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导读

发布时间:2011-02-18 20:11: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子夜》:时代巨著、史诗性创作

—— 茅盾《子夜》导读

泉州五中高级教师 陈宏明主讲 2007/6/3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发表《幻灭》时始用的笔名。浙江桐乡乌镇人。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领导人之一。

19211月茅盾参加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主编并改革了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19279月到19286月,他完成了处女作《蚀》三部曲,包括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1932年前后,又相继完成了获得巨大声誉的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春蚕》。1933年又接续《春蚕》的人物和故事创作了《秋收》、《残冬》,构成了广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40年代初,写下了《白杨礼赞》、《风景谈》等优秀散文。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还有《腐蚀》和《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建国以后,茅盾曾出任作家协会主席、第一任文化部长等职。1981327日茅盾在北京逝世,生前留下遗嘱,用他的稿费设立“茅盾文学奖”,专项奖励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作品。

【书名诠释】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杰作

《子夜》的结构,以吴荪甫与赵伯韬斗争为主线,以吴荪甫为中心展开了广阔社会生活的描绘。

全书共19章,从小说的主线来看,第1章通过吴老太爷进城,拉开了全书的序幕,第2-3章通过吴老太爷的丧事,请出了全书几乎全部的主要人物,同时也为"三大火线"(一、公债市场的斗争;二、裕华工人的罢工;三、双桥镇农民反对恶霸地主的斗争)埋下了伏笔。

1819章为结局。

4章写场镇农民斗争;第13141516章写工厂罢工;这样,写工农斗争占5章,还剩下9章,这9章的主线依然是吴荪甫交易所活动,办工厂、发展民族资本等方面的活动。其中,第9-12章写吴赵斗法;第17章写吴、赵面对面斗争,斗争形势也至此而急转直下,是情节的高潮与顶点。

除此主线外,作品广阔描绘了社会生活:第9章写五卅纪念日,描写了游离于革命浪潮之外的一群现代青年对于革命的观感,以及他们的人生观;第6章写深闺少女吴蕙芳来自农村,在上海的苦闷和观感;第56章,写现代青年中的两种类型:屠维岳与范博文;第11章,写渊源有自的金融世家女刘玉英在上海的种种行径;第3章是对吴少奶奶林佩瑶的描写;第8章里写了来自农村的上海寓公冯云卿及其教唆的美人计。

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国民党的内部派系之争;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全面破产;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等;同时成功地塑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代表的鲜活形象:金融巨头、企业家、官场政客、寄生文人、顽固的封建余孽等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主题宏大,结构宏伟严谨:力图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画面,揭示各阶级阶层的主要矛盾冲突,并回答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强调史诗性。在艺术表现上,小说主线和若干支线交叉发展,既紧锣密鼓,又摇曳多姿,情节曲折、节奏紧凑,心理分析细腻,人物形象逼真。

现代都市小说的开端和代表,逼真表现现代都市声光色影的快节奏生活和人们的现代性生活方式背后的文化焦虑,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明与腐朽的封建文明的对抗,及后者的脆弱与必然失败,体现出深刻的创作理性。

吴荪甫形象

“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作者描写吴荪甫的语调都充满着激情:“荪甫的野心是大的。他又富于冒险的精神,硬干的胆力;他喜欢和同他一样的人共事,他看见有些好好的企业放在没见识、没手段、没胆量的庸才手里,弄成半死不活,他是恨得什么似的。对于这种半死不活的所谓企业家,荪甫常常打算毫无怜悯地将他们打倒,把企业拿到他的铁腕里来。”(第3章)这个眼光和气度是别人所没有的,有一种气势非凡、居高临下的感觉。茅盾在《子夜》中赋予吴荪甫这个人物以浪漫的气质。

吴荪甫这个人的出身和教育背景也与众不同。他是一个留学德国的留学生,一个海归派,到国外学成以后回来创办事业。他所接受的是西方现代科学的教育,有一个现代性的背景,在1930年代的世界,德国走在现代科学的最前列。当时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对德国的崇拜就有点像现在对美国的那种崇拜,科学、经济、包括人的那种高度的纪律性等等,各方面德国都是一个世界性的楷模。所以,茅盾让吴荪甫到德国留学,非常清楚是揭示他具有一个现代教育的背景。按我们今天说法,就是最跟世界接轨。

