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0 16:25: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09年第14期 总第159期 THE SILK R0AD 基绸2谚 文化论坛 中西方大学校训的价值取向比较米 巴永贵 (湖南工业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湖南株洲412008) [摘要]校训是大学组织文化的集中体现,校训从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精神层次三个方面体现了大学组织文 化。由于中西方大学传统文化底蕴的差异,校训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校训;大学组织文化;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039—04 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这样解释:“校训为训 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共见 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 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大学组织文化就是指在大学这个特殊的组织里.以 大学师生员工为主体,以办学实践为客体,通过组 织内部的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 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的总和。可见,大学的组织文化 将校训中的“训”英文“moto”,解释为:“shor sentence Ot phrase chosen and used as a guide or rule of behaviour or as an expression of aims or ideals of a 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体现了大学的共享价值 观、共同精神取向和群体意识,是大学办学理念、办 学目标及大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并向人们展示了某 种信仰与态度.它影响着人们的处世哲学和世界 观,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大学组织文化有其 鲜明的特征,“是以大学精神为核心,以学术伦理为 标杆,以校园文化为主体,以社会文化为依托,通过 对外部社会的辐射与共融,履行发展先进文化的职 amiy,a insuton,etc.”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校 训也就是大学应当遵从的格言或者座右铭。有人 认为“校训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要求 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校训是一所学校教 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办学传统与 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大学文化体系中至 关重要的一个内容。”f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教授则 认为:“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体师生具有指导意 责”。[所以,大学组织文化在社会组织文化中是一 种特殊性的组织文化。 大学组织文化在大学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 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目的的高 度概括。”【 可替代的作用,渗透到大学的各个方面,是一所大 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大学组织文化可以相对区分为 三个层次的内容:物质层次、制度层次与精神层次。 大学校训的本质内涵 三个层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而大学校训从不同 层次、不同深度集中的体现了大学组织文化的这三 个层面。 大学校训的本质内涵应当是大学组织文化的 集中体现,不同的校训反映着不同的大学组织文 化.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校训是大学组织文化的集中体现 首先,从物质层面看,校训是要“制成匾额,悬 之校中共见之地”。一般被大学镌刻在建筑物、石碑 大学是一种组织.是为了研究学术、造就人才。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社会团体。大学是不同于 政府、企业的一种组织,它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与 文化底蕴。是探索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而 上或者悬挂于各个学院、系、所的醒目位置.是一种 直观文化,以有形的物质形态显示着学校的价值 观,体现着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追求,反映出学校 组织文化的个性。 ‘本文系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西方大学校训伦理思想比较研究》成果之一。 t 0 0多39 
其次,大学校训也是一种制度文化。《教育管理 念.以道德论为基础的大学理念。校训作为大学组 词典》中说道:“校训的目的是使全体师生员工能随 织文化的的集中体现,是这三种理念的外在表现形 时遵照实行。”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就为全校师生制定了一个基本的行为 准则:作为教师就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教书 是教师的天职和根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在学问上严谨求是、崇尚 科学,在做人上要有高尚的人格,诚朴端庄的品质, 式.体现出了大学的价值取向。 以认识论为基础的大学理念认为,大学要以追 求客观知识为第一目标,也就是所谓“为学术而学 术”。要求大学要成为象牙塔,要专注于传播和探求 知识。要探索真理,培养有知识、有修养的人才和从 事专门研究的学者。体现在校训上,就是要追求知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楷模,也才是一个合格 识和追求真理.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坚持真理”的老师。由此可见,大学校训是一种无形的制度或 是约定俗成的规范。 第三.校训对塑造大学组织文化的精神层次具 有很重要的作用。大学组织文化通过校训所体现的 物质层次和制度层次,都处于大学组织文化的表 层.是大学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校训作为大学组 织文化精神层次的体现.是大学组织文化的核心内 容.