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发布时间:2020-04-08 06:39: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运动、静止、规律三个基本概念。理解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理解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能够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及个人生活经验,运用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哲学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学法指导

1.分析和综合概括的方法。哲学原理、观点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综合概括的结果。每一个普遍性的哲学命题都是对世界万物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础上的总结和抽象。学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可以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先分析自己身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电流的运动规律、生物的运动规律等,概括出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再分析人类社会的演变,得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最后分析人的认识也是有规律的。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三大领域都有规律,进而得出“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结论。

2.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变化入手,分析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社会的运动发展以及在建设过程中人们是怎样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从中发现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今天,我们的生活、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巨变。从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海啸预警以及运动员科学训练等方面都可以感受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发展服务。

二、知识点拨

(一)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根本属性

特性是指独有的性质;属性是相对区别于实体而言的,是事物所具有的感性特质和思维抽象出来的一般性质和规定。

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本质,它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客观实在性从总体上泛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这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是物质绝对的、不变的特性,是寓于可感知的各种客观实在之中的根本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认识物质即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都与物质不可分割。而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运动是物质最根本的属性。

(二)规律概念的理解

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基本秩序,这是由事物自身的性质和相关的条件决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各门具体科学研究各自事物运动的规律,哲学揭示的是一切事物所包含着的最本质的共同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是事物(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不是某种“实物或实体”,而是可以被人感知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但有着某种关系并不等于就是规律。

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生活中的联系有些是偶然的,有些是必然的,偶然和必然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吉祥号码”“幸运数字”等,就是错把偶然当作必然。所谓偶然的联系就是一种不确定性的联系,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能这样出现也可能那样出现。而必然联系则是确定要出现的确定性的联系。但是,必然联系也不一定就是规律。

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联系有本质之间的,也有现象之间的,比如白天和黑夜之间就是现象的联系,但这不是规律。可见,并非一切联系都是规律。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

4.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所谓固有的联系,是指由事物自身性质决定的联系,而非外部强加于事物的。

关于规律概念的理解,必须要和具体的规律联系起来,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具体规律都应该符合上述四个特点,这有利于我们认识和发现规律。

例题: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没有规律

B.规律是一种实物

C.规律永恒不变

D.客观性、本质性和必然性是规律的特点

解析:本题目主要考查对规律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概念中包含着“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的含义,这是事物(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不是某种“实物或实体”,而是可以被人感知的一种特定的关系。所以,A正确,B错误。事物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所以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C错误。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基本秩序。这是由事物自身的性质和相关的条件决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所以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AD。

三、学习自评

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规律性    C.运动    D.可知性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像的。”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肯定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离不开物质

.说明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表明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强调了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上述两种观点(    )

.都是正确的

.都是错误的

.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4.“刻舟求剑”的哲学寓意有(    )

①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空间位置的移动

②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离开静止谈运动的观点是荒谬的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

5.克拉底鲁认为,万物是瞬息万变的,不能给事物以名称,对客观事物“什么也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句形象地揭示了(    )

A.万物是相互联系的

B.联系和运动的关系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可想像的

7.“时间在我们背后,时间在我们前面,但它不在我们身旁。”这句话说明(    )

A.运动是绝对的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8.“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弗兰西斯·培根的这句话说明(    )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驾驭自然

B.改造自然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

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们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

9.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10.“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是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非选择题

1.辨析:生命之树常青。

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加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

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四、能力拓展

2020年年底,由印度洋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袭击了印度东海岸各邦和印度所属群岛,众多生命永远消逝在汹涌的浪滔中。

材料一 印度政府官员承认,如果能够在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后及时通知印度沿海地区,就可以大大减少伤亡人数。然而,当时印度洋沿岸没有一个海啸预警中心。科学家指出,2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虽然被地震台网测到,但由于有关地区没有海啸波监测装置,根本无法及时发现海啸和确定海啸的运行方向,因而也无法及时预警。

材料二 坎多尔胡德是马尔代夫北部的较大岛屿,是经过五年时间、耗资数百万英镑而改造出来的。这次海啸后,这里一下子变成了“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岛上的居民伤心地说:“我们的毕生心血都打了水漂。”实际上,早在人工造岛开始之前,这一项目就遭到了国际环保专家和国内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人工造岛的结果不但不会改造好现有的环境,还可能破坏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在遇到大灾时反而会成为破坏力量。

请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五、相关信息

芝诺和他的运动悖论

芝诺(约公元前490—公元前425),古希腊哲学家。他曾经从“多”和运动的假设出发,一共推出了40个各不相同的悖论。现存的芝诺悖论至少有8个,其中关于运动的4个悖论最为著名。人们普遍认为,芝诺悖论不过是一些诡辩。但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学者们开始重新研究芝诺,认为芝诺关于运动的悖论不是简单的否认运动,而是在这些悖论后面有着更深的内涵。芝诺的功绩在于把动和静的关系、无限和有限的关系、连续和离散的关系摆了出来,并进行了辩证地考察。在哲学上,芝诺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发明人,黑格尔则指出:芝诺客观地辩证地考察了运动,是“辩证法的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转述了芝诺的运动论辩,共有四个。

二分法。物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到达全程的一半,这个要求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所以,如果它起动了,却永远到不了终点,或者,它根本起动不了。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是希腊著名长跑运动员,可他却永远追不上乌龟,因为追赶者必须首先跑到被追者的出发点,而当他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时,乌龟又前进了,又有新的出发点在等着他,有无限个这样的出发点。

飞矢不动。任何东西占据一个与自身相等的处所时是静止的,飞着的箭在任何一个瞬间总是占据与自身相等的处所,所以也是静止的。

运动场。两列物体B、C相对于一列静止物体A相向运动,B越过A的数目是越过C的一半,所以一半时间等于一倍时间。

对芝诺最早的批评者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二分法,亚里士多德认为,虽然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越过无限的点,但若把时间在结构上看成与空间完全一样,也可以无限分割,那么在无限的时间点中越过无限的空间点是可能的;关于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亚里士多德说,如慢者永远领先当然无法追上,但若允许越过一个距离,那就可以追上了;关于飞矢不动,亚里士多德说,这个论证的前提是时间的不连续性,若不承认这个前提,其结论也就不再成立了;关于运动场,亚里士多德说,相对于运动物体与相对于静止物体的速度当然是不一样的,越过同样距离所花的时间当然也不一样。

黑格尔对芝诺悖论的解决是:“运动的意思是说:在这个地点又不在这个地点;这就是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并且这才是使得运动可能的条件。”这个解决方法要点在于强调时间、空间的连续性,而且对连续性赋予新的、特有的解释。

参考答案:

【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A 5.C 6.B 7.A 8.B 9.C 10.B

(二)非选择题

1.1)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它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运动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都处在这样那样的运动中,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生命之树常青”是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运动。一切生命有机体正是依靠着生生不息的运动,才得以生存和繁衍。一旦生命有机体的运动停止,生命也就告以终结。

2.(1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抗拒这一进程。

2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趋利避害,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能力拓展】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也有其固有的规律。

(2)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也可以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c1e8528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7.html

《高中政治《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