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小说题的方法和技巧

发布时间:2020-05-08 03:42: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说方法与技巧

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兼有序幕和尾声。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艺术(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对故事情节的概述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述故事情节;

2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

③概述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3.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4.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5.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情节的作用,主要是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发展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2.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 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3.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 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局有什么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情节作用

可读性强的小说一般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在出人意料的情节发展、不同类型的叙述顺序及戛然而止、留白式的结尾中,充分塑造着人物的性格,展现着文章的主题。小说情节的安排包括线索的安排、情节安排的技巧及情节的结构安排等。

1.线索

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词。

2.情节安排的技巧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 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3.情节结构安排

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情节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其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生动性。此外还有首尾呼应式,倒叙 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等。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 式:一是“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

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技巧归纳]

1.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2.“情节题”的答题技巧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仍然是像散文一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内容作用就是指对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的作用。如“它刻画了人物××性格”“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结构作用主要指情节上的作用,如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悬念,让人猜想,引人去读。悬尾:结尾出其不意,急转直下,令人回味。讲抑扬:张弛有度,摇曳多姿。造误会:环环相扣,引发兴味。作照应:前后呼应,结构圆合。埋伏笔:使文章显隐有致,藏露有趣。作铺垫:为下文打下基础。

答题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②表现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2)问情节有何特点

注意用专业术语回答。如曲折离奇,出人意料;情节发展出入意料,却又步步伏笔,前后呼应;巧用悬念法(误会法、抑扬法、突转法)。

3.构建小说“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模式

小说的四要素是情节、环境、人物、主题。这四要素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所以,小说答题自然也应从这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角度入手。于是,产生了“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这种模式的精髓就在于:答情节题,既要从情节本身来思考,又要综合环境、人物、主题这三个要素考虑;答环境题,既要从环境自身特点考虑,又要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要素考虑;以此循环往复。但不是所有的题都必须从四要素综合作答,要从题目本身出发灵活考虑。

环境描写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自然是小说重要的描写手法。小说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对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小说的艺术之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说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或表现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小说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社会环境。

2.环境描写一般考虑角度。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映衬);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社会环境

小说中社会环境的描写就是要将人物置于真实的、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定环境中,这个环境甚至对人物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整的社会环境描写可以充分展示历史的真实和民俗的真实,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技巧归纳]

1.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掌握环境描写的相关知识(前面有),其次看它属哪类描写(一般考景物描写),最后认真阅读相关文字,再联系人物、情 节、主题作全面而准确的解说。

2.做此类题常见的失误在于许多考生除不能辨清描写手法或不清楚其具体作用外,更多的是在“内容”与具体文本的有机融合上折戟沉沙,只是干瘪地、机械地背写上该描写的概括作用,结果成了油与水的关系。如景物的渲染气氛作用,只写出渲染作用,而不知与具体文段联系写出“它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另外,景物描写的作用很多,作答时遗漏要点。上述情况都需要在训练时加以改正。

3.环境描写题的答题模式:

(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2)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3)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人物形象

1.从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2.借助作者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来分析。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和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展览中获得某种启示。因此,把握作者或直接或侧面的介绍与评价(该人物)的言语态度,是鉴赏人物最为直接的一个步骤。

3.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1.人物描写的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 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他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4.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技巧归纳]

1.答题思路

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几个方面是指: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其 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品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方面去分析人物。

2.答题模式

人物题要针对试题题设的角度,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一般说来,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另一种是“简要分析”或“具体说明”,答题的格式:观点(思想性格是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

3.注意事项

(1)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言必有据”。一定要找到表现这一性格特点的情节、细节。这样做,也可防止笼统、空泛地分析。

(2)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

(3)分析不可单一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表达技巧

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精妙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可能出现的题型主要有下面几种:

1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2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3 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4 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5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对小说表达技巧性的题目,在组织答案时一般遵从如下思路:

①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②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③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对小说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方式、语言特色。下面重点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三方面进行解读。

表达方法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其中叙述与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一)叙述

1.叙述方式及作用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3.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三人称的叙述则较为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

1.描写类型及作用

(1)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2)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包括环境描写和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3)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4)此外还有细描、白描、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等。

2.关于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 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表现手法

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布局谋篇)有对比、衬托、象征、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突转等。

