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

发布时间:2012-05-23 12:17: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脑瘫康复

一、概述

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瘫)是指围产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多在1岁内出现,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其发病率大约为1.5~5‰,占小儿神经与遗传咨询门诊人数的首位。

脑瘫的特点:发育性:是指在脑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非进行性:脑瘫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再向前发展为特点。永久性:脑瘫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脑性瘫痪(脑瘫)的具体表现:脑性瘫痪(脑瘫)为某种病因损害了脑部,病变虽不再进行,而造成运动、姿势发育向异常方面进展,甚至出现损害智力、语言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自我调控肢体运动能力差、平衡能力差、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能力下降、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个别伴有癫痫、听力减退、视力异常(斜视、弱视、视野缺失)等。

脑性瘫痪主要靠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我国1988年小儿脑性瘫痪会议拟订了三条诊断标准:

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

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

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高度提示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时及新生儿期有严重缺氧、惊厥、颅内出血和核黄疸等;

有智力发育迟滞、情绪不稳定和易惊恐。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增高及痉挛的典型表现;

锥体外系统症状伴双侧耳聋和上视麻痹。

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脑炎后遗症。

诊断要点

1、出生后数月至一年内出现的双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2、病情平稳,非进行性发展;

3、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组综合症,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肌张力异常、动作及姿势异常、反射异常、运动发育迟缓;可为双瘫、四肢瘫、三瘫和偏瘫;还可伴有其他障碍如癫痫、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言语障碍、智力低下、知觉异常、情绪异常、行为异常和生长发育迟缓。

检查:

1CTMRI可发现脑组织病变;

2IQ检测。

小儿脑瘫的主要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

1) 痉挛型 :病变在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被动运动阻力增高,有折刀样痉挛,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2) 手足徐动型 :病变主要在脑的基底核部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在肌张力过低或过高之间波动,运动意愿和运动结果不一致,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常伴有构音障碍。

3) 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平衡功能差,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差,伴有意向性震颤和眼球震颤,在运动中表现为低张力性。

4) 混合型 兼见上述几种类型。

5) 其它型别 :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强刚型表现运动阻力增高,铅管样强直;震颤型以肌肉出现静止震颤为主

康复的目的:减轻致残后果、改善功能、接受教育、生活自立。原则:早期综合、三项结合、中西兼顾、家长配合。

二、康复评定

主要包括精神、运动发育评定、平衡能力评定、ADL评定及智力评定等。

三、康复方法

1.药物治疗:促进脑神经代谢的药物:脑活素、神经再生因子、丁-氨硌酸、B族维生素等;肌松弛剂:如氯苯氨丁酸(力奥来索)、氯唑沙宗等;多巴胺类药如美多巴、左旋多巴抗胆碱能药:安坦等;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等;其它:抗癫痫药等。

2.手术治疗:矫形手术如常做的肌腱切断、肌腱延长、肌腱松懈、肌腱移位等手术神经手术如神经的肌支部分切断术,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骨性手术如切骨术、关节融合术等。

目的纠正负重力线,矫正畸形,平衡肌力,以减少肌肉痉挛和挛缩为基本原则。

(一)运动障碍的康复方法

Bobath :利用反射性抑制肢位,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基本手技有抑制性手技、促进性手技、掌握关键点及各种叩击性手技。

Vojta :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诱发产生全身性反射性运动的一种方法

1.上肢的训练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9200d3431126edb6f1a102b.html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