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1

发布时间:2019-04-25 03:59: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1

一、(2018·广东广州八校联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林光朝,字谦之,兴化莆田人。再试礼部不第,闻吴中陆子正尝从尹焞学,因往从之游。自是专心圣贤践履之学,通《六经》,贯百氏,言动必以礼,四方来学者亡虑数百人。然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尝曰:道之全体,全乎太虚。《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孝宗隆兴元年,光朝年五十,以进士及第调袁州司户参军。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幸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摇,遂以老疾力辞不拜。而光朝及刘朔方以名儒荐对,颇及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知永福县。而大臣论荐不已,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八年,进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职如故。是时,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事,光朝不往贺,遂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茶寇自荆、湘剽江西,薄岭南,其锋锐甚。光朝自将郡兵,檄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辖黄进各以军分控要害。会有诏徙光朝转运副使,光朝谓贼势方张,留屯不去,督二将遮击,连败之,贼惊惧宵遁。帝闻之,喜曰:林光朝儒生,乃知兵耶。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帝幸国子监,命讲《中庸》,帝大称善,面赐金紫。不数日,除中书舍人。是时,吏部郎谢廓然由曾觌荐,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命从中出。光朝愕曰:是轻台谏、羞科目也。立封还词头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林光朝传》)

【注】 ①茶寇:南宋时贩茶的商人为抵抗政府过度的盘剥、压榨而组成的武装。封还词头:驳回皇帝在人事决策方面不恰当的诏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B.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年六十五

C.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年六十五

D.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解析  “廓然指上文的谢廓然,为缴驳的宾语,士论始服的主语,两者间应断开,排除CD两项。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择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军,唐代时称军镇,至宋代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B.执政,原意为掌管国家政事,宋、金时是参知政事、枢密使等高级官员的通称。

C.出,出仕,即出来做官,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或他人举荐就可以成为仕宦。

D.出身,科举考试考中者的身份资格,赐出身指赐给未考中者以相应的身份资格。

解析 出,指由京官调任地方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林光朝学问精深,教授生徒众多。他与尹焞交游,专心研究圣贤之学;他精通《六经》和诸子百家学说,使得四方学者慕名前来求教。

B.林光朝出仕很晚,仕途一直不顺。他五十岁才中进士,先后因议论皇帝恩宠的臣子龙大渊、曾觌和张说等人的罪行而被朝廷降职任用。

C.林光朝平定寇乱,立下显赫军功。茶寇迫近岭南时,林光朝一边率兵抵御,一边传书其他将领,督促他们拦击贼兵,最终使贼兵败退。

D.林光朝为官正直,敢于驳回上议。皇帝准备重用吏部郎谢廓然,林光朝认为这是对台谏的轻视,会让科举蒙羞,于是立刻驳回了诏命。

解析 林光朝的仕途并非一直不顺,他曾担任过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宝谟阁直学士以及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等要职,还曾受到皇帝金鱼袋和紫色官服的赏赐。他也没有议论张说的罪行,只是因为没有祝贺张说任职签书枢密院事而被外放为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关键词:发明、固。(2)关键词:度、以、出。

答案 (1)《六经》已经阐发清楚,后代的注解本来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如果再增加,距离道的本义就越来越远了。

(2)皇帝估计林光朝决不会接受诏命,就改任他为工部侍郎,林光朝不就任,于是就让他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外出担任婺州知州。

