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

发布时间:2018-12-12 14:21: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

《世界文学名著宝库: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青少版)》讲述了卓娅和舒拉从小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前苏联时,当德国法西斯侵入前苏联的领士时,为了保卫祖国、捍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卓娅参加了由共青团员组成的敌后游击队,深入敌后。在一次对敌行动时,她不幸被敌...

一、判断题

1.卓雅的母亲喜欢反复说的一句话是“读书是光明,不读书是黑暗。”(

2.在康斯克城,卓雅去集市买树脂忘记了回旅馆的路。(

3.在孩子们动手做功课的时候,妈妈总会郑重地问:“舒拉,你的手干净吗?”(

4.妈妈会给卓雅和舒拉讲述首都莫斯科的神奇历史,使他们懂得了了如何理解和热爱它的过去和现在。(

5.在“切留斯金”号撞冰后,英雄飞行员莫洛科夫在救援中不幸身亡。(

6.卓雅在十一岁时加入了少年先锋队。(

7.娜嘉的父亲是第一批的青年团员,他听过列宁在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讲。

8.卓娅生病期间,舒拉接了许多绘图工作。在接姐姐出院时,把领取的工资给了姐姐,让她做件新衣服。

9.作家盖达尔在送给卓娅的《克列尔辛的小曲》这本书中,回答了卓娅提出的问题:什么是幸福。

10. 《真理报》报道了卓娅班级绿化校园的事。(

11.十年级举行毕业晚,卓娅所在的全体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晚会。

12.对德国法西斯开战后,卓娅去报名参了军。

13.71日,舒拉和很多学校的学生去远行。亲人们在公园里为他们送行。(

14.苏维埃的领袖在广播里广播里号召人们起来捍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

15.舒拉在战斗中被爆炸的爆弹永远地夺去了生命,和姐姐卓娅分别安葬在不同

的公墓里。

二、选择题

1、卓雅和舒拉很喜欢妈妈发明的什么游戏?(

A.上上下下

B.随你想

C.白棍儿

D.哥萨克强盗

2、卓雅和妈妈读哪一本书时都哭了?(

A 《牛虻》

B 《草地》

C.《巡按使》

D.《格利弗游记》

3.舒拉很景仰的画家是谁?(

A.谢罗夫

B.苏里柯夫

C.列宾

D.列维唐

4.卓雅在读哪一本书时忘了帮妈妈热中饭?(

A.《怎么办》

B.《牛虻》

C.《丹娘·索罗玛哈传略》

D.《战争与和平》

5.严格的卓雅对哪一门学科得到“很好”而难过?(

A.数学

B.化学

C.物理

D.俄文

6.卓雅为了什么而没有去听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

A.教学生识字

B.加入共青团

C.完成作文

D.算出代数题

7.卓雅的日记愿意给谁看?(

A.舒拉

B.爸爸

C.外婆

D.妈妈

8.在疗养院里,卓娅和哪位作家成了好朋友,一起滑冰、滑雪、唱歌,谈论读

过的书籍?

A.盖达尔

B.歌德

C.鲍狄埃

D.托尔斯泰

9.一次,卓娅所在的九年级“甲”班犯了错,全班同学到校长那儿去请罪,请求校长派他们去做什么?

A.绿化校园中最难修的路段

B.打扫校园卫生

C.去图书馆整理书籍

D.到敬老院慰问老人

10.秋天,卓娅和同学们去国营农场收拾马铃薯。他们每人抢收的任务是多少?

A.一公斤

B5公斤

C10公斤

D.一百公斤

11.卓娅的日记本里的最后一页里,写的是话:“永别了,永别了,记着我吧。”这句话出自哪本世界名著?

A.《哈姆雷特》

B.《将军》

C.《牛虻》

D.《铁木儿》

12卓娅所在的部队到彼得里斜沃村后,她主动要求完成的艰巨任务是( )

A. 烧毁敌人的马厩

B. 送情报

C. 放哨

D. 为敌人带路

13.卓娅毅然告别母亲和弟弟,加入了什么部队?

