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桃花源记》导学案附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7 21:15: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9《桃花源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省略句以及“皆、咸”“具、俱、并”等文言虚词,认识“妻子、交通、无论、鲜美、绝境”等古今异义的词。

2.学习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方法。

3.了解陶渊明的志趣、品质和思想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观。

【学习重点】

了解陶渊明的志趣、品质和思想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观。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提到“酒”和“月亮”,我们总能想起一代诗仙李白;提到民生、颠沛和草堂,我们又能忆起诗圣杜甫;那么当提到隐士、菊和田园,我们又能想到谁呢?(陶渊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传世名作《桃花源记》。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生字词。

然开朗(huò)  屋舍然(yǎn)    黄发垂(tiáo) 便还家(yāo) 

交通(qiān mò)  无人问(jīn)  太守()  刘子()

2.词汇积累。

(1)通假字。

便还家(“要”同“邀”,邀请)

(2)古今异义。

溪行(古义:沿着,顺着;今义:缘故,缘分)

②芳草(古义:新鲜美好;今义:味道鲜美)

③阡陌(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④率邑人来此(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⑥余人复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延伸)

(3)一词多义

①舍便舍船(动词。放弃、舍弃)

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②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动词。标记、记号)

③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④其欲穷其林(代词。这、那)

既出,得其船(代词。代渔人)

⑤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介词。对,向)

3.作者链接。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作品有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

4.背景链接。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而以《桃花源诗并序》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记”相当于诗的序。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而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5.教师点拨。

四、交流展示

请归纳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交流点拨】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地方。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比喻心里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而感觉明朗。

怡然自乐: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待事物。

无人问津:没有人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五、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走进了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我们发现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愿望能够实现吗?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交流点拨】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2.桃花林的自然景色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桃花源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交流点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桃花源人见到渔人为什么“大惊”?

【交流点拨】因为桃花源与人世隔绝,从未有外人来。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交流点拨】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二、交流展示

7.“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不得埋下伏笔。

8.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却“不复得路”?

【交流点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三、当堂检测(堂堂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溪行    缘:沿着,顺着

(2)落英 缤纷:繁多的样子

(3)欲其林 穷:

(4)仿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5)通人 才:仅仅,只

(6)屋舍 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8)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

(9)鸡犬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0)答之 具:详细

(11)来问讯 咸:全,都

(12)遂与外人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3)皆 叹惋:感叹

(14)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邀请

(15)此中人云 语:告诉

(16)便路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17)郡下 及:

(18)太守 诣:拜访

(19)欣然往 规:打算,计划

(20)后遂无者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同“”,邀请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芳草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味道好

(2)阡陌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3)率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4)率妻子邑人来此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5)乃不知有汉,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6)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数目)不满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渔人甚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复行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3)欲其林 穷:形容词作动词,尽

(4)处处之 志: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四、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5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反思与记载】

第三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文章围绕“桃花源”写了哪几个部分的内容?

【交流点拨】发现桃源—→进入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2按渔人行踪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

第二部分(2-3):渔人在桃花源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及探访桃花源未果。

3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交流点拨】(1)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环境幽雅,风景优美——美在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2)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3)是一个幸福的地方——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渔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二、交流展示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交流点拨】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三、拓展延伸

古今诗词咏桃源。

(1)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王维《桃源行》)

(2)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3)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泽东)

四、当堂检测(堂堂清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了路程的远近。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又走了几十步,(洞口)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外面)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临别时)村里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2.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朝代)大诗人陶渊明。一名,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

(2)理解型默写。

①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他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学完此文之后,八年级某班开展了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攻打

(2)中国女军事专家姚云竹参加美国国际学术座谈会,在回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提问时说:“如果有人一定要把中国当敌人,我们将接受挑战,做一个‘称职’的敌人。”从姚云竹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信息?

【示例】如果有人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也一定会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意近即可)

(3)下面图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你对它加以介绍。

word/media/image1.gif

【示例】它是联合国总部花园内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它的构思与造型十分奇特,是一支枪管扭曲打结的手枪。寓意为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五、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5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反思与记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08bf4d3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c.html

《9《桃花源记》导学案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