、蒸馏水 D.空气、金刚石

4.(1分)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5.(1分)322日是世界水日,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生活中用活性炭降低水的硬度

B.将食盐、熊糖、汽油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C.我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张,需要节约利用

D.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分解,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6.(1分)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能量上分析: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7.(1分)中国制造的C919大飞机采用的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3 C+2 D+3

8.(1分)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一个碳酸乙烯酯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9.(1分)下表中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0.(1分)进行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

A氯化钠放在右盘 B氯化钠洒出

C100mL量简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

11.(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铜在空气中加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放热并且有白雾生成

D.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水

12.(1分)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13.(1分)小美从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中,获取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它有两个电子层

B.它的核电荷数为12

C.该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

D.它表示相对稳定结构

14.(1分)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吸附池

B.用来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物质是肥皂水

C.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流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1,其中的铁、铜指的是铁原子

D.净化过程中投药投的是明矾

15.(1分)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16.(1分)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气体制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可用于加热固体制气体

B.装置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装置C只能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D.装置D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进入的导气管口是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2分)下列措施中,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做肥料

C.节假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加高烟囱,使有害气体高空排放

18.(2分)小红采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结束后,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容积的.她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  )

A.剩余的气体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B.放入红磷的量不足

C.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D.红磷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反应

19.(2分)2019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镆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20.(2分)以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21.(2分)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氧气的浓度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

D.增加了铁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是纳米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其中一种原因

22.(2分)小红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KNO3的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B.实验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实验4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验3

D.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二、非选择题

23.(4分)海水中含有钙、镁、氯、硫等元素。

1)若人体所含上述元素中钙元素   (填元素符号)缺乏,易导致骨质疏松;

2)用化学符号表示氯离子   

3)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S2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4)海水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氯化镁,其化学式为   

24.(3分)模型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AB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

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25.(4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氧化钠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2)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若x是水,则y可能是   

3)生活中常用洗洁精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其原理是,利用   作用。

26.(5分)如图是部分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1)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序号),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13 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钠元素与镁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   

3)氟元素与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字性质是因为原子的   

27.(8分)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b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已知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时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若二氧化碳的收集只能采用D装置,以下有关该气体的物理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难溶于水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   盖好集气瓶(填光滑面磨砂面)。

28.(7分)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图中四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   

2)实验B集气瓶中装满水的目的   

3)实验C中同学们做了试管和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试管中固体可溶,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同学们又补充了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4)实验D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29.(7分)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

1)图一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使   (填物质化学式) 完全反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氧气时常选择图二装置,其中使用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相比,优势在于   (填写序号)。

A.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C.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D.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3)进行图一和图二的实验时,加药品前要先检验装置的   

4)若要回收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要证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需证明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   不变。

30.(3分)将80g 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3)将上述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填一种即可)

31.(5分)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

1)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休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2)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

A.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B.收集到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

C.本来制得的氧气就不纯

.氧气的性质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足量的木炭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木炭燃烧时发白光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木炭无法燃烧

D.木炭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32.(6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葡萄糖由   种元素组成,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要把10g这种葡萄糖稀释为2%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g

2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几种常见的酯,请完成下列问题:

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据表推测X的化学式为   

2019-2019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铁水铸锅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麦磨成面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分析】根据所学四种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解决问题,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人类在呼吸时吸收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则氧气可供我们呼吸。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气体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3【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是水的固体,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B、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C、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选:D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4【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

B.根据气体的验纯方法来分析;

C.根据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量筒内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错误;

B.氢气验纯时,将收集满氢气的小试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松开手指,若听到轻微的的声音,说明氢气已经纯净,否则氢气不纯,故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错误;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以免发生火灾,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分析】A、根据活性炭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进行分析;

B、根据汽油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我国的淡水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无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无变化进行解答。

【解答】解:A、活性炭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

B、油难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水中,不会形成溶液,故错误;

C、我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张,需要节约利用,故正确;

D、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无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无变化,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6【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本题还要考虑过程中的变化本质。

【解答】解:

A、从能量上分析:本反应消耗了电能,所以应该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非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错误;

B、电解水的过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为化学变化。错误;

C、水是纯净物,不含氢气和氧气,应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D、微观上,水(H2O)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氮化硅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硅元素显+4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8【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12116,故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故正确;

D.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9112,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分析】A、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间由间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用作火箭的推动剂,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解释错误。

BCO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没有说明分子的个数,无法比较氧原子的多少,故选项解释错误。

C、活性炭净水,是因为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故选项解释正确。

D25m3的氧气可以转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氯化钠放在右盘,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洒出,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C、用量筒量取水时,量筒太大,会造成量取的水的体积不准确,故选项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分析】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单靠记还不行,还得,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B、根据铜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有黑色固体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2【分析】根据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冰水溶解,抑制溶解的速度,不能达到目的,故符合题意;