吴荪甫一出场就不是小打小闹。他利用父亲的丧事,跟另外两个老板(孙吉人、王和甫)联合起来准备建立一个托拉斯,而这个托拉斯如果搞成,他可以一口气把八个工厂吃下来,把交通、纺织、电力很多事业都垄断在自己手里。在这个基础上,吴荪甫作为一个资本家,他想的绝不是个人赚钱发家,他已经很自觉地把自己的经商行为、企业行为,跟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前景联系起来。

吴荪甫身上有一种非常强的现代性格。过去已经有人研究过,吴荪甫所出现的场景,比如客厅、工厂、办公室、汽车,都是一种公众的场景。几乎就没有一个是幽闭的、静止的场面。而其他的一些老板,比如他的对手赵伯韬,赵伯韬出现的地方都是鬼鬼祟祟的,第一场出现就是在花园的假山背后,像在搞阴谋,然后在旅馆里面,旅馆也是很隐私的地方,这个人物始终是在暗处的。而在公众的场景当中,吴荪甫所有的行为都是匆匆忙忙,始终是在一个行动当中,他从汽车上下来,走进客厅,发脾气,处理公务,然后马上又出去,好像茅盾是一个摄影机,一直跟着这个人在走。这个艺术形象就一直在动,心情在动,脸色在动,身体在动,始终是通过一个强烈的动态来展示这个人的性格。

这样一种强烈的动感,跟汽车、跟1930年代最现代化的场景结合起来,这个人物身上就被赋予某种以现代为特征的审美追求。在起首部分就写到了汽车:“汽车愈走愈快,沿着北苏州路向东走,到了外白渡桥转弯朝南,那三辆车便像一阵狂风,每分钟半英里,一九三○年式的新记录。”作品中几次写到了“一九三○年式的”汽车,“旋风般向前进”,强调一种速度和节奏,这是现代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又和内心的焦虑交织在一起。

吴荪甫是《子夜》九十多个人物中性格最鲜明的,是三十年代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典型,是诠释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野心、魄力和手段,他“富于冒险的精神、硬干的胆力”因此,他不仅在家乡双桥镇办起了钱庄、当铺、油坊、米厂、电厂等,还在上海有一家裕华丝厂,甚至还和孙吉人、王和甫等民族工业资本家组织了益中信托公司。他们幻想着“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拖鞋,走遍全中国的穷乡僻壤!”他们高呼“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

然而,吴荪甫这位性格刚毅、强悍,极有自信力的民族资本家却处在动荡不定、矛盾纷呈的三十年代的大上海——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中,各种矛盾使他处处受挫。他主要面临着两组矛盾,一是与帝国主义掮客,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生死角逐;二是与工人阶级的尖锐对立。于是,吴荪甫性格中那种矛盾复杂性就突现出来,在他身上,刚毅、果决;犹豫、动摇;坚韧、自信;暴躁、颓丧;强悍、凶鸷;虚弱、无力,进步性和残酷性交织在一起。

具体例证:

  ①乡下农民的暴动使他家乡的财产、企业损失严重,这时从来胸有成竹的吴荪甫,第一次显出少有的不安和暴躁,对乡下来的听差大发雷霆。不久,理智又让他克制住,信心十足地把精力转到上海来。

  ②丝厂工人罢工,他起用得力助手屠维岳,用阴险的手段加以扼制,当工潮再起时,他再也不想克制自己,“猛的跳起来,像发疯的老虎似的咆哮着”,极力主张用武力镇压,暴露出资本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一切的残酷性。

  ③对于背后有靠山,有实力的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吴荪甫有胆力和他斗法,充分显示了他敢于冒险的魄力,最后不惜用自己全部资产做赌注在公债市场上和赵伯韬决一死战。但在决战时刻,吴荪甫内心却异常惶恐,失去常态,虚弱无力。

④在四面受挫时,他也会放下平常冷静、持重的绅士架子,去寻欢作乐,得到心理的一时满足,显出作为普通人的荒唐的一面。

  ⑤吴荪甫在家里是严厉的,无感情的一家之主,他对妻子无所谓爱,干涉弟妹的婚姻自由,一旦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回家来发泄一通,表现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封建地主家庭出身的民族资本家身上留存的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意识。