A. 先锋队

B. 游击队

C. 前线部队

D. 先头部队

14.卓娅被抓后,被敌人折磨多长时间?(

A. 十天

B. 半个月

C. 一个多月

D.两个多月

15.坚强的卓娅经受住了各种非人的折磨,不肯泄漏半句机密,最后慷慨就义,被追认为什么?  )

A.“革命烈士”

B.“苏联英雄”

C.“优秀军人”

D.“战斗女英雄

三、写一篇读后感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读后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能有一次.人的一生最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自己虚度年华而痛苦,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只有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才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解放而斗争!“这是我读完《卓娅与舒拉的故事》这本书之后最深的感受,也是卓娅和舒拉用自己的短暂的生活和生命证明的一句话.

  真的,看完这本书,我不止一次流下了眼泪.我被书上那个有主见、有爱心的女孩卓娅和那个既顽皮,又善良的男孩舒拉,深深地打动了.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卓娅和舒拉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前苏联时,当德国法西斯侵入前苏联的领土时,姐弟俩为了保卫回祖国,捍卫革命的胜利果实而不惜捐躯。

  姐姐卓娅参加了由共青团员组成的敌后游击队,在一次对敌行动中,她不幸被敌人抓住,临刑时,她慷慨就义,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久以后,弟弟舒拉参加了苏联军队的坦克部队,在战场上与德军浴血奋战,在战争胜利的前4天也不幸英勇地壮烈牺牲.那时,姐姐年仅18,而弟弟才17!

  当我读到“卓娅的母亲柳鲍娃 齐莫菲耶夫娜颓然倒在椅子上.她没有流泪,没有呼吸,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她牺牲了,卓娅她牺牲了……’,一向能控制自己感情的舒拉,这时候,倒在床上嚎啕大哭起来.‘我早已知道……我全知道,’他呜咽着,‘那时候《真理报》上有照片啊!虽然是另外的名字…可是我知道是姐姐……我知道是她……我不愿意对你说……我想我可能错认了……我就想是我错认了.我不愿意相信……可是我知道……我是知道的……我知道是她……’”时,感动得落了泪,哭了很久,很久……

  194559,苏联军队终于赶走了侵略者.可是,卓娅和舒拉永远不能再看见蓝天,也不能再看见鲜花,也永远不能迎接春天了.他们为了别的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们是国家的花朵,是国家的栋梁.我们应该学习卓娅和舒拉的精神,从中受益,以他们为好榜样,努力学习,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行列中去.同时,也为祖国的富强出一份力。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读后感

  很少有书可以让我看到那种地步——一把鼻涕一把泪,说狼狈也罢,说我没出息也罢,怎么着都是这本书惹的祸啊。

  其实这是一本很平常得书,就是讲了苏联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和她弟弟舒拉的成长经历及最后他们参加战争牺牲的故事。书的作者是他们的母亲。

  按理说,在我们这种年代了竟被战争时一些英雄事迹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真是很不可思议。我自己都不可置信,小的时候都不知目睹了多少英雄的光荣事迹了,黄继光啊,邱少云啊,都麻木了。可是,这本书就是给了我不同的感受,它真切的感动了我。读后,我认真分析了一下,认为它能感动我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这本书描写的重点不在两位英雄牺牲时英勇不屈的表现上,全书一大部分讲的都是卓娅和舒拉的成长过程,从他们的出生到他们参加战斗,作者把生活中的点滴包括他们读什么书和同学的关系等等细小的情节都没放过。因此,这本书与其说是“英雄书”,倒不如说是一本讲述平凡人生活的书,亲切又自然。

  再者,这本书的作者是他们的母亲,可以说写这本书作者饱含感情。是的,这本书处处都透漏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我想我之所以被感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被这种人间真情感动。我每次读到作者用母亲的眼光审视孩子的段落时,总会想到我的母亲。将心比心,我就更加佩服这位高尚的母亲了,所以,看到卓娅牺牲时我簌簌掉落得眼泪就是对这位伤心母亲的同情。

  一直以来我对苏联人民有一种敬爱的感情。尤其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那种万众一心、众志城成的国民精神总是让我肃然起敬。曾经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身上看到这种精神,今天我又在《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中看到了同一种东西。战争发生时,卓娅也不过是18岁左右。她总是抱怨自己是一个女孩子,不能为保卫国家做更多的事情。她时刻关心着时事,看到法西斯德国入侵祖国,她带着的是怎样的愤恨啊。

