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19-04-10 11:37: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江阴市璜土中学 陆益银


【知识体系】

一、 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

1、出现的原因:( )( )(

2、主要表现:( )(

二、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 措施:

1、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1) 原因:(

(2) 政策:(

(3) 意义:(

2、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A、稳定物价;

(1) 原因:()

(2) 措施;()

(3) 作用:()

B、统一财经

1)原因:()

2)措施;()

(4) 作用:()

3、 合理调整工商业

(1) 原因()

(2) 措施;()

(3) 结果:()

4、 大力恢复发展生产

(1) 农村()

(2) 城市()

三、 结果和意义;

1、 结果()

2、 意义()

【重点难点】

一、 对建国初期民主革命遗留任务与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理解

新中国成立后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段时期,不仅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官僚资本主义。新中国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中,有许多斗争就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主要有: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和武装土匪、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取缔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丑恶现象、没收官僚资本、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进行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等,都具有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余的性质,属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但是其中的许多斗争同时还有社会主义性质。抗美援朝是民主革命反帝斗争的继续,但不是遗留下来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包括:在政治上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经济上变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此进行的斗争有: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各级人民政府、进行三大改造、制定宪法等。

二、 关于“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1、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投机商人兴风作浪,他们囤积居奇,抢购物资,倒卖银元,使物价飞涨,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规律。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考验。

2、 目的: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安定人心,恢复经济运行次序。

3、 实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

4、 果及意义:经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三、 合理调整工商业的原因、政策实质及作用

1、 原因:

(1) 可能性: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同中共联合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有过良好的合作;在建国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彻底完成,他们有可能继续跟共产党走。

(2) 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初,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

3、 政策实质及作用: 党对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通过这一政策来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

总之,调整工商业就是在承认私营工商业存在的条件下,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逐步地把私营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方针,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初步改变了经济上的无政府状态,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四、 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1、 民主改革是为了废除旧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因而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性质,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继续。

2、 生产改革是废除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如企业开始试行经济核算、发动群众进行清仓工作等,可见其性质已经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3、 工矿企业民主改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知识联系】

1、 中国近代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和相互关系

这一时期中国并存的经济形式: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相互关系:

①、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同时其他四中经济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勾结、依赖、相互矛盾。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具有依赖性。

④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受着中外反动经济的重大阻碍,同时其发展在日益改变着中国殖民地半封建状况。

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压制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走想末路。

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衰落消亡的过程中,中国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国民党政权走向覆灭。

③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并成熟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最终结束。

【知识巩固】

1、下列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是(

A、抗美援朝 B镇压发革命运动 C没收官僚资本 D“三反”“五反”运动

2、“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所反映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共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4、毛泽东认为,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这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   )

A有力的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B沉重地打击了投机倒把

C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  

 5、建国初期,曾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合理调整。下列对“合理”的正确理解是(   )

    A剥夺资本家对资本的所有权  B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C使私营企业接受国家计划的指导  D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获得较大发展   

6、人民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合理调整,其实质目的是

A.把私人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B.确立工人阶级在私营企业中的领导地位

C.把私人经济纳入社会主义经济的轨道

D.促进私人工商业的发展

7、 建国初期,保留私营工商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有利于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

C.调动私营工商业者的积极性 D.当时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8.对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采取的政策不同,是因为

A.他们所代表的政治势力不同 B.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不同

C.他们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不同 D.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态度不同

9、2000年春季高考,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建立的作用是①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准备了物质力量③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④有利于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102000年春季高考,“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基本经济方针,提出于(  )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11999全国,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   )

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    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

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

121950年,中央对工商业合理调整的根本目的是(

A、调整好公私、劳资关系 B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获得较大发展

C确立工人阶级在私营企业中的领导地位 D调动其积极性,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基本好转

13、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是在(

A1949 B1950 C1951 D1952

14、到1952年底,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经济成分不包括(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与外国的合作企业

C、劳动者个体经济 D、社会主义经济

151952年全国粮食生产比1949年增加49%,这主要是由于(

A、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B、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C、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 D、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 我们 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的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会要失败。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识之士尖锐指出: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为中共经济上的劲敌;投机商人无孔不入,无风掀起三尺浪,中共要对付他们也非轻而易举;私人资本主义回袖手旁观,见机行事,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辣手;工矿企业中的旧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压抑着工人的积极性……中共能否在城市站住脚,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材料三: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

——《中国现代史积极性参考》下册

请回答:(1)材料一中是怎样论述“发展生产”与“维持政权”的关系?是否符合当时的客观形势?

2)材料二中所述是否符合实际?中共为解决这些问题风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分别反映出什么问题?

17、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和努力。椐此回答:

(1) 简述人民政府为恢复经济而采取的措施?

(2) 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3) 分析特点的成因?

【参考答案】1C 2B 3B 4D 5C 6C 7D 8B 9B 10A 11C 12D 13D

14B 15B

16、(1)关系:“发展生产”是“维持政权”的先决条件。 符合。

2)符合。 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在工矿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4) 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带下,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性好转。

17、(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在工矿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2)始终以稳定经济次序为目标,采取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政策;始终围绕经济恢复和财政状况的好转,采取统一战线策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①是由当时的经济形势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崩溃,财政困难,人民困苦,这些都关系到人民政权的生存问题。

②是由党的正确领导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党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抓住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60ed1d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0f.html

《高考一轮: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历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