  ⑥吴荪甫在遇到事业、家庭的不如意时,也会不时感到作为人的孤独、渺小和无力,绝望时也曾经想要自杀。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1、吴荪甫是“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出身贵族,有良好的经济支撑,有留洋背景,有发展现代民族工业的眼光和魄力,有相应的经济学识和工业经验,还有治理工厂的铁腕与建立工业王国的野心,是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第一代具有现代意识的民族企业家的代表,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塑造得最早、最成功的资产阶级的形象之一。

2、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在公债场上的斗法及其最终失败意味着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对抗及失败;他与工厂工人及农民之间的矛盾斗争则体现了国内各阶级之间的尖锐冲突。围绕着吴荪甫,作家细致深入地揭示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矛盾冲突,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实质及最终走向。

3、吴荪甫建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奋斗及其最终的失败,象征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终的命运,通过形象化的小说创作,回答了当时思想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争,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发展资本主义这条道路的不可能性。

4、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了先天性的缺陷,在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同时,不可避免的软弱性使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愿望只能成为空想。

最突出的形象:

屠维岳:这是一个机警、镇静、胆大、狷傲的年轻人,脸上总隐现着阴冷、自负的笑,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吴荪甫形象的补充。作为吴荪甫的得力干将,在平息罢工中,屠维岳显示了吴荪甫才有的镇静、自信、阴狠手辣。

  作为普通的工厂小职员,他第一次见顶头上司吴荪甫时就表现得非同一般。他毫没有畏怯的态度,眼睛闪着自然而机警的光,这种从容不迫和其他下属的奴颜卑膝、愚蠢无能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受到吴荪甫的器重。屠维岳一上任就处在各种矛盾的包围中,罢工风潮迭起,而善于审时度势的屠维岳则不慌不忙,先是打一派拉一派,稳固自己的地位,然后用反间计及各种手段制造矛盾,瓦解工人队伍,骗取女工的信任。另一方面则调动警察,准备镇压。在这种软硬兼施的压力下,工潮被一次次扼制下去。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个性非常突出的资本家鹰犬的形象。

赵伯韬:买办资本家的典型,依仗洋人的势力,一手操纵公债市场,一手同军政界联系,是直接扼杀民族工业的凶手。生活糜烂、腐朽,作者着力刻画了他狡猾、蛮横、狂妄的性格特征。

各具特色的民族资本家的形象:

杜竹斋:金融资本家,吴荪甫的姐夫,突出特点是“好利却又异常多疑”。为了个人的利益,他不问亲朋故旧,可以牺牲任何人的利益。所以,他办事情惟利是图、谨小慎微、见机行事。当吴荪甫和赵伯韬形成对峙局面时,他怕赵伯韬势力大,自己吃亏而激流勇退,从吴荪甫主办的益中公司抽走自己的二十万元资本,最后竟背叛吴荪甫,站到赵伯韬一边,可以说此举加速了吴荪甫做公债破产。

朱吟秋:一个唯唯诺诺的愚笨的资本家的形象,他和吴荪甫同样经营丝厂,但处处显出无魄力,少手段,最后丝厂被吴荪甫吞并。

封建地主阶级形象:

吴老太爷:他是封建顽固守旧派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虔诚地供奉着宣扬道家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的《太上感应篇》,退避书斋想积德行善,不甘心向新派资本家儿子吴荪甫妥协。因为农村暴动,吴老太爷不得不从乡下逃到上海儿子家,可大都市花红酒绿的世界,使他处处感到格格不入,精神受到极大刺激,突发脑溢血而死。他的死,象征着封建顽固势力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正在走向衰落和灭亡的历史趋势。

曾沧海:吴荪甫的舅父,双桥镇有名的“老地头蛇”,巧取豪夺,压榨农民,外号“曾剥皮”,贪婪、吝啬、刻薄、狠毒,吴荪甫的厂在双桥镇陷入困境,他不但不帮忙,反而盘算扣住吴荪甫在乡下的现款。得知双桥镇农民要暴动的消息,他去向国民党新贵告密,想从中得到好处,谁知反倒死在暴动的乱枪之下。曾沧海是三十年代中国农村地主阶级恶势力的典型代表。

