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医学是探路先行者

发布时间:2011-08-11 15:52: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编者按:

医者与患者是整个医学的两个方面,不同的角度观点不同。对患者人文,对医者也要人文,当然,我们说有制度,但是文化的缺失却是酿成悲剧上演的根源。进行人文医学的长久学习,与制度借力,也是患者期望的。

人文医学探路

时间:2009-08-07 来源:《中国卫生人才》杂志 作者:本刊实习记者

人文医学的着重点在于把人文嫁接到医学里,而不是把医学放到人文中。它的重点是突出医学中的人文精神。依循这一理念,中国医师协会已经自觉展开行动。

20094月,相继公布的两份调查结果给当时日渐升温的春天又添了一把小火。一方面,中国医师协会开展的医师执业环境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医生对执业环境不满;另一方面,中国青年报开展的行业操守调查得出数据,74.2%的公众认为医生职业失去操守的现象最为严重。

两组数据显示了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医生与公众再一次陷入互相指责的怪圈。

不知道这个一再轮回的争论,究竟谁对,谁错?

但是显然,一个共同的指向是:双方对现状均感不满,构筑和谐是众望所归。

倡导人文医学或为一剂良方

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镜说:两种调查结果都是真实的!”

杨镜认为,这仅仅揭示了医患关系现状的冰山一角。他分析,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争论双方都仅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看待问题,而医疗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单纯的市场买卖,患者生病必须就医,无论医患双方如何不满,都不得不继续涉入其中,这也是医患矛盾的难解之结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完善以及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民众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医生尚未及时改变观念,某种意义上讲,医生因为自己是施助的一方而产生贯穿多年的优越感,使他们对法律、沟通技巧的认识远远滞后于患者。

另一方面,很多医生强调: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医生必须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才可以跟上世界医学发展的脚步,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使医生更容易疲惫。因此,对于患者反映存在医生和患者接触时间短、谈话语气生硬、态度冷漠等现象,其实也有一些无奈。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结”?“缓解医患关系,倡导人文医学精神也许是一剂良方。杨镜说。

虽然人文精神不专属于医学,但它和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缺失了人文精神的医学不是完整的医学。提起倡导人文医学的动因,杨镜说,医学和人文的关系看似并不紧密,却不可分。试想,一个只有私心的医生又怎么会全心全意去提高自己的医术?而缓解患者的痛苦,必定是一个医生不断精进医术的最主要动力。

同时,对于白衣必然是天使,医生最靠近上帝这一固有认识,杨镜也提出了不同看法:应该把医患关系看得更简单一些,医生只需要把患者看作是需要救助的对象,尽职尽责地帮助患者。

他介绍,关于医生的职责,诺尔曼·白求恩有一句名言: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的职责是维护人类优美无比、精力充沛的生命,包括对生命的赞美,对苦难人们的呵护。但医生也是普通人,所以,在众人都开始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进行反思的时候,许多医生也提出了趁此机会摘下神圣的光环,改用自律和职业精神重新穿上白色的外衣,使民众重拾对医生这一职业的尊敬。

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杨镜说,医患双方对待医生这个职业需要更加理性。对于争论多年的医患关系,一方面,需要医生付出努力去纠正被扭曲的形象,但另一方面,需要大众的尊重和政府的力量来降低干扰医生工作的社会因素。

他进一步解释说,我国治病防病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另一诱因。尽管卫生部多次强调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但很多患者仍存有一个合格的医生就一定要把病治好的认识误区。

一位参加中国医师协会举办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班的医师对此深有感触:以慢性病为例,大多数患者不了解慢性病是治不好的,不明白有复发,不知道有死亡率,不懂得恢复是个连续的过程,只是一再追求治疗速度。试想一种由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疾病,一两天的治疗能有多大的效果?”

基于这些考虑,中国医师协会认为:医生需要通过行业协会来开展自律活动,从行业上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但是,要改变医患矛盾的现实,更需要政府做主导,要媒体来协助,要公众来尊重医生。因为尊重医生也是尊重生命!

