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3-01-31 23:57: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内容来源:五四制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主题:湖心亭看雪 课时:1课时
授课学生: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欣赏雪后西湖奇景,体会白描手法运用。 2、理解作者精神世界,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1课时
教学重点:欣赏雪后西湖奇景,体会白描手法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当代散文大家梁衡先生说:“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展示自学之成果 1.我会读 ——正音 2.我会解释——重点字解释 3.我能概括——复述内容


四、诵读文章之韵味
生读——师读——齐读(多角度的朗读,感悟文章之美)
强饮等词与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句,很好的引导学生领悟了词句的表意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设计说明]朗读是学习古诗文的传统方法,行之有效。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这些古诗文熟练地诵读,甚至背下来,有助于对文言文的理解,更充实自己的文学积累。因此,我从语气语调语音停顿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诵技巧进行指导。 五、欣赏雪后之奇景 1.找三个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译三个句子 3.赏三个句子
[设计说明]这个活动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既鉴赏了文章优美的语言,又体会了文中暗含的情感,掌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品味作者之雅趣 1.赏雪之痴


2.个性之痴 3.故国之痴
体会了张岱所描写的雪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只见“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六、仿写训练
天净沙 湖心亭冬思 北风狂雪藏鸦, 断桥孤舟亭下, 微痕浮影饮罢。 放舟归家, 痴心人无牵挂。 湖心亭看雪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
[设计说明]进一步领会白描手法。 七、小结
一人独行一寒雪,一人痴走一天地。



《湖心亭看雪》学情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是五四制初二学生的一篇学习篇目。但是我所用的班级却是五四制初一年级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深度上来看对初一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度。
进入初一后学生仅学习了半年的文言文,必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非常浅薄,的文言文分析方法,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有很大的培养空间。但是,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文言讲析方法,势必会磨灭他们学习的兴趣,无法收到教学实效。所以根据自己对自主性学习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主体参与式”语文学习活动设计,采用以读悟文法,讨论法,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去相互质疑,相互解惑。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

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可通过表格演示,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领悟文章主旨。
3.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方法,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湖心亭看雪》效果分析

一、引导朗读文本,理解重点字词。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7——9年级“阅读”中提出“对课文的阅读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这是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努力,认真践行。
以“字斟句酌、咬文嚼字”为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讨论重点字词句,在看似平常的遣词造句中发现课文的深层意蕴,带领学生领悟课文的言外之意。如,对张岱“痴”的揣摩感悟,就贯穿全篇,前后关联,逐层深入地剖析,逐渐揭开“痴”的面纱。
二、指导精读景语,揣摩写景抒情。
《语文课程标准》又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

力的语言。”在落实课标这一要求中,两位老师在对课文写景语言的评析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探究。
三、适宜适合地穿插背景资料,品味作者雅趣。
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授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了关于张岱的生平资料和《陶庵梦忆》创作的背景资料,有了这些资料学生对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易于理解了。在难点突破讲解白描写作手法时,老师借助原文,采用对比、替换、留白的方法,引导学生品析写景的句子,特别是“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的量词,使学生自然而然领会到在这个浩大、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作者内心油然而生的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稊米”的深沉感慨。在解读张岱的人生与品格中,深化对文本的认知。
全文仅100多字,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写出了西湖雪景与作者的雅趣。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孤高自赏的情感和淡淡的愁绪。紧扣本文的事理、情景,为学生展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湖心亭。
《湖心亭看雪》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本单元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性情,丰富文化积淀。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张岱的小品颇似唐人绝句,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湖心亭看雪》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交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而更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是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教学重点: 1.雪后奇景的赏析; 2.走进作者的雅趣。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用百度搜索查找一些与作者张岱有关的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张岱寄情于山水的闲情雅致的精神世界的了解;以百度图片搜索,展示几组西湖美丽景色的图片和文中所描绘意境的图片相对比,感受张岱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闲情雅致以及内心世界的孤苦愁绪,加强学生对文章意境的整体把握;
为了使学生对白描手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用《天净沙 秋思》和仿写形式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文中的意境;课文拓展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绚丽多彩的西湖,更主要的是增加学生的积累。


《湖心亭看雪》评测练习

运用白描手法,结合文章内容与情感,试用诗歌的形式表现《湖心亭看雪》

天净沙 湖心亭冬思 北风狂雪藏鸦, 断桥孤舟亭下, 微痕浮影饮罢。 放舟归家, 痴心人无牵挂。




湖心亭看雪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湖心亭看雪》课后反思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文言小品文,全文寥寥160字,却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绝对意想不到的西湖,语言之精致洗练、意境的幽缈奇绝,几乎就是一种全新的视听馈赠。为了使学生对本文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必须通过听读、诵读、齐读等形式,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再以默读、分组赛读等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字音、把握词义,然后边读边师生质疑、释疑,已达到通晓文意的目的。教师教学时的侧重点均不在字词句的梳理,而是将其作为一篇典范的散文进行教学。
散文与诗歌均为抒情性文体,诗歌(特别是一些现代派诗歌)的抒情带有更强的模糊性,甚至于作者也难以说清抒发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情,甚至是一种自己都很模糊的感觉,因而诗歌往往可以多解,比如《锦瑟》,比如《断章》等等,诗歌的解读也因此不一定“知人论世”。散文则不同,散文是作者性灵的抒写,强调的是一个“真”,因而在解读散文作品时,离开作者经历、离开作品写作的背景,很难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与风格。尤其是教师应当懂得作者:理解作者的情怀,懂得作者的趣味,这样才能理解作品的意趣。
课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通

过这一课学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多角度的展开思维活动,并且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的。本堂课在上课前花了长时间备课,上完课,自己觉得比较舒畅,学生也跟着老师的节奏,用一课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像类似比较短小的文章,大可不必字字解释,句句翻译,抓住文章的核心,一一拓展,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也有一些遗憾和需要探讨的地方:
1. 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例如,解释“长堤一痕”“一”时,有学生解释为“量词,一道”,要纠正,应该是“数量词”
2. 对文中重难点的把握不够到位,深入。可以说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可以,但是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出力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首本文巧妙地将记叙、描写、抒情 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老师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让学生先感知一下,如果让学生去总结,理解会更深刻
3. 由于本文写于作者国破家亡、陷于困顿之时。回首前尘,昔日的繁华,往日的优雅,被一一无情的毁灭,昔日的点点滴滴越是美好就会更刺痛他的内心。过去的美好,像一场梦。他在梦中想要获得慰藉,但同时又受到痛彻心扉的刺痛。所以又为本文笼上挥之不去的愁绪。这一点也应引导学生去感悟。
《湖心亭看雪》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是这样定义语文学科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7d0cfee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4.html

《初中语文_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