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古诗文默写练习(答案版)

发布时间:2019-11-09 20:47: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八年级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汇(答案)

《望岳》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 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1、表现作者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辛苦与执着的句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1、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传达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 王维的《使至塞上》刻画塞外壮美奇景,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渡荆门送别》

1、诗人抒写渡出荆门,进入楚地壮阔景色的句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从俯仰不同视角来描写江上美景的句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含蓄的表现诗人离开故乡后的思乡之情的句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

1、既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又渲染一种凄凉寂寞的气氛的一联是: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2、语意双关,表现诗人无限悲恨之情的诗句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3、与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4、从历史角度介绍岳阳楼,并淋漓尽致的表现诗人满腔愁绪的句子: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5 分别从时间、空间上叙述自己的流亡生活,道出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长歌行》

1.颜真卿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中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完整诗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野望》

1.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描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对偶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早寒江上有怀》

1.与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2.抒发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3.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1、抒发怀乡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黄鹤楼》中的颈联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送友人》

1、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和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以景色描写比喻游子之心,故人之情的句子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秋词》

1、直接表达秋日胜春朝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1、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的诗句是: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2、写动物且对仗很工整的诗句是: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浣溪沙》

1.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写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的句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桃花源记》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生活环境美好、土地肥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陋室铭》

1. 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4. 写与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与“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的核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 文中点睛之笔、突出主旨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10.   《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

1.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5.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6.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清高,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 “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大道之行也》

1.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 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天下为公。实行民主选举,即选贤与能。

3. “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大同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 “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 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爱,天下亲如一家: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三峡》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8.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答谢中书书》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观潮》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水军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湖心亭看雪》

1、 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古诗欣赏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

2、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1分)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

答:①"自下而上""由近及远";上;反衬。(3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②西楼即指送别的 谢亭 ,古代诗词中南浦 ”、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        

答: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2分)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的手法。(答出反衬2分,答出“乐景写哀”2分)  

(三)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6)        

山行即事 (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 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 空碧,即碧空荷雨,化用李商隐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苹,大的浮萍。有亲热的意思,也有玩乐的意思。⑤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1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2 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①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1分后2,合情理即可给分)②答: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①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时尚的尊称。剑铓:剑锋。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3分)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1)“割”字照应上句“剑芒”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2分)         2)贬谪之恨,思乡之愁(3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 2)以动写静,反衬 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亲近。

1"日暮客愁新"""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答:(1)一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之,到...去。荆:今湖北省征帆:指远行的船。帆:帆船。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八)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 著:放进,置入。混:混杂。芳尘:香尘。乾坤:天地。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自甘寂寞,高洁脱俗(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奉献精神(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1)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山夜月(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第二联的妙处(80字左右)。  

答:“掬”“弄”两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 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凉月:新月。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1)仰视 低头 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        

答:(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   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111277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c3.html

《部编版八年级上古诗文默写练习(答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