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选择、名词解释、简单、论述)

发布时间:2019-11-25 13:03: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社会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韦伯的主要著作有C.《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年,是 B.陈达的民众生活费用调查

3.社会学研究应该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指的是社会学的 D.规范性功能

4.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韦伯

5.社会学界常以外在的关联形式为标准,把社会关系分为A.结合关系与对立关系与业缘关系

6.在文化的结构中,一辆马车是D.文化特质

7.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这指的是B.道德

8.在冲突理论中,刘易斯·科塞提出的理论被称C.功能冲突论

9.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被称为A.政治社会化

10.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D.发展社会化

11.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是B.自发性合作

12.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3.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A.核心家庭

14.在组织管理的研究中,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泰罗

15.基金会属于A.第三部门

16.私人部门的优势体现为C.效率优势

17.社会制度的形成,有一种途径是自发形成,即A.民俗——民德——制度

18.本源制度包括B.婚姻家庭制度

19.教育制度的潜功能体现在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20.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类型学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B.滕尼斯

21.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C.精英阶级理论

22.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村阶层结构中,20世纪60年代服从国家安排回乡的下放职工属于B.离退休人员阶层

23.根据美国社会学家特纳的分析,任命某人某项荣誉称号,属于D.赞助式流动

24.以具体的行动或动作显示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C.偏差行动

25.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都被称为A.违规行为

26.在失范理论中,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B.反叛

27.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被称为A.结构性问题

28.自然灾害的特征是D.潜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

29.在社会预警系统中,对人们潜伏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沟通、疏导、救助、防止偏差行为的发生,这种任务属于A.社会干预中心

30.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实质上是B.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1.“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社会中心地位的是B.理论知识

2.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被称做B.社会发展计划

3.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被称做D.非介入性研究

4.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提出“社会学”名称的学者是B.谭嗣同

5.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一员,这种观察方法被称为B.参与观察

6.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社会变迁可分为C.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

7.社会学恢复重建后,费孝通说:“我认为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这是指社会学的B.教育功能

8.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定量研究方法被称为A.问卷调查

9.“文化不是先天遗传的本能,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和模仿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和习惯等”,这是指文化的B.习得性

10.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规范被称为C.法律

11.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是B.正向社会化

12.根据埃里克森对个人心理成长历程的划分,18—30岁属于B.成年期

13.在老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实地研究属于C.指导性合作

14.在社区研究中,全貌研究就是C.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

15.某学校为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建立奖学金、跳级等激励机制来奖励学生,这一社会控制形式属于A.积极性控制

16.行为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这种社会互动形式被称为C.竞争

17.科层制是一种典型的C.法理型统治

18.关于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表述正确的是C.社会制度具有抑扬性

19.把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和建构功能理论的出发点的学者是D.帕森斯

20.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A.自由流动

21.表示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的概念是B.身分

22.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这种社会等级制度是C.种姓

23.现在的家庭暴力与过去相比出现的新特点是D.攻击性增强,后果严重

24.价值冲突理论认为,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C.社会价值崩溃

25.不属于社区构成要素的是D.政治

26.20世纪初的美国,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A.芝加哥学派

27.吴某原是一名返城知青,后进厂当了工人,现下岗开了一家饭馆,收入颇丰。吴某完成的社会流动是B.垂直流动

28.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手段,这种偏差行为称之为D.反叛

29.认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是一个重要转折的论点是B.信息社会论

30.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分类标准是C.对群体的心理归属

1.1895年,在《原强》一文中首先介绍了斯宾塞及其社会学的学者是B.严复

2.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学的B.解释性功能

3.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方法的是D.实地研究

4.初级社会关系是次级社会关系的基础,但社会关系大量表现为

C.次级社会关系

5.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6.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天然气属于A.矿产资源

7.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D.文化特质

8.在文化的功能中,表现为提供知识和积累成果两方面的是C.社会导向功能

9.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B.芝加哥学派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吉登斯的D.结构化理论

11.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被称为A.价值观念社会化

12.美国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强调人的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思想,他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分为B.六个阶段

13.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B.符号

14.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5.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A.核心家庭

