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2020-05-13 09:13: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

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3分)

A.《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B.《瓦尔登湖》中,梭罗远离尘嚣,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安谧中寻找到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和诗意的生活。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登西山,目睹其“特立,不与培塿为类”,顿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得到了真正的快乐,得到了真正的“解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物包含的一切情感含义都不是它们与生俱来的,而是人赋予它们的,时间久了,人们就将这些情感含义当成了它们与生俱来的。

B.人与自然会产生生命共感,自然界的生死荣枯常让人联想到自己的生死,因此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与人的命运有关,纯粹的自然现象是不存在的。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现象,也体现着自然与人异构与同质的问题,它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结果。

D.由于某些自然物具有的力的结构与人所受到的力的结构的制约一样,所以人就会将其作为表达自己某方面情感的载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所说的“同一月夜也”引出的不同感受说明人的感受不会受客观对象的左右,而是受现实处境和自我心态的影响。

B.作者用“泪飞顿作倾盆雨”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以至于人常常在不自觉中使用自然物表达情感。

C.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异构,又存在同质,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这种本质就是生命的规律。

D.作者认为,在考察自然和人的相互关系时,我们既要注意人的情感的作用,也不可忽略自然固有的物形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兴宗字兴宗,幼为父廓所重,谓有己风。与亲故书日:“小儿四岁,神气似可,不入非类室,不与小人游。”故以兴宗为之名,以兴宗为之字。

孝武,累尚书吏部郎。时尚书何偃疾患,上谓兴宗曰:“卿详练清浊,今以选事相付,便可开门当之,无所让也。

后拜侍中,每正言得失,无所顾。孝武新年拜陵,兴宗负玺陪乘。及还,上欲因以射雉,兴宗正色曰:“今致虔园陵,情敬兼重,从禽犹有余日,请待他辰。”上大怒,遣令下车,下车,由是失旨。竟陵王诞【注】据广陵为逆,事平,孝武舆驾出宣阳门,敕左右文武叫称万岁。兴宗时陪辇,帝顾曰:“卿独不叫。”兴宗从容正色答曰:“陛下今日政应涕泣行诛,岂得军中皆称万岁.,”帝不悦。

兴宗奉旨慰劳广陵,州范义与兴宗素善,在城内同诛。兴宗至,躬自收殡,致丧还豫章旧墓。上闻谓日:“卿何敢故尔触网?“兴宗抗言答曰:“陛下自杀贼,臣自葬周旋,既犯严制,政当甘于斧钺耳。”帝有惭色。又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宁州,亲戚故人无敢瞻送,兴宗时在直,请急,诣朗别。上知尤怒,坐属疾多日,领职。

大明末,前废帝即位。顷之,明帝定大事,时殷琰据寿阳为逆,遣辅国将军刘勔攻围之,四方既平,琰域固守。上使中书为诏譬琰兴宗曰天下既定是琰思顺之日陛下宜赐手诏数行今直使中书为诏彼必疑非真不从。琰得诏,谓刘勔诈造,果不敢降,久乃归顺。

先是,徐州刺史薛安都据彭城反,后遣使归款,泰始二年冬,遣镇军将军张永率军迎之,兴宗曰:“安都遣使归顺,此诚不虚,今不过须单使一人,咫尺书耳,若以重兵迎之,势必疑惧,或能招引北虏,为患不测,”时张永已行,不

见信。安都闻大军过淮,果引魏军,永战大败,遂失淮北四州。

泰豫元年卒,年五十八。遗命薄葬,奉还封爵。 

(选自《南史》,有删改) 

【注】刘诞,孝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甸,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使中书为诏譬琰/兴宗曰/天下既定是/琰思顺之日/陛下宜赐手诏数行/今直使中书为诏/彼必疑非真/不从/

B.上使中书为诏譬琰/兴宗曰/天下既定/是琰思顺之日/陛下宜赐手诏数行/今直使中书为诏/彼必疑非真/不从/

C、上使中书为诏譬琰兴宗/曰/天下既定/是琰思顺之日/陛下宜赐手诏数行/今直使中书为诏/彼必疑非真/不从/

D. 上使中书为诏譬琰/兴宗曰/天下既定/是琰思顺之/日陛下宜赐手诏数行/今直使中书为诏/彼必疑非真/不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践阼,践,继承承袭之意,阼,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践阼指帝王即位。

B.迁指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和平级转调,升级常用迁升、迁授;降级常用左迁;平级调动常用转迁、迁官。