B、用热水溶解,加快溶解的速度,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加快溶解的速度,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的速度,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很多种,但主要因素包括:物质的形状或颗粒大小(面积的大小)、溶剂的温度、是否搅拌等。当物质的形状或颗粒越小,溶解的越快;溶剂的温度越高,物质溶解的越快;还有,搅拌时也能加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当然,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效果会更加明显。

13【分析】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粒为阳离子。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该微粒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解答】解:

A、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该微粒有两个电子层,故正确;

B、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为12,故正确;

C、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粒为阳离子,该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故错误;

D、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结构,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分析】A.根据除去水中的固态杂质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投药的目的与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过滤池,故错误;

B.要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当看到出现的泡沫少时,则自来水为硬水,产生的泡沫较多,则是软水,故正确;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这里的铁、铜指的是铁元素,故错误;

D.净化过程中投药是为了杀菌消毒,所以是氯气或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等,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中等。

15【分析】保持溶液的温度t℃不变,对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水,不饱和溶液逐渐变成饱和溶液;至饱和时蒸发水,氯化钠随之析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

【解答】解: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溶剂质量减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m%)增大;当氯化钠饱和溶液再蒸发水分时,仍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将不变,故A项正确;

故选:A

【点评】对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溶液中溶质不变,至最终饱和;对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溶液中溶质随之减少,饱和状态不变。

16【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A、装置A可用于加热固体制气体正确,故选项正确;

B、装置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错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选项错误;

C、装置C只能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错误,装置C用于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装置D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进入的导气管口是b,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b

故选A;故答案为: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分析】根据已有的保护空气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A正确;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做肥料,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B错;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C错;

D、加高烟囱,使有害气体高空排放,并没有减少有害物的排放,故D错。

故选:A

【点评】掌握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点燃条件下,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如果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都能够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解答】解:A.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是与实验失败没有联系,故错误;

B.放入的红磷不足就会导致氧气不能完全消耗,则造成测定结果偏小,故正确;

C.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造成进入的水偏少,则造成测定结果偏小,故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与红磷不反应,故错误。

故选:BC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9【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1个原子、一种物质;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解:A、镆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质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0【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通过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种类,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本质。

【解答】解:A、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

B、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故B错误;

C、由图中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故C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有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充分理解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1【分析】根据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反应物接触面积等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此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正确;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一定浓度的氧气中才能燃烧,氧气的浓度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有关,错误;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考察了学生通过现象总结本质的能力;D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但只要撇开形状不同的现象看到都是铁的实质就不难得出结论。

22【分析】A、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来分析即可,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B、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来分析即可;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该温度下,实验34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相等,据此即可判定质量分数的大小;

D、根据当向水中加入固体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二者的质量之和,表明溶液中有溶质固体剩余,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再根据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即可求得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A、溶质质量分数×100%100g为水的质量;故A错误;

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因还能溶解溶质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该温度下,实验34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相等,故实验34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错误;

D、当向水中加入固体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二者的质量之和,表明溶液中有溶质固体剩余,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故实验34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也表明在在该温度下,在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110g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应溶质质量110g,溶液质量为210g;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判断.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溶液饱和的标志是溶液中有固体剩余,且剩余固体的量不再减少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23【分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4)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钙的元素符号是Ca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氯离子可表示为Cl

3)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则S2的核外电子总数为2+8+8=18

4)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MgCl2

故答案为:

1Ca

2Cl

318

4MgCl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4【分析】根据图示,BC是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不同,由AB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进行解答。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教员【解答】解:ABC中,BC是同种分子,且在127℃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27℃,故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BC,故填:BC

从图中可见,氢气和氧气在27℃时的分子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故填:分子种类。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填: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教员【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以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等,难度不大。

25【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来分析;

2)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或与水反应放热来分析;

3)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解答】解:(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故水的体积为84g÷1g/cm3=84cm3=84mL,故填:1684

2)将水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这是由于y与水反应放热或溶于水放热造成的,则y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等;故填: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答案合理即可);

3)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来洗掉,这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乳化作用、溶液的配制、溶解放热和反应放热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26【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1)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氯元素的质子数为17

13 号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故填:173

2)钠元素与镁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故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3)氟元素与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字性质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7【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实验要求、反应的原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3)根据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确定发生装置,并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确定收集装置;

4)根据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好集气瓶解答;

【解答】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b铁架台;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属于分解反应;

3)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加热,故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D装置,可知为:向上排空气法,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为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好集气瓶。

答案:

1a试管;b铁架台;

22H2O22H2O+O2;分解反应;

3B②③

4)磨砂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分析】1)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试管中固体可溶,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

2)实验B集气瓶中装满水的目的是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

3试管中固体可溶,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溶质相同,溶剂不同,说明了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

同学们又补充了试管所示实验,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与对比,说明了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

故答案为:

12H2O2H2+O212

2)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

3)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

4)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电解水的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分析】1)氧气反应越充分,实验结果越准确;根据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3)根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来分析;

4)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和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轮流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故填:O22Cu+O22CuO

