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20-07-03 07:14: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突出重点,识用结合

——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实录

文本解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教版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单元的课文一般都是介绍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数星星的孩子》虽然也提到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是写小孩子的。文章通过言行的描写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优良品质,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方法阐释:

在教学中,我遵循“构之综合”、“施之无痕”的原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创设情境、质疑探究、主体参与、朗读体会”等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并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角色,读悟结合,切实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理解“无数、珍珠、碧玉盘、总是、汉朝、天文学家”等难词的意思,积累描写“北斗星和北极星” 的语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进入角色体会情感”的读书方法。

3、读懂爷爷、奶奶和张衡的话,体会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优良品质,引发探究天文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畅谈激趣

师:(板书:星星)提到"星星"你最想说什么?

生:星星看起来很亮,其实它是块大石头。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知识的?

生:从书上看到的。

师:有的星星是这样,有的不是,咱们课后再查查。

生:火星上全都是火吗?

生:土星上有土星人吗?

生:星星是反射太阳光的。

师:提到星星,老师想到了一首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

星星……这首歌把星星比作什么?

生:比作小眼睛。

师:大家觉得星星像什么?

生:像五角星。

生:像钻石、珍珠。

师:满天的钻石一闪一闪,满天的珍珠一闪一闪。怎么样呀?

生:很美丽。

二、美读导题

师:这里就有一个描写星星的句子,自己读读,美不美?(课件演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学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一生读句子,很平淡)

师:一字不错,如果再加入一点感情就更美了。(另一生读句子,很美)

师:美不美?(美!)哪个词读得美?

生:无数、星星、星空、碧玉盘。

师:我们知道“珍珠”指的是星星,那么“碧玉盘”指的是什么?

生:天空。

师:来,让我们像这个小朋友一样,美美地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句子)

师:一个句子可以读出多种意思,这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星星很美,还告诉我们什么?

生:星星多。

师:多?你从哪里看出多?

生:它说无数的星星。

师:多会思考呀!(板书:无数)无数的星星是多少星星呀?

生:数不清的星星。

师:理解的非常好。(板书:数不清)来,咱们一起读读这两个词。

生:无数、数不清。

师:无数,数不清,你发现什么了没有?

生:都有“数”字,都是同一个意思。

师:有什么不同?

生:无数是四声,数不清是三声。

师:大家看,同一个字有两种不同的读音,这就是中国汉字的绝妙之处。来,再来读读这两个词。(生再读)

师:我再来写这个字,大家看看读几声?(在“星星”前板书“数”)

生:数星星。

[让学生自主地寻找规律学习多音字,并加以及时地运用,是提高识字教学实效性的好方法。]

师:无数的星星能不能数不清?

生:数不清,因为星星多,满天都是,所以数不清。

生:星星一闪一闪,如果不仔细,不熟悉那些星星的话,就重复了,重复了就数不清了。

师:古时候有个数星星的孩子,(在“数星星”后加“的孩子”)他认为星星能看的见就能数得清。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位——(生读“数星星的孩子”)

三、质疑引读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要问?

生:为什么数星星?怎么数?他有没有数完星星?他什么时候数完?到底有多少星星?他是谁?

师: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

生:张衡。

(师出示“张衡”的卡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读,加深印象,记住这两个字。之后,板贴卡片。)

[“衡”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而不是要求“会写”的生字。因此,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字形结构的细致分析,而是采用了“多看多读,反复记忆”的方法来巩固学习,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体现了“识写分开”的教学理念。]

师:刚才说到张衡的名字,那个小女孩是第一个喊出来的。我能问一下,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个名字的吗?

生:课本上。

师: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一起来看看课文,这个名字在第几段?

生:最后一段。

师:你们也来读读这一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他是汉朝人,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师:(出示“汉朝”的卡片)汉朝是我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现在有1800多年了。张衡是哪朝人呢?“汉”字很好记,你以前在哪里见过?

生:汉语、汉族、汉字。

师:我们说得都是——,我们都是——人,我们写的都是——。

生:出汗。

师:出汗的“汗”是这个“汉”么?

