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实践探索重要资料

发布时间:2011-10-28 00:34: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农村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实践探索》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1.经典诵读的基本理念

(1)“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

(2)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3)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使人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基础。

(4)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5)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层,关键是儿童背什么?应该背一生可以受益的东西。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

(6)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不要错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费儿童的好时光。

(7)“经典深奥难懂,那只是大人的理解,对儿童来说,背经典与背广告词一样简单,他没有难易之分,背起来便是。

2.著名学者的呼吁

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共同宣言: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身上去寻找智慧。

(1)陈越光(中国青基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主任)

背诵是儿童的天性。孩子们脱口而出的各种广告语、影视台词、流行歌曲、校园俚语等等,都是所谓无意识记忆。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可以做为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2)叶嘉莹(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一般人常以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如何能懂古诗?这种观念并不正确。我在海外教4岁到8岁的孩子学古诗,效果极佳。幼年的直感能力强,记忆能力也强,若以唱歌游戏及说故事的方法教孩子们学古诗,他们不仅很快就可以熟记成诵,而且很感兴趣。若老师善加引导,他们还可在学诗的同时,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

(3)高本汉(瑞典·世界语言学家)

中国学生即使在低年级里,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并须熟记历代名家所作几百篇的文章和几百首的诗歌。这种学习的课程,采用了已经二千年,养成大家于古代文书具有特别的熟悉;结果,古代的历史和文学,又发生了一种崇视敬爱的心理;这种实在是中国人的特色。这种聚集成功的大资产,以供中国著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

(4)王财贵(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研究员)

二十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希望到那时,中国人除了富强之外,是一个真正的礼义之邦,人人都有高尚的文化教养。要达到这个目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从现在开始,普遍地让下一代熟习背诵最有文化价值的东西。小孩子对背诵很热衷,很喜欢,一点也不困难,如果不给他们背诵有用的经典,他们照样要去背电视广告,去背流行歌曲。

3.医学观点论读经

——  留德医学博士  林助雄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越来越了解左右脑的功能,因此在教学方面就出现更多的以合乎人性,并具潜能开发价值的新观念、新做法来倡导,目的是要能达到左右脑平衡,藉以外提升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使人类的智能做最大的发挥。

儿童读经的方式,先不求理解,而只是背诵,表面上看来,还是左脑的训练而已,然而,就因为在背经的过程当中,完全松懈、有趣,使脑波从β波转换至α波,也就是说,读经背经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机会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在α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

儿童读经背经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是透过视觉作用来刺激右脑,而念唱的律动也启动了右脑,至于仔细整理辨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读经的过程,恰好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5倍。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学校自2003年以来,让学生沉下心来大量诵读经典活动,节选书目有《大学》、《老子》、《中庸》、《庄子》、《唐诗三百首》、《弟子规》、《笠翁对韵》等。指在探索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诵读能力,从而为继承辉煌的民族文化,构建学生的人文精神支柱作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二、研究依据

1.认定儿童读经教育教法的简易可行性:

基于对儿童心理的确实认识,为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儿童读经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只求熟读,不必求懂。老师只是依照文句,教他;而儿童也只是跟着读反复读。这样,老师便很容易,儿童很容易。而且不论的人、的人,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有所长进,所谓教学相长,莫此为甚。

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记忆力与理角能力,是各有其成熟之时机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幼童时的心智特色,是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辨、理解,故此时应该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特色,酝酿日久,待其长大,人生经验逐渐丰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时,即可触类旁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儿童本是乐于吟诵乐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与唱儿歌无异,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而反复多次,即能背诵,即能背诵,会背诵时,更是乐之不疲。若常加复习,至于终身不忘,将成为一生的文化资产。

2.认定经典在文化传承上的重大意义。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重要特色是发自人性,超越时空。不管要承担自我传统,或要吸收外来文化,其简捷的进路,便是直接从各民族的经典之作中,去汲取其民族的文化源头活水。尤其中国的经典名著,不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都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读中国经典,当有助于开拓一个人的心胸志趣,培养一个人的敦厚好学精神。

3.认定文言文之易教易学性:

虽然心理学家对人类如何学得语文的详细过程犹未全明白。但人类一直都从出生开始,很自然而方便地在做复杂的语文学习。此种天生的强大能力,心理学家特称多为语言天赋。而这种天赋能力,以婴儿最为强大,随年龄之增长而递减,至十三岁则几乎丧失这种天赋,若要增进语文能力,必须痛苦而艰难地学习。

依照客观的经验,吾人皆知:有关的部分,大体而言,任何母语,在三岁之内即可学会;如有适当环境,六岁之内甚至可以学会多种语言。而有关的部分,包括文学的认识和书面语言的学习,亦应在三至十三岁之间,可奠定一生的根基。零岁至十三岁,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期。只要不错过这一教学适当时机,高度的语文能力,是很自然而容易的可以培养出来的。

