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论文

发布时间:2012-06-28 15:57: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解读《活着》透视人生

内容摘要: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我们借以透视社会透视人生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余华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语言风格独树一帜。他的《活着》用“死亡”这一主题给我们讲述了人生要如何活着如何不死。透过《活着》,我们得以透视到人生的许多问题。“活着”意味着什么?如何在苦难中找到平衡支点?学会关注自己的生命过程,关注当下的生活。

关键词:活着;苦难;人生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精神产物,是人类对自身生命体验的产物,它是将人的自身生活体验直接对象化,并且以感性的形式呈现与人面前。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我们借以透视社会透视人生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欣赏者可以透视到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的生存状态,即人是怎样活着的。其次,也可以了解到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灵状态,文学艺术所要表现的中心是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灵魂的,要表现人也就是要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灵魂。对于人生的哲理的感悟,则是欣赏者借助文学对人生进行透视的最高层面。每当读者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发现某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哲理时,就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或者顿悟在某一时间内,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

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80年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不再如以前呈“黏着”状态,“纯文学”的“边缘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小说方面出现了“寻根小说”、“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其中,“先锋小说”最引人注目的共同之处是注重“叙述”,“他们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这一故事。他们把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运用虚构、想象等手段进行叙事方法的实验,有的并把实验本身直接写进小说中。”他们对于性、死亡、暴力等主题极为关注。代表作家有马原、余华、残雪等。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余华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语言风格在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在80年代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先锋作家之一。从他不多的作品中,作为欣赏者的我们接触到了一种“真实”的“现实”,有着冷静的叙述和被无限夸大的细部描写。作品《活着》就以其独特的方式——死亡,来告诉人们什么是“活着”。读者对这部作品的品读,从进入故事到体验其中生活再到体会人生意义,相当于完成了一次虚拟的人生经历。

一、《活着》的文本解读

余华一贯拒绝用传统的代码去处理生活,试图建构一种背离常规经验的认识方式。作为纯然旁观者,他对丑恶和暴力纤毫毕见,不动声色地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否认了人身上出现美好、高尚的可能性。也许与他五年的医生职业生涯有关,也许与他的体验与偏好有关,余华在揭示人性恶方面的确是深刻而近乎残酷。他的作品中有着泛滥的暴力、习见的死亡、下意识的原始冲动及荒诞的命运,但我们无法不被一片别样的天空深深吸引,那就是余华于1992年发表的《活着》。这篇具有“闪光质地”的作品,以其明确的非自我重复性及对人的精神维度的独特探索,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心灵视界。余华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乃至价值尺度均有明显转向。

《活着》以福贵身边的亲人不断死亡的事件来构架全文。福贵曾是一个家有良田百亩的地主少爷,同时也是一个浪荡子、败家子。他将田产和房屋全部输在牌桌上,将父亲活活气死。当他洗心革面准备重新生活时却被抓了壮丁一去数年。在这期间母亲撒手西去。归家后他与家人安心活命,虽苦亦其乐融融。但变故接二连三:妻子家珍患了软骨病卧床不起,儿子有庆为校长献血被过度抽血致死,家珍受不住这沉重打击凄然离世。女儿凤霞因病致哑,她好不容易找了个贴心丈夫,却死于难产。女婿二喜在上班时又死于意外事故。爷孙俩艰难度日,孙子苦根又因吃多了豆子被撑死。到头来,福贵孑然一人,形影相吊,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除了中途一次时空转换(由福贵作为叙述人回到“我”作为叙述人)外,没有什么可用来缓释这些犀利的非正常死亡给人造成的沉重压抑。福贵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灾难与苦痛的历史,他命运多舛经历种种世事变迁,心中伤痕历历在目,但外在的死亡体验不断重复,他内心的死亡感受却越来越轻飘空灵,直至进入一种淡泊宁静的境地。他虽无法理解贫困、苦难、死亡的内部规则,却仍持一种坚忍、平和的心境去注视人生,去化解苦痛,去战胜岁月。作品似乎藏着一种恶作剧心态:黑夜中刚看见火光,然后它马上熄灭,再次点燃,又再次熄灭……一次次,让人的心灵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摇摆。

作家余华用他“不确定的语言”给我们展示出了这样一个“真实”得几近残酷的现实人生,即使是“暴力”事件也是娓娓道来,没有主观色彩的强加干预。如富贵的儿子有庆因为为校长的妻子献血过度致死。作品中只有简单的情节交代,却是当时那个年代的一处真实的社会缩影。一个小孩子,“幸运”地和病人吻合的血型,不管情愿不情愿,“无私”地被超限度地抽走赖以生存的血液,直至自己生命的终结。余华告诉我们,这就是活着!走了的人已经活“过”了,活着的人依然要“活着”!

