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发布时间:2018-08-11 18:48: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一、名词解释:

01. 系统学(systematics):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及其分类和演化关系的科学。分子系统学是检测、描述并揭示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多样性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了群体遗传结构、分类学、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等领域。

02. 系统树:在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中,常用一种树状分支的图型来概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种树状分支的图型也称为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

03. 分子系统树: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列差异的数值构建的系统树称为分子系统树。

04.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例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的科学,其具体任务有三,即分类、鉴定和命名。

05.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文献资料,经过科学的归纳和理性的思考,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即解决从个别到一般或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

06. 鉴定(identification):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名称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知类、辨名的目的。即解决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问题

07. 命名(nomenclature):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的过程。

08.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就称之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09. 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10. 标准菌株:指能代表这个种的各典型性状的一个被指定的菌株。

11. 种群population):也有人译为群体、居群或群丛等,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每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其分散的、不连续的居住场所或分布区域内,形成不同的群体单元,这些群体单元就称为居群。

12.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的其他物种有明显差异的一大群菌株的总称。

13. 型(form / 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心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例如,按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按对噬菌体裂解反应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噬菌型等等。

14. 亚种/变种(subspecies / variety):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亚种是正式分类单元中地位最低的分类等级。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

15. 真菌(fungi):是不含叶绿体、化能有机营养、具有真正的cell核,含有线粒体、以孢子进行繁殖、不运动的典型的真核微生物

16. 粘菌slime molds):又称粘质霉菌,是非光合营养的真核微生物,不含叶绿素,吞噬方式摄食,产孢子和子实体等表型特征使它们介于真菌和原生动物之间。

17. 热原体(Thermoplasma):在古生菌中,有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很像支原体,由于他们无细胞壁、嗜热、嗜酸、行好氧化能有机营养,所以称为热原体。

二、填空:

01. 细菌分类鉴定的主要文献是《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

02. 对生物系统发育进行研究,最合适的揭示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大分子物质是rRNA,特别是16SrRNA

03. rRNA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有:寡核苷酸编目法和全序列分析法

04. 对于序列目录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常采用相似性系数序列印迹法来比较各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05. 系统树分为无根树有根树两种形式

06. 在系统树图型中分枝的末端和分枝的连接点,称为结(nod,代表生物类群;分枝末端的结代表仍生存的种类。

07. 构建分子系统树,最常用的是最节省分析法或称简约法。这种推断谱系的原则是:在所有可能的谱系关系中,涉及进化改变的序列特征数最少的谱系是最可信的。

08. 20世纪70年代,Woese根据16SrRNA18SrRNA)序列分析,将生物界分为三界(后改称三个域):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1990年他又把它们改成为Bacteria(细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

09. 分类单元(taxon,复数taxa)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它有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或分类阶元)即: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微生物分类中,还有一些非正式的类群术语,如种以上的有群、组系;亚种以下的有培养物、菌株、居群、型

10. 根据国际命名法规,证实分类单元的学名,必须用拉丁词或其他词源经拉丁化的词命名,种名的命名是用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命名,即种的学名由属名加种名加词两部分组合而成。

11. 微生物数据存储、检索和分析中心是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WDC。我国微生物资源数据库(MRDC)包括微生物的性状库、产品市场信息库、名称库、名词库、国际交流用RKC代码库和一个微生物数值分析软件包MINTS

12. 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13. 产甲烷古生菌进行自养生长时,CO2是碳源,利用H2作为CO2的还原剂以合成有机物,利用甲烷发酵或乙酸盐呼吸来获取能量,乙酸可以刺激生长。

14. 所有的产甲烷古生菌都能利用NH4作为氮源,少数种可以固定分子态的氮。

15. 绝大多数的超嗜热古生菌专性厌氧,以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化能有机营养或化能无机营养的厌氧呼吸产能代谢。

16. 超嗜热古生菌种的热网菌属(Pyrodictium)的细胞最高能在110生长,产生占细胞总量80%的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有两种酶活性,一种是催化ATP合成的酶活性;另一种活性是作为一种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

17.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核生物是双滴虫(Diplomonads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他们具有细胞核,但没有线粒体

18. 根据核糖体RNA序列分析,藻类的系统发育是离散性很明显的异质类群。

三、问答题:

1. 16SrRNA公认为谱系分析的分子尺的原因是什么?

