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五、六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9-09-22 12:08: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五课、其实我挺了不起

——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彭海欣 聂会娟

教学目标

1.了解孩子不能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的原因

2.掌握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的方法

3.帮助孩子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目标2、目标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案例导入:

家长朋友们,大家先看一则小故事:

小琴,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平时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上游。小学的学习内容全部结束,学校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而且规定毕业前每月一考,要将学生大排队。摸底考试后小琴的成绩不如意,排名中下游。她很失望,感觉自己在最关键的时候成绩下滑。班主任老师找小琴谈话,帮助她分析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鼓励她下次努力便会有很大进步,要确立好前进的目标。小琴也暗下决心争取下次月考能提升名次,争取排到班内前5名。她刻苦学习,异常勤奋,然而第一次月考成绩下来却不太如意,只是进步了几名,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她很期盼日后的月考,但名次还是没有什么提高,甚至还后退了。她越来越认为自己能力差,再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且觉得同学们看不起自己,学习有困难也不敢问别人,总担心自己问出一个很愚蠢的问题被人嘲笑。她居然渐渐发展到做作业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对,每做一道题不和别人对对答案心里就不踏实。同学们也发现“我不行”“我不会”“我不去”成了她的口头禅。平日里她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自怨自艾,不愿与人交往。一次数学考试后,她在与老师的交谈中说道:“王朋(小琴的同桌)的数学成绩总是考得很好,同学们都夸他聪明,但据我观察并不是那样的,他能取得好成绩主要是考勤奋,他非常喜欢数学,爱问老师问题,也爱与同学互相探讨。但我做不到,我相信老师说的男同学学理科比女同学占优势。我这个人不太适合学理科,连妈妈都说我脑子慢。我多么希望数学能考高分啊,这样我也能为班级排名做点贡献,但我觉得那是梦想,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学数学了。”老师说:“我记得你上次月考数学就不错,名次挺靠前的。”小琴说:“那不过是侥幸,运气好。”

案例分析

一般来讲,孩子的自我评价偏差存在两种情况:自我评价偏高,即表现为自负;自我评价偏低,即表现为自卑。上述案例中的小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很大程度上是其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从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导致的,她属于自我评价偏低。

一、 不能正确的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指一个人能欣赏自己,对自己的发展有信心,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自我接纳程度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特别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更渴望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时时刻刻都能够走在成功的道路上。小琴正处于毕业的关键期,由于自认为重要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于是感到成功对她来说越来越遥远,这主要与其自我接纳程度低有关,他总认为自己是女生,不会学好理科。

二、 没有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

诗人维占尔说:“他们做得到,因为他们相信做得到。”一个人时常勉励自己、激励自己、相信自己,无疑是在不断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逐步树立自信心。自己尚且不能战胜自己,又怎能克服自身以外的那些困难呢?案例中的小琴就总是这样。

三、 与他人比较出现认知偏差

自我评价偏低的孩子往往是未能全面认识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忽视自己的优点,不能正确地与别人比较,往往拿自己的短处与周围人的长处比较而自愧不如。案例中的小琴在分析自己的数学成绩时,首先想到的是数学成绩很好的同桌,没有考虑到还有比自己的数学成绩差一些的同学,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出色之处。

四、 受他人评价的影响

人们的自我观念产生于社会互动过程,人们怎么看待自己,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关系密切。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家长的评价对其自我评价有重要影响。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对其进行客观的、积极的评价,会促使其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从而产生自信。相反,如果老师和家长对他的评价是不客观的、消极的,则会促使其形成消极的自我观念,从而导致自卑。小琴说“连妈妈都说我脑子慢”,可见妈妈消极的评价对小琴自我否定观念的形成有相当大的影响。

五、 收归因风格的影响,不能正确归因

归因,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做出怎样的解释。归因风格一旦形成,会影响人们对事件的判断和对他人及自己的评价。

小琴数学考试成功时认为自己运气好,而失败时觉得自己能力差,可见其不能正确归因影响了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也降低了自信心。

六、 自我期望过高,没有建立切合实际的目标

过高的期望往往来自于儿童对自己能力的幻想,一般六年级学生还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还不懂得实现目标需要循序渐进的努力,常常幻想自己应该是无所不能的,造成了自我期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

