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学

发布时间:2023-09-16 14:22: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仿生学与中国近代潜艇工业的发展仿生学是一门涵盖生物电子学、生物传感器、生物仿真材料、生物物理学、生物电机和生物大分子的自装配等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一词是1960年由美国斯蒂尔根据拉丁文“bios(生命方式的意思)”和字尾nlc(‘具有……的性质’的意思)”构成的。仿生学(bionices)一词是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腊语言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术涵义的ices而组成的词语。大约从1960年才开始使用。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例如关于信息接受(感觉功能)、信息传递(神经功能)、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同时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从仿生学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它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可观。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蓝图的道路,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潜艇,这个海战中的新劲敌,初出茅庐就大显神威,并且逐步在海军兵力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积极研制和大量使用潜水艇,进行海上封锁、水下袭击、布设水雷和隐蔽侦察等,取得了丰硕战果。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就先后击沉英美运输舰船约5000艘,计2300万吨,大型水面舰艇129艘。美国潜艇人员虽然只占它所有参战人员的1.6%,但它的潜艇击沉敌方的舰船却占美国击沉敌方舰船总数的55%
潜艇的发展为就能带军事事业做出来相当大的贡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为使舰艇在水下隐蔽航行而制造出潜水艇。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核潜艇,并装备了部队。1955年服役的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26个月中就航行62562海里,横贯大西洋、太平洋,并从阿拉斯加的巴罗角海下潜,进入北冰洋,在冰盖下航行,通过了地理上的北极点。1958年,又有一艘核潜艇创造了60昼夜连续潜航的纪录。目前,装备有弹道导弹的核潜艇,水下航速已达45海里/小时,下潜深度达到千米。它能够长时间在水下航行,在全球各大洋活动,能够在水下对预定目标实施导弹攻击,不仅对航母而且对陆地任何敌对目标都构成了极大威胁。建造潜艇,首先要解决如何下潜和上浮两道难题。当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原始的潜艇时,是先用石块或铅块装在潜艇上使它下沉,如果需要升至水面,就将携带的石块或铅块扔掉,使艇身回到水面来。但是今年刚过几次试验之后发现这样不仅行动不便,而且只可以沉浮一次。而且当丢弃的石块诚如水底时,会激起海底的沙石上涌,记忆被敌军探测,而丧失隐蔽的功效,为了解决这两道难题,人们开始向生物请教。后来,人们经过长时间观察和研究,发现僧帽水母具有充气的“浮鳔”,可以根据感觉细胞的控制充入足量的气体,使水母浮于水面。乌贼也是靠改变体内水的密度实现沉浮,它的浮室──海鳔鞘的孔隙里的水和气体,是按其游泳水深所需要的比例混合起来的。而鱼类是靠精巧的鱼鳔充气和排气实现沉浮。人们从这些水生物沉浮机制中得到启示,从17世纪初开始研制潜艇。最初研制出一种通过人力摇动,往水柜里注水、排水,以使其下潜、上浮上船。船体造型是模仿鳟鱼等鱼类,呈狭长流线型,以减少水的阻力。根据此原理,人们在潜艇上采用浮箱交替充水和排水的方法来改变潜艇的重量。以后又改成压载水舱,在水舱的上部设放气阀,下面设注水阀,当水舱灌满海水时,艇身重量增加使它潜入水中。需要紧急下潜时,还有速潜水舱,待艇身潜入水中后,再把速潜水舱内的海水排出。如果一部分压载水舱充水,另一部分空着,潜水艇可处于半潜状态。另一方面,潜艇的速度也成了一大难题。吃一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e94016650e52ea551898b7&title=%E4%BB%BF%E7%94%9F%E5%AD%A6.html

《仿生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