  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她终于能够参加到敌后的战斗中。那一刻,她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就像上学时得奖一般。可是,那却是上战场啊。她的妈妈自然也不忍心,卓娅反倒拿出平常大人教的道理来劝导妈妈,让妈妈不要哭,该为她高兴。

  我想卓娅这种勇敢上战场的精神放在今天说不定还会得到嘲笑呢!也就是苏联那个时期才会盛产这种珍贵的精神吧。所以在当代物质横流的时代,在很多人都把曾经外在的美好品质隐藏,把自己包装但又在心底保留对美好的渴望时,卓娅毫无装饰的美好品德无疑勾起了人们心底的那份渴望,至少勾起了我心底的那份对美好的渴望。

  很庆幸能读到《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这样一本好书。相信这本书的精神会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读后感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闲着没事,翻起一本《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读起来。这本书主要讲了卓娅和舒拉的成长过程和对苏联卫国战争的影响,这本书的作者是卓娅和舒拉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卓娅和舒拉是一对姐弟,姐姐卓雅比弟弟舒拉大不到两岁。

  由于卓亚的父亲英年早逝,卓雅十几岁就学会了生活做饭,会帮母亲干很多活,一家三口生活得幸幸福福。但是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法西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攻入苏联,妄想在三个月以内消灭苏联。这突如其来的炮火打乱了他们一家幸福的生活。姐弟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最动人的生命答卷。

  卓雅和舒拉受教育的事,“谁到我们那里去了?”是最典型的。那一天,救援“赤留斯金”号破冰船船员最多的莫洛柯夫去他们学校讲话了,让他们懂得了别人认为的英雄都不认为自己是英雄。莫洛柯夫的这番讲话,对卓雅和舒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后来卓雅和舒拉在战场上打仗的时候受到表扬才不骄傲,总认为自己做的少。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高兴苏联卫国战争胜利,也为卓雅和舒拉牺牲而伤心。

  我读这本书时心情波澜起伏。当我读到他们的父亲因病去世时,我心想:这下他们家缺少了一个顶梁柱,怎么生活呀?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不但生活下去了,而且生活得很好,父亲的去世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这种化悲痛为力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读到德国无条件侵略苏联时,我很气愤,同时也为德国感到可耻。终于,经过苏联人民的英勇奋战,苏军终于逼迫德国法西斯投降。我合上书,心里仍然在说:“卓雅和舒拉,你们两个是英雄,我一定学习你们的品质。”

创作背景

柳鲍娃·齐莫菲耶夫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以自己的一双儿女、苏联卫国战争英雄姐弟卓娅(卓娅·阿纳托利耶夫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和舒拉(亚历山大·阿纳托利耶维奇·科斯莫杰米扬斯基),作为原型写就了传记体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人物介绍

卓娅

舒拉的姐姐,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女儿。卓娅本来是一个活泼愉快的少女。她喜欢看戏,每次回来一定带着表情热心地给家人讲述,母亲和舒拉听着好像他们也看了那戏一样。在她的严肃中,她继承了父亲的幽默,那时候他们就回忆着各样可笑的事,整个晚上都在笑声中。她喜欢小说《牛虻》,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女战士,被德军俘虏后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

舒拉

卓娅的弟弟,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儿子。舒拉的个性里有一个特点,一向使他的母亲不安:就是他特别的倔强。例如,舒拉嗜好音乐,他的听觉很好,他弹父亲的六弦琴已经很久了,但是有时候他不能一次就记准某一调子。对他说:“你错了,不是那样唱,是这样唱。”舒拉听完了就很冷静地回答说:“可是我更喜欢这样。”并继续按自己那样弹。尽管很清楚地知道别人说得正确,下一次他就改正过来,可是现在却不改。他有很固执的习惯:一切问题,无论大小,他都独立地决定,任何人都不可能给他出主意。他觉得自己是成人,是男子汉,他自己知道一切,理解一切。他加入到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去,在二战胜利前夕不幸牺牲。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卓娅和舒拉姐弟俩在父母的教育下,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就表现出许多优良品质:善良好学、诚实坚定、不怕困难、坚强不屈。例如,卓娅在有些功课学起来比较吃力的情况下,宁肯自己一个人做到深夜,也不要舒拉的帮助,充分表现出了她独立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韧性。舒拉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为了表现自己的阳刚之气,一向排斥说温情的话。可是,在卓娅生病期间,他承接了一些绘图的工作赚到些钱,他把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为姐姐购买衣料。从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里,可以看到一点一滴所培养起来的优秀品质决定了他们在危难关头能够坚定、从容地面对考验。

