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优设计(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26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四)

发布时间:2020-04-10 01:40: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专题规范练26 散文阅读(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的黑,出奇的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怕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老哑巴,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缩在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1.“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的“积雪”有什么含义和作用?(4分)

参考答案:(1)含义:实指自然界的积雪,虚指人性的冷漠(或人与人之间的冷漠)。(2)作用:与“春风”形成对比,暗示社会环境(氛围),奠定凄冷(悲凉)基调。

解析:理解语句含义,需要做多方面的考虑,既要指出表层意,还要指出深层意。本题问“积雪”的含义和作用。可以从本义和比喻意义角度分析。

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怎样的情感?刻画了他怎样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1)情感:表现了老哑巴对花的喜爱,对美的热爱,对爱的渴望;能与大家一起劳动的喜悦。

(2)形象:朴实善良;热爱美好事物,向往美好生活;本分,容易满足于能与大家一起劳动,人格被尊重,人生价值被认同。

解析:这句话是文中的细节描写,可以从老哑巴对花的喜爱,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角度理解。这一细节也是其善良、本分、渴望被人理解和认同的表现。

3.第②⑥⑦段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结构上与前两处描写达子香花开放形成呼应;达子香花“依然”绽放,老哑巴的生活却发生了改变,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与思考,深化了主题。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理解。文中多处出现某个事物一般是文章的线索,形成呼应,而且达子香花与老哑巴是主人公童年春光的一部分,作者怀念达子香花也就引出了对老哑巴的怀念,达子香花依然绽放,可老哑巴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4.作者刻画“老哑巴”这个人物有哪些用意?(6分)

参考答案:揭露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像哑巴一样的弱势群体的悲惨命运。表明卑微的底层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尊严和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渴望平等和尊重。批判社会上歧视、侮辱弱势群体的丑恶现象。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就人物形象进行设题,探究此类题目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地位、环境、性格、命运。老哑巴是一个喂牲口的,社会地位低,生活在闭塞、落后、人情冷漠的环境中,是个善良勤劳的人,最后被队长赶走,不知所终,命运凄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

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

葛水平

谁把打铁声摁在了文明的喧嚣深处?

此时的雨覆盖了这个山村的各个部位。那个叫铁匠铺的地方,蛛网上粘着许多小虫子,我能想象出当年铺子里的热闹,所有的人都是顶着雨声到来的。铁匠铺永远都是一个动词,动在雨声的浸淫之下,它的持续时间是那么久。红钢从烈火中钳制到铁砧上,锤起锤落,叮当磅礴,小锤点击,大锤紧跟。铁匠对于铁是一场浩劫般的惊扰。

铁匠铺的热闹为什么总是在雨天里?因为雨胶住了农人的鞋。当然,更多的热闹是在冬季。真正的冬天开始了,北风呜呜吹过,一路卷起干枯的树叶和草根。农人看在眼里的活计都拾掇完了,那么收拾好残缺的农具,沿着蜿蜒曲折的路走进铁匠铺。一个长长的冬季,锄头、镢头、铁钎、镰刀,对于敏锐听觉的农人,大锤小锤的声音都是奢望,都是天籁,都是比时间要重要得多的来年春暖河开。轧钢淬火,好铁匠的声名是一把镢头能刨几亩地,钢水好能出活。铁匠是农耕文明的先驱,也是土地本身的选择。

铁匠的另一生活是给马蹄钉蹄铁。牵马人站在铁匠铺门前,铁匠揽住马腿,削平蹄底的老皮。只见那铁匠把一排铁钉含在口中,肩膀顶紧马后胸,抱紧弯曲朝上的马腿,把蹄铁合紧马蹄,钉子穿入蹄铁的孔眼,那一片唾沫湿,随蹄铁直接钉入马蹄深处。铁匠此时有可能抬头看一下远处,廓外斜依的青山,风姿万千的杨柳,时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目无所视,手有所触,寸寸光阴,都只在盈手之间。那双手,就那么优雅而琐碎地生动着。

那是一个打铁的镇子,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三,一年一度的庙会开始,铁匠们聚集在集市上,搭起炉灶,燃起炭火,拉起风箱,将烧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抡起铁锤,甩开臂膀,叮叮当当,各自施展本身的绝艺,吸引四外八省的商人前来交易。空气里弥漫着烧红的铁锈味,这气味又随着热风,浸入一切开放的空间。热浪一阵紧似一阵,像潮汐,奔来涌去。镇子上因为交易铁货,所有的木门、木窗户都钉了密麻麻的铁钉。嘎吱作响的铁门用劲推开时,门头上挂着南瓜大一个铁铃铛,如现代人的门铃。人勤的时候,铁铃铛像一树花,开得肆无忌惮,随风微颤,这家的热闹仿佛要挥霍尽铁匠最后的元气。