1.烘托、衬托和对比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而“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 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和象征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②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

③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鉴赏小说语言表达特色题目,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3.手法的运用

(1)修辞格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 问、顶真、互文、反语。

(2)表达方式的运用。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4.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技巧归纳]

品析小说表达技巧题同散文“鉴赏表达特色”题做起来没有多少区别,同样包含了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即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不过,它还有自身特点:

1.一定要注意文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

2.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分析时要注意视野的广阔。但重点应放在情节、环境、细节、人物、表现手法上。

3.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小说语言鉴赏常见题型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从如下几方面作答:(1)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2)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3)语言简洁、传神;(4)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

主旨和意蕴

小说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1.挖掘主题的方法

(1)从小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从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性格或命运的变化,进而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2)从小说的标题入手。小说的主题还可从小说的标题入手进行分析。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意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3)联系小说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4)从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入手。如2009年浙江卷《魔盒》要求写一句话揭示主旨,就要结合小说题目和情节,把握“魔盒”蕴藏的深意,抓住后面“贝格斯太太”的话来概括主旨。

(5)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入手。

2.答题模式

通过叙述……的情节或对……的描写,揭示……的现象或反映人物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或揭示人性真善美、假恶丑,或揭露、批判、讽刺……的现实(或赞扬……),或告诉……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态度。

小说探究题的探究点多种多样。不同的探究点,有不同的探究思路和答题要求。

1.探究人物

(1)探究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①提出观点。

②选准探究角度(情节、主题)。

③从探究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分析某某为主人公的依据。

(2)探究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理。

①根据文中相关的内容指出人物的身份。

②结合文中相关的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2.探究情节及结构

(1)探究情节。

①表明观点(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②从人物身份性格、情节的安排及文章的主旨出发,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

(2)探究结构。

①表明观点。

②从人物、情节、主旨等角度,结合文本分析,为自己的观点找出依据。

3.探究主旨

(1)表明观点。

(2)通过分析人物身份性格及人物间关系、情节安排与社会环境来分析小说主旨。

4.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1)审清题意,明确探究方向。

(2)认真分析,寻找探究的角度。

(3)从探究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及相关的背景分析归纳。

5.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1)表明观点。

(2)到文本中寻找证明观点的依据并围绕观点加以阐述。

(3)有时既需要联系文本,又需要联系社会背景,寻找答题的角度。

[技巧归纳]

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需要认真研读文本,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认真分析。阅读、答题时要从这样几个角度入手:

1.整体阅读、科学分析,从宏观上进行艺术感受与把握。把握住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就等于抓住了探究的精髓。

2.注意标题和体裁。要分析小说的标题,因为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 括;注意小说这种独特文体的特征。

3.抓关键性的语句。作品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语句最能说明问题,帮助我们把握探究方向。其中最主要的是抓“文眼”,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韵味深长的语意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以及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都值得关注。

4.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家的相关情况。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产生总要受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家的写作动机、人生态度、秉性气质、写作经验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知人论世可以为我们找出许多重要的信息。

5.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解读文本。当因个人的生活经验不足无法准确把握文本时,可以通过已学过的文章,间接掌握的人生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帮助准确探究。

6.注意分析方法。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全面、深刻,避免以偏赅全;要辩证统一;要叙议结合,有理有据;要充分具体、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

7.注意思维的整合。探究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整合的过程,要将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品的形象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整合起来揣摩,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失误。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探究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小说的思想内容是小说的灵魂,代表着作者的观点态度,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思想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思想内容。

1.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思想或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思想内容或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思想内容或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对思想内容或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3.思想内容或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1.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2.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3.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环 境 描 写

点击考点 文学类文本 分析综合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

命题特点

1.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2.题型:将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或者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综合考查,重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设题区域:局部设题或整体设题。

归纳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归纳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时、空特点,营造(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心境,暗示人物命运,表现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4.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作品主题。

局部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般来说,开头的环境描写重在交代时间、地点、天气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主体部分的环境描写重在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做铺垫,烘托人物心情,为刻画人物做准备;结尾处的环境描写重在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深化主旨等。

【注】如果出现小说题目中的词语,还有点题作用;如果小说首尾写同样的环境,还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97b032f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9.html

《解小说题的方法和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