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1)

发布时间:2015-01-07 20:08: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王、候等姓氏应自

A. 爵位 B. 官名 C.谥号 D.族号

2.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尚书令 C.唐朝六部尚书 D.元朝御史台

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 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

4.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C.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5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C.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618307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7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D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8、美国历史学家美国革命17631790写道1776革命派认为自由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联邦要保持自由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原则 B.维护了商人农场利益

C.忽视个人自由保护 D.强化全国性政府权力

9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 D.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10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11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关注西方科技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坚持“中体西用”

12.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民生主义”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 “求富”“自强”

14.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

1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D.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17.19421月于华盛顿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依次排列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

①表明中国抗战功绩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 ②说明反法西斯力量的内部矛盾消除了

③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18、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A.《政府论》 B.《共同纲领》 C.《乌托邦》 D.《共产党宣言》

201954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中共八大召开

2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23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矿业资互补 B.人力资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

24、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 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第Ⅱ卷 非选择题 (52分)

25、东西方文明交流远流长,文明交汇与撞击之际,人们经常从器物、制度、文化心理层面理解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25分)

材料一 弗朗西斯培根说:造纸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比任何宗教、任何占星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都更大。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官吏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采用。1891年法国制定了文官考试制度,德国也试行文官考试制度……中国历史悠久的监察制度也被18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是应该仿效的制度。

16世纪以后陆续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回欧洲并译成拉丁文字,使欧洲人可以直接接触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伏尔泰对比欧洲中世纪宗教仇视异端的残酷性,称颂孔子对伦理道德的宣扬,欣赏中国对各种宗教的宽容。莱布尼茨(1646-1716)由于对德意志分裂割据、战乱不止极端厌恶,向往中国的“大一统”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军事上的一败再败之后,特别是甲午战争败在日本之手以后,国土沦丧,王朝统治受到威胁,有识之士深感学习西方文明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不足以自强,必须深入到制度层面上。……辛亥革命……在反封建和反帝国主义方面——一种更深刻的“制度层面”变革上,却表现出无能为力。

——摘编自马克《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在器物、制度、文化方面对欧洲产生的影响。(6)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在“器物”层面与“制度”层面的事件各一例。(2分)试分析促成中国近代由器物变革发展到制度变革的因素。(6分)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8)

4)通过材料对东西方文明历史现象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启示?(3分)

2612分)材料一 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材料二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8分)

(2)依据材料三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规划自己的命运。


益阳市六中2014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考试)答案

26、(1)变化:从贵族、使节等少数人享用,变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护照的形式由多样到统一。(4分)

历史背景:逐渐形成的世界市场推动了各国人员的交流,因此需要相应的制度管理人员的流动。随着民主政治的实现,冲破了只有少数人享受护照特权的局面,公民都需要政府保护其合法权利。英法推行的护照新举措,伴随着其大同影响力,被世界普遍接受。( 4分)

2)示例:一、从护照上的文字看,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两方国家的建交热潮;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4分)

或二、从护照的签发数量看,80年代之前,由于计划经济和当时的政治氛围,加之长期处于同世界隔绝的状态,签发护照数量很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联系增多,特别是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改变的民众中,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3分)

或三、从技术上看,90年代由于高科技的使用,改变了过去没有防伪手段的状况。护照的变迁折射了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发展。(3分)

27、(1)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冷战政策。(4分)

2)经济危机;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日本、西欧的崛起动摇美国霸主地位;陷入越战泥潭。(任意回答三点即可)(6分)

3)推行单边主义,建立单极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动局部战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5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d275a63186bceb19e8bb8d.html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