在大学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师生共同认可 和接受,并自觉发扬、不断演化,最终升华到大学组 织文化的精神层面。成为大学组织文化的最高层 次。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内涵,是大学办学理念 和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也是大学精神的最集中体 现。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源于 《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天的运 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这一校训体现了清华大学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与团 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文化。可见,大学校训在形 式上体现了大学组织文化的物质层次和制度层次. 在内涵上深刻地体现了大学组织文化的精神层面, 是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精神层次构成的大学组织 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二)校训反映了大学的价值取向 大学组织文化的差异使得大学的理念分为不 同的类型。布鲁贝克认为,大学理念划分为两大类: 类是以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大学理念.另一类是 以政治论为哲学基础的大学理念。《大学》中讲:“大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强调了个 人道德修养,有学者提出了一种道德论为哲学基础 的大学理念。因此,大学理念分为三种类型:以认识 论为基础的大学理念.以政治论为基础的大学理 40 {l|  《》 等。我国大学中也有此类校训,如中山大学的校训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这些校训充分体 现了认识论为基础的大学理念.从深层次反映了大 学试图保持自由、追求真知的价值取向。以政治论 为基础的大学理念认为,大学应当为国家和社会服 务.学习知识的目的是用来解决社会中实际存在的 问题 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为国家服务、为 世界服务”,我国中南大学的校训“经世致用”等。这 些校训体现出服务社会的内容,认为大学在价值取 向上不能完全自由.而取决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反映出一种实用与功利的价值取向。以道德论为基 础的大学理念认为.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目的在于高 尚的道德需要.大学首先要判断知识的道德价值. 其次是通过具有道德价值的知识的学习和追求,培 养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这样的校训反映出一种德性 的价值取向。可见,大学组织文化的差别使大学的 理念不同.使校训反映出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二、中国大学校训“主德”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的德性文化,孔子 要求在教育思想中要改善人伦关系、完善人格修 养:孟子则要求通过受教育达到“至善”的境界。这 种儒家传统思想反映在大学校训中体现为重视道 德教育的“德性文化”.强调人的道德义务和人伦 关系以及内心修养和精神生活的充实,使得很大一 部分校训来自儒家经典著作。如复旦的校训“博学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掌篇》;东南大 学的校训“止于至善”,出自《大学》中“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语;武汉大学的校 训“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一语;南京大学校训中的“敦行”,见于《礼记・曲 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子君子”。 
在引用儒家经典名句中,“厚德”、“博学”等词普遍 出现在大学校训中。如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北京化工大学的校训“宏德博学、化育 天工”,北京邮电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敬业、乐 提升到“总学”的地位,剑桥大学由此而“受洗”成 立。美国早期移民信奉新教,教育也带有浓厚的宗 教色彩,几乎所有的老牌名校都是教会学校或者起 源于教会学校,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从某种意 义上可以说,中世纪西方的大学几乎伴随着宗教而 产生。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大学大都体现着宗教的 意志,大学校训也具有很浓的宗教色彩.正如牛津 群”,湖南工业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山 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华南理 工大学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兰州大学的 校训“博学笃行,自强为新”等等。“厚德”语出《易 大学校长卢卡斯所说:“我们的校训由拉丁文写成. 意思是上帝是我的光明,这是有宗教意味的.因为 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是我 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基本精神,要求以博大宽 容的道德胸怀包容万物.使大学师生员工以德立 身,通过大学以高尚的道德来传承和弘扬人类的美 德。中国大学校训中“厚德”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大学 德为学首、德为校魂的价值取向。“博学”语出《礼 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有学者专门对全国229所大学的校训用词进 行了统计,发现在频率居前的10个词中,使用“博 学”的占40%。【5】“博学”就是要求大学的师生员工 博采众长,追求学识的广博和学问的渊博。孟子认 为,“博学而详说之,将反说约也”。(《孟子・离娄 下》)可见,大学校训中的“博学”,作为一种价值取 向,重在强调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积累和传承,还 要勇于追求新知和探索学术真谛,从而获得广博深 厚的学问。由此可见.中国大学校训反映了大学厚 德博学的价值取向.正如湖南工业大学王汉青校长 认为.“厚德博学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一贯的价值 取向,还体现了时代的强烈要求”,“厚德博学的价 值观是高等教育之所以成为高等教育、大学之所以 成为大学的重要支撑”。161 三、西方大学校训“求真”和“自由”的价 值取向 西方最早的大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那时 的高等学府被称为学园.