铁门上的“铺首”给岁月古拙沧桑之感。铺首上兽首衔环,作为龙的九子之一,其“形似螺蛳,性好闭,故立于门上”,包含在形式里的内容,即以螺之闭来强调门之闭。“守御”慎闭塞,闭藏周密。铺首将一种精神,在朱漆的、黑漆的门扇上展示了几千年,它透露着属于“中华门文化”精髓的东西,由铁匠铺锻打出形。

铺首造型之精美,以庙宇皇宫大门所饰用者为华贵。铺首在朱漆宫门上,同金色门钉相互映衬,显示出皇家建筑的帝王气派。汉代司马相如《长门赋》“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描写了叩响门环时玉户金铺的视觉效果和金属碰撞的听觉效果。皇家流落到民间的东西少,尤其是金子做的,如果不是含了足量的铜,那响声能否出得来还是两说。我喜欢民间的铁铺首,轻叩门环的响在夜静的时候是压得住黑暗的,可以使走向村子的东西远远停住,也可以让它们悄无声息地融进墙影尘土里不再出现。在民间,更多的是铁匠铺里的手艺,也只有铺首可以抬高铁匠的文化素养。

我在夜空下看到过最壮丽的铁花,化开的铁水由匠人拍打进夜空,那是堪与秋日丰收无垠的繁华相媲美的一种壮观,一种极为阔大的气象,看的人和被看的人嘴都咧开很大,铁花承载了他们的笑脸,如此夺目。

我把铁匠铺子想得过于富有了,只想用文字的方式去理解他们,但毕竟是一个远去了的把文明活在骨子里的年代。如今的村子里再没有铁匠铺子里打铁的声音,没有了铁匠铺子,似乎整个村子里都没有了声音。铁铺首全锈烂了,铁钉子换成了膨胀螺栓,五毛一斤的旧门板买了用去烧木炭。当下,我们丧失了许多滚滚红尘中大汗淋漓的辉煌,恰恰可能是有关生命最高秘密的隐喻和福音。我不能知。在衰败中,唯一不想放弃的是想入非非。若干年后,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能力拥有这个成语。

1.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打铁这种农耕文明的表现形式的消失,引人深省。开篇对铁匠手艺消失发出疑问与慨叹,领起下文;与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的语段在句首,从形式上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说明打铁现象的消失;从内容上看,疑问句式引人思考;从结构上看,引领下文,与结尾呼应。

2.第段中,作者说“我把铁匠铺子想得过于富有了”,结合全文,说说“富有”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参考答案:铁匠能修补好残缺的农具,其锻造的声音代表了农人的奢望。铁匠技艺优雅而生动。用手艺展示传统文明的精髓。制造的铁花给人享受和慰藉。

解析:“我把铁匠铺子想得过于富有了”在第段的开头,是对上文的概括,只要对上文第段到第段的内容进行概括,不难发现铁匠铺子“富有”内容:修理“残缺的农具”,钉马蹄技艺的优雅,第段写铁匠们在集市上,第段写铁门上的精髓,第段写铺首的精美抬高铁匠的文化素养,第段写壮丽的铁花给人们带来的享受。

3.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1)铁匠铺永远都是一个动词。

(2)时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目无所视,手有所触,寸寸光阴,都只在盈手之间。

参考答案:(1)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铁匠铺比作动词,形象地表达了铁匠铺的繁忙和铁匠对于农人的重要。(2)运用了整句,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充分表现了铁匠的技艺娴熟优雅。

解析:第(1)句是一个比喻句,喻铁匠铺永远是运动着的,劳作着的,繁忙着的,这样写的作用就是形象表达了铁匠铺繁忙和对于农人的重要。第(2)句是个整句,它的特点是节奏和谐,充分表现铁匠钉马蹄技艺精湛与优雅。

4.结合文本,谈谈文章以“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为标题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题目具有象征意义,“风”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天堂”表现出农耕文明的衰落,含义隽永,耐人寻味。题目是一种形象的表达,与文章内容呼应,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暗示了作者对农耕文明的赞美与留恋。(答其他内容,只要合理可酌情赋分)

解析:答题时,可从标题运用的手法,在文章结构上以及对主题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既要有理有据,又不能脱离文本原意。从手法上看,标题运用了象征手法;从结构上看,与内容呼应;从情感上看,暗示了留恋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673dbd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a.html

《全优设计(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26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