当卓娅回家告诉她要上前线时,她心中有许多的不舍和担忧,却并未阻拦,而是默默地用心整理女儿的行装.以行动来支持女儿的决定。女儿的牺牲对她的打击很大,心头的伤痛还未来得及平复.唯一的儿子又要上前线,这一次她依然选择了支持,并鼓励儿子要永远忠诚、坚强。

虽然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但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坚强地承受住了这一连串的打击,她没有被悲伤击垮,而是以坚韧的毅力不知疲倦地进行创作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卓娅和舒拉的精神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艺术特色

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以阅读之线贯穿卓娅与舒拉的成长,同时也忠实地记录了这一成长过程发生于卫国战争前后真实的历史事件。小说并不像许多基于宏大叙事或革命主题的作品一般过度渲染革命狂热氛围,而是用回忆的笔触平和地描绘着一个最贴近真实的莫斯科,叙述卫国战争来临前及发生后民众生活的改变: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而在红场举行的盛大的游行与庆典;前往北极科考的“切柳斯金号”触冰被困,党和政府成立船员救援委员会,两个月后“切柳斯金号”全体船员被救出;1935年春天莫斯科修成并开通了地下铁道;苏联人民声援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毫无疑问,在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看来,共同亲历这些特殊时刻、特殊事件使得卓娅与舒拉更加成熟并善于思考。

小说中对于这些事件的描述宛如一幅长卷,它与记录卓娅与舒拉成长的阅读之线融合后,读者便能由此回望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的社会生活图景,并触摸到两位少年主人公成长的每一个节点。 

作品评价

近现代中国思想家梁漱溟:《卓娅与舒拉的故事》叙述苏联卫国战争中壮烈捐躯者青年两姊弟,出于其亲母手笔。二子身为国殇,其尽忠于国之情节自所当详。而为母氏者顾从其自身结缡说起,于其家人间夫妇、亲子、兄弟之情缕缕焉委宛言之,亲切自然,至性动人。 

作者简介

柳鲍娃·齐莫菲耶夫娜·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她年轻时就失去了丈夫,独自挑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生活再艰辛,她也从不抱怨,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应该正直做人,辛勤劳动,感受生活的种种美好。她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利用一切机会跟孩子们讲故事,谈人生,引导他们做诚实勇敢的人。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最新章节目录列表

1.杨树林

27.年长的和年幼的

53.阿尔喀基·彼得罗维奇

2.新的生活

28.谢尔杰·米罗诺维奇

54.同班的学友

3.重新在家里

29.“谁到我们那里去了?”

55.绿树间的风声

4.女儿

30.美妙的旅行

56.舞会

5.噩耗

31.“蓝色的夜,象火焰一样地飞腾吧!”

57.六月二十二日

6.儿子

32.日记

58.战争的日子

7.外祖母

33.“白棍儿”

59.出发

8.弟弟和姐姐

34.《牛虻》

60.“我的朋友们,我要向你们讲以下的话”

9.“看看人去,见识见识世界去!”

35.“蓝色的夜,象火焰一样地飞腾吧!”

61.最初的炸弹

10.在西伯利亚

36.日记

62.“你用什么帮助了前方?”

11.冬季

37.“白棍儿”

63.辞别

12.擦不掉的印象

38.《牛虻》

64.日记本子

13.远行

39.穿着桃红色衣裳的女孩子

65.“丹娘”

14.一年之后

40.打赌

66.在彼得里斜沃

15.团圆

41.丹娘·索罗玛哈

67.经过情形

16.过节

42.首次的工资

68.克拉娃的述说

17.夜晚

43.蔚拉·谢尔杰夫娜

69.舒拉

18.在往学校去的路上

44.最高的尺度

70.由全国各处

19.迁居

45.化学的评分是“很好”

71.“祝我一路平安吧!”