答:(1rRNA参与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其功能是任何生物都必不可少,而且在生物进化史中,其功能保持不变。(2)在16SrRNA分子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又有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而它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316SrRNA相对分子量大小适中(约1540个核苷酸),便于序列分析。(416SrRNA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真核生物中其同源分子是18SrRNA)。因此,它可以作为测量各类生物进化的工具。

2.rRNA序列测定和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答:1)寡核苷酸编目分析法:将纯化的16SrRNA用核糖核酸酶处理,分离这些片段,并用同位素体外标记,然后用双向电泳层析法,分离这些片段,用放射自显影技术确定不同长度的寡核苷酸斑点在电泳图谱中的位置,小片段的寡核苷酸分子序列即可确定。对于大的片段可进行二级或三级分析。将所有要比较的微生物的序列目录编好后,即可对这些序列目录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的比较方法有相似性系数法和序列印迹法。相似性系数法:通过计算相似性系数NAB值来确定微生物之间的关系SAB=2×NAB(NA+NB)。如果SAB=1,说明两菌株rRNA序列相同,是同一进化时间的微生物,如果SAB<0.1,两菌株亲缘关系很远。序列印迹法:是通过序列比较后,若发现某些序列仅为某种(群)微生物所特有,这些序列可作为其印迹序列,它可以作为该系统发育群的标志。

2)全序列分析法:最常用的是直接序列分析法,用反转录酶和双脱氧序列分析,可以对未经纯化的rRNA抽提物进行直接的序列测定。抽提总rRNA,用少量与16SrRNA某些高度保守区内的碱基序列互补的DNA寡核苷酸(15~20个)作引物与其混合,然后加入反转录酶和32P标记的双脱氧ATP和其他三种未标记的双脱氧核苷酸混合,分成四等份,往每一份中加入少量四种不同的2,3-双脱氧核苷酸。反转录酶以16SrRNA为模板并复制DNA,通过双脱氧核苷酸类似物的随机结合终止在不同位点上的反转录。最后分别用电泳法分离所产生的DNA片段。根据四个反应体系DNA片段在电泳凝胶上的排列,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解读互补的DNA顺序,从而推断出16SrRNA顺序。

更新的技术:用人工合成的与16SrRNA保守区内的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作引物,用PCR技术来扩增16SrRNA的基因,再以类似的上述方法的双脱氧序列分析法进行直接的序列分析。

3.关于细菌新名称的发表有何规定?

答:根据细菌命名法规的规定,新细菌名称的发表应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进行。若新名称是在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IJSB)以外杂志上发表,还必须经过新名称的合格化发表,即将有效发表的英文附本送交IJSB审查,被认为合格后,在该杂志上定期发公布,命名日期即从公布之日算起,否则不算合格发表。发表新名称时,应在新名称之后加上所属新分类等级的缩写词,如新ord. nov、新属gen. nov、新种sp. nov等。

4.简要介绍《伯杰氏手册》及其第九版的特征。

答:(1)《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最初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细菌学教授D. Bergey及其同事为细菌的鉴定而编写的,该书于1923年问世,简称《伯杰氏手册》,今已有九版。

2)《伯杰氏手册》(1994)第九版根据表型特征把细菌分成4个类别35群。特点:①该书的目的只是为了鉴别那些已经被描述和培养的细菌,并不把系统分类和鉴定信息结合起来;②其内容的编排严格按照表型特征,所选择的排列是实用的,为了有利于细菌的鉴定,并不试图提供一个自然分类系统;③手册抽取了《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四卷的表型信息,并包括了尽可能多的新的分类单元,其有效发表的截止日期是19911月。