生:出汗的“汗”是三点水加一个“干”。

师:我还知道一个词叫“男子汉”,我看谁像男子汉?(所有学生一听马上就坐好了。)

[引导学生运用“汉语”“汉族”“汉字”三个词说话,可以使他们清楚地区分三个相似词的意思;“男子汉”一词的抛出,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组织纪律上,适合低年级教学的特点。]

师:刚才这位同学还说,张衡长大以后成了什么人?

生:天文学家。(板贴此卡片)

师:天文学家。我知道音乐家是研究音乐的,画家是研究画画的,那天文学家是研究什么的?

生:研究天文的。

师:这个等于没回答嘛。(生笑)

生:宇宙、太空、星座……

师:张衡最后成为天文学家了,你又有什么问题?

生:张衡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

师:谁来说说?

生:他刻苦钻研天文。

师(出示“刻苦钻研”的卡片):是它吗?怎么读?(生齐读,师板贴。)

[在这一段教学中,老师先后板贴了两张卡片,一张是“天文学家”,一张是“刻苦钻研”,前者是老师取出后直接板贴的,后者是学生齐读后老师才板贴的。仅仅一点小小的区别就能看出老师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和“根据学情确定识字重点”的教学机智。]

师:其实他成为天文学家,除了刻苦钻研以外,还和他小时候数星星的经历有关。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穿越时空,到课文里去见见张衡,怎么样?想读课文吗?想读很好,不过读好的秘诀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多读”,只有把课文多读几遍,才能做到读通顺,读明白,记住了吗?那就端起书,把课文多读几遍!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适当地提醒坐姿,帮助其解决生字。)

四、看图初知

师:见到张衡了吗?

生指插图:见到了,在书上。

师:哦,你们是黑白的,我这儿有彩色的。来,一起看看。(课件出示插图)

师: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生:有张衡和他奶奶、他爷爷。张衡在数星星,他奶奶和他爷爷在和他说话。

师:你说得很简练,也很完整。还有谁想说?

生:图上有张衡和他奶奶爷爷,都在看星星。

师:可是他爷爷没有抬头呀?!

生:爷爷在给他讲事情,奶奶在看着星星和他说话。

师:奶奶说什么呀?

生: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

师:那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呢?老师这里有五个词,谁能用上这五个词来说一说?(课件出示:坐、靠、仰、指、数)

生:张衡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用五个动词说一句话,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容易。但与看图巧妙结合,就降低了难度,也激发了兴趣。]

师:非常流畅!尤其是那个“仰”字,读得很准确,能教大家读读吗?(生做小老师教同学读“仰”)

师:谢谢小老师!大家看这个“仰”,看到它,你马上能想到什么字?

生:迎。

师:为什么想到“迎”?

生:因为一个是单人旁,一个是走之旁。

师:这叫换偏旁记字。我们一起来读——单人旁的是?走之旁的是?

师:来,一起读读屏幕上的五个字。(生齐读)

[在这五个字当中,学生在课文中第一次见到,也是最容易读错的字就是“仰”。因此,教师就把“仰”字的教学作为重点。而其他四字,只要学生在“单独读字”时会读,在“用词说话”时会读,在“课文朗读”中会读即可。这样的处理,又一次较好地体现了“突出重点,识用结合”的教学理念。]

五、精读深悟

师:我来读,你来做。起立!(师说字,学生做动作。)

师:停!张衡就像我们这样数星星的吗?(不是)

师:他怎么数?你来学学!

生:一颗,两颗……

师:哦,他数得比我们——

生:仔细、认真。

师:那咱们就学着张衡认真地、仔细地数星星。准备:仰、指、数!(学生仰头数星星)

师:大多数同学已经数到二十几颗,有什么感觉?

生:累、眼花。

师:我们数到二十几颗就觉得累,可张衡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你想说什么?

生:他真厉害!真有耐心。他是个不怕苦的孩子……(师板书:认真、耐心、刻苦)

师:大家看,张衡数星星“认真、耐心、刻苦”,那咱们也认真地读一读“数星星”这一段,好吗?(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一直数到几百颗”,多刻苦呀!再读最后一句!(生再读最后一句,读出“刻苦”)

师:现在你认为星星能不能数得清呢?认为能的举手?不能的举手?