16.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需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这种观点来自于A.科学管理理论

17.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B.传统型

18.反映并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的原始的关系——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紧密相联的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制度,被称为D.本源制度

19.属于教育制度的显功能的是

C.文凭功能

20.一个社区中的各种组织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部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被称为D.社区横向格局

21.我国的农村社区大致有两种形态,即B.散村和集村

22.韦伯主张从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即A.经济、政治和社会

23.美国社会学家特纳提出了两种形式的社会流动,即C.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

24.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是D.违章行为

25.在失范理论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B.退缩主义

26.按照一整套条文规定,有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是

C.制度化控制

27.在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中,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的理论是A.社会建构理论

28.家庭矛盾冲突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是D.家庭暴力

29.在社会预警系统中,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认识和参与社会问题防治的知识属于C.警示教育体系

30.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社会变迁可以分为A.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

1.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孔德

2.1979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在北京召开“社会学座谈会”,共同探讨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问题。在座谈会上,代表党中央为社会学正名的是B.邓小平

3.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社会学理论是

C.交换理论

4.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空气属于B.环境资源

5.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B.结构整合

6.法律的特征表现在公正性和A.强制性

7.文化冲突的根源除了民族性之外,更有D.阶级性

8.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的社会学著作是斯宾塞的

C.《社会学研究》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舒茨的B.现象学社会学理论

10.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A.继续社会化

11.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被称为D.反向社会化

12.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是B.布鲁默

13.霍尔提出,相距45厘米到约122厘米的距离是C.个人距离

14.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被称为A.核心家庭

15.我国社会学界大都将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其中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之日起到第一个孩子离家之前,被称为B.继续抚育阶段

16.利益群体可以分为机构性利益群体、社团性利益群体和自组性利益群体三类,这种分类是根据B.群体组成形式

17.在组织控制中,对正在实际进行操作的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指向组织的目标,这一过程被称为D.现场控制

18.在组织管理的研究中,组织行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巴纳德

19.在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中,社会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是D.设备要素

20.中国学者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

C.乡村建设运动期间

21.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B.集镇社区

22.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属于社区发展的B.根本目标

23.伦斯基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A.进化论

24.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被称为

C.结构流动

25.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C.偏差文化

26.在关于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中,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观点属于B.心理学解释

27.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A.内在控制

28.常见的恐怖活动形式之一是A.民族主义

29.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中进行考察,这是社会问题防治的C.全球性思想

30.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被称为D.社会改革

1.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D.韦伯

2.“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D.专业与技术人员

3.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A.斯宾塞

4.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A.1982

5.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6.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C.实证性特征

7.个人地位获得模式强调对获得新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是D.本人受教育水平

8.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A.文化交流

9.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D.文化特质

10.“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样吃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B.习得性

11.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D.冲突

12.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是7

A.习俗

13.相距365厘米以上的距离,是D.公众距离

14.职业学校教育属于A.基本社会化

15.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B.0—20

16.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最有效机制的社会组织是

C.政府

17.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B.非营利性

18.教育制度的潜功能表现之一是(B.缩小收入差距

19.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A.工业化

20.属于人群类别的是B.看热闹的人群

21.社区的首要功能是D.经济生活

22.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是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这是社会分层理论流派中的

C.功能论

23.“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即C.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

24.社会制度起源于C.人类的需要

25.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A.形式主义

26.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

C.人口集中度高原是某机械厂厂长,后调到同级的公司当经理,李某完成的社会流动是C.水平流动

28.“水不是文化,自来水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A.创造性

29.亚国家组织或秘密团体对非战斗目标发起的有预谋、有政治目的的,通常故意影响视听的暴力行为,称之为D.恐怖主义

30.组织与初级群体最显著的区别是A.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在D.芝加哥大学

2192810月上海和南京等地的社会学教授在上海成立C.东南社会学会

3.社会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涂尔干

4.结合关系可以表现为A.强制关系

5.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被称为B.人力资源

6.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C.文化集丛

7.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被称为D.文化采借

8.在冲突理论中,达伦多夫提出的理论被称为B.辩证冲突论

9.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被称为A.行为社会化

10.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被称为C.再社会

11.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B.社会实践

12.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是D.加芬克尔

13.家庭、邻里、伙伴群体都属于A.初级群体

14.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被称为C.联合家庭

15.利益群体的核心关系是C.利益关系

16.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求,这种观点来自于(B.人际关系理论

17.在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中,制度的灵魂是D.价值要素

18.教育科学制度属于A.派生制度

19.规范社会秩序和管理公共事务这两个方面的功能集中体现于B.政治制度

20.进入20世纪之后,社区研究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开拓了对当代社会的城市社区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就是

