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的感想和对

发布时间:2012-02-22 20:21: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会计的感想和对《会计学》课的总结

由于个人对管理兴趣比较大,所以对会计的理解更倾向于它的管理含义。我理解中的会计应该属于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不仅提供信息,而且还要参与管理。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运用专门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收集处理和提供管理决策需要的经济信息,并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从事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掌握和使用经济信息。会计为企业管理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提高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综合经济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作为一名经济管理工作者必须掌握会计知识。

会计学一直都是一门热门专业,这也体现了会计知识的重要性。我觉得,从个人角度来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一些会计知识,定期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做一下汇总,更好的管理和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然后为自己以后的花销和收入做出更好的规划和决策。会计与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学习会计学对于一名大学生尤为重要,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了企业中业务的会计处理,更是帮助我们这些还没有独立收入来源的人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花销,更好的培养一些会计素养。

从企业来说,会计报告向会计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学》课的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 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为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2、 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会计的扩展职能:评价、预测和决策。

3、 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论”:会计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包括资源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受托责任论”:会计目标应定为于提供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包括合理有效地管理与使用受托资源并使其尽可能的保值增值的责任、如实向资源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及结果的义务和受托方应负有的社会责任的信息。

4、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者、职工等。

5、 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财务报表、表外形式。

6、 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

7、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是静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动态会计要素。

1)、资产: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有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4)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净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以后的费用。

8、会计等式:基本平衡关系:资产=权益

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9、 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0、 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

11、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真实性)、相关性(有用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大于形式(例子:企业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重要性、谨慎性(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及时性。

第二章 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

1、 会计科目: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设置原则:全面性、简要性、稳定性、统一性和灵活性兼顾原则。

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成本类

分类的根据是会计六要素:其中收入、费用根据对企业资产产生的影响归为损益类。

2、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载体。 会计科目即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即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

3、 账户的基本内容包括: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和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和余额。

T”形账户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4、 复式记账:指对于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5、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记录增减变化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账户结构: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6、 各账户借方、贷方所记录的经济内容归纳:

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

7、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8、 试算平衡:依据:(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9、会计分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要求,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记账方向与金额的一种记录。

分类: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

第三章 会计循环

1、 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人员将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加以记录、归类、汇总直至编制成会计报表为止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也是企业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基本步骤:(1)取得或编制原始凭证 2)编制记账凭证

3)登记账簿 4)试算平衡

5)账项调整 6)结账

7)编制会计报表

2、原始凭证:

基本内容:(1)原始凭证的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和编号

3)填制单位的名称和填制人 4)接受凭证单位名称

5)经济业务内容 6)数量、单价和金额

7)经办人员的签名和签章

3、记账凭证: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的用来履行记账手续的会计分录凭证。 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本质区别是:记账凭证上载有会计分录,而原始凭证上没有会计分录。

种类:专用记账凭证 通用记账凭证

其中,专用记账凭证分为:

(1) 收款凭证:反映货币资金增加的经济业务而编制的记账凭证,即记录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 付款凭证:反映货币资金减少的经济业务而编制的记账凭证。

注:经济业务既涉及货币资金增加,又涉及货币资金减少的业务,如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的划转业务,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付款凭证。

(3) 转账凭证:反映不涉及货币资金增减变动的经济业务而编制的记账凭证。

4、会计账簿:是由专门格式而又联接在一起的若干帐页组成,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户,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会计账簿是会计资料的主要载体之一。

分类:(一)按用途: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二)按外表形式: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卡片式账簿

(三)按帐页格式: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

5、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依据相同、期间相同、方向相同、金额相等

6、错账更正方法:(1)划线更正法:账簿有错误,记账凭证没有错误。

更正方法:先将账页上错误的文字或数字划一条红线,以表示注销。然后,将正确的文字或数字用蓝字写在被注销的文字或数字的上方,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2)红字更正法: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但金额正确。 方法: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错误记账凭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冲销×××号记账凭证的错误记录”并据以红字登记入账,以冲销原有错误的账簿记录;然后,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更正×××号账”据以用蓝字或黑字登记入账。

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正确,但是金额发生错误,且金额大于应记的金额, 方法 :将多记的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凭证中科目、借贷方向相同的记账凭证,并登记入账,以冲销多记金额。