参考译文 

林光朝,字谦之,是兴化军莆田人。两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考中,听说吴中陆子正曾经跟从尹焞求学,于是前往尹处与他交游。从此他专心学习实践圣贤的学问,通晓《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问,一言一行必定遵循礼节,四方来向他求学的不下数百人。然而他不曾著书,只是亲口将学问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心里通晓理解。他曾经说:道的全部,完备齐全而又博大玄奥。《六经》已经阐发清楚,后代的注解本来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如果再增加,距离道的本义就越来越远了。孝宗隆兴元年,林光朝五十岁,因为进士及第调任袁州司户参军。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因为在皇帝做太子时蒙受恩宠而得到任用,台谏、给事中和中书舍人的驳议都不得施行。张阐从外地被召回朝廷担任参知政事,急切想要免除龙大渊、曾觌的职务,因为觉得他们(有皇上撑腰)不可动摇,于是就以年老体病坚决辞官不去就职。而当时林光朝和刘朔正以名儒的身份被推荐参加廷对,对龙大渊、曾觌两人的罪行颇多议论,(惹怒了皇帝,)因此林光朝改任左承奉郎、永福知县。但大臣们议推论荐不止,于是林光朝被皇帝召来面试馆职,担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任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乾道八年,林光朝升任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官的职位依旧保留。当时,张说再次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林光朝没有前往祝贺,于是被外放担任广西提点刑狱,不久又调任广东。茶寇从湖北、湖南一直剽掠到江西,迫近岭南,他们的气势十分嚣张。林光朝亲自率领郡里的士兵抵御,又传书给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辖黄进,让他们各自率军分别控制住要害之地。这时恰好有诏书调任林光朝担任转运副使,林光朝认为贼兵的气焰正嚣张,就留在驻军中没有离开,督促两位将军拦击贼兵,接连挫败敌人,贼兵惊恐,连夜奔逃。皇帝听说后,高兴地说:林光朝是个儒生,竟然还懂得兵法啊!于是加封林光朝为宝谟阁直学士,又召令担任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淳熙四年,皇帝驾临国子监,命林光朝讲解《中庸》,皇帝听后大加赞赏,当面赐给他金鱼袋和紫色官服。没几天,又拜任他为中书舍人。当时,吏部侍郎谢廓然通过曾觌推荐,被赐予进士出身,担任殿中侍御史,诏命从宫中发出。林光朝非常愕然,说: “这样做是轻视台谏、羞辱分科取士的名目啊。立刻封还了诏命。皇帝估计林光朝决不会接受诏命,就改任他为工部侍郎,林光朝不就任,于是就让他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外出担任婺州知州。林光朝是个博学而年长的学者,在士人中素有威望。他在中书省任职还没发表什么言论时,有人对他的才能表示怀疑,等到听说他驳还了谢廓然任命一事,士人们的议论才表示钦服。林光朝于是称病辞官,被提举兴国宫,不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少遭兵乱,梁将霍存掠得之,养以为子。后事梁太祖,太祖亦爱之,迁节度使。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徙天平,与晋军相持河上。庄宗灭梁,彦威自陕来朝,庄宗置酒,赐姓名曰李绍真。明年,徙镇武宁,从明宗击契丹,明宗爱其为人,甚亲厚之。其后赵在礼反,彦威别讨赵太于邢州,破之,还以兵属明宗讨在礼。明宗军变,纵火焚营噪呼:城中之人何罪,戍卒思归而不得耳!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镇之兵。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许之,乃拥兵入城,彦威独不入。部兵在外者皆溃去,独彦威所将五千人营城西北隅不动。居二日,明宗复出,得彦威兵,乃之魏县。庄宗崩,彦威从明宗入洛阳,首率群臣劝进,内外机事,皆决彦威。彦威素与段凝、温韬有隙,因擅捕凝、韬下狱,将杀之,安重诲曰:主上方平内难,以恩信示人,岂公报仇之时?彦威乃止。彦威徙镇平卢。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夷狄之法,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明宗本出夷狄,而彦威武人,君臣皆不知礼,动多此类。然彦威客有淳于晏者,少举明经及第,遭世乱,依彦威。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彦威以故得少过失。天成三年冬,彦威卒于镇。赠彦威太师,谥曰忠武。

(节选自《新五代史·霍彦威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B.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C.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D.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解析 为国名,其后不能直接断开,排除AC两项。固守逾年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择B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兼有,是君主对臣下的奖励行为。

B.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南方部族为狄。也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C.举明经,指参加明经科考试。明经科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D.太师,官名。西周始设,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

解析 古代少数民族一般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霍彦威德才兼备,作战能攻能守。他前有放回抓获的俘虏,感动敌将刘知俊,从而守住邠州的事迹,后有攻破邢州打败赵太的战功。

B.霍彦威善于纳谏,故而少犯错误。他接受了安重诲的建议,避免落下个借机报私仇的恶名;他倚重淳于晏,逐渐习得了君臣之礼。

C.霍彦威出谋划策,帮助明宗脱身。军变之时,他劝明宗暂时答应哗变军人的要求,率兵入城,自己带兵守在城外,作为接应之力。

D.霍彦威一心事主,死后谥为忠武。他年少时于乱军之中被人收养,后来无论是跟随梁太祖东征西讨,还是侍奉后唐二主,都能尽心尽力。

解析 霍彦威倚重淳于晏,逐渐习得了君臣之礼一说于文无据。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重诲曰:主上方平内难,以恩信示人,岂公报仇之时?彦威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彦威高其义,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彦威以故得少过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关键词:方、内难、岂。(2)关键词:高、无、以故。