A.芝加哥学派

21.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被称为

C.城市社区

22.社区发展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倡导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是在D.二战以后

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阶层结构大体分为A.16个阶层

24.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提出了一个美国社会中的B.地位获得模式模式

25. 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

C.偏差习惯

26.假定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在这一假定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偏差行为的解释是A.生理学解释

27.把违反道德期望的人和事物视为“病态的”,也就是社会问题,这种观点是A.社会病理学

28.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利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这被称为C.腐败

29.要认识到社会问题的长期存在和反复性,要有持久战的意志和毅力,这是社会问题防治的C.长期性思想

30.就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看,从15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期属于B.萌芽阶段

2、多项选择题

31.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起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为此进行了开拓性工作的老一辈社会学家有(B.许仕廉 C.孙本文D.吴文藻)

32.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包括( A.家庭 B.学校 C.伙伴群体D.社区E.大众传媒)

33.公共部门的缺陷一般统称为“政府失灵”,主要包括( A.社会上占少数的人群对某些公共物品的需求不易获得满足B.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在使某些人满足的时候,另一些人却可能没有得到充分满足D.公共部门在提供某种公共物品之前通常长时间讨论,造成公共物品的暂时不足 E.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在规模、质量、成本、责任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

34.相比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具有的共同特点有(B.人口密度低C.经济活动相对简单D.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E.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35.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包括(A.普遍性B.特殊性D.综合性E.群体性)

31.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有(A.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B.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C.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D.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32.社会化的主要功能包括(A.文化传承D.社会稳定E.个人自我完善)

33.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A.规范性行为功能B.经济生活功能C.精神生活功能D.教育功能E.抚养、赡养功能)

34.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包括(A.社会变革的需要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35.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在组织体制上的最大区别在于(A.依靠成员的志愿参与B.不采取科层制的组织体制C.组织机构的自主管理D.提供公共物品)

31.社会的基本特征有(B.社会以人为主体C.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D.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E.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32.显性的冲突方式可以分为(A.争论B.拳斗C.械斗D.仇斗E.战争)

33.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出现了一些变迁,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有(B.家庭规模趋于缩小C.家庭功能有所变化D.家庭价值观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34.现代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较具有的特征有(A.社会分工复杂B.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D.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E.存在和包容了更多的文化差异)

35.社会控制的方式有(B.法律控制C.道德控制 D.习俗控制E.宗教控制)

31.欧洲社会学在战后的发展表现出来的特点有(B.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元化C.社会学的理论研究趋向多元化E.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

32.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A.物质形态要素B.精神形态要素D.语言符号要素E.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33.群体的特征表现在(A.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B.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C.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D.有一定的行为准则E.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34.中国目前的家庭制度兼具传统和现代双重特征,主要表现有( A.家庭结构和功能的过渡性B.家庭关系和分工的过渡性

D.家庭规模的小型化E.家庭成员的个性化)

35.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主要观点有(B.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C.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D.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

E.阶级的划分排除了社会分层的方法)

31.刑法这一社会控制方式属于(A.宏观控制B.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D.消极性控制E.法律控制)

32.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A.社会变革的需要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33.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A.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B.文化的发展与传播C.意识形态的改变D.自然灾害E.环境破坏)

34.社会现代化包括( A.工业化B.城市化C.民主化D.社会结构化

E.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35.从身分到契约的转变,其实质是(A.人的解放 B.法治取代人治C.自由流动取代身分限制E.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标志)

