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9-08-20 03:07: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

1[xx·广西钦州月考]“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启蒙思想家 B.自由主义者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马克思主义者

答案 C

解析 由“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并根据所学可判断“他们”是指空想社会主义者。故C项为正确答案。

2[xx·烟台联考]假如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你应该选择(  )

1825年经济危机的状况 ②马克思在柏林大学的求学经历 ③圣西门的论著 ④巴黎公社起义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它包括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个人的努力,而①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矛盾的暴露,②体现的是马克思个人的努力,③体现的是吸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所以C项正确;而④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正确。

3.下列事件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期的欧洲,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②普法战争爆发 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④巴黎公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②①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19世纪70年代初期法德的相关史实。①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在1871118日;②普法战争爆发在1870719日;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在187094日;④巴黎公社运动发生在1871318日。故B项正确。

4[xx·烟台段考]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  )

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B.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C.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D.它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即可知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需要必要经济、社会条件,否则必然遭到失败。这正反映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故选B项。

5[xx·大庆质]“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

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

B.卢梭和其人民主权说

C.达尔文和其进化论

D.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注意关键词:阶级的引领者、新型社会的预言者、抛弃了空想的成分、无产者的前程等,可知这是指马克思和他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故D项正确。根据“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可排除ABC三项。

6[xx·哈尔滨模拟]以下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的重大事件,排序符合当时俄国历史进程的是(  )

①列宁提出口号:“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 ②资产阶级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共同发动起义 ③彼得格勒的一次群众集会被临时政府军队开枪驱散 ④正式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的重大事件。此题为排序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从选项特征来看,①②③都在十月革命前出现,比较①②③,②是二月革命,而①③都是二月革命后的史实,故排除ACD三项,B项正确。

[提能题组]

7[xx·山西诊断]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  )

A.其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

C.其改造旧世界的理想

D.其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答案 D

解析 法国人“痛恨第二帝国1870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说明其肯定巴黎公社对投靠外国的临时政府的打击,故选D项。法国主流文化代表的应该是资产阶级的利益,ABC三项都触犯其利益,因此不可能被肯定。

8[xx·广西钦州月]19173月彼得格勒爆发了革命,临时政府成立,它宣布实行大赦,允许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等,并准备实行宪政改革,将战争进行下去。这些措施(  )

A.没有解决最核心的问题

B.使美国最终参加了一战

C.满足了人民的迫切愿望

D.推动了护法运动的开展

答案 A

解析 由“19173月彼得格勒”可知此事为俄国二月革命,由“允许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等,并准备实行宪政改革”可知这是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内容,而当时最核心的措施应该是土地与和平问题。故A项为正确答案。

9[xx·淮安月考]1917年,俄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变化,这一年内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这些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并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两次革命除了各自的特色外,还有其共同之处(  )

A.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B.革命的主力和斗争手段

C.革命所追求的目标

D.革命的任务和革命动力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此题意在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共同点。再根据所学可知,这两个革命的主力都是工人和士兵,手段都是武装斗争。故B项为正确答案。

10[xx·昆明模拟]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与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两者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主张用和平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都主张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C.都结合本国国情,为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

D.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照搬了俄国经验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A项是《四月提纲》的内容,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不符;B项是中共一大的内容;C项是二者的共同点;D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C项。

11[xx·绍兴模拟]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同点包括(  )

①斗争矛头都直接指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都采取了无产阶级专政措施 ③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④都重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公社没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所以③不对;巴黎公社没有重视土地问题,所以④不对;故选C项。

12[xx·驻马店期]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答案 D

解析 材料认为,虽然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十月革命发生的诸多原因都是俄国的自身的矛盾造成的,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A项明显错误,材料并非只是说明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十月革命是在一战的刺激之下发生的。

二、非选择题(40分,其中1320分,1420)

13[xx·衡阳月考]“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5)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5)

(3)材料三中图四、图五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10)

答案 (1)事件: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发展趋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2)方法: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原因: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3)差异: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解析 第(1)问,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第(2)问,考查十月革命,分别从性质和背景分析。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是苏联与中国不同的革命道路,图四是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而图五则是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从两国国情来分析原因,“认识”围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总结。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

《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4)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6)