4.认定儿童是读经最适当的年龄。

如上所言,因为语言的学习愈早愈好,文化的熏陶也愈早愈有潜移默化之功。所以及早让儿童接触涵义丰富的经典之作,对其一生的文学素养的酝酿,及人格智能的陶育,是具备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的。因此,当前在海内外许多家庭中,体制外的零星的读经教育,也是以儿童为主的。

据大略之估计,当前海内外,包括祖国大陆、港台地区,以及东南亚、欧澳美加华人社会,已有数百万儿童接受读经教育,成效之良好,往往出乎家长及老师之意料。

5.认定读经品德教育功能。

古诗文经典作品具有开展素质教育的丰富的、可供使用的道德资源,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提倡科教兴国和以德治国的今天,全面推动经典教教育,提高少儿乃至全民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促进人文奥运、以德治国、中华复兴,中国入世和网络时代全球文化大交融,读经意义深远。

教育专家都知道,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重要的人格成素,原是很难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的。这种有关德性的成长,是在一种陶冶熏习或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

当然,最好是有人,可以供给榜样,现身来做身教,不过,一般的家长老师,是不足以完全担当这种重任的。读经教育的教材中,往往还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让儿童琅琅上口,濡染于心,等于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是一种极见功效的德性熏陶教育。

三、研究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习惯,加强儿童的记忆力,集中注意力。

3.诵读古诗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5.诵中感悟,感受古诗文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四、研究性原则:

1.活动性原则

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研究表明:以学生实践为基础,以活动项目的开展为基本教育途径的活动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等。古诗文的诵读由于不足在学科课程中完成的,因此要以活动教学观来指导,让学生在活动项目的开展中自主发展。

2.全员性原则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古诗文诵读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也不反对冒尖,我们要坚持全员性的原则下,鼓励一些学生脱颖而出,成为诵读古诗文的尖子生

3.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形象、有趣的活动会深深地吸引住儿童,从而激发求知欲。要求教师来取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诵读活动,培养其持久的兴趣。

4.实践性原则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成果,没有系统的坚持不懈的实践活动,是不会有所成就的。古诗的诵读,重在诵读,因此要大胆放手,鼓励、引导学生多诵读,放声诵读或低声吟叹,在实路中有所积累有所收获。

5.持久性原则

古诗文的诵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日久天长的积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学不好的,只有通过一天一百字,每天诵读,长期地浸染在古诗文之中,才有所收获。要求全体学生不贪图多背,只要求常诵,日积月累,在浸染之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受到启迪。

6.整体性原则

在实施中要联系其他相关学科和活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配合,使诵读活动在校内与家中有机结合,发挥整体功能。

五、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文献法等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六、研究对象:

龙港十小全体学生。

七、研究的内容和措施:

()选读教材

1课题组教师学习的参考书目有:

(1)《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说明手册》

(2)《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弟子规简说》

(3)《古典文学 常识百题》

(4)《论语别载》                                                   南怀瑾

(5)《老子他说》                                                   南怀瑾

(6)《孟子旁通》                                                   南怀瑾

(7)《易经杂说》                                                   南怀瑾

(8)《中国文化泛言》                                           南怀瑾

(9)《原本大学微言》                                           南怀瑾

(10)《儿童经典教师讲习手册》等。

2学生诵读教材编目有:

主要经典为:《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选、《孝经》。辅助读本唐诗选、《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重订增广贤文》等。

()教学重点

小孩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老师方面: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老师和家长们,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儿童齐诵将比单独学习效果好。

()开设古诗文背诵擂台赛

发动全体家长的支持,让学生人人购买古诗文读本,全校学生在广播的带领下保证每天坚持20分钟的集体诵读活动。为了使学生学习古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设每周一次的古诗文背诵擂台赛(背诵好的学生可以到学校广播室来背给全校学生听),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每周都会产生一个擂主。通过学习古诗文,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学生的班训,温故而知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座右铭;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学生们做人追求的目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为学生们为人的态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成为提醒学生们珍异时间的警句……让会背古诗文成为学校学生中的一种时尚,会引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成为学生们最引以为豪的行为。

八、研究的成效及分析

1.培养了学生浓厚的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诵读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除了在学校里兴致盎然地诵读以外,课外还积极诵读,背诵速度之快往往超出教师意料。(提高儿童读经兴趣方法附后)。

2.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在两年多的古诗文诵读中,欣赏了原文的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加强了修养,丰富了思想。他在和古代诗文、文学家、圣人的直接对话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学生无论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才,他有丰厚古诗词功底,对他将会大有裨益。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也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认真了,而且阅读能力、写作能务得到了良好地发展,并且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一些所谓后进生的转化更是效果明显,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有一些缺陷,落后于别人,而古诗文诵读只讲求勤读多背,而且难度不大,只要你多读多背,就能做到,当学生能流利地背诵时,我们又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也尝到学习语文成功的喜悦,于是他们喜欢背诵古诗文,从而也喜欢学习语文。