答案 (1)安重诲说:皇上正平定内乱,以恩德信义昭示天下,哪里是你报私仇的时候呢?霍彦威才停止。

(2)霍彦威赞赏他的义气,常征召他跟从自己,甚至家事无论大小,都由淳于晏决定,霍彦威因此很少犯错误。

参考译文 

霍彦威,字子重,是洺州曲周人。年少时遭遇兵乱,梁将霍存抢掠得到他,收为养子。后来侍奉梁太祖,太祖也喜欢他,升为邠宁节度使。李茂贞派后梁的叛将刘知俊攻打州,霍彦威坚守一年多,每次捉到刘知俊的俘虏,一定放还,刘知俊感激他,后来就不再进攻了。迁徙到天平,和后晋的军队在黄河边相互对峙。后唐庄宗灭了后梁,霍彦威从陕州来朝见,庄宗摆酒宴,赐霍彦威姓名叫李绍真。第二年,调任镇守武宁,跟随明宗进攻契丹,明宗喜爱他的为人,非常亲近厚爱他。后来,赵在礼造反,霍彦威被派到邢州单独讨伐赵太,平定赵太后,回师带兵归属明宗讨伐赵在礼。明宗的军队哗变,纵火焚营吵嚷呼叫:城中之人有什么罪,戍卒思归不能回家罢了!天子不加宽恕,一心想要剿灭他们。现在应当与城中军队会合,打退各镇的军队。霍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答应兵士们,于是带兵入城,霍彦威自己不进城。明宗手下留在城外的军士都溃散了,只有霍彦威所率五千人在城西北角安营未动。过了两天,明宗又出城,得到霍彦威的军队,于是前往魏县。庄宗驾崩,霍彦威跟随明宗进入洛阳,首先率领群臣劝明宗称帝,内外事物,都由霍彦威决定。霍彦威平时与段凝、温韬有矛盾,就擅自抓捕段凝、温韬下狱,准备杀掉,安重诲说:皇上正平定内乱,以恩德信义昭示天下,哪里是你报私仇的时候呢?霍彦威才停止。霍彦威调任镇守平卢。朱守殷造反,被杀,霍彦威派使臣骑马给明宗献上两支箭作为庆贺,明宗赐给他两支箭作为回报。少数民族的规矩,起兵指挥军队,以传箭为号令,然而不允许以下对上。明宗原本出身蛮夷,而霍彦威是武人,君臣都不懂礼,常有这类事发生。然而霍彦威有个宾客叫淳于晏,年少时考上明经科,遭遇乱世,归附霍彦威。霍彦威曾经战败逃走,部下士兵无人相从,只有淳于晏徒步提一剑跟着他逃到荆棘林中才免于一死。霍彦威赞赏他的义气,常征召他跟从自己,甚至家事无论大小,都由淳于晏决定,霍彦威因此很少犯错误。天成三年冬,霍彦威死于镇守任上。获赠太师,谥号忠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喻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少慕伊洛之学,中建炎三年进士第,为人质直好议论。赵鼎去枢筦,居常山,樗往谒,因之曰:公之事上,当使启沃多而施行少。启沃之际,当使诚意多而语言少。鼎奇之,引为上客。鼎都督川陕、荆襄,辟樗为属。绍兴初,高宗亲征,樗见鼎曰:六龙临江,兵气百倍,然公自度此举,果出万全乎?或姑试一掷也?鼎曰:中国累年退避不振,敌情益骄,义不可更屈,故赞上行耳。若事之济否,则非鼎所知也。樗曰:然则当思归路,毋以贼遗君父忧。鼎曰:策安出?樗曰:张德远有重望,居闽。今莫若使其为江、淮、荆、浙、福建等宣抚使,俾以诸道兵赴阙,命下之日,府库军旅钱谷皆得专之。宣抚来路,即朝廷归路也。鼎曰:诺。于是入奏曰:今沿江经画大计略定,非得大臣相应援不可。如张浚人才,陛下终弃之乎?帝曰:朕用之。遂起浚知枢密院事。浚至,执鼎手曰:此行举措皆合人心。鼎笑曰:子才之功也。樗于是往来鼎、浚间,多所裨益。顷之,以鼎荐,授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初,金既退师,鼎、浚相得欢甚。人知其将并相,樗独言: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后稍如其言。又尝曰:推车者遇艰险则相诟病,及车之止也,则欣然如初。士之于国家亦若是而已。先是,樗与张九成皆言和议非便,秦桧既主和,言者希旨,劾樗与九成谤讪。樗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已而致仕。桧死,复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出知蕲州。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闻。淳熙七年,卒。