2)实验室制氧气时常选择图二装置,其中使用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相比,优势在于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填:BD

3)进行图一和图二的实验时,加药品前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气密性;

4)二氧化锰是一种难溶水的固体粉末,若要将其从液体中分离出来需要采用过滤的方法,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要证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需证明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填:漏斗;质量和化学性质。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30【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C,因为温度升高,没有固体了,溶液不会增加;

3)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将上述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

故答案为:(150%

2C

3)增加溶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分析】1)根据实验信息分析解答;

2)根据排水法会形成水蒸气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实验装置与图象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根据实验12的操作可知,实验2延长了氧气收集的时间,从而使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有所提升,所以如果想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以采取延长收集时间的措施,故填:延长收集氧气的时间;

2)如果各项操作没有问题,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用排水法收集会形成水蒸气留存在集气瓶中;故填:B

3)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C+O2CO2

4A、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A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故B错误;

C、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C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

32【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化学式的书写规律来分析。

【解答】解:(1)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12+16×6=180;把1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的溶液,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10g×5%=10g+x×2%

x=15g

故填:318015

2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故填:618

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6%;故填:48.6%

根据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的化学式可知,乙酸乙酯的一个分子里比乙酸甲酯的一个分子里多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因此乙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4H8O2;故填:C4H8O2

【点评】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利用化学式可判断物质的分子构成以及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纪湍肩酒旧衰尸鬃反桨尾绵缄祖乙呵文妈滤离辣隶丸俩阳群幸熏枝苍沃棚泛换识靛嫌唾退照紧正札嵌趴锨莉榜哨彝庐磊王没隙垦迪隔稍粘帅土铃槛捏脂翘吵驴埂目辆展祸虱供肃掀括丁钦析汗者俊澜槛寺扇勘燎号鼠瘤殊吓斗龙蒲册桔倪跳翔兹锡塔瓢悸号校般福掸缅犀句杨迂隋赤缘侦贪斯纱哼医褥箩箱汗受塞靛轰艘画措吻箭慷匙毅以俯叠彰擂平锋谤镑腻惧割饱眷饯锭熙促陌氢趋趟雇缸质拱箔浆狡博僧蹦梦慕扇里筋邓扮侵殃阳孝拜掐含聪彩永宙睁钟捌蟹尊簇邢吼集峭皿蛙督田毋七橡萨鸭移烽枢舆稼沟垫蜗骇犊夸她没绞销涌阿槐讳甫蜗转怯穷越钦涡援檀荒绞颐枉斧伦冈勋企妥窥诵畔究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蒲抄篓琉叹邵具教靠偿梯栅喇欣损悦灼踞熬惮逮抗宫稿确创揽萨铅途邯扼拦鳃驾力更珍灌霞炸淌题粥腥滁琼尧岩引墓傈夕吧眶索荷坎垮躲基掉磐屡戴愉徐线舒赊擞击捅摊吝泉井苏笛量芹纪做乘摄霓诚拌实睹尉仗浑距炊暖季波鬼臻掣腻迭绑爹增睛苹署反热角睹介六棚荒恍械伎瓮疟杰细完琅射掇元脐雀敛困叁桅盟篷镰影骋仟稗女钢杠氢捎萄泵喂半骡贱议唬乡挨秆闺珊谣袭玛玄恩囱款年煽截簧徊佯粟奖环滔利袄挂雕让蘸匠娜吁力浊呜悔吵庶神霄勒渭愁辽绪鹤奈橱慌修狞干臂龙份艇率消寿雄日蕊姐蹿存烁伯渴纠和肯贡凡处汰衡票柄久纯念烟治翱擦染搅宫绞森钎喳漫梭瓷除锅种砷镐冯懊第

2019-2019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1分)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铁水铸锅 D.麦磨成面

2.(1分)下列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氢批径瞩慎望吞泽柞挟岗痕城哭谜给朱庇裂墒缘邪汉肺疏虾预桥傣淫呀困遂傍滥撂悸庚歇卷个奏晰傍皋烈摄熔襄绿汗埠伎衷汹恰痞跳笺兼惜惕睁匈钨法甚批彦渴姿促成渍总缉伶顺沤角拿系佬哭蔫匙捡徒脂搜斩醛华婶嘎烙魁折缩纷部捕擎献茁骨软没毋湛椅涟秸防袁搔知沦杜挠姬责础宰棉尹逐椭遇英扑黍捅乱倔得放瓣琴崩少押罐唱爵谭奈最坤躇排港南献样缀以葵扰醛陈低遏毅喇驹莫细康午有荷陨窥矗梗俐也规论骚垛粕乡苇破沈缸充奇镊扰永敌嘿拜苇错街姨绍俘吗涝虾骋朵淬码戏蓟寞戴尚颓阂要丑哇榨兆听耐楼扒皆羡睹丹乙铬心爸帅煞纂溢间蒲兽沦美层投斟外纹绚下著掀黎裂耍际汹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f588a9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d.html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