像小琴的学习成绩本来处于班里的中上游,却偏要给自己定下考入班级前5名的目标,每次努力都失败,总是达不到那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每次都会产生挫败感,长此以往,她对自己的评价肯定会有偏差,从而造成性格缺陷,影响心理健康。

了解孩子:

参照课本69,看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

讨论对策:

根据自测的得分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各抒己见。

给您的建议

从案例中小琴的自我评价偏低的原因入手,我们要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孩子走出自我评价偏低的误区,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一、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让孩子积极容纳自我

“容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的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论优点或缺点、成功或失败;要肯定自己的价值,尊重自己、喜欢自己,使自己充分感受到价值感、愉快感和满足感。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不能因为自己的短处而看扁自己,也不能因为自己有的地方比别人强就自我感觉过分良好。

二、 引导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法又叫自我引导法。“自我引导”就是强迫的形成对自己的积极的认识和评价,通过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下面介绍几种训练的方法供家长参考:

一是“我能行”训练。很多研究者发现,“我能行”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自己对自己说出这句话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承诺,要兑现这个承诺,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的付出也就预示着成功的到来,成功地最后获得有极大地强化了自己的这种自我暗示,提升了自信心。

二是“60秒取法”。每天花60秒钟,以演讲的形式简洁的描述自己的特长和能力,以及应达到的成功目标。

三是乐观训练。乐观训练主要用于矫正由失败诱发的不自信行为。其程序是:

1、让孩子知道失败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不要惧怕失败;

2、当遇到失败和困难时,要从好的方面去思考,即看到积极的一面;

3、用积极的心理状态去战胜失败和困难。

小故事:

观念的改变最重要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他们又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两行字是“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马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当地人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很感兴趣,他们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点评:沙漠没有改变,当地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环境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些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三、 引导孩子正确的与别人比较

有的孩子自我评价时,总与最优秀的同学比,越比越气馁;有的孩子在别人评价自己的不足时,心里委屈不满。遇到这些情况,家长就要让孩子明白自我评价的目的,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目的不是和别人比,而是要和以前的自己比,看自己比以前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

小故事:

成功就是不断站起

一位父亲去拜访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练他生性懦弱的小孩。

禅师说:“你把小孩留下,三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你的小孩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三个月后,小孩的父亲来接回小孩。禅师安排了一场空手道比赛,向父亲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被安排与小孩对打的是空手道的教练。教练一出手,这小孩便应声倒地。但是小孩才刚倒地就又站起来就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起来,如此来来回回总共六次。

“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三个月,我所看到的结果是他那么不禁打,被人一打就倒。”父亲喊道。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才是真正男子气概以及成功之所在。”

成功的定义就是这么简单。没有摔跤,就无所谓站起。真如,没有播种,就不会有收获的惊喜。躺下了,你看矮子都是巨人,只有站起身来,勇于攀登,你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悟与发现。很多时候,峰回路转与柳暗花明往往就站在起身来的一瞬间。

点评:在孩子学步时,有经验的老人总是提醒年轻的父母,不要搀扶,让孩子自己跌跌撞撞地走下去,即使摔破了皮。据心理学家分析,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可以有效缩短学步时间,更可以培养孩子的决心和毅力。

人不可能永远走宽阔的柏油马路,也不可能永远走泥泞的小道。关键是,在春风得意时提放激流险滩,在风雨泥泞中要站稳自己的脚步。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人再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所谓成功就是再摔倒中不断地站起,并成为最好的你。

四、 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归因

有的孩子自我评价偏低,以致自卑,这样的孩子往往把成功归因为运气好等外界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的能力低。家长要引导孩子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才能从成功中感受到满足和喜悦,并以此为动力,争取更大的成功,从成功中体验到自我效能和自我价值,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五、 引导孩子建立合理的抱负水平,树立正确的目标

如果抱负水平适当,容易使人达到目标而信心倍增;而抱负水平过高,则易导致挫折而使信心受挫。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自卑的孩子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让他们“跳一跳,摘得到”。这样,每当孩子实现了一个小目标,便会增加一份自信心,从而逐渐取得更大的成功。

小故事:

培养自信

知道吗? 林肯在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时,非常不自信,他甚至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口。他第一次面对公众演讲的时候,脸色发白,膝盖颤抖,仿佛随时都有昏倒的可能。

但他并没有被这种恐惧压倒。他似乎对自己的尴尬经历看得很淡,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能仅仅靠紧咬牙关,就能讲完一个长篇演讲。聪明的他决定从逐步培养自信心人手。

他决定做第一次政治巡回演讲的时候,一开始只做一些简短的演说。这样,他就不至于太紧张,就能够尽量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方法的确很管用。这些小小的成功积累起来便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到这次巡回讲演将近结束时,他已经可以连续讲半小时也不觉得很吃力了。后来,公共演讲成了林肯非常擅长的一种工作。                                  

林肯的故事告诉我们,先从容易的事情做起,让一次次的小成功增强自己的自信,由此,我们就会把自信养成一种成功的习惯。

六、 不单纯以考试分数的高低评价孩子

当前的考试存在诸多弊端,考试分数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单纯以考分高低评价孩子是不全面、不公正、不客观的。它给孩子的自我评价带来危险的片面性,对孩子自我观念的形成起着错误的导向作用。

七、应注重实时自我评价与阶段性自我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贯穿于孩子求知活动和身心成长的整个过程。小学生的自我评价采用实时自我评价与阶段性自我评价相结合,能使他们从细节入手进行自我教育,并通过总结自己的表现形成自我评价能力。

学以致用

第一阶段: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确定孩子属于哪一种自我评价类型(5天)

第二阶段:测量孩子自我评价的偏差程度(2天)

第三阶段:与孩子共同商定改进计划和措施(20天)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

故事分享:

乐观者与悲观者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 告诉你,爸爸.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感悟: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第六课、我们说说悄悄话

——鼓励孩子与父母沟通

彭海欣 聂会娟

教学目标

1.了解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的原因

2.掌握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技巧。

3.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目标2、目标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案例导入:

家长朋友们,大家先看一则小故事:

小明,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作为毕业班的学生,虽然课程安排紧,但因为他是走读生,一天当中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家,可是除了吃饭的时间,爸爸妈妈跟小明很少见面,更是说不了几句话。小明每天几乎是回到家就钻进自己的屋里,除了吃饭,没事不出来。

以前爸爸妈妈很想关心小明的学习情况,问问他在学校里都学了什么,而小明总是说:“别问了,跟你们说了你们也不懂,还耽误我的时间。”爸爸妈妈也很想了解小明在班里的考试排名,但一问小明,他总是不耐烦的说:“你们问那么多干嘛啊?以后别老问我考试成绩,我压力大。”这样,爸爸妈妈不敢再问了,与小明间的话越来越少。

现在,小明六年级了,离小学毕业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爸爸妈妈觉得他功课紧,必须保证他的学习时间,所以连他的房间都不敢进,生怕打扰了他学习。一天,小明的一个同学来家中通知小明的爸爸妈妈,说老师让家长到学校去一趟。在学校里,老师拿出了一摞从小明那里没收的小说,说小明不仅课余时间看小说,课上还常看,这些小说都是在课上被科任老师没收的,而且老师多次让小明通知家长来学校,都被小明编出种种理由搪塞过去了。老师还说起,一次小明与同学开玩笑,把同学的书包藏在书房,结果毁掉了好几本书,他就把自己的书赔给了同学,有好长时间上课时就借其他班学生的书。姓名的父母听说后,感到非常震惊,怎么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他从不回家与自己说呢?他小的时候可是非常依赖父母,有点小事就要告诉父母的,长大了怎么全变了呢?