C.别驾,汉代设置的官职,是刺史的佐吏,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得此名。

D. 白衣,即平民百姓,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表示相同意思的还有“白丁”“黎民”“黔首”“褐夫”“赭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廓说儿子蔡兴宗有自己的风范,并曾在给亲戚故旧的书信中表扬蔡兴宗,而蔡兴宗一生的所作所为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

B.孝武帝赏识蔡兴宗并委以重任,而蔡兴宗并没有因此而在孝武帝面前唯唯诺诺,而是该说则说,义正词严,几乎没什么顾忌。

C,在徐州刺史薛安都归顺的问题上,蔡兴宗主张只派一人前去迎接,不应派大军相迎,以免对方疑惧,遗憾的是明帝没有同意。

D,作为臣子,蔡兴宗无论是在孝武帝时,还是在明帝时,对朝廷都是忠心不二的,不是进谏规劝,就是提出自己深思熟虑的建议。

7.把原文中画线的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卿详练清浊,今以选事相付,便可开门当之,无所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致虔园陵,情敬兼重,从禽犹有余日,请待他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8.动静结合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这首诗是如何巧妙地予以运用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氓》中运用比兴手法生动地展示出女主人公容颜衰老的句子是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吹洞箫的效果,其中运用侧面描写的两句是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5)

[]欧亨利

黄昏来临了,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小公园的那个安静的角落,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她的脸看起来很秀气,那件灰色衣服却是普普通通的。前一天也是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再前一天也是如此,有个小伙子知道这些情况。

  这个小伙子慢慢地靠近她。就在这时,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小伙子顺势拣起书,有礼貌地递了过去,随便讲了几句关于天气的寒暄话,就静静地站在一旁。

  姑娘看了一眼小伙子简朴的衣着,一张并不引入注目的普普通通的脸。

  “如果你愿意,就请坐吧。”她用深沉的低音说,“光线太暗了,无法看书,我现在想聊聊天。”

  “你知道吗?”他说,“你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姑娘,昨天我就见到你了。”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得记住,我是一位小姐。”

  “实在冒昧,”小伙子说,“都是我的不是,你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公园里有这么多的姑娘,你也知道当然,你不知道,但是……”

  “换个话题谈谈吧。当然,我知道了。讲讲这些来往的游客吧,他们去哪儿?为什么那么匆忙?他们感到幸福吗?”

  小伙子一时还没搞清,自己究竟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到这里来坐的目的,只是因为我能接近这么众多的游客,我跟你讲话,是因为我想找一个天性善良的人,一个没有铜臭、不是惟钱是图的人聊聊,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厌恶钱啊钱,钱,钱!我讨厌我周围的那些男人。我不喜欢自得其乐,看不上珍珠宝石,也懒得游山玩水。”

  “我可总是这么认为,”小伙子说,“钱是个好东西。”

  “当你有了成百万块钱,你就可以兜风、看戏、跳舞、赴宴。可我对这一切腻透了!”姑娘回答。

  小伙子很有趣地看着姑娘。

  他说:“我可很喜欢研究和探听富人们的生活。”

  “有时候,”姑娘继续说,“我想,如果我要恋爱的话,就要爱一个普通的小伙子,的职业是什么?”

  “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希望我能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你刚才说的当真是这个意思:你会爱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当然啦!”她回答。

  “我在饭店工作。”小伙子说。姑娘心里一惊,问道:“该不会是个跑堂的吧?”

  “我就是这个饭店的出纳员,你看见那里耀眼的有‘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了吗?”姑娘看了看手表,站起身问:“你怎么不上班?”

  “我上夜班。”小伙子答道,“离上班时间还有一小时呢!我能再见到你吗?”

  “不知道,也许可以。我得马上走了。唔,今晚我要去赴宴,还有一个音乐会呢。你进来时可能看到公园门口有一辆白色小轿车吧?”

  “是的,我看到了。”小伙子回答。

  “我总是坐这辆车来的,司机正在等我呢,再见!”

  “现在天已黑了,”小伙子说,“这公园里坏人太多,要不要我送你上车?”

  “你还是在长凳上坐十分钟再走吧。”说完,姑娘就朝着公园大门走去。小伙子盯着姑娘漂亮的身影,然后起身跟在她后面。

  姑娘走到公园大门口,转过头看了一眼那辆小轿车,就走了过去。她横穿马路,走进那个有耀眼的“饭店”两字的霓虹灯招牌的饭店。店里的出纳柜台上一个红头发姑娘看见她来了,就离开了座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就接替了红头发姑娘的工作。

  小伙子把手插进口袋,在街上慢慢地踱着。然后,他走近那辆轿车,钻了进去,对司机说:“去夜总会,亨利。”    

