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咏怀五百字》看杜甫“十年长安”时期思想之升华(长安学刊)

发布时间:2015-05-06 22:21: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咏怀五百字》看杜甫

“十年长安”时期思想之升

摘要: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这和他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他的思想成熟更是经历重重磨练和升华,其中“十年困守长安”时期就是杜甫思想成熟关键期。本文试图从杜甫对儒家用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社会认识的深入和人生境界的提升、人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贫富观五个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和揭示杜甫“十年困守长安”时期的思想历程

关键词咏怀五百字杜甫思想发展 升华

杜甫生于先天元年,他出生的第二年也就是开元元年,这时,历史便进入了史称“开元盛世”的时代。那是一个经济繁华、政治清明的时代,在这个生活条件富足的时代里,就决定杜甫的身上不可避免地拥有盛世所特有的文化因子和时代风气。生长于盛世之下的杜甫,既拥有盛唐时代仕子们风流倜傥的生活习性,又拥有他们恃才傲物甚至目空一切的不羁性格,这或许就是无法抗拒的时代力量。在盛唐兴象笼罩下,像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等这样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相继出现,他们的出现是时代的使然,是时代在召唤着他们的登场。杜甫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之下崭露头角的,他在《望岳》这样写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何等自信自豪而又豪放的语言啊;在《赠李白》中说:“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我们且不说他要表达什么深层的含义,看他的语言便觉得豪气冲天胸襟万丈,难道这不是盛唐气象影响下的结果吗?之所以作以上的陈述,是为了表明杜甫同样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拥有着盛唐之风的诗人,但是个人的思想乃至诗风,除了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还受自身生活经历的制约。“十年长安”时期的生活经历就是杜甫思想的一个大的转折点。

一个人的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渐成长起来的。“诗圣”也不是天生的,他也是经历了许多磨练才成长起来的,三十五岁之前的杜甫几乎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有诗可证:“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在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之间(十年长安时期)是杜甫人生的成长的思想的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杜甫走进人民大众、贴近社会现实、正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不平等的时期。在这十年当中,杜甫既经历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屈辱的干谒生活,又经历了“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的窘迫的生活困境。虽然杜甫对这种辛酸的求仕活动和“旅食京华”的生涯颇不满意甚至牢骚满腹,如“自断此生休问天!”和“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但是杜甫仍然“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就是杜甫在著名的咏怀作品《咏怀五百字》里表达的坚定不移的承诺。《咏怀五百字》写于天宝十四载冬天,可算是对自己十年来苦苦为之求索而不得的东西的一种总结和定位,同时也是一种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和执着守候。

一、对儒家用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里,他自称远祖是晋代名将杜预。杜甫在《〈雕赋〉表》里曾说:“自先君恕、预已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杜预既是晋代的名将,同时又是研究《春秋》和《左传》的专家,可谓是文武双全。杜甫对为远祖更多的倾慕之情,并以之为终身的学习榜样。在以后的诗文中还多次提到这位远祖,可见家学的渊源对杜甫的影响之大。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武后时期久负诗名,死后官赠著作郎,更是杜甫直接的学习目标。杜甫的家庭背景,加上当时大的社会思想环境仍然以儒家思想为主(虽然当时儒、释、道三家并称于世),让杜甫自觉不自觉地肩负着拥护儒学、振兴家业、报效国家的重任。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剖明心志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在《咏怀五百字》里更是自比“稷与契”,可见杜甫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能够辅佐君的贤臣。《孟子·离娄下》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仇兆鳌说“《杜臆》:‘人多疑自许稷契之语,只是己溺已饥之念而已。’” [1]杜甫自比稷与契,就是为了表明自己是和禹、稷一样拥有“己溺己饥”的之念的人。其大志向大胸怀清晰可见。这是一种博大的胸襟,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杜甫在天宝十四载创作《咏怀五百字》时,虽然只是一个正八品的小官,位卑身微,但仍矢志不移:“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即使“白首”却甘愿“契阔”。因为诗人时刻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爱民之心,虽然“位卑”却“不敢忘忧国”。杜甫还进一步剖白自己的心志,“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这是一种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是杜甫与儒家用世思想“同而不同”的地方。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孟子说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但是杜甫却有他独特的认识,此时的他虽然位卑,却“穷年忧黎元”;既使在他后来没有做官的时候,他仍然心怀天下,心系人民。杜甫的“穷年忧黎元”是对儒家穷者独善其身”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之的提升和超越。杜甫的一忧一叹,真可谓千年一叹,万古一忧。杜甫之所以能够站在儒家积极用世的立场上并对之有所发展,是因为把人民装在了心里,并因此而忘了自己。

社会认识的深入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杜甫在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这十年间基本上是在长安度过的,因此学界称之为“十年困守长安”时期。在这十年里,杜甫不仅接触到了残酷的社会现实问题,而且尝遍了求仕生活的辛酸和苦楚,这十年的“旅食京华”生活让杜甫看到了盛唐兴象掩盖之下的许多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这对杜甫的身心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和洗礼。天宝十载杜甫写《兵车行》时,开始把目光投向普通的人民大众;在《丽人行》中极写杨氏兄妹荒淫奢侈的生活,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朽。在《咏怀五百字》中,杜甫更是以惊人的两级悬殊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抒写封建社会存在的不平等现象。随着诗人逐步走进社会生活的底层,诗人对社会生活的觉察就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深入,也更加接近生活的本质。是生活造就了诗人,是诗人造就了这些一针见血的“诗史”般的诗歌。