31.社会学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主要有(C.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D.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32.文化传播有一个过程,美国人类学家林顿把文化传播分为( A.接触与显示阶段B.选择阶段C.采纳融合阶段)

33.组织的特征表现为( B.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C.具有一定的权威体系D.组织成员的角色化E.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34.据美国学者马列比和杰克林概括,男女在各方面的差别有( C.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D.在触觉方面,女性比男性敏感,反应更快)

35.社会变迁的特点包括A.必然性B.前进性C.非直线式D.全面性)

3、名词解释

36.定性方法答: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37.文化传播答: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成吸收的过程。

38.个人空间答:个人空间指的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

39.组织答:所谓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40.社会不平等(广义)答:持广义意见者认为,社会不平等就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

36.定量方法答:定量方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37.社会问题:所谓社会问题是指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38.家庭 :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39.角色:角色是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40.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36.社会学本土化答: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37.宗教答:从本质上说,宗教是人们对超人类、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的头脑里的歪曲反映。从文化上讲,宗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等于一体的复合体。

38.交换答: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39.私人部门答:所谓私人部门,是指为私人所拥有,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也称为私有部门。

40.社会变迁答: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36.实地研究 答: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37.社会关系 答: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38.社会化 答: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39.既得利益集团 答:既得利益集团是指对公共资源享有支配权的社会阶层,为了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共同体。

40.社区 答:所谓社区,一般地说,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内涵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1)社区是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共同生活;

2)社区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形成基于人们共同生活中的社会互动;

3)社区是集体认同的一个标志,人们由于共同生活而产生了对社区所在区域或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认同,视自己为社区的一分子。

36.社会风险

答:社会风险是社会难以承受的损失或影响。具体来说社会风险是指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和社会冲突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37.社区发展

答: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8.社会结构

答:所谓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9.社会答: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0.江村经济答:30年代,费孝通在抗战爆发前一年在江苏省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查,后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留学期间,利用这些资料写出了中国社区研究的名著《江村经济》(又名((中国农民的生活)))。1939年在英国出版。这本书生动具体地描述了中国一个村庄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刚刚兴起的乡村工业和世界市场波动对这个乡村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36.可持续发展 答: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37.文化冲突 答: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38.合作答:所谓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39.公共部门 答:所谓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努的政府组织。

40.社会控制(广义)答: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4、简单题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观。

答:(1)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的基本结构与社会的基础相联系而存在。

2)不同的社会基础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构。

3)以劳动或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作为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基本结构必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体系。

4)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既得物质力量。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而存在,它只有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才是活的力量,才能发挥效益。

42.简述宗教和邪教的区别。

答:(1)宗教劝人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维护社会秩序;邪教宣扬世界末日,贬低世俗,劝人毁灭,破坏社会秩序。

2)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宗教教义有经典;邪教的神就在人间,它把生活在现世的教主当作神,把教主的话视为经典。

3)宗教宣传博爱,爱教徒,爱大众;邪教害人,以残忍的手段残害信徒,残害他人。

43.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答:(1)行为导向功能

2)行为调控功能

3)文化创新功能

4)社会化促进功能

44.简述我国集镇社区的特点。

答:(1)集镇社区起着桥梁中介的作用。

2)人口结构比较复杂。

3)集镇经济的自筹、自主性。

4)集镇社区的地理环境优越。

5)集镇社区城乡结合的社区文化。

45.简述社会变迁的内容。

答:社会变迁包括三类内容:

1)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即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体系。

2)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

3)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41.简述基本社会化的任务。

:基本社会化的任务可以简括为两个方面:

1)生理性成熟,即通过人化的生理发育过程,形成完善健全的身心基础。

2)社会性成熟,即通过社会文化的教化与自我内化,成为具有独特个性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

46.简述社会流动的意义。

答:社会流动是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1)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实现劳动力流动和人才流动,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2)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基于个人出身的地位获得模式正逐步被基于个人业绩的现代模式所取代,社会流动成为个人取得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3)社会流动加强了个人才能和成就与其社会地位之间的联系,有利于造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社会的活力;

4)社会流动有利于加强各社会集团之间的联系,消除可能存在的隔阂,促进社会成员目标方面的一致认同,从而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47.简述初级社会关系的特点。