(节选自《宋史·喻樗传》)

【注】 ①枢筦:指中央政务。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B.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C.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D.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解析 赵退张继相对,立事任人相承,立事前应断开,排除AB两项。……为判断句,表意完整,其前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择C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讽,讽谏、讽喻,用直接的言语或方式劝说对方,使其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

B.都督,原是军队中的监察官,后演变为统领军队的军事长官,这里作动词,担任都督。

C.六龙,古代天子车驾为六匹马,古人认为马八尺以上为龙,所以称天子车驾为六龙。

D.路,北宋最高的行政区域单位,由唐代的演变而来,后文的相当于

解析 讽,用委婉含蓄的话语暗示或劝告。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喻樗喜欢议论时事他在拜访赵鼎时曾说臣子侍奉皇上要竭尽开导辅佐之责为此受到了赵鼎的信任

B喻樗关心国君安危为了解除朝廷的后顾之忧他向赵鼎推荐当时富有声望的张浚最终使张浚得到重用

C喻樗具有政治远见他认为赵鼎和张浚不适宜同时任宰相否则不利于团结协作后来事实验证了他的预言

D喻樗仕途坎坷波折他因反对和议而受到秦桧弹劾被贬出京不久又被免官直到秦桧死后才重新被任用

解析 他因反对和议而受到秦桧弹劾秦桧没有弹劾他而是有人迎合秦桧弹劾了他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国累年退避不振敌情益骄义不可更屈故赞上行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车者遇艰险则相诟病及车之止也则欣然如初士之于国家亦若是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关键词:累(2)关键词:诟病

答案 (1)中原连年退避而不振作精神(抗敌)敌人的气焰更加骄纵从道义上讲不能再屈服所以我赞成皇上亲征

(2)推车的人遇到艰险的地方就互相指责等到车子停下来以后就又像先前一样高兴读书人对于国家也像这样罢了

参考译文 

喻樗字子才他的祖辈是南昌人他从小就仰慕二程理学考中建炎三年的进士为人正直好发议论赵鼎离开枢密院后居住在常山喻樗前往拜谒于是婉言劝他说:您侍奉皇上应该多竭诚开导但要使皇帝少加以实行在您进行开导时要使言语少而诚意多赵鼎认为他很奇异就把他延请成为上客赵鼎都督川陕荆襄时征用喻樗为僚属绍兴初年高宗亲自率兵出征喻樗面见赵鼎说:御驾临江使士气增加百倍不过您自己考虑这一举动是出于万全之虑吗?还是姑且作此最后尝试呢?赵鼎说:中原连年退避而不振作精神(抗敌)敌人的气焰更加骄纵从道义上讲不能再屈服所以我赞成皇帝亲征至于事情能否成功不是我所能知道的喻樗说:那么就应当想想回归的路不要让贼兵给君王带来忧愁赵鼎问:怎么办呢?喻樗说:张德远声望很高居于闽地现在不如让他做江福建等路宣抚使使他带领各道士兵奔赴朝廷从命令下达那一天起府库军队钱粮都可以由他主管宣抚使的来路就是朝廷的归路赵鼎说:于是入朝禀奏皇帝说:现在沿江的谋划大计已基本确定必须得到大臣的接应和援助才行像张浚这样的人才陛下会终究弃置不用吗?皇帝说:我任用他于是起用张浚知枢密院事张浚来到后拉着赵鼎的手说:这次行动的举措都合乎人心赵鼎笑着说:这是子才的功劳喻樗从此往来于赵鼎张浚之间对他们多有帮助不久因为赵鼎的推荐喻樗被授官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当初金人退兵后赵鼎张浚相处很是欢洽人们都知道他俩将并立为相只有喻樗说道:二人应暂且一同在枢密院将来赵鼎退去就由张浚来接替成事用人如果相隔不是十分遥远就会气脉长久如果二人同处相位万一有不相合之处一个应当离任时那么另一个一定会改弦更张这样贤士就自相悖谬了后来事情逐渐如喻樗所说他又曾说:推车的人遇到艰险的地方就互相指责等到车子停下来以后就又像先前一样高兴读书人对于国家也像这样罢了在此之前喻樗和张九成都说议和不便而秦桧主张和议有人就迎合他的旨意弹劾喻樗和张九成进行诽谤讥刺喻樗出京任舒州怀宁县知县担任衡州通判不久退休秦桧死后喻樗又被起用为大宗正丞转为工部员外郎出京任蕲州知州孝宗继位后任用他为提举浙东常平因政绩而闻名淳熙七年去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349d2c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c.html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