对于这个问题,爷爷、奶奶、张衡也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他们三人所说的话,看看他们对星星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生自读对话段落)

师:三人当中,谁认为星星数不清?

生:奶奶。

师:谁来读奶奶的话?

生: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你能数得清吗?

师:“你能数得清吗?”意思就是你——(你数不清)你能把问号的句子变成句号的句子来理解,非常了不起!

师:老师也想读读,可以吗?(师范读)老师读的怎么样?能说说吗?

生:很好,很有感情。

师:老师像什么样的奶奶?

生:爱唠叨的奶奶。有主张的奶奶。没耐心的奶奶。

师:哦,如果我是个没耐心的奶奶,我就要这样读了(加快语速再读)

生:多嘴的奶奶。

师:哦?多嘴的奶奶呀?

生:溺爱孩子的奶奶。

师:这可不是溺爱而是疼爱。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疼爱孩子的奶奶的话。(生再读)

师:这段里有一个字说明张衡不是第一次数星星,你能找到吗?

生:又。

师:那你猜猜,他可能是第几次数星星?

生:10次,50 次……

师:哦,你们的意思是很多很多次,那现在,你能回答,张衡为什么要数星星吗?

生:他想知道有多少星星,好奇,想以后当天文学家。

师:他从小就对天文对星星有浓厚的兴趣。这呀,就是爱好天文。(板书:爱好天文)

师:因为他爱好天文,所以他数了很多次星星,也有了很多发现。谁来读读张衡的话?(一生读)

师:说得非常肯定,大家也会说吗?,看着我说。能看得见——,星星是在动,可——(板书:不乱动)谁认为星星在乱动?(奶奶)好,再来说说张衡的话,能看得见——,星星是在动,可——,这颗星和那颗星——(板画★ ★)“总是隔那么远”意思就是今天隔这么远,明天——,后天——。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什么不变?(距离)

师:(出示“距离”的卡片)是它吗?读一读!你怎么知道它读“距”?

生:因为古时候没有尺子,人们用脚步来量长度,所以距字是足字旁。

师:你懂得可真多!那足旁边是?

生:巨人的巨。

师:右边读“巨”,整个字也读“距”,有意思!再读一遍!(生再读,师板贴)

[用“你怎么知道它读“距”?”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比直接教授更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师: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不变,爷爷同意这个看法吗?从哪里看出来?

生:爷爷走过来说,孩子,你看的很仔细,~~~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师:“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意思就是距离不变?

生:变的。

师:那为什么说好像不变?

生:因为距离变得小,肉眼看不出来。

师:有没有道理?是啊,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板书:变)

师:除了这些,爷爷还告诉张衡一些什么呢?请看大屏幕。会说吗?没关系,对照课文记一记,看谁记得快!

(爷爷还告诉张衡,我们的祖先 ,还给 ,接着又说 ,那七颗星,连起来 ,叫 ,勺口 ,就是 总是绕着 转。)

师:谁敢来试试?(生凭记忆用课文中的词语给句子填空。)

师:谁还敢像她一样来说说?

(教师鼓励大家都能站起来说说,能说一句算一句。学生站起来一起给句子填空。)

六、实践获知

师:说得真好,给自己鼓掌。提到北斗星和北极星,很多同学都知道。大家看看,课本的插图上有没有?有什么?(北斗星)他连起来像——,所以人们也叫它“勺子星”。有北极星么?(没有)可能是编书的老师故意留给我们画。来,拿出铅笔,在图上画一颗北极星。

(学生在课本上画北极星,教师在黑板上画北斗七星,然后请两位同学上来画北极星。第二个同学画对。)

师:哪个同学画对了?为什么?

生:因为书上说北极星在勺口对着的方向。

师:你很会读书!其实,北极星不仅在勺口对着的方向,离北斗星还有一定的距离。请看大屏幕,按勺边这两颗星之间的距离,再向外延长一倍,两倍……五倍,就是——。当然,这也是个差不多的距离。但晚上我们观察星空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找到北极星。好了,我们看着图一起说,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斗七星总是绕着——。这说明星星是不是在乱动?而是——(板书:有规律)

七、回归总结

师:爷爷说得话是真的么?你怎么知道?(生读书上的句子)

师:哪个词可以证明爷爷说得是真的?