答:初级社会关系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从历史上看是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关系,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自身生命生产中产生的关系,这就是家庭中的关系。家庭中的关系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

2)是简单和初步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复杂的,但复杂的关系是由简单的关系组织和发展起来的。

3)是人们之间的直接互动关系,是人们之间交往最密切、相互最了解和最有影响的关系。初级社会关系表现为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邻里关系等。

48.简述社区的功能。

答:(1)经济生活功能

社区具有一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体系,通过生产或进口,为其成员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2)社会化的功能

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或者教育新移入的居民,使他们能够融人到社区生活中来。

3)社会控制的功能

任何社区都会对其社区成员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施以某种形式的制裁,以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区的社会秩序。

4)社会参与的功能

社区可以向社区成员提供生活和交往的场所、设施和途径,帮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这就是社区的社会参与功能。

5)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区的社会保障既包括具体落实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公共福利等与整个社会相联系的社会保障制度,更重要的是,社区还能形成以社会互助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系统。

49.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答:社会控制的特点有以下这些特点:

1)普遍性。

社会控制的普遍性表现在任何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社会控制总是存在的。

2)规范性。

所谓社会控制的规范性,是指社会控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朝着设定的目标来实施的,社会控制的目标就在于使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规范化,使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可预测性。

3)多重性。

社会控制作用于社会成员的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50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学的贡献。

答:(1)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

2)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著作,更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社会结构的社会学篇巨著。

4)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不但有其宏观方面的理论体系,而且有其实践内容。

5)马克思和恩格斯注重社会调查的实践证明,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学理论的源泉。

51.简述继续社会化的意义。

答:继续社会化之所以必要,是因为:

1)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个人的现有知识、才能,都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因而,基本社会化只是为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一个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环境和要求,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2)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着知识的增长与更新急剧加快的潮流,因而,一个人如果不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继续学习,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新知识,就可能被社会淘汰。

3)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面对个人交往范围的逐步扩大,必须充实更多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经验。

4)人不仅仅是学习社会文化,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成年人在生活的实践中更能主动地选择和内化知识,更能通过学习开创未来。

52.简述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

答:(1)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存在不是独立静止的,每一个利益群体总是处在同其他利益群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

2)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各利益群体的权利需要与义务承担之间的矛盾运动。

3)在社会中,每一个利益群体都具有一定的权利需要,并为实现本群体的利益而努力。

4)同时,每一个利益群体又必须为其他群体的权利需要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而承担一定的义务。

53.简述我国户籍制度的特点。

答:户籍制度,有两大特点:

1)它以城乡划界,把人固定在自己的出生地;

2)户籍与劳动用工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和生活资源供应制度相配套。

54.简述全球化在一般意义上的特征。

答:(1)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2)交通与通讯的全球化

3)信息全球化

4)政治的多极化

5)文化全球化

55.简述社会学的特征。

答: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是:

一、整体性

社会学是从整体角度考察、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

二、综合性

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它的综合性。所谓综合性包含两层意义:

1、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相比,它不是专门研究某一种社会现象,而是研究所有社会现象中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这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

2、社会学的综合性还表觋在它是从各种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中去寻找规律性。

三、实证性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科学。

四、应用性

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1、社会学的知识非常贴近社会生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行着、体验着的,学了社会学会帮助人们更自觉地运用社会学理解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2、社会学关注的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这也是社会全体成员所关注的。

3、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不仅政府可从用,团体可以用,一般个人也可以用。

56.简述如何建立与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 答:(1)逐步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加强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建设。

4)加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用法律形式保护已经建立的新型关系和促进消除陈旧落后的社会关系。

43.简述公共部门的基本特征。

答:(1)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公共物品。

2)政府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公共部门的主要职能。

3)公共部门掌握的资源属于公共资源。

4)公共部门用来从事公共管理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5)公共部门的组织目标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57简述社会控制的必要性。

答:任何社会都必须有一套社会控制体系,没有一个社会可以离开社会控制而求得生存和发展。

1)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表现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上。

