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相关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15-04-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指标体系内容阐述
一、指标体系内容概况
本指标体系采用创新投入、创新组织与管理和创新产出三维度总体评价框架,与现有的研究成果保持一致。在理论评价框架中,创新投入维度进一步细分为研发资金、研发人员、研发设备、研发技术投入4个方面;创新组织与管理维度包括创新激励软环境和合作研究2个方面;创新产出维度分为经济效益产出维度和科技成果产出维度、产品创新效率维度3个方面。
创新投入是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它不仅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丰富程度,同时也反映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重视的程度。创新组织与管理是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有效开展的关键要素,它由研发组织体系和相关运行机制组成,反映企业组织和管理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创新产出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包括科技成果产出、经济效益产出、产品创新效率,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水平。
二、指标体系理论依据
1、国际领先企业技术创新共性特征
1.1重视基础前瞻性研究
基础前瞻性研究为企业创造新的知识和前沿技术,为企业产生根本性技术突破创造机会,是企业产生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泉。国际领先企业都比较重视科学前沿研究,开展未来二代、三代的产品技术发展。基础前瞻性研究关乎企业未来长期发展,要成为业务领域的创新引领者,必须要发展基础前瞻性研究,才能持 续地产生引领产业技术发展的科技成果。微软将基础研究视为是企业生存的重要保障,大约每年投入3亿美元用于开展基础研究,它的许多令人称奇的技术大多源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转化而来。GE公司也是重视基础前瞻性研究的另一个企业典范,其全球研发中心每年有10%左右的研发资金用于基础前瞻性研究,并且设立了高级技术研究项目,专注于开展重点领域的革命性技术研究。
关于外部技术购买力,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其技术产品的产生并不意味着要
独立研发所有的分支技术,只要拥有与产品相关的核心技术,其技术创新就是成功的,这就意味着企业可通过向外界购买先进技术以整合内部技术系统。外部技术购买力的强弱由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支出能力等指标来体现。
1.2优秀的创新激励软环境
国际领先企业的显著特征是拥有激发企业人才创新活力的软环境,主要通过科研激励机制、创新激励项目等渠道来塑造。在科研激励机制方面,建立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双通道,即管理发展通道和专业技术发展通道,重点是通过设立专业技术发展通道,给予科研人员除了转向管理岗位实现职业发展之外,还可以在专业技术通道上实现职业发展,获得与管理通道上相应级别岗位同样的尊重和待遇,促进科研人员可以安心在科研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在创新激励项目上,展对在创新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的项目活动,如西门子在公司层面设立了TOP+创新奖、年度发明家奖、西门子最优秀的创新者等活动或项目,给予创新者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对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1.3 与学术机构开展战略性合作
国际领先企业普遍推行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大学或科研机构、政府政策、业链配套企业以及同行竞争企业开展合作。在这些合作对象中,国际领先企业尤其重视与大学或科研机构等这些学术机构开展合作,较为廉价地分享学术机构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在合作形式上,国际领先比较注重于学术机构的长期战略性合作,比如通过设立联合研究机构或者发起中长期的研究资助计划。在国际领先企业中,英特尔在国际上与主要市场国家的顶尖大学建立英特尔研究机构,由英特尔出资与大学开展合作研究。西门子专门设立知识交流中心项目,目的是与全球范围内的顶尖大学开展长期的合作,转移利用这些大学的知识和技术。此外,际领先企业建立了专门的合作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事宜。
2 国际领先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国际领先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由创新投入、创新组织与管理、创新产出三个维度构成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构建了评价指标,综合形成国际领先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2.1 创新投入
创新投入水平反映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反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资源保障水平,它由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设备投入三个维度指标组成。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包含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外部经费比重三个指标,需要说明的是基础研究投入比重从投入角度引导企业重视基础前瞻性技术研究,外部经费比重是为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科研项目,从政府获得科研经费支持。研发人员投入由研发人员占员工人数比重和高级职称人员比重两个指标衡量,从人员投入角度反应企业R&D投入水平。研发设备投入采用研发设备资产比重,即通过研发设备资产占企业固定资产比重来反映企业对研发设备的投入水平。
2.2
创新组织与管理
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正在适应市场竞争的阶段,虽然创新的愿望与日俱增,但对如何加强自身创新发展的战略谋划,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建立激励创新机制和企业创新文化,往往处于茫然状态,需要借鉴成功经验,需要学习创新方法,需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方案等等。
创新组织与管理水平由研发国际化、研发体系、创新激励软环境和合作研究四个维度指标组成。研发国际化通过分布在本土之外的研发人员占企业全部研发人员比重来衡量,引导企业加强研发国际化的发展。研发体系通过RD分开运行的组织结构、国家级研发机构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知识产权集团共享和研发管理流程五个指标衡量,其中RD分开运行的组织结构是引导企业构建分工合理、层次清晰的研发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知识产权集团共享是引导企业建立高效顺畅的科技成果内部转化机制,研发管理流程是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研发流程管理机制来提高研发资源的使用效益。创新激励软环境通过研发人员职业双通道、研发人员薪酬水平、创新激励项目投入三个指标衡量,其中研发人员职业双通道和研发人员薪酬水平两个指标是为了引导企业重视研发人员的成长和经济激励,创新激励项目投入是为了引导企业通过具体项目来营造创新氛围。作研究通过与学术机构战略性合作、合作研究专管机构两个指标衡量,这两个指标是为了引导企业与学术机构开展长期的战略性研发合作,充分转化利用学术机
构的创新资源。
企业作业层知识对企业R&D能力具有支撑作用。企业R&D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企业之间创新能力之所以会有所差别,根本原因在于R&D技术人员及其所拥有知识的差别。企业R&D产出是R&D个人、团队、组织突破旧知识结构均衡,实现新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企业提升R&D能力,实质上是R&D知识的重新组合,或实现R&D知识的裂变或升级,这个过程不但需要已有知识作基础,需要补充新知识去支撑。企业的作业层知识包括专业技术知识、产品知识、工艺知识等,这三种知识对企业R&D能力都具有支撑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企业R&D人员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不但在技术性质上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而且其数量和质量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R&D产出。
2.3 创新产出
创新产出由科技成果产出和经济效益产出两个维度组成。科技成果产出由人均发明专利授权量、国际专利比重、人均发表SCIEI论文量、行业及以上 标准量、技术获奖水平五个指标测量,其中人均发明专利授权量是为了引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的质量,国际专利比重是为了引导企业重视国际专利布局,人均发SCIEI论文量是从产出角度评价企业在基础前瞻性技术研究水平,引导技术研究单位要重视基础前瞻性技术研究。经济效益产出由新产品与服务收益比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知识产权经营收入三项指标衡量,其中新产品与服务收益比率评价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新产品和新技术服务带来的收益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善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知识产权经营收入是为了引导企业积极地将不在企业内部转化利用的成果对外转让或许可。
3 文献参考来源
[1] 石书德.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12, (11. [2] 肖玉兰, 吴秋明.企业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5. [3] 陈劲.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创新能力[J].科学学研究. [4] 陈玉川.赵喜仓,企业创新能力知识支撑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2008,(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edf5f4d83c4bb4cf7ecd1f5.html

《指标体系相关理论依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