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复习

发布时间:2018-01-18 13:20: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古希腊神话十二主神:

众神之王:宙斯 天后:赫拉 海神:波塞冬 日神:阿波罗 冥王:哈德斯

月神:阿尔忒弥斯 战神:阿瑞斯 爱神:阿芙罗狄忒 火神:赫菲斯托斯 农神:得墨忒耳众神使者:赫尔墨斯 女战神:雅典娜

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3.三一律:法兰西学士院为古典主义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必须遵守。三一律要求一出剧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必须“整一”;即时间不能超过一天(24小时),地点不能变换,情节必须单一不能有枝蔓。对于剧本的简练集中有积极意义,作为创作教条加于一切戏剧则束缚了作家的创作,事实上也难以做到。

4.古希腊神话特点?故事内容

神人同形同性;内容完整,自成体系;人本主义的高扬;具有浓郁的命运观念;想象丰富,形象生动,故事优美,富于艺术魅力。

希腊神话的深刻性:它揭示了人类的两大情欲带给人们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人生体验。喜剧性:满足欲望,释放人性;悲剧性:欲壑难填,求而不得。(情欲)毁灭英雄,(情欲)毁灭理智,明知毁灭仍执意追求,犹如飞蛾扑火,这就是现代人的悲剧性的性格和悲剧性的命运。希腊神话的魅力在于认识价值、艺术价值。

故事举例:潘多拉魔盒,斯芬克斯之谜

荷马史诗艺术特点?分析三大人物形象

荷马史诗的认识价值⑴真实反映了古希腊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①古希腊英雄时代的军事主义制度;②奴隶主贵族阶级初步形成③家长奴隶制下的妇女地位。⑵表现出古希腊人的世界观和民族精神:①体现了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积极乐观的思想:史诗对神的态度,史诗对命运的看法,史诗对生活的看法;②反映了个人英雄主义和群体意识的觉醒。

阿喀琉斯:血肉丰满的古代勇士,骁勇善战,天真善良,对于荣誉与尊严的极端重视。他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人”,民族性格的充分代表(民族精神的诗意体现;)身形健美强壮,武艺极端高强,渴望冒险式的战斗。命运:要么默默无闻而长寿,要么在战场激战中早天。忘我的残忍的战斗精神、天真温厚善良的内心情感、对个人荣誉和尊严的敏感意识(个人本位)阿咯琉斯之踵是民族自省精神的体现。

赫克托耳:性格完美的悲剧英雄。崇高的悲剧色彩,强烈的责任感,理性成熟,视死如归。

奥德修斯: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在《伊利亚特》中是个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政治军事家。在《奥德修记》中则是一个顽强机智的同大自然斗争的英雄,心思缜密,善于自我伪装,富于选择精神。

旧喜剧 、新喜剧诗人

:阿里斯托芬

:米兰德

中世纪:宗教(背景)四种基本文学形式“骑士文学”

但丁与《神曲》双重性

主题思想:《神曲》表现了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的明显烙印,包含不少神学和烦琐的哲学考证,有许多难解的象征和隐喻,神秘色彩浓厚。全书的情节充满了寓意,在解释上众说纷纭,但作品所企图表达的主题思想却是很明确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茫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界。

思想的双重性: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因此他在看待事物的态度上常常是矛盾的。

诗人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崇敬表现出重知识重理智的理想;但又把引导他的维吉尔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

对爱情的双重态度,一方面同情保罗和弗兰齐斯嘉的恋情,但又按教会的道德标准将他们作为淫罪犯打入地狱。

对待爱国主义者,一方面赞扬法利那塔的英雄气概和爱国行为,但又把它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

对教皇的双重性。对教皇的双重性。在普尼腓斯八世当政时宣布他一定要入地狱,但又把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皇帝身上。

他认为重知识重理智才能走出苦难,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这一认识超越了旧时代,达到了新时代的思想高度;但他对待异教徒的认识,完全没有脱离宗教的桎梏。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特点,人文主义是什么?

特点:思想内容方面: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体现出了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主题;创作方法:摒弃中世纪宗教文学的“寓意”和“象征”,以写实为基本特征;特殊的民族风格:各国文学开始集中运用民族语言;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体裁:如十四行诗/长篇小说/短片小说/正剧。

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以神为本。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智反对神智;反正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提倡幸福在人间;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理性知识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恩格斯给予的“辩证法的杰作”评价

《十日谈》辩证评价

《十日谈》的人性层次

《十日谈》的内容主要是描写人性,提倡人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①自然性:肯定情欲,歌颂爱情

作品从两性关系反映人性的自然性,100个故事描写男女之情的故事占了多半。认为人的天性无所不在,不可泯灭。比如“少年爱绿鹅”

②社会性:要求平等,维护尊严

人性的社会性表现之一是要求人的高贵与尊严。

③阶级性:肯定享乐,宣扬利己

因经济关系,人在社会结成不同的社会集团,处于不同的阶级地位,阶级性通常指该阶级的思想意识和利益要求。作品中的阶级分为两大类:商人,手工业者,市民一类,即新兴资产阶级,僧侣,贵族为另一类,即封建统治阶级。前者为主角,后者为反角,表现为矛盾关系。作者肯定主角,批判反角。