2)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表现在稳定各种社会关系上。

3)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制止社会生活中各种失控现象方面。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

答: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如下特点:

1)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2)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3)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58.简述家庭结构的类型。

答:(1)核心家庭。核心家庭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2)主干家庭。主干家庭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3)联合家庭。联合家庭是指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59.简述现代化的特征。

答: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形式,但它不同于普通形式的社会变迁,其特征和历史意义都是其他社会变迁难以相比的。一般认为,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

1)现代化是一项革命进程。

2)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全球化进程。

3)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现代化不是“全盘欧化”或“全盘西化”的过程。

60.简述偏差行为的负功能。

答:偏差行为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如果各种偏差行为大量出现,无疑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妨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1)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2)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3)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4)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61.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

答:(1)人口。社区人口的数量、人口的密度、人口的构成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以及人口的流动状况,这些都对社区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也关系到社区的发展。

2)区位。社区的区位包括社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动植物资源等等,这是社区得以存在的客观前提,对社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3)经济。社区的经济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为社区提供日常生活消费的商业与服务。经济生活是社区全部生活的基础,社区的径济状况直接影响着社区的盛衰,社区经济发达与否,对整个社区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4)文化。社区的文化包括当地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规范、制度、传统、风俗习惯等等,它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对社区成员起着维系的作用。

5)组织。社区这种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其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互动,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社区组织就体现了人们之间各种持续稳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状况。

62.简述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的含义。

答:(1)所谓阶级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2)所谓阶层,一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二是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3)社会分层是指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63.简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答:一、在实际研究中,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是经常配合使用的。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在进行定性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又须借助定量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

二、两者的不同点有:

1、着重点不同。定性分析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分析着重事物量的方面。

2、依据不同。定量分析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分析依据的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资料。3、手段不同。定量分析主要适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分析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法等方法。

4、学科基础不同。定量分析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为基础,而定性分析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

5、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分析是为了更准确地定性。

6、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型、图形等来表述,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

64.简述文化的反功能

答:文化的反功能是一种文化功能的特殊情况。文化也会对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起着阻碍乃至破坏作用,此即文化的反功能。文化的反功能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下:

1)文化滞后现象发生时,精神文化会对物质文化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发生在反文化群体和某些亚文化群体中。

65.简述中国社区发展的原则

答:联合国1955年发布的《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曾列举了社区发展的十项基本原则,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原则。

1)民主原则,即社区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

2)需要原则,即应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共同需求为重点,特别应从解决社区面临的迫切问题人手。

3)自力原则,即要求社区居民挖掘自身潜力、自力更生。

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5)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原则。

66.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十分丰富,其基本点可以概括为:

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的分工”是质的飞跃,社会出现了主人和奴隶,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社会从无阶级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

3)与真实的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

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

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4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答:(1)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

2)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避免和减少社会问题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损失,物质和精神的损失。

3)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4)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枸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5、论述题

67.联系中国社会实际试述现代家庭建设的意义

答:(1)一切家庭问题,都是社会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家庭中的表现。

2)家庭建设既是家庭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家庭问题的积极措施。

3)加强我国家庭建设,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家庭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将产生重大作用。

68.联系中国实际试述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

答: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根本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就是被强制性纳入全球化进程的历史,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主动地、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的各个领域之中,这场席卷全球的大变革,使中国与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使中国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进程当中,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1、在经济上,我国经济同国际市场逐渐接轨,进出口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外资在投资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扩大。

2、在政治上,中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加强了与西方各国的接触,融洽了曾经因冷战而冻结的关系,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3、在文化上,“思想解放”运动为全球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球文化同中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机遇。

二、目前面临的挑战

当然全球化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冲击与挑战。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诸多困难与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的地位。

2、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它们的恐慌。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

3、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并不乐观。

69.试述可持续发展。

答: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

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

1、从人与自然的矛盾来看

1)人类的产生,形成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性关系,概括地说,就是认识关系、改造关系、价值关系。人类对自然的这种认识、利用和改造,又严格地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会对自己造成危害、破坏,因而或早或迟会受到自然的处罚和报复,反过来危害人类自身。

