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7马说》教案 长春版

发布时间:2018-08-03 11:24: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7马说》教案

韩愈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4.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二)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

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关键 理解短文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发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多媒

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投影显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呼唤人才,呼唤健全的人才制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谈到了作者的人才观,它是唐代大作家韩愈的《马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关于作者

2.关于文体

3.关于背景

4.关于伯乐

学生读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

  教师抽查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生字、通假字。

  (多媒体显示)

  ①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伯乐相马 槽枥

  ②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才美不外见

  其真无马邪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

3)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语调的变化。

4)学生齐读课文。

2.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2)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①积累重点词语。

  相、骈、枥、策、粟、邪

  ②掌握一词多义。

  ③难句翻译。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给予指导点拨。

四、课堂练习

做课后第二题。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第二题。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课文。

2.有关人才的警句。

二、新课 思考题:

a.结合标题,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

b.结合创作背景,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点?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文章?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三、重点研读

1.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

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a.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b.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c.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教师提示: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e.其真不知马也。

将上述句子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52b991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b.html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7马说》教案 长春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