④个性:赞美聪明,歌颂进取

作者特别赞美女性的聪明才智。

正确认识作品中对于人性的宣扬。人性是有价值判断的。有人性美,也有人性丑,并非说到人性都是好的,这是对作品评价的一个尺度。

人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为社会文化条件所决定。随着科学,哲学,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流动变迁。

《十日谈》描写的某些人性在当时曾对社会的发展起进步作用,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发展到今天则走向自己的反面,成为腐朽没落的东西。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艺术特点,并背台词

莎剧艺术成就:

⑴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①多线索平行发展,交错进行

②广阔的生活画面——福斯泰夫式

⑵形象的典型性

人物的个性化

莎士比亚以前人物塑造多类型化

古希腊戏剧由于演员少而使用面具导致人物类型化

中世纪“圣迹剧”“神秘剧”“道德剧”中的人物多是善恶罪义等抽象概念的拟人化。

⑶高超的语言艺术

①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风格:高度书面化,凝练而富于哲理,华丽夸饰,善于形容譬喻,具有音韵节奏之美。

②旁白和独白的巧妙运用

③高度个性化

莫里哀喜剧特点,扁平人物

特点:①创作的民主倾向: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是具体化了的贵族意识,而喜剧则是具体化了的新兴资产阶级意识;

②改革戏剧艺术:莫里哀解决了喜剧的两个问题,一是使新型喜剧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二是让喜剧具有严肃的教育意义;

③单一性格的喜剧形象:莫里哀塑造人物着重刻画同类人物的共性特征,表现人物的某种情欲,而忽略表现人物多方面的情欲;

④喜剧动作的运用;

⑤喜剧夸张:莫里哀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在细节上尽量渲染,大肆铺张,从而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

⑥喜剧场面:莫里哀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把人物关系的各种矛盾巧妙纠结在一起,造成富有喜剧性的滑稽场面,在引人发笑中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

⑦喜剧风格:莫里哀的喜剧风格突破古典主义束缚,善于把各种戏剧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百度:莫里哀的人物是以扁平取胜的,他采用了三种并列而又关联的艺术手段:集中、夸张、巧合。他要塑造某一性格的人物,便把这种性格的一切特征都浓缩在这个人物身上。以《吝啬鬼》中的阿尔巴贡为例,钱财是他的上帝、是他的命根。他甚至在儿女面前也装穷叫屈。在女儿的婚姻问题上,他考虑的只是不拿陪嫁。至于趁火打劫,把废物折价卖给人家,最后却报应在自己儿子身上,凡此种种,把一切吝啬鬼的不要脸行径尽揭于此了。为了使性格突出,夸张是他常用的手段。巧合最能造成讽刺的效果。阿尔巴贡的情敌是儿子,而债户也是儿子。

鲁滨逊形象

怎样理解鲁滨逊?

①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形象。他敢于冒险,勇于创造,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面貌,他的奋斗史浓缩了资产阶级几百年的历史进程;

②鲁滨逊的奋斗史说明,人的幸福并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于自身的创造,他的奋斗史同时是人类文明史的寓言;

③鲁滨逊身上还鲜明地烙印着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的特征,他的冒险精神和实干精神是同他的占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几次出海都是为了发财,他救下“星期五”后教给他的第一个单词就是“主人”,他的经历是资产阶级海外殖民的一个缩影。

鲁滨逊形象的现代意义:①思辨人类生存生活的智者②在艰难处境中顽强生活的勇者

《浮士德》精神 五阶段 思想意义

浮士德精神是由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概括出来的精神现象,指一种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积极实践,不断进取的精神。浮士德的形象启示我们,人具有一种内在的自主驱动力,从小到大努力进取,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去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指“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不断否定的探索精神,重视行动的实践精神”

五阶段:

①知识悲剧:批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反映了陈腐的书本知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之间的矛盾;

②爱情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的矛盾;

③政治悲剧: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思想上的软弱性;

④艺术悲剧:古典美的追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生理想,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幻想;

⑤事业悲剧: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实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活跃。

思想意义:

①人格层次:浮士德精神即永不满足,永远追求和探索的实践精神,浮士德人格的魅力在于其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

②道德层面:浮士德本身是一个矛盾体,其思想性格是灵与肉,善与恶,高尚与卑俗,进取与沉沦的混合物,印证了“人具有的我都具有”这一名言,是完整人性的代表。

③社会层面:浮士德一生五个阶段的精神探索,浓缩了资产阶级300年来的精神发展史,形象地再现了上升中的资产阶级,如何走出书斋这一精神牢笼,如何超越个人情欲,如何从古典美的迷梦中醒来,如何从政治改良的幻觉中觉悟,如何去追求更高更自由的社会理想幻灭的过程,实质上隐喻了所有知识分子探索精神出路的悲剧命运。

④哲学命运:对人性善恶的哲学思考,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fde24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0.html

《外国文学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