3.教师也获得了较大的好处

由于我们要求语文老师也要与学生一齐背诵,经两年多的时间,绝大部分的老师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读点古诗文,背些古诗文。特别是青年教师,背诵古诗文的热情空前高涨。有的老师还感慨地说:林老师,我这两年背的古诗文比我读十几年的书时背的还要多。我现在对古诗文的感觉比以前好多了。老师对古诗文的兴趣,促使他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

《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学生的各项问题,就不得不更深入地体悟经典的内容。若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要主动带动学习之外,更要不断汲取圣贤智慧与现代知识,融会贯通化为自己的学识才能。

教学相长是难得的提升自己的机会,身为教师,要好好把握这得天独厚的学习机缘,让师生在学习互动中更为茁壮成长。

同时,教师学习经典也能让其掌握了教学的法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懂得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道理。明白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深刻领悟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等等,找到了许多教学当中遇到疑难杂症良药

4.促进了学生的德行教化

先教生做人,后望生成龙这是我们学校教师经常 提及的一句话。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明确提出为学的目的首先是修身。在修身学问之间,是以修身为本。这是以德行为先,求知学文为后的中国儒学传统。

我们学校特为学生开设了学《弟子规》后感征文,借文本诵读生成日记(材料附后),促进了学生的德行教化,不过,这项工作如何才能做到持之以恒,深入生心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5.写作、诗歌创作水平进步显著

孔子说:每个人都可以经过教育使他们既成人,又成才。正因为是采得百合花好酿蜜。两年多的经典古诗文诵读,让学生写作、诗歌创作如鱼获水,水平突飞猛进。学生作品频频投稿,多处获奖,真是一幅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喜人场面,形成了我们学校的诗教特色。(部分获奖作品、证书等材料见附件)。

九、结论与讨论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初步得出如下的结论: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让他们直面经典,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能使教师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就以下几点展开讨论:

1.诗教,传承文明的鲜活载体

我国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神。我国自古即是一个注重诗教的国度是。四大文明古国惟我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前后相续,薪尽火传,而这与我们几千年来注重诗教的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这么说:诗歌是传承文明的鲜活载体。我们只要捉到自己文明的源头和文化传统,《诗经》、屈原、范仲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就会一个接一个地走到我们面前。没有了经典,就等于没有了我们中化民族文明的宝贵记忆;冷落了经典,就等于冷落了一个民族鲜活的热情和激荡的血液;剥夺了经典,就等于剥夺了我们民族走入一个新的文明进程的权利。诗教是如此的重要,可是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两年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这样的一个认识,我们所进行的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背了多少古诗文,同时我们学校也涌 现了许许多多的小诗人。学校的诗人教师也为数不少。陈校长还出了一本诗集《瞬间的美丽》不少师生作的诗歌还刊登在《诗刊》《南窗》《龙港潮》等刊物中。我们坚信,在诗意盎然和滋长着诗歌的温润氛围中,我们的孩子会将我们的文明保存、承接得更加完好。

2.古诗文诵读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个合格成员的必然要求

学生长大以后无论你是从事哪一项工作,素养的优劣将决定着你的人生。在人的全面素养当中,文学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你的气质、你的风度、你的神采,影响着你的言行。满腹经纶的人往往有着不俗的谈吐、优雅的风度,文质彬彬,现代文明的社会就要求它的合格公民都是一些这样的人。哪怕你是不从事文学或语言文字工作的人,举止文明其实是对每一个普通的人最基本的要求。人在年轻时诵读一些充满智慧、灵性和哲理的经典,对他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是大有好处的。

3.古诗文诵读是否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古诗文诵读必然要占用学生一些课外时间,于是有人担心是不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们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这不仅不是加负,恰恰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好办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记忆能能力提高了,想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语文效率提高了,学习的负担自然就减轻了。所以一些人,特别是有一些家长,他们担心,学生背诵古诗文会不会剥弱了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4.形成良好的古诗文诵读的氛围是实践中的关键

古诗文诵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全国的许多大城市,都由团委组织负责这项活动,他们经常组织有关诵读活动,或组织有关诵读比赛等,有良好的舆论导向。可是在我们进行这项实践活动过程中,当地有关部门没有组织过类似的活动。由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何深入农村,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总之,学校师生学习了经典之后,便有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经历,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长期诵读古诗文,得到的必将是新课改下无心插柳柳成荫葱葱郁郁的喜人景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d462783d4d8d15abe234e4d.html

《农村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实践探索重要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