2)工业社会一方面使人类发掘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对自然的空前破坏。于是人们开始反思自工业文明以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引起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人们必须寻求一种使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道路,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然而人口高速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短时间内不可调和。

2、从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矛盾来看

1)人与人的矛盾,比之人与自然的矛盾,表现得更为尖锐和复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地域矛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种种矛盾常常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战争。

2)究其原因,有观念上的不同与尖锐对立,更深层的是由于利益分配、财产占有、资源环境的掠夺等造成的利益冲突。

3)人类发展到20世纪下半叶,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中,不只有局部对局部的矛盾,还存在着市场主体的局部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的矛盾。

4)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不平衡、不平等与利益冲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意义是深远的。

1、可持续发展尤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消除贫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

2、可持续发展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

3、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指出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

4、可持续发展强调了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

5、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不再把自然界看作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应看作人类的资源和价值源泉。

70.试述科层制的特征并分析其优点和弊端。

答:一、科层制的特征

1、所谓科层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2、作为理想类型,科层制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

科层制组织通过对组织各项工作的细致分工赋予每个职位以特定的权力,使占有职位的个人能够明确自己所负有的责任以及拥有的权力。这些责任和权力都以组织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

组织中的各个职位遵循层序原则规定等级体系,上级可以监督下级,下级服从上级命令并接受上级审查。但因为上下级各有固定权限,因此这并不意味着上级有权越俎代庖而把下级负责的事务揽入自己职责范围。也就是说,原则上,上级只能督办但不能代劳。

3)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

组织的内部活动和对外活动都要求以公文的形式来进行,并保存公文档案。组织运行中产生的各种规章动议、决议、指示、法令都用文字固定下来。由此产生的一个后果便是办公机关的形成并逐渐成为组织的核心。组织要求任何成员都必须分清办公和办私的界限。这一要求最终使组织的办公场所和私人宅第分隔开来。

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

职务的分工使职务工作成为专业工作,需要专门的培训。组织在招聘人员时就是按照职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的标准来录用。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组织成员达不到足够的专业资格,就要被解除职务。这不仅适用于下级职位,而且适用于高级职位和组织领导。

5)照章办事。

科层制组织要求其成员在处理事务时完全按照组织制定的规则行事,不看人行事,不掺杂任何个人的好恶爱憎,个人的情感因素不得干扰组织事务的处理。

二、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

1、科层制最大的优点在于,相比较其它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行政管

理效率高。

2、一般认为,科层制组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

1)形式主义。

科层制强调组织成员应严格照章办事,然而过度的照章办事也会产生形式主义的弊端,即组织成员将把照章办事本身视为首要的甚至唯一的行动准则,而真正的组织目标反而不被人重视。

2)繁文缛节。

科层制强调组织各部门和成员之间的各种交涉应具有正式性,通常要求以公文的形式或特定的仪式来进行,由此会产生繁文缛节的弊端。过多的公文往来和举行仪式不仅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在很多情况下还将大大降低组织的工作效率,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3)用人困境。

科层制虽然强调依才能录用职员,但同时按规章给予晋升的机会,这就会产生源于“彼得原理”的用人困境问题。所谓“彼得原理”是指个人的晋升往往依据其在当前职位上的表现,而非依据此人是否具有所将晋升的那个职位的能力。由此会造成能力不充分的人不恰当地占据了较高的职位,从而降低了组织的行动能力。

4)人情味欠缺。

科层制要求组织成员在办事过程中应去除个人的思想情感对组织事务的干扰,避免由人的主观性带来的各种不确定

因素。但是过度强调这一点,往往使组织成员在工作中感到缺乏人情味,个性不能体现,成员彼此之间疏离和冷谟。而这将会挫伤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既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组织的发展。

5)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

科层制强调组织规章制度的稳定性,但组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规章制度的改变往往滞后,从而降低了组织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46.联系实际阐述新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

答:(1)这次文化交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是以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完全自主地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是清代的被迫交流。

2)但是当前的中西文化交流也有不对等的地方,即在物质交流方面,中国向西方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低,西方向中国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这在劳动付出上是不对等的。在精神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从西方引进的多,而西方从中国引进的少。在互派留学生方面,中国派出的多,接受的少,二者不成比例。