 (选自《欧亨利幽默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 

(1)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写小伙子衣着简朴,相貌普通,是为下文写姑娘相信小伙子的谎言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当年轻人说自己是姑娘所在餐厅的服务员时,姑娘看看表,站了起来,表明她怕在上班时间和这位同事碰见。

C.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

D. 女主人公不甘心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而艳羡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小说主要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刻画这一人物。

E.小说通过描写一对身份悬殊的青年男女在公园的邂逅和对话,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贪慕虚荣庸俗、尔虞我诈的风气

(2)“就在这时,姑娘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6分)

(3)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小伙子形象(6分)

(4)这篇小说的题目,有的译作“身价”,有的译作“等着的轿车”,你认为哪个名字更好,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茅台教父”季克良

从意气风发的小季到双鬓银丝的老季,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季克良的名字与茅台紧紧连在一起。

季克良原本姓顾,家中排老五,因幼时家庭条件贫苦,被过继到季家。

“我的养父一字不识,但每日都会监督我背书。有时我偷懒,没有认真记课文就胡乱背书,欺负他不识字。没想到养父竟找到了检测我是否认真背书的诀窍。只要我一背书,他就数我背了多少字,然后对照课本里的字数,检查我有没有偷工减料。”

快小学毕业时,生养父母们聚在一起讨论季克良的教育问题。在种田、当学徒、报考初中的选项中权衡之后,达成了统一意见:如果能考上初中,砸锅卖铁也要供;没考上就回家种田。

父母之心化为鞭策,他发奋考取初中高中,并在1959年参加高考,进了无锡轻工业学院,入校后选择了食品发酵专业,也选择了与酒相关的人生。

大学里,季克良做了五年的“班主席”,因为付不起一块二毛钱的车船费,他有三次寒暑假没有回家,留在学校埋头苦读。期间,顾家被一场大火烧得只剩下一床铺盖、一个哥哥病重去世,季家养母因为阑尾炎连续两次开刀……这些苦难被长辈们善意地隐瞒,季克良总是到事情过了许久才知晓。

谈及此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流露出深深的内疚和心酸:“我的父亲母亲们直到去世,一个也没来过茅台,这也是我的遗憾。”

虽说先有茅台后有季克良,但季克良的研究成就了茅台。

1964年,季克良和夫人作为技术研究人员被一起被分配到贵州茅台酒厂。相较“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温情,原始而豪放的喀斯特高原“气候和土壤完全不同,加上一吃就流鼻水的辣椒、破旧不堪的厂房设施” ,季克良难免水土不服。

初到茅台酒厂那年,他的工资是每月四十二块五,茅台酒的产量只有200多吨,市场价是三块六毛钱一瓶。因为经营不力,总人数仅300余人的酒厂开始把工人往外调,1964年一整年,酒厂总亏损八十多万。

梦想遭遇现实,或许总有几分不堪。但当不同的酒香伴随赤水河谷的微风徐徐吹来,飘入心间,季克良坚定地告诉自己“做一名优秀的酿酒师是我的梦想”。

  他开始潜心投入茅台酒工艺的研究与改良。初步了解茅台的季克良发现,茅台的酿造工艺有很多神秘之处,多用女子“伏天踩曲”。而且,几乎所有的重要工序都与炎热连在一起: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蒸馏。还有修禅悟道般的漫长过程:堆积发酵,入池发酵,7次取酒,9次蒸煮……这与他在大学课本上学到的并不相同。

   季克良说,那时一头扎进生产车间,整日和工人在一起,3年时间,每天长达十来个小时的劳动,工作强度至少是现在工人的两倍。

   从投料、蒸煮、制曲到堆积发酵,每个环节都需身体力行。高温作业环境下,衣服从没有干爽过。“背酒糟时因重心不稳常常摔下酵池,烤酒时常累得晕过去。”直到把茅台酒的每一个科学的、传统的工艺细节都融入自己的血液。

回忆过去,季克良认为,那段磨炼也令他彻底顿悟到茅台的精髓。

伴随周恩来总理的“茅台外交”,国际舞台上形成了一股“茅台热”,茅台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多。季克良也从1973年开始转到生产科,负责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1978年,茅台实现了十七年来第一次赢利。

  成绩突出的季克良慢慢从副科长、副厂长一直到1983年做了厂长。

到1998年,和国内其他酒企一样,茅台集团遭遇亚洲金融危机,销售大幅下滑, 原本车水马龙的茅台酒厂门口顿时门可罗雀。季克良临危受命,出任茅台集团掌门人。他很快作出决策:全员跑市场卖酒。打响了茅台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一战”。任期内,不仅茅台酒销售持续增长,还实现了茅台股份公司的上市,茅台集团总资产也由20多亿元增至400多亿元。

