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8-03-23 10:24: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校对、不以为然、深恶痛绝”等词语。

 2.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3.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体会并学习鲁迅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36,中国文坛上一颗巨星陨落了。山河动容,举国悲恸。在悼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先生的一位学生,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提起鲁迅,人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带着缅怀的心情走进鲁迅的世界,去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新课讲授

一、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自己不会的字词,给“读读写写”里面的字词注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组词。

 舀(yǎo) (jié) (jiào) 躺椅(téng) (mǒ) 调羹(tiáogēng) 肉机(jiǎo) (yōu) (chuǎn) (nì) (zhāi) 一阖眼睛(hé) (kāi) 疙瘩(gēda) 痛绝(wù)

 (2)解释下列词语。

 抹杀:彻底勾销,完全去掉。

 安顿:安详,安稳。

 揩:擦、抹。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然,,对。

 旷代:历时长久。

 草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

 校对:查对、订正。

 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疙瘩:①指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等。

 2.了解作者以及鲁迅。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内交流,自主了解相关内容。】

 (1)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3.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快速阅读课文,自主解决如下问题,独立思考与组内互助相结合。】

 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明确〕 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生活与辛劳工作,白天陪客人,晚上熬夜工作,“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我们从不辞辛劳的工作中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献身精神,即使生病了,也从不耽误工作,这是一种高尚的敬业精神。

 4.深入研读讨论。

 (1)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

 〔明确〕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段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2)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学生自主找精彩描写,教师点拨)

 〔明确〕 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

 文中尚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居然也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啊!

 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语言描写也很出彩,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喝牛奶、鸡汤;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中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他虽然胃不好,但对着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得不好,“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更多的对小辈的体恤。

 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评论青年人写信:“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二、写作手法探究

  1.写作特点:描写具体而生动;

 2.语言朴实无华;

 3.人物神态等描写生动。

三、拓展精段研读

  海婴每晚临睡时必向爸爸妈妈说:“明朝会!

 有一天他站在走上三楼去的楼梯口上喊着:“爸爸,明朝会!

 鲁迅先生那时正病得沉重,喉咙里边似乎有痰,那回答的声音很小,海婴没有听到,于是他又喊:“爸爸,明朝会”他等一等,听不到回答的声音,他就大声地连串地喊起来:“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

 他的保姆在前边往楼上拖他,说是爸爸睡下了,不要喊了。可是他怎么能够听呢,仍旧喊。

 这时鲁迅先生说“明朝会”,还没有说出来喉咙里边就像有东西在那里堵塞着,声音无论如何放不大。到后来,鲁迅先生挣扎着把头抬起来才很大声地说出:“明朝会,明朝会。”说完了就咳嗽起来。

 许先生被惊动得从楼下跑上来了,不住地训斥着海婴。

 海婴一边笑着一边上楼去了,嘴里唠叨着:“爸爸是个聋人哪!

 鲁迅先生没有听到海婴的话,还在那里咳嗽着。

 1.文中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有本杂志在刊载这段内容时,把“海婴一边笑着一边上楼去了”印成“海婴一边哭着一边上楼去了”,你认为妥当吗?请说说理由

 3.面对儿子的喊叫,病重的鲁迅是怎样对待的?你感觉鲁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4.鲁迅先生曾说:“我爱过你们,而且永远爱着……我对于‘教我学会了爱你们的你们’的要求,只是受取我的感谢罢了。”联系上文,说说鲁迅为什么会这样对待孩子的无知。

 〔明确〕 1.主要概括了鲁迅先生的儿子有睡觉前说“明朝会”的习惯,而鲁迅先生因为喉咙有痰回答声太小,所以海婴没听到。海婴又叫,但被许先生训斥了。

 2.合适。因为海婴不但被训斥了,还听见了爸爸的咳嗽声,心里应该是难过的。而且他也可能真的以为鲁迅聋了,毕竟他们是父子。

 3.努力让自己喊出“明朝会”,让儿子放心睡觉。是一个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人。

 4.鲁迅先生是个爱国爱民、严格律己、宽容待人的人。

课堂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和普通人一样的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布置作业

 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对写人记事有什么新的感受?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谈一下自己身边的人。

 提示:从生活细节找寻人物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e937b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9.html

《[部编]新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