作品也给我们展示了富贵年轻时的生活方式,夜以继日地吃喝嫖赌,由一阔少终于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佃农,父亲是被活活气死的。比起之后遇到的种种磨难,富贵至少曾经领略过富足生活的美好,作为一个人,他首先是一个自然人,他纵欢纵欲不受各种约束。但当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抵触时,他没有逃避。前期的生命之轻与后来的生命之重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而他居然也平静地承受了下来。这样一个令人感觉匪夷所思的人生,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活着”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去忍受命运强加的一切苦难,去承担生命赋予的所有重担?还是去摆脱痛彻心底的绝望?活着本身是否就已经有了巨大的意义?

二、当活着遭遇了苦难

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这是一个永远的追问,一个属于行而上的问题。人的一生,若将其比成一个“0”的话,起点即为终点,过程即为空。但不争的事实是:起点和终点之间毕竟有着一道生命的痕迹。而这痕迹中,我们会遭遇很多,特别是苦难。

富贵的生命轨迹是弯弯曲曲的,也被各种苦难打击得深深浅浅、坑坑洼洼。他活着好象就是为了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但于他个人而言却没有这种“幸运”,他只能活着,因为这是他的命运!一头牛在犁完所有该犁的地之前,一个人在挑足他应挑的担子之前,上天是不会让他的生命提前逃离的。在失去了其他的亲人之后,福贵与苦根相依为命,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攒钱买一头牛。钱终于攒够的时候,苦根却已经死了。福贵一人买回了牛。那本来是一头正要被宰杀的濒死的老牛,它已经干了很多活受了很多罪,就算不杀它恐怕也活不长了,但是,因为不愿看着老牛在哭,早已不再会哭的福贵买下了它。起个名字也叫福贵。

一过10年,“两个老不死的”———徐福贵和老牛福贵———居然都没有死,他们活着。福贵赶着福贵去犁田,在吆喝福贵的时候嘴里也喊着所有死去亲人的名字,好像他们也都是些驾着轭正在埋头犁田的牛。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余华是个高明的作家。他采用一种与主题背道而驰的写作手法,将贯穿故事始末的悲剧人物富贵描写的幽默、达观也是麻木,并非鲁迅的讽刺,而是一种游离于死亡之上的平淡和睿智。朴素的语言和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白描式铺诉,一个人的一生何其漫长又是何等的简简单单。出生,就要面对死亡,这是人生两端必经的过程。“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这也只是一个结果的问题,可是面对死亡前的心理挣扎和如何去死之类的琐碎细节,人与人还是不平等的,死亡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正是人们滔滔乐道也一样避之不及的话题。

《活着》为中国人的苦难找到了一个平衡支点,为福贵漫长健忘的一生找到了活着的最佳理由。《活着》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同时,活着“是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富贵的故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男人的故事,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的那几代人,他们承受了战争、饥饿、贫穷、十年浩劫、失去亲人……一切生命最残酷的方式都以他们的生命做了实验,这个实验使人的生存状态直达底线,那就是“人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没有苦难的人生自然有着生命不堪承受之轻。我们在具体、现实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人际环境中,自然会遇见许多不可预知的状况,更多的是苦难。作为一个人,最大的使命就是活着。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的不是死和放弃,而是希望。即使与命运相互仇恨,却也深深感激,无法离弃。就像富贵,在他的极度“清醒”之中,其实暗含着无奈之极,但他毅然抖起肩扛了下来。也许生活不会真的把这么多的苦难加诸在一个人的身上,就像祥林嫂的经历,现实中也许不会倒霉至此。然而,文学作为一种艺术,总是把发生在你、我、他身上的一切串联起来,放到故事中主人公身上,让他一次感受到我们所有人的辛酸。

如果说活着是一场虚无一场绝望,这种人生的尴尬就应该用“顽强不屈的人生实践创造一个充实欢乐的人生过程。这,既是人生的态度,同时也是人生的意义。”“‘虚无’作为背景是人的‘宿命’。是生命的前提,谁也避不开逃不掉,逃避的结果只能更痛苦更沉重更悲惨,所以与其消极逃避不如勇敢抗争。勇敢抗争的结果当然仍然免不了最后的虚无,但在抗争的过程中张扬了生命的意志,展现了生命的潜能,用欢乐充实的人生过程,赢得了生命的骄傲和尊严,让生命焕发出悲壮而热烈的辉光。”富贵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一生,以无声的方式默默抗争。先是由最初的放纵的生活方式活着,与社会发生冲突后,迎难而上承担了生活所给予他的所有苦难。看似“顺命”,实则是无言的抗争,因为在一次次极端状态的挑战中,富贵依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他的忍受力及对希望的期待是无限的。活着,就是对苦难最好的挑战!