是由一些大哲学家和教育 家创办的,虽然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但 是他们崇尚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中世纪产生了具 有真正意义的大学.大是由教会创办.处在教会的 管辖之下。如英国剑桥大学办学始于l3世纪初,剑 桥大学第一学院彼得书舍在1284年由伊利主教创 办,1318年,教皇约翰第二十二世下诏将剑桥大学 我们的学校是在宗教和教堂盛行的时候建立的,但 是,它传递的是真理,当然是有宗教意味的真理.如 果你想知道牛津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其实就是真 理。真理就是我们一直寻找的东西。”[所以,英国牛 津大学的校训“The Lord Is My Iuminaton”(上帝 乃知识之神),出自《圣经》中的赞美诗第27篇,强 调了上帝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的校训是“In thy lght shal we see lght”(在上帝的 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美国杜克大学的校训是 “knowledge relgion”(追求知识,信仰宗教)。 可 见,西方大学的校训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圣经》原 典,体现出了西方大学与宗教的关系及宗教对大学 校训的重要影响。 在西方大学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古希腊 的学园,还是受宗教影响的现代意义的大学,其校 训都反映出了追求真理和自由的价值取向。如美国 哈佛大学的校训“veriy”或“Truth”(让真理与你为 友)1,这个校训来自早先的格言“让柏拉图与你为 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但是最重要的是,让真 理与你为友”。英国剑桥大学的校训是“and Light” (真理和光明)。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校训是 “The th shal make you free”(真理使人自由)。张 岱年先生曾经说:“在古希腊、罗马人们关注的重心 不是人际伦常关系。而是大自然和人类思维的奥 秘。西方以‘求真’为目标的学术范式一脉相承,宇 宙论、认识论与道德论各自独立发展,虽有联系,但 未混淆不分 ”[所以。西方大学校训反映了大学追 求真理、真理至上的价值取向。在追求真理的过程 中需要有活跃的思想,对自由的追求也必然成为了 大学的价值取向。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自由的人 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伺候他人而活着.制约他自由 的主要因素是无知,故而,人们才产生研究哲学、追 
求智慧的兴趣,而哲学本身又是一门自由的学问, 它帮助人们排忧解难,摆脱无知。显然,在亚里士多 德看来,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必须有自由的精神, 反映到校训中就表现为对自由追求.如美国斯坦福 大学的校训“the wind of feedom blows”(自由之风 劲吹).美国多伦多大学的校训“As a Tree Wih the Passage of Time”(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西方大学 前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所说:“耶鲁大学主张思想 的绝对自由及智力的不可动摇信奉.它们是追求真 理不可缺少的条件。”…1 综上所述,由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使得 中西方大学组织文化有很大差异.通过其大学校训 所反映的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中国大学校训反映 了以儒家为文化底蕴的“德性文化”,以厚德、博学 为价值取向:而西方大学校训反映了以古希腊精神 和宗教思想为文化底蕴的“主真”、“主知”理念,以 校训所反映出来的这种学术自由的价值取向萌芽 于古希腊时期。但作为大学学术自由思想的形成却 始于近代。l9世纪初,柏林大学的直接创办者洪堡 追求真理和自由为价值取向。因此,西方的教育思 认为:“从事学术是在进行一种精神活动,而精神活 动需要‘必然的自由’和‘不受干扰’才能进行。只有 保证学术自由,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个性. 想主要集中在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上,认为认知价 值超过了道德伦理价值。作为2l世纪的大学,中国 大学既要发扬校训中“厚德博学”的优秀传统,也要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I 在洪堡的积极倡导下,学术自由成为西方大学所认 同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准则。西方大学校训反映了西 汲取西方大学校训中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精神。只有 与时俱进、博采众长,才能构建完善的大学组织文 化,实现大学的价值,才能使大学自身与社会和谐 发展 方大学追求真理和自由的价值取向。就如耶鲁大学 参考文献1 [1]刘根正.高校校训:校园文化建设的明珠fJJ上海高教研 究,1997,(8). N】.中国教育报,2008一l一18. [7]牛津大学校长.牛津百年老树待新生[EB/OU.htp/bschool cxo com/html news/2Oo4/O l4,1 889298 htm. 2]李晕.我国大学校训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高等教育 研究,2005,(1). [8]吴崇恕.世界知名大学校训校标【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 社,2003.335,268,292,235,243,271,261,312. 3]蒋树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IJJ江苏高教,2002,(4). 4]彭兰,张泽麟.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之思考fJ]现代大学教 育,20o4,(3). [9]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o0.350. [5]李罱.我国大学校训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J1高等教育 研究,2005,(1). [10]李其万,孙祖复.战后德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 出版社.1995.70. 6]王汉青.厚德博学和而不同:当代大学应该追求的品格 [11]陈宏薇.耶鲁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9. 42 …i 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0e9f67327284b73f24250cb.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