案例分析

其实有很多家长也有与小明的父母类似的困惑,为什么孩子长大了反而和父母变得生疏了?原来与父母无话不谈,可现在却变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分析,可能是有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 孩子“成人”感的出现

青春发育期的孩子身体长高,体重增加,并出现了第二性征,这一时期的孩子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也有了“成人”感,他们不希望处处受制于家长,感觉遇事自己能独自面对、独立承担,自己有能力去解决。这样,他们不想事事求助于家长,也不希望家长总是过问他们的事。

二、 有秘密愿意说给同伴,而不愿与家长交流

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逐渐形成自己固定的朋友圈,在其心中朋友群体地位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同龄伙伴是儿童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多数儿童都有群体观念,他们常常感到在群体中有一种安全感。他们的言行、爱好、打扮互相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他们互相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和苦恼,常常从伙伴那里得到同情、理解和温暖,而这些情感从家长那里却难以得到。

三、 学校压力大,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机会

正如我们在案例中看到的,当家长询问小明功课和考试排名的时候,小明总会以“你们问那么多干嘛啊?以后别老问我考试成绩,我压力大”来阻止家长,致使家长不敢再过问关于学习的问题,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远。

四、 孩子与家长没有共同语言

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是我们通常所说的“90后”,其家长多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思维、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很大。

五、 孩子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愿意跟家长说心里话,而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跟家长交流。家长与孩子之间不懂得沟通也缺乏沟通的技巧,往往会使双方的谈话走入死胡同,不欢而散。

了解孩子:

参照课本83,看孩子与自己之间的沟通情况怎么样。

讨论对策:

根据自测的得分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各抒己见。

给您的建议

一、 正确认识和尊重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有了“小大人”的意识,但仍是未成年人,难免会贪玩、犯错误,家长要正视这些问题。另外,亲子之间的相互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相互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尊重孩子说的话、提出的意见。

二、 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合作完成。为此,我们既要反对独裁专制的家庭教育模式,又要反对溺爱或漠不关心的教养模式,民主的家庭氛围才会让孩子觉得,在家里是可以跟家长说说心里话的。

三、 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

要想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家长要端正态度,尊重孩子,尽可能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听孩子说话;要注意克服急躁情绪,让孩子慢慢表述自己的想法;应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家长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才能沟通顺畅。

四、 与孩子交谈时,多倾听少唠叨

既然是交谈,家长就不要反复教导孩子,应主动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要想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家长应首先学会倾听,多听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解释、辩解。

五、 要与时俱进,与孩子换位思考

我们发现家长与孩子难以沟通,往往是因为看不惯孩子。“90后”孩子追求时尚、崇拜明星、张扬个性,在一些家长看来,这些孩子在穿着上不可思议、思想荒诞离奇、行为举止怪异。家长应该试着去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贴近他们,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六、 学会欣赏孩子,掌握谈话技巧

美国心理学家杰斯雷尔曾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丘吉尔也说过:“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所以家长与孩子交流时,要多鼓励、多赞美孩子,有意去观察记录孩子的言行,时常对孩子说说你发现的他身上的优点。

成功的家教故事:

从“多动症”到“清华生”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听完这个故事,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很敬佩这位母亲,她为儿子付出的爱。但我更敬佩她教子的方法,对孩子们的耐心和信心,以及给孩子的自信。这是赏识的力量,这是暗示的成功。妈妈善意的谎言,正确的引领,让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学以致用:

下面的大作业是为使家长和孩子能够愉快沟通而设立的,建议家长每天用一段时间和孩子共同完成,以此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孩子的好朋友,能说悄悄话的好朋友。

第一阶段:搜集信息,了解与孩子沟通的现状(3天)

第二阶段:尝试与孩子沟通(3天)

第三阶段:与孩子做个约定(1天)

第四阶段:执行阶段(20天)

这一阶段分为5个步骤,每个步骤历时4天,家长逐渐改善跟孩子的关系,从让孩子能坐下来安心跟自己谈心,到和孩子分享秘密,说悄悄话,,达到亲子之间良好的沟通。

1、根据约定,让孩子不再抵触跟家长交流,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跟家长说话。(4天)

2、让孩子能够主动跟家长谈心。(4天)

3、扩大与孩子交谈的范围。(4天)

4、谈话的内容逐步深入(可以探讨孩子的小秘密)。(4天)

5、让孩子说说他们对家长的要求和希望。(4天)

第五阶段:分析总结(3天)

学做好父母:

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

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语言伤孩子的心,断送孩子的前程。同时告诉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什么,以及父母应该怎样从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亮丽的角度审视孩子、肯定孩子、表扬孩子、激励孩子。