3)补充登记法:记账凭证和账簿的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而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及方向并无错误。 方法: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填制一张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借贷方向与原错误记账凭证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以补充少记的金额。

7、账项调整: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就应按权责发生制予以调整,以便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期末按权责发生制要求对部分会计事项予以调整的行为。

类型:(1)应计收入、应计费用 2)预收收入 、预付费用

9、 对账工作: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

10、 财产清算:方法: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

第四章 制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1、 企业资金筹集的渠道:所有者投入和负债

(1) 所有者投入资本所需设置的基本账户:库存现金(资产类账户)、银行存款(资产类账户)、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资本公积: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所需设置的基本账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2)负债: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临时周转需要,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含一年)以下的借款。 业务处理:短期借款的取得、利息的处理、短期借款的归还 设置的账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借款(负债类账户)、应付利息(负债类账户)、财务费用(损益类账户)

2、材料核算需设置的账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在途物资(资产类账户):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原材料(资产类账户)、应付账款(负债类账户)、预付账款(资产类账户)、应付票据(负债类账户)、应交税费(负债类账户)。

3、固定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即原始价值)入账。实际成本是指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包括买价、运杂费、包装费、保险费、安装费等。 账户的设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资产类账户)、在建工程(资产类账户)、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4、材料的计价方法:实际成本计价法:

1)先进先出法

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原有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本次购进材料的实际成本) ÷(原有结存材料的数量+本次购进材料的数量)

期末结构材料成本=期末结存材料的数量×本次发出材料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本月购进材料的实际成本)÷(月初结存材料的数量+本月购进材料的数量)

期末结存材料成本=期末结存材料的数量×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本月购进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结存材料成本

4)个别计价法

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已提累计折旧额

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6、(1)销售收入账户设置:主营业务收入(损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其他业务收入(损益类账户)、应收票据(资产类账户)、应收账款(资产类账户)、预收账款(负债类账户)

2)企业已售商品成本结转及相关税费账户设置:主营业务成本(损益类账户)、其他业务成本(损益类账户)、营业税金及附加(损益类账户)

7、(1)坏账损失:应收款项中最终无法收回的款项带来的损失。

处理方法:直接转销法、备抵法

(2) 应收账款减值账户设置: 资产减值损失(损益类账户)、坏账准备(资产类调整账户)、应收账款

8、(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利润核算账户设置: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所得税费用(损益类账户)

3)利润分配核算设置账户: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盈余公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应付股利(负债类账户)

第五章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是静态的会计报表。

作用:(1)反映企业经济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企业资本结构

2)可据以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3)可据以评价和预测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4)有助于评价和预测企业的财务弹性

结构:账户式结构、报告式结构。我国采用账户式结构。

2、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是动态的报表。

作用:(1)为企业外部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做投资决策及贷款决策提供依据;

2)为企业内部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为企业内部业绩考核提供重要的依据。

格式:单步式利润表、多步式利润表。 我国采用多步式利润表。

3、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动态报表。 作用:(1)可以提供客观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现金流量信息;

2)可以判断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3)便于报表使用者评估报告期内与现金有关或无关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5、财务报表附注: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它既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又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

内容:(1)企业的基本情况

2)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3)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4)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错差更正的说明

6)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7)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

6、财务报表分析: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财务比率分析:(一)偿债能力分析

(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维持在2左右合适)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维持在1左右)

现金比率=现金资产÷流动负债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维持在50%左右)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1(维持在1左右)

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无形资产)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二)运营能力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次=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

=销售收入净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

总资产周转天数=360÷总资产周转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销售收入净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赊销收入净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期末应收账款) ÷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 ÷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销售收入净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 ÷2]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0÷固定资产周转次数

(三)盈利能力分析

1)反映经营业务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净额×100%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净额×100%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100%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2)反映资源使用效益的财务指标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利润总额+利息费用)÷[(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 ×100%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结构分析:(1)资产构成比率

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总额÷资产总额×100%

长期资产总额=长期资产总额÷资产总额×100%

2)权益构成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短期资金比率、长期资金比率)

短期资金比率=流动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长期资金比率=长期资金总额÷资产总额×100%

3)资产权益对比关系比率

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7、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

杜邦分析法:(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e40a67c31b765ce05081453.html

《对会计的感想和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