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学习要求
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 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3.认同实事求是,关注国情。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A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1949-1952年我国历史(巩固新生的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抗美援朝)
B、读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指出我国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趋势:曲折中发展
52 57 60 66 71 73 75 C结合课本指出我国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第三阶段:“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背景:经过调整,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路线:1953年提出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造。
2)“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突出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历史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改造方式:


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手工业: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
实质: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的正确认识和决议:1956
1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正确决议: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19581960年经济建设的“左”倾失误
1)出现:1958年中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特点:在经济建设中,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3)实践:1958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4)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19591961年出现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5)纠正错误: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并从1960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三)“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
1、读图完成下面表格,掌握“文革”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66 67 68 71 73 75 年代

序号
发展状况 呈上升趋势
原因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革”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呈下降趋势 “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复苏
迅速回升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2、“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

19661976年“文革”期间,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据估算,“文革”十年中的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二、重点知识精讲
1、全面认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误及经验教训。
答案见《全线突破》P121 三、高考经典
1、(2006年广东历史卷)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中 D 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 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 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2、(2006年上海历史卷)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B 贫农、中农 富农地主
1950 人口比重 85.5 14.5 45.2 54.8 1954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92.1 7.9 土地占有比重 91.4 8.6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
3、(2006年广东综合卷) 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如图)。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这个时期最可能是 C A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俄国援助中国抗日战争中学历史
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采取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中 D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 四、巩固练习
1、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其基本内容之一 ②迅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其基本任务之一 ③到1957年超额完成任务 ④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 2“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的决议应出自 B A.七届二次会议的决议 B.八大的决议
C.八大二次会议的决定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3、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 A.反映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的客观实际 B.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C.强调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4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语汇,其中符合时代潮流的是 A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8年总路线 ③大跃进 ④八字方针 ⑤以阶级斗争为纲 ⑥改革开放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5、“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C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 ①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③个体经济 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据某个时期的《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农民“创出”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此类科学“奇迹”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D A.三大改造运动 B.文化大革命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8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 C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2c0cc7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e.html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