(3)据材料三,归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6)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4)

答案 (1)目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三大理论成果。

(2)作用:扩大公民选举权;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或推动了西方国家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关系: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工人运动丰富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思想:工农武装割据;实践: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4)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分析;第二小问根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础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等信息分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小问根据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例子回答。第(4)问紧扣材料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地回答。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发达的古代农业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

1[xx·重庆一中月考]“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食犬彘之食矣”等信息说明土地兼并危害严重。故本题选A

2[xx·沧州月考]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一头授田三十亩,限四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北魏的均田制。关键信息: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据此可知,题干强调贵族除自身之外,还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获得与良民相同的土地,其带来的影响则是贵族可获得更多的土地,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故D项正确;A项“从根本上解决”的说法错误;均田制具有BC两项的作用,但不是题干规定内容带来的主要影响,故BC两项错误。

3[xx·威海期中]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重视灌溉,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D.重农的结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重农抑商”政策。A项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B项为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重要表现,C项符合明清农业发展的史实。由于重农使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已经逐渐落后于世界,由此可判断D项观点错误,故选D项。

4[xx·淮安月]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信息反映雍正帝在青黄不接时,关注湖南雨水及粮价问题,指责地方官员隐瞒不报,C项材料未体现;AB两项是表面现象;关注地方稳定,维护统治秩序是其本质意图。D项正确。

[提能题组]

5[xx·吉林摸底]在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  )

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平方千米)

——根据侯家驹《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改编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B.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

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

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B项正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明朝时期,我国经济继续发展,而我国政治重心是向东移、向北移的过程,排除CD两项。A项符合所学,但题干只涉及长江流域(南方),并不能体现南北方的比较,所以也不可选。

6[xx·湖北重点高中联考]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  )

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

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灌溉工具——水车,没有涉及政治制度,A项错误;日本记载唐代农业灌溉工具水车的用途,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B项正确;唐代时期中国经济水平高于日本,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灌溉工具,没有体现自给自足的特点,D项错误。

7[xx·绍兴月考]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经济方式。南宋时,江苏苏州、浙江湖州地区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到了明清时期,湖广地区取代了江浙一带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随着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松江在元朝时成为当时的棉纺织业中心,到了明代中后期,浙江嘉善魏塘的纺织业也随之发展,可见当地的农业开始转型,棉纺织业迅速发展。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答案为A项。

8[xx·山西祁县月考]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待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重视农业的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国封建社会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导致中国传统社会重视农业,以及“安土重迁”的思想。家庭手工业主要满足家庭需要和缴纳赋税,②不合史实。排除含②的选项。答案为C项。

二、非选择题(20)

9[xx·无锡期末]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

——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

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

材料二 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

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

材料三 夫发仓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公家之积,祗以饱市井游食之徒;而野处之民,曾不得见糠秕。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

——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6)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国家农贷能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不被打破吗?为什么?(6)

(3)材料三反映出国家农贷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境”?(4)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完善国家农贷制度的理解。(4)

答案 (1)特征:生产性农贷和消费性农贷并重;实物农贷为主要形式(农贷形式包括实物与资金,但以实物为主);农贷带有赈灾救济性质。

(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调节贫富差距;扩大国家经济来源;赈灾救济,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和巩固统治。

判断:不能。理由:封建国家政权的维持必须依赖于对农民的盘剥和掠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必将导致贫富分化。

(3)困境:地方势力巧取豪夺,国家农贷对象发生严重偏离;农民未得实利,贫富差距反而加大。

(4)理解:国家要科学指导农民对农贷的利用,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和还贷能力;国家农贷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对农贷的推行要有效监管;农贷实施要关注民生,不与民夺利。

解析 第(1)问,从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的表格类别中,可以归结出贷款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和消费并贷;从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表格的赈贷物一栏可以概括出实物农贷为主的特点;从事由一栏信息可以归纳出有赈灾救济性质的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图表中史料信息与材料二中事由信息中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先结合所学回答不贫不富状态能否不被打破,再从封建国家收入来源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等方面分析理由。第(3)问,可从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中概括归纳。第(4)问,属于开放型试题,答题时围绕农贷的用途、管理和民生等方面分析作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badef5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ca.html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