5.简介《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答:(1)在1984~1989年间,《伯杰氏手册》的出版者出版了《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简称《系统手册》第一版。该手册不同于《鉴定手册》,首先是在各级分类单元中广泛采用细胞化学分析、数值分类方法和核酸技术,尤其是16S 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以阐明细菌的亲缘关系,并对第八版手册的分类作了必要的调整。该手册分四卷出版。第一卷(1984)内容为一般、医学或工业的革兰氏阴性菌;第二卷(1986)为放线菌以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第三卷(1989)为古细菌和其他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第四卷(1989)为放线菌。

4)《系统手册》第二版,2000年编辑完成,共5卷,是对第一版进行新的修订,更多的依靠系统发育资料对细菌分类群的总体安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共收集了原核微生物4727个种。第1卷:1~14组,包括古生菌、蓝细菌、光合细菌最早分支的属:第2卷:15~19组,包括变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真细菌类);第3卷:20~22组,包括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类;第4卷:23组,包括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类(放线菌);第5卷:24~30组,包括浮霉状菌、螺旋体、丝杆菌、拟杆菌和梭杆菌(属革兰氏阳性细菌类)。

6.真菌自成一界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真菌的营养方式为分解吸收式。②细胞结构和化学成分独特,如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细胞中无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不同于植物。③组织分化程度差,一般有发达的菌丝体和各种子实体构造。④核分裂方式简单,除正常有性生殖外,还有准性生殖(发生在体细胞间的基因重组方式,从而导致了变异和广泛适应不同环境的特性)。⑤真菌细胞色素c的结构比较接近动物而远于植物,它与动物的差别要大与动物与植物的差异。

7.简述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有哪些水平?

答:(1)细胞的形态和习性水平,例如用经典研究方法,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运动性、酶反应、营养要求、生长条件、代谢特征、治病性、抗原性和生态学特性等;(2)细胞组分水平,包括细胞壁、脂类、醌类和光合色素等成分的分析,所用的技术除常规技术外,还使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等新技术;(3)蛋白质水平,包括氨基酸序列分析、凝胶电泳和各种免疫标记技术等;(4)核酸水平,包括G+C mol%值的测定,核酸分子杂交,16S18S 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重要基因序列分析和全基因组测序等。

在微生物分类学发展早期,主要的分类鉴定指标是以细胞形态和习性为主,可称为经典的分类鉴定法。其他三种实验技术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所采用的,称为化学分类和遗传学分类法,这些方法再加上数值分类鉴定法,可称为现代的分类鉴定方法。

8.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常用技术有哪些?(参考沈萍《微生物学》p329

答:(1)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的特征(经典分类鉴定方法)。这不仅是微生物鉴定的重要依据,也是系统发育相关性的一个标志。①形态学的经典指标主要有:细胞形态、大小、排列、运动性、特殊结构和染色反应;群体的菌落特征;细胞内含物的特征;运动特性。②生理生化特征:营养的类型;营养要求(如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等);需氧性;对温度、pH值、渗透压的适应性;产酶种类和反应特性;代谢产物的特性(种类、产量、颜色、显色反应);对药物(抗生素、抑菌剂)的敏感性;与宿主的关系(共生、寄生、致病性)等。

2)血清学试验与噬菌体分型。①血清学试验:微生物体都含有蛋白质、脂蛋白、脂多糖等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具不同的抗原特征。方法主要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凝胶扩散、免疫电泳)、补体结合、直接或间接的免疫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②噬菌体分型:噬菌体对宿主的感染和裂解作用常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根据噬菌体的宿主范围可将细菌分为不同的噬菌型和利用噬菌体裂解作用的特异性进行细菌鉴定。

