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20.5磁生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9-04-20 23:11: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磁生电》

教学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设计思路说明:

1、复习旧课: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2、激发学习动机:重现奥斯特实验,进行反向思维引导,提出本课的问题。

3、讲授新知识:通过模仿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探究方法来设计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从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评估改进等多个环节启发学生,使之获得知识与方法;人们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使人们大量使用电力称为可能,开启了电气化时代,其意义和影响十分巨大与深远;通过演示手摇发电机发电,说明发电机发出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变化的,叫做交流电。

4、巩固运用:通过分析生活中实例---动圈式话筒的工作过程,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含“什么情况下下磁能生电”和“发电机”两部分内容。“磁生电”是前面“电生磁”的逆向思维的产物,电生磁建立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那么磁能否生电呢?通过实验探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认识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要产生感应电流,电路要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导线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发电机就是电磁感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还有动圈式话筒等。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电磁感应实验,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磁生电的条件;难点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知道什么是交流电;能区别直流电和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电频率是50 Hz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

2.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

课前准备

学生电源、铁架台、蹄形磁铁、细线、矩形线圈、电流计、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若干导线、发电机原理挂图、磁针、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二、激发学习动机

【课件展示】

以前学过的奥斯特实验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不能生电呢?

【引导】

现在我们所用的发电机是可以产生电,它是由磁产生的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才能生电?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3、讲授新知识

(一)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演示实验】

将发光二极管接在微风扇的插头处,用手旋转叶片。

(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 手转动叶片,发现二极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提问】

实验中有哪些能量转换?

【引导点拨】

1.由奥斯特实验,当导线中能有电流时,小磁针会转动,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让小磁针转动,导线中会不会有电流产生呢?

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展示】

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产生电流。

【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进多角度的实验尝试。

【实验方法指导】

1.电流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在实验中利用转换法,根据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是否有电流。

2.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的电流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故在实验时需利用控制变量法。

【提示点拨】

利用控制变量法:1.保持磁体的磁场方向不变,让导体ab在磁场中静止不动,闭合开关,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2.再使导体ab与磁感线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3.使导体ab沿平行于磁感线的方向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对比探究

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保持磁场方向不变,改变    ;保持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改变    

实验记录

依据实验记录情况分析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二)发电机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实物展示】

发电机的实物

【演示实验】

1.把一台手摇发电机跟小灯泡连接起来,当摇动手柄使线圈在磁场中快速转动,观察到什么?

2.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象思考】

电流表指针为什么会左右摆动呢?

【点拨提示】

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有感应电流产生,会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左右摆动,且随着转速的改变偏转角度也发生改变。说明发电机发出的电流是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的交流电。

【引导自学】

看书后回答:发电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发电机模型。

【引导思考】

线圈通过两个铜环与外部电路相通,铜环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提示】

线圈转动过程中,有两个边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使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通过铜环的连接使外部电路中也有了和线圈中大小和方向相同的交流电。

课件动画播放】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当线圈在外力的带动下在磁场中转动时,线圈的两个边分别切割磁感线,且切割的方向不同,所以它们主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也不同,这正好使线圈沿着某一个方向向外流出电流。当线圈转过图中的这个位置时,两边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变成了倾斜的方向,使得切割磁感线的条数减少,故产生的感应电流也减小,所以出现一大一小的指针摆动现象。当线圈转过了180度以后,线圈的每条边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故它们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也会相反,所以还会出现电流表指针方向一会儿向左偏一会儿向右偏的现象。

【自学阅读】阅读课本140页,了解下列问题。

1.什么是交流电?

2.交流电的频率是什么?

3.我国交流电频率为多少?一个周期的时间?

4. 实际发电机的构造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交流电的频率。)

【强调拓展】

实际发电机的构造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小型发电机采用线圈转动,磁场不动的方式;大型发电机采用线圈不动,磁场转动的方式,因为大型发电机的电流大,电刷与滑环间容易产生电火花,很不安全,故采用旋转磁极的方式发电。发电机发电过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际发电是由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

【拓展补充】动圈式话筒的工作过程

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或唱歌时,产生的声音使膜片振动,与膜片相连的线圈也跟着一起振动,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运动,能产生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经过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四、巩固运用

五、检查评价

1、课堂检测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

本教学设计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教师指导的学习模式,在本节教学中用简单的事例、形象的动画展示、生动的实验,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又点明主题。 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另外,本节课利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突破了这一难点,让学生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需改进之处:

教师的语言必须有效而精炼,指向性强,否则后引起学生听觉疲劳,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9edb8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8.html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5磁生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