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探索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探索
在分析高校大学生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面临困难的基础上,提出校园行活动,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探知能力,提高软件开发技能,拓展能力、拓宽知识层面。进一步发掘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意义,提出从教学模式、科研立项、孵化基地、课程圈四个方面进行改革,重新定位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

标签: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课程改革;计算机专业
一、引言
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践,组员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实战中学习前沿的软件开发技术,整合所学课程知识、查找网络资源、选取开发工具,无一不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要我学转变为要学切实体会到大学生创新性计划训练项目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

二、计算机类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对实践性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程序开发能力,还要具备软件项目的整体管理理念和团队合作精神。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完成验证性实验为辅。通过调研发现,高校中95%的实践类课程其理论和实践比例低于11,实践环节严重不足,加之计算机专业课程被分散到在大学四年中,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分散,不利于整合性学习,学生开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更谈不上团队合作。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传统教学方式与现有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
高校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阶段,学生多完成验证型实验,以C语言为例,验证型实验同设计型、拓展型实验比例为81,教学目标并未以自主分析和创新为核心对整个课程进行有效掌控。绝大多数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完整项目实践。

(二)教学时长和项目不匹配
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实践的紧密性与知识的不连贯性之间的矛盾容易让学生产生不知所措的倦怠情绪,学生不能有效地深入知识体系。一周2次课的时间间隔,使得在下一次上课时不得不重新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课时短、间隔长导致无法用项目背景去引导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因知识的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3224e8c6b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b.html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