20.悲痛

46.独处自省

72.来自乌里扬诺夫斯克的消息

21.没有父亲

47.领袖的话

73.军事记者

22.新学校

48.“不言而喻”

74.五张照片

23.希腊神话

49.老彼得洛夫大道上的一家

75.“我很愿意活下去”

24.我们爱好的书

50.除夕

76.全心全意

25.新大衣

51.苦难的日子

77.书信

26.“赤留斯金”

52.又在家里了

78.壮烈地牺牲了  

1.杨树林

    在唐波夫省北部有一个乡村名叫“杨树林”。老人们说,过去这里的确有过一片密林。可是在我的童年时期,人们就早已把那片林子忘记了。

  村子周围,种着黑麦、燕麦和黍子的农田延伸得很远很远,可是靠近村子的地面却被许多深谷割裂得零零散散。深谷逐年扩大,陡峻的高坡上,那些村边的农舍简直就像要跌落到谷底去了。一到冬季,深谷里往返奔驰着许多饥饿的野狼。我小的时候很怕在冬天的夜晚走出屋外:冷,死气沉沉,处处是雪,无边无际的雪,还有远处狼的号叫声。有时真的听到了狼叫,也有时只是过于紧张的儿童的听觉在作怪。……可是一到春季,周围一切都焕然一新了。草原上开着野花,油绿的嫩草覆盖着大地。处处是红的、蓝的、金黄的野花,像火星似的怒放着。雏菊、铃铛花、矢车菊,可以满怀地抱回家去。

我们的村子很大,居民约有5000人。差不多每户都有人到唐波夫、贫兹,甚至也到莫斯科去作工挣钱。可怜的一小块土地是不够养活一家贫苦农民的。

我生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父亲齐莫菲·西门诺维奇·秋里阔夫,在村公所当文书员,他没受过教育,但却知书识字,甚至可以说是博学多识。他喜好读书,在和人辩论的时候,也常常引经据典。僻如,有一次他对和他交谈的人说:

“我记得,我读过一本书,里面关于天体的说明,和您的说法完全不同……”

我上过3年当地的乡村小学。1910年秋季,父亲把我领到基尔山诺夫城去投考一个女子中学。从那时候到现在,差不多40年了,可是一切大小事情我全记得很清楚,就仿佛是昨天的事一样。

  两层楼房的中学校舍,使我很惊讶,在我们杨树林村没有这么高大的房子。我紧握着父亲的手,随他走进了学校的前厅,羞答答地停了脚步。一切都是新奇而生疏的:宽大的门、石地、有栏杆的宽敞的楼梯。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和家长同来的女孩子。最使我不好意思的就是,她们简直比那新鲜的、在我看来是富丽的陈设更使我不安。基尔山诺夫是一座商业的县城,在这些和我同样来投考的女孩子中间,农家的孩子很少。我记得有一个女孩子,看外表是地道商人的女儿,面孔红胖的,用鲜蓝色绸带系着长长的发辫。她鄙视地打量了我一番,就咬着嘴唇转过身子去。我靠紧了父亲,父亲抚摸着我的头,似乎在说:“孩子,不要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随后我们上楼去了,有人把我们一个一个地招呼进一间大屋子去,在屋里的长案后边坐着3位考试委员。我还记得,我回答了一切试题,最后,我就忘记害怕,大声朗诵了以下的诗句:

今后我们将给瑞典人一点颜色看,在这里建起雄城,气死傲慢的邻人……爸爸在楼下等着我。我高兴极了,不顾一切地向他跑去,他马上就上楼梯来迎接我,脸色是那么愉快……中学时期就这样开始了。我至今还保持着对这一时期的温暖、感谢的回忆。阿尔喀基·别洛乌索夫在我们学校里讲授数学,讲得明白有趣。他的夫人耶里萨维塔·阿法娜谢夫娜讲授俄文和文学。

耶里萨维塔·阿法娜谢夫娜总是微笑着走进教室,我们也随着她微笑。她是那样活泼、年轻、和蔼可亲,她坐在讲桌后面,沉思地看着我们,不用任何开场白,开始就念道:

“树林脱下紫色的衣裳……”

我们能一直不倦地听着她讲。她一面仔细地讲给我们听,一面她本人也陶醉于她所讲述的美景之中。她努力给我们讲解俄罗斯文学的动人力量,它那鼓舞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它的深刻的人道性。

