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朗诵

发布时间:2019-03-10 06:33: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篇一:沁园春长沙诵读方法指导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朗诵: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前三句应慢读,其中,""字要重读,"橘子洲头"这句要稍稍拉长。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层用不快不慢的语速读,其中,""字为领起字,要读的稍长,""字起一个强调的作用,所以要重读,"层林尽染"的语调稍微降一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语调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字要重读,""字也要重读,不过是很轻松的感觉,想象当时的语境是,鱼儿自由自在的在水里嬉戏,游来游去。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属于快读部分。""要重读,读出诗人的那种豪情,"问苍茫大地"这句的语调要升高,"谁主沉浮"要读的稍微长些。

从上阕中,要读出作者的乐观的积极的感情以及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句的朗诵不做重点要求,只需读对节奏即可,其中的""字是下阕的领起字,稍重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要读的长一些,剩下的语句只需有一些升降调的起伏即可,要读出当时那个年代像毛泽东,蔡和森,他们那一群革命青年的蓬勃朝气与活力。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也属于快读部分。和上阕要求基本相同。"曾记否",这句重音应在后,"到中流击水"语调升,最后一句读的长,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从下阕中,要读出革命者对于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篇二:沁园春长沙朗诵指导

《沁园春·长沙》朗诵指导

◎戴兢兢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诗词中的名篇,多年来一直被选进高中语文教材,也历来被人们奉为朗诵的经典之作。

全词通过对长沙深秋景色的描绘和革命斗争历程的回忆,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及其战友对国家命运、革命前途的关切和激流勇进的革命斗争精神,体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肩负起国家兴亡、改变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朗诵时要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主旨内容,传达其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读得声韵饱满、大气磅礴、昂扬豪迈。

朗诵这首词,最重要的是把握它的感情基调,即贯穿全篇作品的主导感情色彩及其强度。《沁园春·长沙》整首词景物形象生动,情感热烈奔放,词风遒劲有力充满豪气。朗诵中要自始至终把握住刚劲豪放这个总的基调,再通过揣摩语音语调的高低、停连、快慢、轻重,以恰当的声音形式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当然,也不能从头到尾一个调子,还要有变化,但要服从于总的基调,努力表达出毛主席在此首词中所蕴藏着的革命家的豪气。

要朗诵出这诗词的深刻内涵与感情倾向,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感受词作。朗诵实际上是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其要点是"心悟口诵"。因为"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朗诵者应从全篇作品着眼,深入探究其思想感情的变化,努力寻找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在依据,并由此出发去研究语言发动的全过程。只有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用恰当的声音形式呈现朗诵者的理解,才能表达出诗词的主旨与情感,使朗诵有一定的感染力。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深秋时节经过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词分上下两阕。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首先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开篇三句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朗诵时语调应庄重平稳,树立起诗人毛主席卓然而立的高大形象。接下来的七句,重点描写鲜艳明丽、生机勃勃的深秋美景。一个""字总领七句,抓住"富有生命活力"这一总体特征,远近相间,动静结合,从多角度集中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为下面抒情渲染了气氛。朗诵时,""字后面要有一个较长的停顿,以显示其总领关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语速稍慢,语调舒缓,""字要上扬、拖长,""字也要拉长。"漫江碧透"以下逐渐加快加强,语势上扬,以增强动感,显示活力。"万类"后稍顿,然后放慢速度,"霜天"作为状语不能和"万类"连读,最后三字"竟自由"要读得高亢有力。上阕的最后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要改变社会的决心:一个""字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一个""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荣枯和社会盛衰由谁来主宰这一问题的追问,寓答于问,表现了诗人的胸怀与抱负。朗诵这三个分句的语速是慢----慢,声调是由低到高,顶峰在""字上,"沉浮"读得凝重有力。

下阕侧重抒情。开头两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概写曾和当年的同学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朗诵时语气要舒展平和,语速稍缓。下面七句,回忆青少年时期同学们雄姿英发的精神风貌、革命活动和英雄志趣。那时,诗人和他的同学朋友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情怀奔放,朗诵时在""后面停一下,下面四句要读得情感充沛、干脆有力、意气风发、连贯流畅;后面三句更加有力,速度比前四句还要加快,到"粪土"之后再放慢。整个这一层要一气贯通,铿锵有力,激昂奔放,同时要注意不可把"粪土""当年"先组合读,因为"当年万户侯"是一个整体。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借回忆游泳的情况来表现同学们的精神和力量,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巧妙回答, 要读得亲切热情又坚强有力。起句应轻而慢,第二句加快上扬,到""字又放慢拖长,最后一句,总体要读得慢、高、强,尤其是""字要通过音高、音强、音长和停顿等技巧来突出强调。最后,所有的力量和气势都集中于"飞舟"上。末句要读得震撼人心,令人荡气回肠,以突出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诗词朗诵对有声语言的基本要求。这首词在语言上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且一韵到底,讲究平仄。朗诵时须注意语音的停顿、轻重和缓急,努力体现出其鲜明的节奏感和强烈的音乐感。所以,朗诵前可先划分节奏,标出停顿、重音和韵脚;再结合对词作的理解与分析,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勾勒出伟人高大的形象、明丽生动的深秋美景和革命青年朝气蓬勃的群体形象,深入地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人的情怀;最后,将作者赋予词中的情感进行内化,努力与作者形成感情共鸣。朗诵时尽可能地把自己想像成站在橘子洲头的青年诗人,面对大好秋色,自己就是抒情的主人。这样感同身受,朗诵者心中不仅有情,而且有形,形神具备,朗诵出来自然就会声音动人,情感饱满,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戴兢兢 江苏省阜宁高等师范学校)篇三:沁园春长沙 公开课 教学设计