3)氨基酸顺序和蛋白质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直接反映mRNA顺序而与编码基因相关,可根据氨基酸序列资料构建系统发育树和进行分类。常采用可溶性蛋白或全细胞蛋白提取液进行电泳图谱比较,或者比较同功酶的电泳迁移率。蛋白质电泳图谱可以作为种和种以下分类和鉴定的一个指纹。

4)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DNA的碱基比例的测定。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具有相似的G+C含量,若不同生物之间G+C含量差别大表明它们关系远。G+C含量的分类学意义在于作为建立新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特征和把那些G+C含量差别大的种类排出某一分类单元。常用的方法有热变性温度法、浮力密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核酸分子杂交。生物之间的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小,其亲缘关系越近,反之亦然。核酸分子杂交在分类鉴定中的有:DNA-DNA杂交、DNA-rRNA杂交以及根据核酸杂交特异性原理准备核酸探针。DNA-DNA杂交在细菌分类中,常用固相杂交法进行,同源性在60%以上的菌株认为是同一种,超过70%为同一亚种,在20%~60%是同属不同种的关系。当两个菌株的DNA-DNA杂交率低时,用DNA-rRNA杂交,可进一步比较关系更远的菌株之间的关系,进行属和属以上等级分类单元的分类。核酸探针是指能识别特异核苷酸序列的、带有标记的一段单链DNARNA分子,可分为基因组DNA探针、RNA基因(cDNA)探针、RNA探针和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等。使用核酸探针来鉴定或检测微生物的方法,是将探针与所检测的细菌进行杂交,在细菌鉴定或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细菌,常用菌落原位杂交法。16s RNA18s RNA寡核苷酸的序列分析。

9.微生物鉴定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微生物鉴定的基本步骤有:(1)获微生物的纯种培养物。(2)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重点鉴定指标,如霉菌等形体较大的真菌以形态特征为主;放线菌和霉菌以形态和生理特征兼用;细菌以 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等为指标;病毒以电子显微镜、生化、免疫、致病性等指标。(3)查找权威性的鉴定手册。

10. 什么是微生物分类学?其任务是什么?

答:微生物分类学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的科学。任务有三:分类、鉴定和命名。分类是指根据相似性或亲缘关系,将一个有机体放在一个单元中。鉴定是确定一个新的分离物是否归属于已经命名的分类单元的过程。命名是指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给有机体一个科学的名称。

11.何谓数值分类法?并说明其特点、操作步骤及其意义。

答: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taxonomy),又称阿德逊氏分类法(Adansonian classification),是通过比较分类单元的性状特征,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再根据相似性的数值划分类群的一种分类方法。

其特点是根据较多的特征进行分类,一般50~60个,多达100个以上,在分类上,每个特征的地位都是均等重要。通常是以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环境的反应和忍受性以及生态特征为依据。最后,将所测菌株两两进行比较,并借用计算机算出菌株间的总相似值,列出相似值矩阵,再将矩阵图转换成树状谱,进行判断,排列出一个分类群。

步骤:确定分类单元和选择分类特征;进行特征测定或从文献中收集有关OUT(操作分类单元)的各项特征资料;根据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要求,将特征资料进行编码、标准化并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计算各OUT之间的相似性,并根据相似性的数值进行聚类分析、分群归类;输出分类结果、常用树状谱图法表示。

数值分类法是根据生物表型特征总的相似性分类,其分类结构的表示是一种表型关系,并不直接表示生物的系统发育。其分类结果可作为建立或修改传统分类单元的依据。该分类方法使生物分类从传统分类的定性描述发展到了进行定量分析的水平,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客观的分类方法,并实现分类过程的自动化。

12.简述微生物种、亚种、菌株的概念及其意义。

答:关于微生物“种(species)”的概念,各个分类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如伯杰氏(Bergey)给种下的定义是:“凡是与典型培养菌密切相同的其他培养菌统一起来,区分成为细菌的一个种。”1986年斯坦尔(Stanier)的定义是:“一个种是由一群具有高度表型相似的个体组成,并与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类群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这个定义仍无量化标准。1987年,国际细菌分类委员会颁布,DNA同源性≥70%,而且其⊿Tm5的菌群为一个种,并且其表型特征应与这个定义相一致。1994EmbleyStackebrandt认为当 16S rDNA 的序列同源性≥97%时可认为是一个种。