听着耶里萨维塔·阿法娜谢夫娜的讲解,我明白了:教师工作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当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必须具有活泼的心灵,清晰的头脑,当然,还必须非常喜爱儿童。耶里萨维塔·阿法娜谢夫娜虽然一向没有说过爱我们,可是我们无需任何解释就知道她是爱我们的。根据她看我们的眼神,根据她有时候亲切地把手放在我们的肩上根据她在我们任何人遭到失败的时候怎样地伤心,我们就能理解到她对我们的爱。我们同样也爱慕她的一切:爱她的青春、美丽而沉思的面貌,愉快仁慈的个性和她对于自己的工作的爱好。一直到我成年之后,抚育着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仍时常回忆我所敬爱的阿法娜谢夫娜先生,并且在困难的时候,常会设想:如果她在这里,她可能告诉我怎样做。

另外还有一些很使我怀念基尔山诺夫中学的事情:我很爱好绘画,美术教员也发现了我有绘画的才能,但是我对自己不敢抱有成为画家的希望。

有一次,美术教员谢尔杰·谢民诺维奇·波马佐夫对我说:“您需要学习,一定要学习,您有很大的绘画天才。”

他和耶里萨维塔·阿法娜谢夫娜一样,也很爱好他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我们上了他的课,了解了什么是颜色、线条、比例、远近画法等等以外,也了解了构成美术精神的东西,是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怎样学会随时随地了解生活,看出它在各方面的表现来。谢尔杰·谢民诺维奇给我们介绍了列宾、苏里柯夫、列维唐等大画家的创作,他有一大本画册,粘着很精致的复制名画。那时候在我心里就引起了到莫斯科去,到特列佳柯夫画馆参观参观的念头……但是,无论自己怎样希望继续学习,我知道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家里的生活只能勉强维持,需要我帮助父母。中学毕业后我就回到杨树林来了。

2.新的生活

关于十月革命的消息,我是在基尔山诺夫就得到了的。老实说,那时候我并没有清楚地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我仅记得有一冲欢欣的感觉:一个盛大的群众的庆祝节日临到了。城市中充满了热闹,狂欢;红旗迎风飘扬着。在大会上普通的人——士兵、工人——登台演说,响亮地说出新的充满着热烈信心和果敢的字眼:

布尔什维克党,苏维埃,共产主义……在我回到故乡以后,我的哥哥谢尔杰(他是我童年时的朋友,也是年龄略长于我的伙伴)对我说:“新生活开始了,柳芭,你明白么?是完全新的生活。我不愿意袖手旁观了,我要参加红军去。”

谢尔杰只比我大两岁,可是我跟他比起来还完全像小孩子一样。他了解的事比我多,他会更清晰地分析时事。我也看出他的意志是坚决的。

“哥哥,我干什么呀?”我问他。

哥哥毫不犹豫地回答了我:“教书呀!当然教书。你知道吗?从此以后学校就要像雨后春笋般地增多起来。你以为今后在杨树林还依旧是两个学校,供5000人口用吗?不能那样了!以后人人都能上学。你看吧,人民不能再过文盲的生活了。”

我到家后两天,他就参加红军去了。我也不迟疑,马上到人民教育局去了,他们立刻就分派我到索罗维延卡村任小学初级班教员。

索罗维延卡村距离杨树林3俄里,是一个贫穷偏僻的小乡村,简陋的农舍,屋顶全是用麦秸盖成的。

学校给了我一点安慰。

那是在村尾上,隐没在绿荫中的一所过去地主的住宅。

那时树叶虽然有些发黄了,可是远远地就可以看见满树鲜艳火红的山楂,很悦目地伸到窗前,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愉快起来。这所房子是相当坚固和宽敞的。有前庭、两间屋子和一间小厨房,较大的一间屋子是教室,另外,带有铁窗板的一小间是指定给我住的。我马上把随身带来的识字课本、算题本、钢笔杆和钢笔尖,还有一大瓶黑水,全放在桌上,自己就走进村子里去了。我要把村2子里所有的达到学龄的男女儿童都登记起来。各家我都挨门地串到了。

最初他们对我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后来才渐渐地跟我畅谈了。

“噢,你是教员哪!?

教吧,教吧!”一位身高、枯瘦,并且似乎不耐烦地皱着浓眉的老太婆对我这样说,“可是你登记那些小丫头们是多余的。她们没有什么可学的。织布,纺线,将来嫁人,这些还用得着识字吗?”