三、当活着消解了苦难

个体的生命存在于茫茫宇宙之中,更显得有限、渺小,个体生命存在也是不可逆转不可重复的。因此,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别人不可替代的,做人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任何极端都走不得,惟有中庸之道可走了。人生是一个过程,一个由生到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磨难,人灾天祸。面对苦难,勇者会迎难而上,遭遇即是一种挑战!然而,当活着消解了苦难之后,人生的意义和幸福又该如何?

还是要从富贵说起。富贵所遭遇的困难可以说是由一串多项加数相加得出的:财尽——摇身为穷光蛋,父亡——洗心革面重新生活,决心改过——被抓了壮丁一去数年,继而母亲撒手西去。作品在描述富贵归来后的又一串变故时,已经让主人公平静了下来,从遭遇到平静,这是一种清醒的无奈。从文本中我们已经看不出他的情绪有无变化,在谈到死去的亲人时,“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这时的富贵已经不再看重生离死别了。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活着只是一个过程而已。这是余华借以传达的思想,一个相当深刻的命题。不过,这一命题通过富贵的命运表现出来,多少显得有些悲凉和无奈,让人心里感觉到沉重和压抑。余华正是以祸福无常的故事情节传达出一种“贵生”的 趋向,作为人,活命成为第一要义,其他可忽略不计。在大自然的天灾人祸面前,人像一根稻草,不堪一击,富贵坚韧的生命力和求生的顽强意志使他一次次死里逃生。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他真的活出了温暖活出了幸福了么?

什么是幸福?参阅资料结合实际,我们可以知道,幸福是一种心灵上的体验,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饿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是一种极具深度的精神体验。

命运的不幸使富贵承受不能想象的痛苦,而痛苦,正是检验能否具有幸福感的标准之一,因为幸福必须从痛苦中提炼,靠不幸来提醒。富贵所遭遇的苦难全都化解到了他的生活之中,化解之后他以一种顺命隐忍的态度生活。但他的苦难就像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每解决一个问题,又有新的问题横在前头。每一次对苦难的消解都给予了富贵更深刻的人生体验,尽管他没有说过什么,但对于死亡对于生存对于幸福,他逐渐接近真相接近真理。

我们看到了苦难下的富贵承受着生命赋予的责任,面对现实给予他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淡定自如地看着这个匆忙的世界,静默地品味其中的苦乐。对于生命的终极——死亡,他处之泰然。这种平静与泰然是真正的看破。简单说是看破了人生的虚妄但仍追求仍奋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智者“已超越了狭隘的功利目的,超越了一己之私利,超越了沉重的物欲、肉欲,而把兴趣转向了过程,面对虚无仍然进行绝望的抗战,用顽强不屈的奋斗去完成一个壮丽充实的人生过程”。

智者的这种人生态度,哲学家周国平有过很好的说明,他说:“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两者均未得到智慧的真髓。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的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始终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周国平先生所言,智者的人生态度包含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是三者“消彼长的动态平衡”,这个理论分析落实到富贵的生命痕迹中恰如其分。

中国古人的人生智慧:尽人事以听天命。“尽人事”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努力,是积极的拼搏与奋斗;“以听天命”是结果如何不必计较。事与愿违的事情太多,重在过程而非结果,做事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只要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努力了拼搏了,即使失败也问心无愧,精神上会有崇高感和自豪感。

四、人生的启示

一个人来到世间,也许命运从一开始就会不公平,这些所谓命运的不公平与不合理,换个角度看其实就是哲学上所谓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可消除的。人的命运不可捉摸,就连生命的存在都带有偶然性。生活中也常常回游许多恶作剧般的事情,让人产生敬畏敢、肃穆感的生命常以荒诞的形式和渺小的人儿开着玩笑。人生到底是怎样的一连锁过程,谁也无法预测和提前演习。那么,人该怎样对待命运呢?

两种选择,一是向命运低头,听天由命;另一种是坦然接受它然后与它抗争到底。选择第二种,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掌握自己的命运要从关注当下做起:学会关注自己的生命过程,关注当下的生活 。人生的第一要务就是生活本身!

胡适在回答一个青年的问题时说到“人生的意义”,他说“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声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注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7f1798ba0116c175f0e4837.html

《《活着》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