71.试述中国社区建设的原因及其本质。

答:(1)中国社区建设的原因:

社区建设在中国的提出和广泛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要求。

2)中国社区建设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中国社区建设是对传统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72.联系实际试述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所谓一切属性,既包括人的智力和体力,又包括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审美能力等等。

2)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就开始产生的一种美好向往。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抛弃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种种唯心主义和空想主义的成分,分析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物质生产过程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成员的成熟标志,把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总体标志,

4)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人学命题,更是一个社会学命题。现代东西方文化中,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讨论层出不穷,然而,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则是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其他学说所无法比拟的。

47.试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答:(1)社会控制仅仅是限制和制约了个人的绝对自由,而并没有限制和制约个人的相对自由。个人相对自由是在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实现的。社会控制是对个人的社会行为的控制和引导,并非对个人所有行为的控制和引导。

2)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将有助于社会稳定繁荣,也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社会进步,也是对个性的压抑。任何形式的社会控制,其最终效果必然是体现在对社会成员的实际控制上,包括对他们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意识的控制。这些个人的行为、关系和意识都是人作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人的全部面貌以及个人与他人的区别。

3)从这层意义上讲,对这些体现个人本质特征的行为、关系以及意识不应当加以任何控制。然而,社会又是个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都要按一定的“游戏规则”参与其中的场所。因此,这种对个人的行为、关系和意识的控制又是必需的。我们所主张的是权衡利弊取其中,也就是提倡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当然这种合理适度是以有利于社会稳定繁荣,也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为原则的。

73.阐述社会学的功能

答:一、研究功能

1、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2、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3、预测性功能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4、规范性功能是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二、教育功能

社会学恢复重建后,费孝通说:“我认为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社会学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主要是下面两个方面:

1、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

2、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三、社会管理功能。表现在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反馈信息。

四、社会批评功能。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4.联系实际阐述社会网络的涵义、特征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答:一、社会网络的涵义

社会网络是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

二、社会网络的特征

社会网络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

2、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3、社会网络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

4、社会网络对个人来说具有效益。

5、社会网络是相对稳定的。

三、社会网络的形态

社会网络的形态是多样化的,从个人建立社会网络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组形态:

1、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2、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3、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四、社会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社会网络对于个人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个人在其中获得各种信息、获得各种精神上的支持以及物质上的资源。社会网络影响到个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社会而言,社会网络的功能体现在社会网络具有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的功能。

3 心态问题2、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人和人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所以这个社会实际上充满了各种社会网络。

(四)大学生对手工艺制品消费的要求75.试述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的基本做法。

答:一、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然而影响我们大学生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我们的生活费还是有限,故也限制了我们一定的购买能力。因此在价格方面要做适当考虑:我们所推出的手工艺制品的价位绝大部分都是在50元以下。一定会适合我们的学生朋友。二、社会学中国化与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应当:

1、应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

3、你是否购买过DIY手工艺制品?3、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4、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

(二)对“碧芝”自制饰品店的分析5、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

300元以下 9 18%76.试述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转型期特征及未来走向。

答:一、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具有转型时期的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权威作用加强。

(二)对“碧芝”自制饰品店的分析2、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在制度创新中重新定位。

3、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年轻有活力是我们最大的本钱。我们这个自己动手做的小店,就应该与时尚打交道,要有独特的新颖性,这正是我们年轻女孩的优势。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走向是:1、在经济制度上。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一共同点,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努力培育多元的市场主体,完善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强化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创建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所有制结构调整的作用,同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据调查统计在对大学生进行店铺经营风格所考虑的因素问题调查中,发现有50%人选择了价格便宜些,有28%人选择服务热情些,有30%人选择店面装潢有个性,只有14%人选择新颖多样。如图(1-5)所示2、在政治制度上。坚定不移地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目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培养动手能力□ 学一门手艺□ 打发时间□ 兴趣爱好□3、在文化制度上。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开拓和创建能够极大促进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新制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c0bb11b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0.html

《最新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选择、名词解释、简单、论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