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背景下邓小平环境保护思想初探 - 任祥

发布时间:2015-05-26 13:07: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收稿日期:2008-10-28作者简介:任祥(1973-),男,云南东川人,云南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PC2008年12月第9卷第6期Dec ,2008Vol.9No.6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直是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今天,深入研究邓小平在工业文明背景下的环境保护思想,对进一步搞好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邓小平环境保护思想的理论来源与历史准备邓小平环境保护思想是在吸收传统生态环境思想与实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当代时代背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总结我国环境保护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阶段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新的思考与实践。建国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其存在价值到肯定其存在价值再到重视这项工作的过程。建国初期,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恢复和发展经济,必须要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此时的环境保护也主要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的。虽然当时国家还没有明确提出环境保护任务,但很多内容涉及环境保护,如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就号召“绿化祖国”、“大地园林化”并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50年代末还开展了生活饮用水管理及固定沙丘等涉及自然保护方面的实践。然而,由于诸多客观原因,环境保护工作还未被置于一个应有的地位并得到应有的重视。70年代初,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逐步引起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警觉,周恩来连续做出了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仅在1972年2月间,就在各种公共场合7次提到环境保护问题。1972年6月5日,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全球环境保护会议,1973年8月5日,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部署,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把环境保护提高到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的地位来认识。总体而言,居于农耕文明背景下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环境保护行为主要集中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上,这与当时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国家,工业水平不高的历史现实是高度切合的。面临世界工业化对中国的影响,虽然中国也出现了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影响而使环境保护事业陷于停顿并造成环境状况急剧恶化的历史阶段,但在非理性认识及行为的理性批判历史进程中,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环境与生产关系的认识,开展国际合作,关注全国环境特别是工业污染等思想与实践,也成为了我国环境保护实现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背景的思想跨越提供了理论的来源与历史的准备。二、邓小平环境保护思想的形成与理论框架工业文明背景下邓小平环境保护思想初探任祥(云南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云南昆明650092)摘要:邓小平以传统生态环境思想为理论渊源,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理论为指导,总结和吸收社会建设进程中环境保护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进行了工业文明背景下环境保护、宏观策略及主要措施的思考与实践。其环境保护思想中关于环境管理要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全民义务植树以改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环境需要协调发展、环境保护要走法治化道路等,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工业文明背景;邓小平理论;环境保护;思想内涵中图分类号:A8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994(2008)06-0030-033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1205f86cc17552706220867.html

《工业文明背景下邓小平环境保护思想初探 - 任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