亚种(subspecies),在种内,有些菌株如果在遗传特性上关系密切,而且在表型上存在较小的某些差异,一个种可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小的分类单位,称为亚种。它们是细菌分类中具有正式分类地位的最低等级。根据⊿Tm值在DNA杂交中的频率分布,有些证据表明,亚种的概念在系统发育上是有效的,而且能与亚种以下的变种概念相区别。后者仅是依据所选择的“实用”属性而决定,并不被DNA组成所证明。

菌株或品系(strain)主要是指同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从自然界分离纯化所得到的纯培养的后代,经过鉴定属于某个种,但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土壤和其他生活环境,它们总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异。这些单个分离物的纯培养的后代称为菌株。菌株常以数目、字母、人名或地名表示。那些得到分离纯化而未经鉴定的纯培养的后代则称为分离物。

13.菌落原位杂交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在细菌鉴定或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细菌时,常用菌落原位杂交。其步骤:(1)将细菌点种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培养;(2)加溶菌剂使细胞释放出DNA分子;(3)加变性剂使DNA离解成单链并固定于膜上;(4)加入带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5)洗膜后进行显色或显影鉴定。这样通过核酸杂交即可测定核酸的序列。

14.什么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并说明其原理与操作。

答:它是微生物快速鉴定的技术,该系统的根本原理是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而进行的数码分类鉴定,也称简易诊检技术或数码分类鉴定法。它是针对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配制各种培养基、反应底物、试剂等,分别微量(约0.1ml)加入各个分隔室中(或用小圆纸片吸收),冷冻干燥脱水或不干燥脱水,各分隔室在同一塑料条或板上构成检测卡。试验时,加入待检测的某一种菌液,培养2~48h,观察卡上各项反应,按判定表判定试验结果,用此结果编码,查检索表(根据数码分类鉴定的原理编制成),得到鉴定结果,或将编码输入计算机,用根据数码分类鉴定原理编制的软件鉴定,打印出结果。技术产品有:法国生物-梅里埃集团的API/ATB;瑞士罗氏公司的Enterobube;美国的Biolog全自动和手动细菌鉴定系统;日本的微孔滤膜块,其中API/ATB包括众多的鉴定系统,共计有750种反应。国内有河南开封医学生物研究所的大肠杆菌科细菌鉴定卡E-15;上海市卫生防疫站的发酵性革兰氏阴性菌鉴定系统SWF-A等。

15.什么是生物资源?微生物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答:生物资源:指对人类只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他生物组成部分。微生物资源的特点:(1)具有潜在的用途和价值的遗传资源特别丰富,代谢种类繁多。(2微生物多样性未知太多,其研究晚于动、植物。微生物的大多数种类还没有被人发现,众多资源都还蕴藏在自然界,可有些菌种在人们未认识前就在地球上灭绝了。(3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个体小,是工业化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和提高效率的理想资源。微生物的特点足以阐明其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感,也说明其潜力大,前景广,对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也应该采取切实的措施。

16.简述微生物的开发与利用。

答:现在,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所形成的产业,已与动植物产业并列为产生物产业三大支柱之一。微生物的资源开发利用涉及各行各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四个方面:(1)对微生物菌体的利用。如活性酵母、SCP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肥料、食用菌等。(2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利用。如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醇类、核酸、多糖、酶制剂等。(3) 微生物特性的利用。如甾体转化、湿法冶金、石油勘探等。(4微生物基因的利用。如将苏云金杆菌毒素的基因插入作物,培育抗虫作物;将产碱杆菌的PHB基因转入拟南芥,可以大量生产PHB,其产量达到叶子鲜重的1%,有望生产出可降酸的塑料原料,以消除白色污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dac97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f.html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