清华中学2012年新进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第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于诗词的词语的品味,对词人情感世界的把握。

【学情分析】

高中生正是价值观、人生理想的形成期,尤其是相对比较淳朴的上进的学生对毛泽东会十分感兴趣,对人生理想抱负也有自己的思索。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对理想抱负的思索,激发他们了解伟人心灵的兴趣;然后可以通过对于词语的品味,而完成诗词的欣赏。

【知识链接】

1.词牌由来: 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2.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本词实际上是毛泽东用词的体例所写的现代诗。

3.文学常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称为"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曲子词_。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根据字数,词分为_小令___中调__、长调_,对应的字数要求分别为__58字以内___59-90____91字以上。

【教学过程】

1.以诗导诗

提问:世界上最长的生命体是什么?

明确:台湾诗人席慕容的回答:诗是何等奇怪的个体/生下来 就会站起来 走开/薄薄的一页 瘦瘦的几行/不需衣衫 不畏冻饿/就自己奔跑到野外/甚至 只要有几句写到谁的心里去/就可以/从商周到隋唐/一直活到所谓的当代

2.中国诗歌的发展流变

诗经-楚辞--古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新诗

3.词牌《沁园春》解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又名《寿星明》。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苏、辛一派最喜用之。一百十四字。如陆游《沁园春 孤鹤归飞》、毛泽东《沁园春 雪》。

4."悲秋情节"的民族文化心理

秋闱、落叶归根的乡土情节、人生迟暮

5.生自由读

6.生读生评

7.教师范读

【问题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画面各加上小标题吗?

四幅画面;独立寒秋、

湘江秋景、

峥嵘岁月、

中流击水(小标题概括准确即可)

2.全词中有几个字可以把这几幅画面串联起来,你认为是哪几个字,并简要口述理由.

答:""--""--""--""--""--""

3.前人为何悲秋?毛泽东为何颂秋?

悲秋:科举秋闱、乡土情结、人生迟暮

颂秋:少年伟人气象、革命形势

3.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答: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根据本班学情,适当表达)

4.沁园春长沙中的炼字艺术

福楼拜:有几十个词可以描绘同一情景,但只有一个词最为准确,作家就是要找出那个惟一。

【知识体系图解】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

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1."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枯藤、老树"11个意象,"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们在作品上被诗人的情感"剪辑"在一起时,就表现出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结尾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2."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情景)关系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孤独冷寂等等。

抓住诗歌的意象,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感受到其中隽永深刻的情感。

【自主学习】

1.本词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一样,你能调整好并说说它的大意吗?

2.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意象(景物)来写的吗?

【问题探究】(此部分所设置的问题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班级,请各位教师根据学情选用或者更换)

1. 阙的上下片写法上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围绕"同学少年"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阕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往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2.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的大意是什么?用此句结尾有何作用?答:"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3"一切景语即情语",古典诗词中的景物(意象)描写往往会构成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境),寄寓着创作者内心复杂而丰富的情感。本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正体现了上述特点。请结合本词内容分析作者寄寓的""""。(此题为高考诗歌鉴赏考查中的"景情关系"类题,设问可根据学情有不同表达)

答: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片的抒情乐章。下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4.诗歌语言讲究精炼准确传神,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请从本词中选择你认为精炼传神的字词进行赏析。(此题为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中的炼字型题,也可作为课后练习使用)

答:如""字写出了山之多,""字写出了红之广。""表现了树林的重重迭迭,""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写出了江水溢满之壮,""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以及""""""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写舸之多,""给碧绿天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独立"表现出在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坦荡从容的气质,显示了砥柱中流的气概

""拟人手法。"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让人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的英姿。""表现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

5.从对《沁园春 长沙》的分析中,你能总结出如何准确把握住一首诗或词的思想情感的方法吗?(建议根据学情选用)

答:联系背景、注重意象、抓取关键、利用手法(言之成理且行之有效即可)

---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74f4f7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a.html

《沁园春长沙朗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