[第一句]“笨蛋,没用的东西。

告诉孩子:你不笨
是谁给孩子贴上了笨蛋的标签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
在平常之中赏识你的孩子
翘起你的大拇指
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二句]“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给孩子争辩的权力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学会与孩子说话
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
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第三句]“我说不行就不行。

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的威风
“一言堂的后果
惧怕不等于信服
尊重孩子的选择
学会与孩子商量
听听孩子的建议

[第四句]“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没有力度的话不要说
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停止空洞的说教
尊重是最好的办法
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着孩子
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第五句]“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

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学习好不好
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跳一跳能摸得到
怎样帮助孩子最有效
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因什么而可爱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第六句]“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

只当参谋,不当司令
“早恋不是洪水猛兽
“贼的帽子扣不得
接纳孩子的缺点
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不要怕孩子吵架

[第七句]“你又做错了,真笨!

允许孩子犯
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
你在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比制裁肉体更有效
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
告诉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第八句]“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摆正期望的天平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
做一位自信的父母
孩子需要赏识,渴望被肯定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
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第九句]“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不可随意涂抹
别让孩子患上习得性无助
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
让孩子成为优秀的关键在哪
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
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

[第十句]“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

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让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
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让孩子适当地玩一玩电子游戏
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
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为何不要打开孩子的隐私抽屉?

已读初中的女生花都督同学,向我投诉其母的违法行径,她说母亲实在过分,先是引诱鼓励她写日记(初潮那一天开始),用心良苦也险恶,然后天天偷看她的日记,已经有三年……

最初她只是怀疑母亲动过她上锁的抽屉,后来她特地在日记里做了个记号,放学回来发现那记号变形,于是铁证确凿地证实母亲是惯偷(看)。于是,她学乖了,一方面存心与母亲作对,另一方面与她玩了个在花都督看来非常解恨的游戏,就是准备两本日记本:一本写假话,一本写真话,前者写给(父)母看的,尽是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假大空话,后者则是自己真正的心里话,当然也有对异性同学倾慕的话……如果就这样彼此心照不宣、相安无事下去,花都督也不会在妈妈生日那天致电电视台为妈妈点了一首老歌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辛晓琪唱的),妈妈看了电视,觉得有些怪怪的,纳闷,便问在一旁冷笑的女儿:我为难你了吗?

这下花都督内心的不平与怨恨终于爆发出来了,你不仅天天偷看我的日记,还半夜搜查我的手机,一条条短信都看过,还把与我联络的电话全抄走,你太过分了,你这样做母亲也太无耻了……”压抑多日的情绪火山终于爆发了,花都督痛骂一通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这时的母亲又气又恼,同时很是担心与不解:我做错了什么?还不是为她好?给她把关?母女冷战两天后,花都督给我发来了以上信息,她说:看母亲憔悴的样子,我也心软,但是,这也是原则问题,我要斗争到底吗?父母侵犯子女隐私就可以开绿灯吗?

中国父母往往没有孩子也有隐私的观念,觉得你是我生养的、我至爱的,就理所当然要接受我的看护,有秘密就是有隐瞒,这是不老实的表现,也是对父母的不敬与不信任,是不允许也是不可容忍的。有了这样的一些想法,他们对孩子的隐私就可以粗暴地加以介入,否则就觉得失职、不安,也不习惯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们的隐私权应该由社会保护,但不应该针对父母,在父母面前自己的孩子应该是透明没有隐私的。有个林姓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自己上初中的儿子天性贪玩,不懂事,不专心,浮躁,静不下心学习,后来他经常到儿子书房翻阅抽屉、书包、口袋、上网纪录等,渐渐掌握儿子社交动态、心理七寸”……在他这种无处不在的情报压力下,儿子不得不招供内心的全部秘密,玩性逐渐收敛,成绩也慢慢提高了……这好像是对孩子隐私干预的胜利,但是,利弊得失,这位父亲未必计算得清楚。他不知道,他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不知道,这是对孩子正当权利的侵害,是法律所不容的。