  超过六十岁法定退休年龄后,在国资委的要求下,季克良已经数度延长任期。2011年10月,季克良从董事长的任上退下的时候,茅台酒产量达到了3万多吨,茅台集团的在职员工总数达到了近一万人,销售收入达到两百四十个亿。

外界戏称季克良的鼻子天生为品酒而生,鼻子大所以聚焦酒中的香气成分。对于这一说法,季克良笑答:“我用鼻子品酒是因为自身酒量小,靠嘴巴鉴定恐怕早醉了。另外,味觉容易麻木,嗅觉的恢复能力却比较快。而"好鼻子"除了需具备天生的灵敏度外,还要靠后期的开发,即不断用其去分析和判断,以锻炼它的性能。”

为了保持嗅觉的灵敏度,季克良一直遵循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不酗酒、不抽烟、不熬夜、不吃辛辣食物。或许这也是季克良年过七旬,却未“大肚便便”的一大因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季克良的家庭虽然贫穷,但他的父母们却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这使得他进入大学并选择了与酒有关的专业。

B. 季克良为他的父母们直到去世也没有来过茅台而遗憾,因为他初到茅台酒厂时,酒厂经营不力,亏损严重。

C. 季克良发现茅台酿造工艺的神秘之处与所学知识并不吻合,他深入车间,身体力行,逐渐领悟到茅台的精髓。

D. 季克良抓住周恩来总理的“茅台外交“的机遇,带领全厂实现了10多年来的第一次赢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E. 季克良的“好鼻子”有天生的因素,更是他后期锻炼的结果;为保护“好鼻子”,他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

(2)季克良的研究成就了茅台,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其成功的原因(6分)

(3)该人物传记较多地引用季克良的话语,引传主话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4)季克良为什么被人们称为“茅台教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II 表达题 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张皓然在旅游方面一向见解独到,作为旅游达人的他在现场________,气氛热烈。

②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________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③大批官兵来袭,他只好率部撤退,临行前他特意交待守土将士________,总之以不轻易折损人马为主。

A.夸夸其谈  筚路蓝缕 见机行事 B.侃侃而谈 苦心孤诣 见机行事

C.侃侃而谈 筚路蓝缕 见风使舵 D.夸夸其谈 苦心孤诣 见风使舵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B.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C.我国研制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是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D.中国汉听大会上演的“运城传奇”,不仅证明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关注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落到了实处,而且体现了河东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古中国’文化的继承。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人类并非像想象的那样脆弱,紧张的确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活在战争期间的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这是由于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精神紧张、生活积极、进取心强,所以长期充满活力,抗病能力也随之增强。

A.适度的紧张还可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

B.适度的紧张还可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

C.因为人体免疫系统由于适度的紧张处于戒备状态,所以疾病难以发生扩展

D.疾病难以发生扩展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由于适度的紧张而处于戒备状态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6分)

汉字的音和形基本上是分开的,可以写出来,也知道它的意思,但未必知道它该怎么读,或① ,或者可以读出来,也知道什么意思,但未必知道怎么写。汉字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② 。最初的甲骨文,笔画比较简单,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期,它的笔画已经变得繁琐;随着汉字的频繁使用,新字不断增加,汉字又呈现出不断简化的趋势。不过,几千年来,语言文字的记录传播介质不管发生任何改变,③ 。即使在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文言文变成白话文也没有改变汉字的书写方式。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5分

2015年1月8日,故宫镇馆名画《韩熙载夜宴图》APP上线,千年名画“活起来”了,并穿越到智能终端。用户只需在手机上轻移手指,就可以在画面中亲身体验其中动人的乐舞以及其他鲜活场景。这让广大用户争相称赞,而其也因此成为“指尖上的文物”。这款“数字画卷”是学术、艺术、数字技术等各领域精英团队通力合作,历时两年,经数次修改才得以最终完成的,仅拍摄、制作素材就累计近90OG。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交互产品,希望通过创意设计和数字技术把传统文化转译成当代人可以解读和传播的新形式,将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和需求对接,这种让故宫博物院更加“接地气”的重要表现,为人称赞。

六、写作60)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最近,一则题为“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的文章很火,得到许多网民的转发。

文章的主要内容说的是媒体对黄晓明的报道铺天盖地,对屠呦呦的报道却冷清许多。两人的反差让作者感慨“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难道人类社会的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难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黄晓明挥金如土搞婚礼,屠呦呦的奖金却不够在中国买半个客厅,这会不会让年轻人觉得读书没什么用?”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e941a0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a.html

《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