沟通是人文医学的核心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样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但据中国医师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因为医患沟通不当引起的纠纷在医疗纠纷中占80%。很多患者表示,医生与患者对话时,首先没有把患者放在平等位置,让人觉得医生不把患者当人看待,而是只见病未见人。医生已经丢失了一样最重要的法宝——语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医学知识、高科技的医学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医生应对疾病的能力和手段,却也无形中淡化了人文精神的作用。许多医生严重依赖机械,缺乏与患者的沟通,埋下了医患矛盾的种子

我们要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沟通是人文医学的核心,也是医学的核心。杨镜表示,其实我们很早就认识到需要重视人文精神,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现在的我们对医学中的人文精神认识得更深刻,看得也更清楚。例如,过去我们提倡医德医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希望加强医学中的人文氛围。不过,这些不能代表人文医学,人文医学需要更有操作性。

为了解医生们的所思所想,中国医师协会曾于成立初期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医生对职业的定位感到迷茫,对医疗环境的复杂性不适应,并随之产生了一些失衡心态。而造成这些困惑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医生的职业荣誉感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在医学院校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人文精神教育,使得医生们已经不怎么会沟通感情和交流思想。

作为国内首个代表医师群体利益的行业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担负着行业的自律、维权、管理等学术团体所不具备的职责,承担了政府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而转移的职能——用行业自律的手段加强医师队伍管理。因此,在认识到人文医学的重要性后,2003年底,中国医师协会联合美国国家人力资源组织、北京正德育泽经济文化中心,经过两年的专家研讨,借鉴国际化的标准,组织开发了我国首部适合国内医师使用的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系列课程标准教材,建立了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标准培训体系,填补了我国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一项空白。

2006年,这一培训体系正式启动。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依照《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和《专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该培训分为3个级别、27个模块,主要包括医生法律与法规、职业素养、如何有效进行体势语言交流、对患者进行面谈诊断的技能、在危机情境下进行沟通、向患者通告坏消息的艺术、处理人际冲突等内容。

中国医师协会表示,创立这一体系的目的不是为了在理论上对人文医学做空泛的解释和深化,而是想采取更具体的方式教授给医师们如何掌握职业化的服务态度、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方法、加强对医疗工作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增强和医疗团队的合作精神等。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一名学员在接受培训后说:培训课程使我了解了在告知坏消息时,使用‘20%的生存率比用‘80%的死亡率更能给患者以希望;在描述病况时要少用专业术语,而没问题没法治也不可随便说。

对于人文医学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明霞说:医患沟通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医师们应该意识到做一个优秀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这一部分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每一个医生都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技能,那么我相信未来医患双方都会拥有豁达而美丽的笑容。

李明霞对培训中医生们的表现也极为感慨:对医生缺乏医德的批评声泛滥了这么多年,有时候就连医生自己对行业中的道德滑坡都很无奈。但是在课程中,我们一再地感受到医生们内心深处以患者为本的想法,很多情况下,他们只是缺乏沟通技巧。

李明霞说:此外,我们还要重视环境对医生的影响,尤其是医院的环境和团队对个人的影响。人文医学的倡导是一个系统工程。

据了解,自2006年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启动至今,全国已有近2万名医务人员接受了人文医学技能专业培训,并有近2000名在各基地学习的学员通过了考试。目前全国已建立了36个培训基地,接受培训考试合格者可获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

人文医学依然任重道远

对于医生们把大多数精力投入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中,在人文医学进修中投入时间寥寥无几的现状,一些学者认为这与以往我国医学院校不重视人文医学教育,导致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缺乏有很大关系。可喜的是,现在医学院校已将人文医学列为必修课,但已经在职的医务人员又如何补上这重要的一课?

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就是为了填补国内关于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教育空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水准医学人才而建立的。李明霞称。但她同时表示,在该培训体系的推广过程中,实际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其中最难的是改变医生对人文医学是空泛理论这一观念,最遗憾的是很多医生选择参加业务培训而放弃了人文医学培训。她认为:这是一个长久积累的错误认识,想要扭转这种观念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外,还需社会舆论的维护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对此,杨镜也有些担忧地说:我们发现医生们十分缺乏人文医学知识。协会一年办几十个培训班,在各类培训班里面都会加入人文内容,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尽管如此,相对于全国几百万名医师来说,接受过培训的医师还只是凤毛麟角。人文医学的推广只靠行业协会来做,远远不够。

采访过程中,他一再强调由卫生行政部门主导推广人文医学的重要性,我们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对人文医学在执行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在医生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阶段都纳入人文医学教育,把人文医学知识和专科医师准入制度、医师职称考试等联系到一起,和每个医生的职称晋升挂钩,从思想意识到行动,方方面面都要重视人文医学。

为了使医学不再缺失人文精神,中国医师协会提出了一条路径。但这条路径是否可行,还需要让事实来证明。

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管理办公室 搜集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bbffd226fff705cc170a99.html

《人文医学是探路先行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