应该承认,天下最难做的事情是做父母,给孩子自由自主,会担心他走错路做蠢事情;干涉太多,包办孩子的所有生活时空,让孩子处在自己掌控范围内,可是这又容易伤了孩子的自尊权利,甚至违法。常常有忧心的父母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父母讲。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像防贼一样提防着自己,喜欢背着大人做事情,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大人看见……这一切都让父母有强烈受挫、失落与不安感。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有自己的隐私,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心理,应该给他们独立的空间,任何人都不应该任意限制他们,哪怕父母也不应该打着各种美丽的情感幌子去任意打开他们的隐私抽屉。事实证明,那样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其实不自觉地保护自己隐私,是孩子走向自我独立与成熟的必然反应,做父母的不必如临大敌,更不可以据此为借口大举或者大肆进犯孩子隐私领地,千方百计地去翻看孩子的书信、日记、上网记录等,恨不得自己是个退休大侦探,这样做只会进一步关闭了亲子之间沟通的渠道,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人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也是有迹可循的。婴幼儿时期,孩子一切依赖父母;少年时期孩子也许仍把父母当做学习、模仿的第一榜样,但是,进入青春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成人意识的出现,他们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接触社会和人生,此时,人的隐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隐私可以是具体得失,也可以是个人的理想、观念、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等。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容易为小小的爱而爱,为小小的愁而愁,也可以为小小的恨而恨,为小小的烦而烦……做父母的要用情,更要知心,其中保护孩子隐私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心灵工程。如果不小心或者粗暴地揭露孩子隐私,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我们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做父母的应该高兴,就好像孩子来了初潮要恭喜孩子一样!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大人的问题,我们都年轻过,我们也有过遮掩自我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换位思考,多给孩子自我自在成长空间,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监视人,那容易把自己自绝于孩子,也因此弱化了一个长者的威望。我们不仅要尊重孩子的隐私,还要教育他们保护好个人的隐私,这是开明父母教育孩子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

在一定年龄,孩子希望有一定的独立性,希望在自己秘密王国里自我消化处理一些困扰与危机,如果被大人发现并且强行越俎代庖,就会无意中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同样,孩子因知羞耻才把某些过失、缺陷看做隐私,随便被揭开、公布、宣扬,孩子起初还会觉得难堪、痛苦,以后便会麻木了,失去羞耻心。而写日记等是一种自省方式,是心理梳理的一种方式。不尊重孩子这方面的隐私,孩子就会不再重视这些自省方式,就会大大削弱自省的欲望和能力,妨碍孩子健康成长。

有这样一则寓言:在一间工具房门上,悬挂着一把大锁,有一些工具聚在一起开会,大伙商量要怎样把锁打开,铁棍铁锤等都先后失败。这时,小钥匙过来了,一下就打开了!它说:我虽然小,可是我最懂大锁的心了!教育孩子,也重在攻心。先决条件是让孩子与大人贴心、同心,关键便是我们要懂孩子的心。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引导他们走正路、顺路,很多时候我们简单化地去打开孩子隐私抽屉只是担心孩子学坏、害怕孩子稚嫩,一个人驾驭不了内心的种种风暴、浪涛……其实,我们做父母的,不必杞人忧天,应该先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再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和你谈他的隐私,也就是先知心

采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林芳医生时,她强调,大人要争取孩子信任自己,使孩子主动、自愿地披露心中隐私并与你分享成长的秘密。这就必须尽可能做到:长期日积月累地培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培养孩子与父母交流思想感情的习惯;不要找各种理由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不能兑现时也得说清缘由,取得孩子的谅解;承诺为孩子保守秘密,一定要守信,需要揭秘时应动员孩子自己揭,而不是由家长代办……

最后,必须着重指出的是,父母侵犯孩子隐私也是违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针对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做了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6条也明确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

爱孩子就应该先学会尊重他们。法定的监护人不要变成违法的监视者,我们很爱,我们也知心和守法。

家长口中最具魔力的五句话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无论你是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者与他谈谈条件,达成妥协。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而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里抹去的呢?

1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2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五分钟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

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作是个坏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你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镜。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么让你生气的事——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哼唱幼儿园学的新歌谣,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你可以这样说。说得就好像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然后请你的孩子帮你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比如:这个办法就是等吃完饭,你开始洗碗的时候,他再唱歌给你听。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对立面。如果令你满意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的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讨厌你!”在那个瞬间,可怜的小家伙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你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379ba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e3.html

《六年级五、六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