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说

发布时间:2017-05-31 05:23: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骂”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多是因为某人伤害了自己的感情等原因引起的。“骂人”本来不是一件好事情,也不符合文明做人的要求,但是,倘若别人伤害了你,你内心里很委屈,你能憋住委屈吗?或者当你看到无德之人居于有德之人之上,看到无能之人指手划脚,你有情绪,能憋得住自己的愤怒的感情吗?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何况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孩子受到了欺负或者委屈哪能不骂人呢?于是,在这一种情况下,骂人也就成为了弱者的唯一的宣泄对象。

当然,骂人还有一种也并不都是弱者的行为,强者也骂人,比如政治领袖,也经常骂人,下属办事不妥,不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于是顺口一个“饭桶”“草包”也许就会脱口而出。而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娘希匹”骂人堪称一景,常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

骂有骂的出名的,比如祢衡的击鼓骂曹;也有骂的因祸得福的,比如陈琳的骂曹檄文。陈琳的骂曹,骂得好,骂的有文采,骂的犀利,骂的曹操的头上出汗,头疼风也好了,曹操抓住了陈琳,不仅不杀,反而让陈琳做自己帐下的书记官。

当然骂和被骂都能显示出人的风度,敢于骂,也见风骨;而倘若被骂的人听到骂自己的话,不仅不治他得罪,反而与他促膝相谈,则更见品格。比如,延安时期,有一老农骂“天怎不见把毛泽东击死!”毛主席听见后,不仅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兴师问罪把老农抓起来,而是和颜悦色的和老人交谈,交谈中方才了解到老农反映的实际问题。可见,为政者就连毛泽东这样一心为民做主的主席都遭到过人骂,那么,在众多的为政者里被人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一个良好的社会机制,不光既能听到溢美之词,也应该能听到责骂之词。古代封建社会通达贤明的帝王尚且给百姓立“谤木”,让百姓有对社会的看法一个宣泄的渠道,更何况在高度文明发达的今天。而历史上不敢让百姓骂的时代是什么,一个典型的是周厉王,荒淫无道,国人道路以目,而其最终的结果是被流放失国。这正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则溃,伤人必多。”还有一个是秦始皇时期,“焚百家之言,坑儒家之士”,以为这样可以钳制民之口,杜民之智慧,谁想其帝业仅止二世而亡,真是可悲可叹。

台湾作家李敖爱骂国民党政权,结果多次坐牢,然而因对进步人士打压也使国民党在台执政威信曾经大降,但是在开放党禁之后,国民党也不再是听不进批评之词,威信明显上升。可见,一个能听到骂声的政府方才能做到耳聪目明,也才能知道更多的为政得失。古代封建吏治里专门设置一个谏官职位,就是要听取反面之词。“非我者吾师,是我者吾贼。”古代英明的哲人总是能看到批评后面的积极意义,同时又能看到溢美之词里的消极意义。

所以说骂就是血液里的白细胞,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倘若白细胞这个英勇的战士减少,那么机体恐怕就会出现大问题;骂也是防止肉食腐烂里的盐,它能有效地剿灭蠢蠢欲动的霉菌分子,保持食品的长期保存;骂也是防止宝剑生锈的一块磨刀石,它能刮去锈迹斑斑的剑刃,使它重新焕发出光芒夺目的锋刃来。

清代蒲松龄设聊斋,其实就是收集民声民意,老百姓生产生活之余,在田间地头,不免对政治有讥讽之意,牢骚之语,百姓口里流传的花妖狐怪,都多多少少映射着对现实的态度。如《席方平》就是对黑暗酷吏统治的真实揭露。百姓看似聊,其实也是一种含沙射影的骂,而这骂其实也是一种宣泄之道,它有利于个人肌体的健康,也有利于统治阶级考察政情的得与失。

因此,骂也要会骂,骂得好能让人接受。比如秦始皇有一次想把他的范围扩大,大得东到函谷关,西到今天的凤翔和宝鸡。宫中的优玬说:“妙极了!多放些动物在里面吧。要是敌人从东边打过来,只要教麋鹿用角去抵抗,就够了。”秦始皇听了,就把计划搁了下来。

可见,骂也是一门技术活,它不仅仅是泼妇跳街的骂,更不是灌夫暴躁如雷的骂,骂可以背后骂,可以指着桑树骂槐树,也可以含沙射影的骂,但是有一点,骂是绝不可以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这样骂的意义就演变成为了诽谤,弄得不好,还要进班房牢狱的。

总之,骂确实不是一种好现象,当然作为一种发泄,有的人就是骂骂而已,骂可以使累积的情绪消弭,减缓人的抵触情绪。但愿哪一天,再也很少听见骂声,或者不再听到骂声,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一点,愿骂声永远消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f6564c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7.html

《“骂”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