冯云卿:也是一个贪婪吝啬,荒淫无耻的土地主,但却以“笑面虎”的面目出现,颇会看风使舵。乡下大乱,他带着所有现款和小老婆以及17岁的女儿一起逃到上海。一到上海,见做公债能发大财,于是拿着七、八万的现款,到公债市场上撞大运,可运气不佳,他得知公债市场是赵伯韬在操纵,就唆使女儿去施美人计,虽然绞尽脑汁,最后还是失败,冯云卿是一个既有封建道德驯化,又满身铜臭的地主,作品成功地揭示出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他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训诫,不过是一层虚伪的面纱,他的灵魂是卑陋的,在三十年代的中国,这样的土地主只会有悲剧的结局。

对形态各异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描摹:

  知识分子虽不是《子夜》的主要角色,但简单的勾勒,却也生动地反映出三十年代初上海某些知识分子的面貌。

  如,林佩瑶是一个生活优越,精神空虚的资产阶级少妇,青年时读过不少外国小说,受到过个性解放思潮的鼓动,曾和曾参谋恋爱,最后却做了吴少奶奶,她虽怀恋旧情,却不愿放弃安逸的生活,内心是空虚的,矛盾的。

  除此以外,还写了诗人范博文、林佩瑶的妹妹林佩珊等空虚无聊的小知识分子。还有一批资本家的代理人,如经济学家李玉亭,为自己的利益趋炎附势。另外,《子夜》还成功地描写了交际花的生活,工厂黄色工会的活动等等,真实地描画出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都市生活的全景。

小结:

《子夜》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各阶层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在最广的程度上概括了三十年代初社会生活的全貌,展示了时代风云的变幻,大到政治舞台上的纠葛,军阀间的混战,工农革命斗争,再到工业巨头的竞争,金融公债市场上的火并,小到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冲突,可以说从政治、军事、经济、伦理道德、爱情婚姻诸方面概括了社会现实生活。

《子夜》:社会剖析小说的旗帜

《子夜》的产生,带动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一种新的文学范式的产生,在创作上,主题先行,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从典型环境出发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并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影响深远,这就是所谓“社会剖析小说”

这种小说模式,主要是由茅盾在“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原来以张扬个性为主改变为以全景式地反映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为主,成为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标志,茅盾在这一流派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其《子夜》及《林家铺子》等具有社会剖析小说特点的作品正代表着这一派小说的最高成就。

特点:1、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2、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3、故事情节的发展多与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直接相关;4、艺术特色:追求题材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与重大题材相呼应。

【存在问题】

一、主题先行 形象概念化

1、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积极参加者,青年职业革命家,一群中、小资本家,好几位交际花等,都没有什么个性可言。

2、赵伯韬在作品中应该说是第二号重要人物,可是,看来赵伯韬在茅盾心目中,只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在第2章,作家说赵伯韬“四十多岁,中等身材,一张三角脸,深陷的黑眼睛炯炯有光”。在“美人计”那一章,赵伯韬的形象,在冯眉卿眼里是“大块头”。而在第17章,赵伯韬是身躯粗壮,威风凛凛的大个子,是个高大汉子。

二、“半肢瘫痪”

除主线外,作品广阔描绘了社会生活:

9章写五卅纪念日,描写了游离于革命浪潮之外的一群现代青年对于革命的观感,以及他们的人生观。

6章写深闺少女吴蕙芳来自农村,在上海的苦闷和观感。

56章,写现代青年中的两种类型:屠维岳与范博文。

11章,写渊源有自的金融世家女刘玉英在上海的种种行径。

3章是对吴少奶奶林佩瑶的描写。

8章里写了来自农村的上海寓公冯云卿及其教唆的美人计。

《子夜》里体现伟大主题的章节都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而以上所列可读性较强的章节又都与主题关系不大。《子夜》里富于艺术魅力的篇章,依然是茅盾一向比较擅长的浮浪青年,时代女性,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都市特产交际花的描写等等。而作品的主题却主要是通过30岁以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纠葛来体现的。

总之,《子夜》的伟大主题与其艺术魅力,二者表现为一种分离状态。粗略统计一下,直接体现主题却又枯燥的章节,约占2/3,而主线之外却富于魅力的章节,约占1/3。因此,有人说,《子夜》是一部过于笨重的使人望而生畏的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fe07c20c22590103029d05.html

《子夜导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