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附重点语句翻译)

发布时间:2020-03-24 08:26: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附重点语句翻译)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大哥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卖 油 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注:选自《归田录》,题目是编者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头看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只是微微点点头。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4)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陋 室 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节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陋室指简陋的屋子,铭原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此篇需背诵。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只是我(居于此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满屋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繁杂的音乐搅扰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此篇需背诵。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的莲花,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莲的茎)内部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幽,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可轻易地玩弄它。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河 中 石 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yún),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此篇需背诵。

(1)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会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携卷冲走呢?

(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兽)埋没于沙中,会越沉越深罢了。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道寻找石兽,不正是背道而驰吗?

(5)众服为确论。

大家很信服,都以为这是正确的说法。

(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土,从而形成凹陷的坑洞。

(7)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石头)翻滚个不停,于是就反而逆着水流滚到上游的位置了。

(8)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到下游去寻找石头,固然是背道而驰;到河床底下去寻石头,不更是背道而驰吗?

(9)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方面道理,而不明白其中另一方面道理的情况也太多了,怎么能仅依据某方面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1fb631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3.html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附重点语句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