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发布时间:2020-05-09 02:49: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操作技能学习型”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结果

权重

得分

备注

教师教学

45%

教学目标

10%

1、正确的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科学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5

2、是否既关注即时目标——掌握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照顾了发展目标——掌握自学计算机技能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或开展独立学习的习惯。

5

教材处理12%

3、具有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情境创设合理,激发学生兴趣。并适当与其他学科结合。

2

4、作业设计要有:1)趣味性或实用性;2)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可学性、可行性和挑战性。3)综合性或可拓展性。与以前的知识得到有效的给合,并让学生形成技术操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5

5、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显示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5

专业素养8%

6、软件操作娴熟,具有引领性和代表性。

2

7、教学思路清晰,专业语言表达准确严谨、清晰利落。

3

8、对学生活动把握自如,对学生形成良好信息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予以正确引领。能够随堂调控学生的临时状况。

3

组织教学15%

9、课堂约定有效、组织有序,讲练节奏控制恰当。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师生互动广泛民主。多媒体和板书运用得当。

4

10、引导得法,注意学法指导,注重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促成信息技术课程独特的学习习惯。

4

11、具有层次性,面向全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适时开展分层、分组教学和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训练选择。梯度设置合理,由简单一一复杂,由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作品的探索与创作。

7

学生学习

55%

学习方法

15%

12、具有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特点,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10

13、学习过程中互相关照、交流经验、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

5

学习状态

20%

14、参与面广,90%以上学生主动参与,边缘人物得到关注。

10

15、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主动参与时间不少于25分钟。

10

学习效果

20%

16、关键操作技能训练得到3次以上有梯度有变化的强化。

10

17、阶段性学习目标检测合格率达到80%,总结性练习检测优秀率达到20%。合格指会使用所学操作。优秀指除了适当地使用所学操作外,还能做到作品精致美观或有自己独特的创意。

10

教学特色

教学有特色、有创新,教学风格鲜明独特。

10加分)

综合评价



中小学信息学指导纲要

学段

学习目标

具体内容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汉字输入。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1)信息与信息社会。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4)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6)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1)汉字输入。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1)文本的编辑、修改。2)版式的设计。

*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3)数据的表格处理。4)数据图表的创建。

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网络的基本概念。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网页制作。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介绍。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 

 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4)计算机安全。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与信息处理。2)信息技术的应用。3)信息技术发展展望。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5)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6)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2)汉字的输入。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6)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1)文本的编辑。2)其他对象的插入。3)特殊效果的处理。4)版式设计。

模块四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网络通信基础。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因特网上其他应用。6)网页制作。

*模块五 数据库初步:1)数据库基本概念。2)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3)数据的组织与利用。

模块六 程序设计方法:1)问题的算法表示。2)算法的程序实现。3)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模块七 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2)各类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3)多媒体作品的制作。4)多媒体作品的发布。

模块八 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1)信息的数字化表示。2)计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软件系统简介。4)计算机的安全。5)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注:*表示可选择模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962175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5.html

《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评价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