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经验和难点

发布时间:2019-10-23 00:21: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71百家论坛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经验和难点伏珂成陆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摘要:土葬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下葬形式,由于实行的历史较为长远,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认为土葬才是对死者的最好敬畏。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倡导火葬,火葬的运用符合当前社会进步的发展意义,但是在应用后也产生了较多的问题,切断了生物循环链,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本文重点研究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经验及难点。关键词:殡葬;公墓建设;殡葬管理制度前言:当前,国家在殡葬上推行节地生态殡葬,入室为安,该项理念的提出,对殡葬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促进了殡葬理念的创新,符合当前我国的国情及民情发展。各个地区已经针对殡葬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意见,将节地生态殡葬建设纳入到我国的民生工程中来。建设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强化安葬设施的生态功能,创新生态祭品作为现阶段我国殡葬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殡葬进行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难点文明祭扫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上的一项移风易俗社会改革。近年来,我国的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殡葬的整治力度,加强对文明祭扫进行宣传,积极倡导遗体火化,大大降低了群众的丧葬费用,缓解了社会环境资源紧张的矛盾。但是目前遗体火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限制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群众受传统丧葬理念影响较大,群众受“入土为安”观念影响较大,要想使群众摒弃传统的丧葬文化,而选择花葬、海葬及树葬等绿色丧葬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群众难以接受,尤其是农村地区,即使是骨灰装棺再葬,仍然会出现大操大办情况[1]。第二,殡葬改革工作在实施及开展过程中,缺少法律依据,《殡葬管理条例》中,未对违规土葬及乱埋乱葬等行为进行规定,基层执法人员在规范殡葬行为时,没有法律依据作为支撑,出现管理无手段情况,增加了丧葬执法工作的难度。第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我国的各个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免除丧葬费用的实行还需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目前,大多数地区受财力因素影响较大,丧葬费用免除仅限于低保户家庭及农村五保供养家庭,对于花葬、海葬及树葬等绿色丧葬方式未出台相关的激励及鼓励政策,无法充分调动群众的丧葬积极性。第四,殡葬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受资金及土地限制影响,我国的各个地区存在公益性公墓建设不足等情况,经常会出现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及滥占耕地等现象的出现,对墓地有着较大的需求量[2]。二、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措施第一,加强宣传及引导工作,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对殡葬改革措施进行大力的宣扬,向广大民众普及殡葬相关的科学知识,引导群众自觉的加入到破除殡葬陋俗及改变殡葬观念中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生态节地及节俭治丧安葬方法,将文明低碳作为祭扫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当地的领导部门应重视对农村地区红白理事会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建立完善及规范的管理制度,要求党员干部运用自身的带头作用及实际行动来带动身边的群众。另外,还应该加大对丧葬用品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对庸俗及奇异的祭扫活动进行严厉的打击,将一些带有较强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用品加强管理及销毁,防止一些带有迷信的殡葬用品流入到社会的源头中去。第二,完善《殡葬管理条例》,运用制度来规范殡葬服务市场,加强公墓建设及管理工作,规范相关执法干部的行为,确保殡葬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社会上存在的违法殡葬行为进行严格的审查,为殡葬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制度上的保障,建立“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及社会参与”领导机制,对违法殡葬行为加大惩处的力度,并进行严格的检查及考核,使殡葬工作的开展更具科学性,规范不良殡葬行为。第三,不断加强激励引导,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性作用,对群众不良的殡葬行为进行积极引导,以便能够获得群众的支持,使群众积极参与到绿色殡葬服务中来。殡葬制度的建立应建立在惠民的基础上,以便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目前,国家倡导遗体存放、火花、遗体转运及骨灰寄存等基本的殡葬服务,以上几项殡葬服务工作要想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应采用免费提供等形式,以便能够为殡葬改革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国家应采用鼓励性政策,对实行花葬、海葬及树葬等殡葬方式的群众,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加大奖励的力度,使人们意识到绿色殡葬对社会发展的益处,得到人们的认可。第四,加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将殡葬作为社会上的一项公益事业,不断强化殡葬的基本服务属性,国家应拨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殡葬服务中来,将资金应用到骨灰堂、殡仪馆及公益性公墓建设中来,不断完善殡葬服务,提升公益性公墓建设效果及建设质量,为公益性公墓建设用地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同时,还应不断完善城市的公益性公墓建设,由政府部门进行无偿划拨,将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国家公益事业及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3]。结论:殡葬改革是科技、精神、人物素质改革的基础,殡葬室的建立满足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求,将多元思维、多元教派、多元温暖及多元民族集中在一起,建立了和睦友好的和谐大家庭,殡葬改革后所产生的人文价值、科学财富及文化内涵是无可估量的。应抓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对殡葬工作进行引导和宣传,积极做好殡葬改革,营造良好的殡葬改革氛围。参考文献:[1]陈先义.农村殡葬改革的异化现象及其治理策略——基于安庆殡葬改革的考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3):65-70.[2]刘圣欢,杨砚池.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洱海流域白族殡葬改革——以大理市银桥镇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2017,2(01):15-22.[3]汪俊英.关于我国农村殡葬改革的深层思考[J].学习论坛,2014,30(12):74-77.作者简介:伏珂成(1991.2),男,云南曲靖人,本科,公务员科员,殡葬改革工作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bda6fe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5.html

《现时期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经验和难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