“十年困守长安”时期,杜甫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得到皇帝的眷顾,并为此想尽了办法,先是参加了天宝六载的应制举考试,落第后,又于天宝十载进献了“三礼大赋”,但是还是落了个“选隶有司,参列选序”,最后便不了了之。但是这些挫折还是没有促使杜甫放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于天宝十三载再次投匦献赋,但是命运总是那么捉弄人,杜甫终于还是没能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在考试不第,献赋无门的同时下,杜甫还不时地干谒权贵,“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就是对这一时期干谒生活的最精确地描述。在《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里,诗人自比“黄鹄”,不愿与那些趋炎附势的“随阳燕”同流合污,在《咏怀五百字》篇中更是明确表示“独耻事干谒”。诗人不愿为了得到个一官半职而谄媚奉迎那些权贵们,诗人想保持一颗独立和无拘无束的心。相比那可怜的官位,诗人宁愿选择“遗世而独立”的生活方式,而不愿选择屈身事躬。诗人在十年的求仕生活中,受尽了冷眼旁观,看尽了官场上的虚与委蛇和惺惺作态,尝尽了生活的酸辛与苦辣,而在发出“独耻事干谒”的呼告时,诗人才真正地清醒了,看清了眼前的这一切;但是那些“蝼蚁辈”却在为“求其穴”而忙碌不停。这些到处奔波的“蝼蚁辈”,诗人只会觉得他们是多么的可笑。此时此刻,诗人仿佛就是那个时代的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就是他心态的真实写照。伟大的人往往是孤独的,杜甫是孤独的,杜甫更是伟大的。十年长安生活让诗人拥有了深厚的社会经验,认清了社会现实,同时也熔炼了思想,净化了灵魂,更重要是增加了诗人思想的厚度和认识的深度。

三、人民思想的形成发展

十年长安时期是杜甫关注芸芸众生的觉醒时期,萧涤非说:“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物质生活的奇苦,又有可能看到这地狱的一面,接触到人民生活…对人民有了进一步的同情” [2] 仕途的不顺生活的艰辛让杜甫有了更多的接触人民大众的机会,在《兵车行》中诗人大胆地揭露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的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灾难。在《咏怀五百字》篇中,“穷年忧黎元”是贯穿全诗始终的中心思想,也是杜甫的心声所在。“由于关怀人民,终于大胆说出‘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的阶级压迫的事实”[3]在揭露阶级矛盾的同时,对劳动人民报之同情的眼光。“平人固骚屑”和“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三句,是诗人“推己及人”的思想的具体化和放大化。诗人由自己的“酸辛”想到“平人”的“骚屑”,进而想到“失业徒”和“远戍卒”的悲惨的命运。这是一种“由己及人”的思想,由自己而想到别人,想着别人的痛苦,却忘记了自己的痛苦。这种同情和关心人民的思想,在那个封建时代自然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杜甫的这种关心人民热爱人民和同情人民的思想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其中时代因素和阶级因素就是摆在眼前的两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杜甫毕竟不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所在的阶级。他在十年长安时期对人民大众的关注,的确较前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仍不够深入和具体地揭露人民痛苦,这和杜甫接触人民的生活深浅程度有关,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过分地苛责杜甫。

四、关于杜甫的贫富观念

杜甫对儒家的“贫富观念”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儒家讲求“穷者独善其身”,但是杜甫则不然。他对贫富观念有着独特理解。杜甫虽然也像颜回、原宪那样甘愿贫穷,只求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洁;但是杜甫更拥有一颗胸怀天下苍生的心。自己虽然穷困,但并不是阻碍他为天下百姓担忧,为天下黎明百姓奔走呼告,甚至申诉和控诉统治阶级的权利。在《兵车行》中他第一次代劳动人民“述言”,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在《咏怀五百字》中,他由自己的不幸,想到别人的痛苦,虽然他不能给别人物质上的帮助,却给人以精神上的支持,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进步。杜甫的贫富观念不仅是对儒家贫富观念的继承,也对之有所发展,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五、小结

《咏怀五百字》是杜甫“十年长安”时期作品,“这首长诗,是杜甫十年困居长安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思考的总结” [4],也是杜甫“明己志”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杜甫既揭露封建社会两个阶级的矛盾对立,又揭露了劳动人民在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负之下是多么的辛酸和痛苦。同时,杜甫还叙述了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并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这篇作品是杜甫血与泪的交织、情感与理智的交融;更是诗人理想与现实冲突之下的复杂的产物。难怪“吴汝纶说:‘悲凉沉郁,愤慨淋漓,文气横溢纸上,如生龙活虎不可控揣。太史公、韩昌黎而外,无第三人能作此等文字。’” [5]

诗人杜甫在《咏怀五百字》中所表现出来的儒家用世思想、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及人生思想境界的提升、人民思想还有贫富观念,既是一种带有总结性质的剖白又是一种思想的提高和境界的升华。它是杜甫“十年长安”时期的厚积薄发,也是一种“更上一层楼”的姿态的体现。杜甫在这十年期间,得以触摸社会现实,品尝人间百态,这既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也对诗人的人生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更重要是坚定了诗人儒家的社会关怀意识和一心为民的社会责任感,为诗人成为“诗圣”作了重要的铺垫。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在盛唐转衰的时代背景之下,诗人恰恰能够以他的锐利的眼光,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记下了这个时代所经历的波折,诗人随着这个时代的成长而成长,变化而变化。是生活造就了“诗圣”。是时代造就了“诗圣”。

参考文献

1]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264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

3]刘开扬.唐诗的风采.[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241

4]霍松林.霍有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析J].名作欣赏19891).

5高步瀛.唐宋诗举要.[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87dc7a2bcd126fff6050b77.html

《从《咏怀五百字》看杜甫“十年长安”时期思想之升华(长安学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