可是我仍然坚持我的主张。

我用我哥哥对我说的话,回答说:“现在不是以往的时代了。今后人人都要开始过新生活了,人人都得学习。”

……第二天教室就挤得满满的了。前一天我登记的30个孩子全来了。

挨近窗户边的一行坐着年幼的孩子,是一年级的学生,中行坐着二年级的学生,靠另一边墙坐着年龄最大的孩子,他们仅仅4个人,都是14岁。在我面前,最前面一张书桌旁坐着两个长着浅色头发,脸上有雀斑的,蓝眼睛的,穿着一样花衣裳的女孩子。她们是最年幼的,她们的名字叫丽达和玛露霞,两人都姓格列伯娃。靠墙坐的4个年岁较大的男孩子很规矩地站起来,其余的孩子们也随着他们站起来了。

“您好,柳鲍娃·齐莫菲耶夫娜!”“我们欢迎您!”我听到了不整齐的孩子们的问安。

“你们好,谢谢你们!”我回答了他们。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第一课。以后就一天接一天地过下去了。一个人照顾三个班,我觉得很吃力。趁着年幼的孩子们热心地学习写字母,年龄大的孩子在做算题的时候,我就给当中的一班讲为什么日夜交替。接着我又去看孩子们的算术本子,中级班在这时写哨音字母后带有软音符号的阴性名词。

年幼的孩子们写字母写得厌倦了,我回到他们桌前,他们就大声地开始一字一字地念:“妈——妈,”“玛沙————饭!”

我全心全意地做着工作,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快活。日子在不知不觉地过着。有一位那时我看来是富有经验的教员由邻村来访过我两次,他已经在小学教学三年了。他坐在教室里听我给孩子们上课,他给我提过意见,每次临别他总是说我的教学很有成绩。他说:“孩子们喜欢您!这是很好的现象。”

3.重新在家里

在索罗维延卡我做了一个冬季的教员。从新学年开始就把我调到杨树林来了。

我很舍不得离开索罗维延卡的那些孩子们。我们已经习惯在一起了,但是这个调动也使我很高兴,因为又能重新在家里,在亲人之间,多么好!

回到杨树林后,我又遇到了童年时的朋友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他和我同岁,但是看来似乎比我大得多:论老成,论经验,我全比不上他。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在红军中服了一年兵役,现在他在杨树林管理阅览室的图书馆。演剧小组就在这阅览室里集合排剧。杨树林和周围农村的青年们,小学生和教员们准备演出《贫非罪》。我扮演留葆夫·果尔杰夫娜,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扮演了留比木·托尔佐夫。他是我们的领导人兼导演。

他给我们的指导是愉快的,饶有趣味的。如果有人说错了台词,颠倒了奥斯特罗夫斯基①的话,或者大声怪叫,莫名其妙地瞪眼,挥手,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就那样滑稽地、无恶意地模仿那个人,使得他就不好意思出风头了。他笑时,声音很大,不易遏止。我再也没听见过任何人这样天真地欢喜地笑过。

不久以后,我就和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结了婚,我搬到他家里去了。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同他的母亲里吉亚·菲多罗夫娜,弟弟菲嘉在一起生活。另外一个弟弟(阿列克谢)在红军中服务。

我和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相处得很好,很和睦。他是一个有涵养、不随便甜言蜜语的人,但是我在他的每一顾盼、每一举动中全感觉着他对我的关怀,我们彼此是不需说明就能互相了解的。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就要有小孩子的时候,我们非常高兴。“一定是儿子!”我们这样的断定,并且共同给孩子起了名字,还预测了他的未来。

“你只要想想吧,”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说着幻想的话,“这多么有趣呀:头一次给孩子看看火,看看星星,看看鸟儿,再带他到树林里去,到河边去,到海滨去,到山上去……你知道吗?他是头一次看见啊!”

孩子生下来了。

“恭喜,柳鲍娃·彼得罗夫娜,得了一位千金,”接生的老太太对我说:“您听,她哭出声音来了。”这时在屋里听见了婴儿的啼哭。我伸出了手,他们就抱给我看:一个白脸、黑发、蓝眼、身体很小的女孩子。在这一瞬间里,我觉着我一向也没有盼望过儿子,并且一向所盼望的就是这个女孩子。

“我们给女儿起名叫卓娅。”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说。

我同意了。

这是1932913日。

阅读全文网址:https://www.555zw.com/book/13/1349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7b58c2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2.html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