生:果然。

师:你们果然找到答案,高兴不高兴?

生:高兴。

师:那我们就高兴地读读“果然”这句话。(生齐读)

师:学到这里,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你明白了吗?那他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你清楚了吗?让我们看着黑板一起说一下: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而且数星星的时候(认真耐心刻苦),长大以后还能够(刻苦钻研),所以才成为(天文学家)。

[引导学生总结板书,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复习,又是对生字难词的巩固。同时,还解答了学生先前提出的问题,一举多得。]

八、提问延伸

师:宇宙是浩瀚无际的,宇宙里的知识也是无穷无尽的。关于天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畅所欲言,提出各种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的小脑袋里装满了智慧,所以提出了这么多新鲜而有趣的问题。建议大家课后可以去读读《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和《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书籍,在那里,你会找到许多令你满意的答案。当然,还有一些至今无人解答的问题,就要靠我们自己去观察去研究。如果有一天,你解开了其中的一个谜,那么你也可能成为像张衡一样伟大的天文学家!

板书设计:

无数 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 ★——★

数不清 爱好天文 距离变

北斗

星图

认真耐心刻苦

刻苦钻研 为什么?

天文学家 怎样?

教后反思:

这是一节参加山东省评优比赛的课,上完之后,感受颇多。

收获:把握重点——识字教学游刃有余。

现在,每篇教材中包含了三种生字,一种是课后要求“会认”的生字,一种是课后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另一种则是学生在实际阅读中,由于自身水平的差异,自己遇到的“生字”。在教学中,我以学生自己遇到的“生字”为根本,识字目标据“学情”而定,帮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而对于课后规定的“识字内容”则进行创新地教学,像本课中的“玉、组、楚”三个生字学生一看偏会,就没有单独识记的必要,而“仰、距、傻、衡、汉”五个生字则不然,因为“仰”有形近字“迎”和“柳”,学生很易混淆;“距”含有形声字的特点,而且它和“汉”还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衡”和“傻”笔画很多,不太好记。当然,对于这种只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也只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正确读出即可。而对于那些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的生字,则引导他们通过“猜字谜”、“做动作”、“编顺口溜”、“找规律”等方法重点识记,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还要指导当堂书写。总之,我们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在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从而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

遗憾:面面俱到——阅读教学功亏一篑。

看完李吉林老师的《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我顿感惭愧。同样的教学内容,老师用了实实在在的三节课,而我却幼稚地想把大部分教学内容用一课时完成,我想,这就是我本次教学的败笔所在。

一提赛课,就巴不得自己所有的优点都得以展示,就巴不得把所有的教学资源全都挖出来,就巴不得把教案设计得完美无缺。这就像一只被充气的气球,气充得太足反而容易爆炸。当学生的大脑总是保持在高度紧张和极度兴奋的状态,其实,他已经停止了思考。

像这节课中“三人对话”的处理,完全可以用“读一读,比一比,悟一悟”的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三组对话,比一比哪些地方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哪些地方又有不同的?在学生充分自学了以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把自己刚才的感悟和小朋友讨论一下,也可以带着自己的感悟把句子读给小伙伴听听。最后再回过头来朗读这些对话,学生就能把感悟和朗读结合起来,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个性朗读。而没有必要一段一段地琐碎分析、牵引理解,既耽误了时间,又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北极星离北斗星的距离,没有必要在语文课中详细说明。这样,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语文的本质,偏离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轨道,把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或科学课。

还有这一段的教学——

师:爷爷说得话是真的么?你怎么知道?(生读书上的句子)

师:哪个词可以证明爷爷说得是真的?

生:果然。

师:你们果然找到答案,高兴不高兴?

生:高兴。

师:那我们就高兴地读读“果然”这句话。(生齐读)

很多老师在教学本课时,都喜欢在这一段上精雕细琢,利用“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等词句引导学生体会张衡善于思考和敢于吃苦的好品质,方法很好。但在我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通过别的句段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就没有必要再来深究这一段。“有舍才有得”,“简约”才是真正的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16d41f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e0.html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