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分析抒情手法题

发布时间:2019-03-23 14:29: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考诗歌分析抒情手法题

一、知识梳理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以“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2.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其特点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手法可细分为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抒哀情的诗最多。

3.托物言志又叫“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是指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品格志向的表现手法。诗人的“志”(思想情感)与客观的事物要有某种相似点,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使物能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如元代王冕的《墨梅》以神清骨秀的梅花表现了作者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情操,南宋郑思肖《寒菊》中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坚毅不屈的爱国情怀。

4.借古讽今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借古的目的是讽今,即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如杜牧《过华清宫》通过写唐玄宗命人给杨贵妃送荔枝的事,鞭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淫逸误国,警告当朝封建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5.借古抒怀是指借叙写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抒发愤懑,感慨自身的不幸遭遇。如李商隐《贾生》讽刺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寓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6.以景结情也叫以景作结,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全诗。其特点是融情入景,意味深长。如王勃的绝句《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上写久客异乡,思归未归的苦况。后两句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烘托思归不得之“念”。“山山黄叶飞”以景结情,用风木摇落秋景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耐人寻味。

7.用典也叫用事,是作者在诗文中引用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前人语句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的表现方法。按引用的内容分为事典和语典。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典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使用典故既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又能使诗句庄重典雅。如《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引用“周公吐哺”这一历史故事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礼遇人才的诚心。

8.卒章显志是指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结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是几乎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的一种手法。诗人往往在诗歌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二、题型分析

1.(2017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2007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分析古诗抒情手法试题主要有选择题简答题两大题型。第1题是考查用典手法的多项选择题,第2题是考查托物言志手法的简答题。古诗抒情手法主要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用典这四种抒情手法在高考古诗鉴赏题中出现频率较高。

三、解题技法

1.准确运用两类答题术语

解答抒情手法试题要用到抒情手法和思想情感术语。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手法有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托物言志、以景结情、用典等。按生活内容思想情感术语分为以下几类。

生活

思想情感

四时

惜春伤春   年光易逝 物是人非 年华虚度 热爱自然

田园

轻松愉悦   悠闲自在 揭露剥削 同情疾苦 热爱生活

国家

忧国忧民   报国无门 矢志报国 淫逸误国 昏庸无能

战争

保家卫国   建功立业 缅怀英雄 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为官

怀才不遇   功业无成 惆怅失意 清高孤傲 为官不快

客居

思乡念亲 厌倦漂泊 痛苦忧伤 孤独寂寞 思念友人

交友

离愁别绪   依依不舍 知音难觅 深情厚意 朋友零落

隐居

闲适安逸   怡然自乐 避世脱俗 追求自由 不慕名利

2.依照三步法分点分步答题

分析抒情手法题按照“指→析→点”三步法做答。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抒情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此步要用规范的语言格式表述,如分析借景抒情的表述格式是“借描写……景抒发……情”。第三步指出抒情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此步要准确使用思想情感术语。

四、解题示例

3.(201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此题是赏析抒情手法试题,这两句分别运用了用典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手法,“起舞闻鸡”即祖逖的“闻鸡起舞”故事,“潮落秋江冷”是借景抒情。所以答案应包含两个要点。按照“指→析→点”三步法做答,答案拟为:(1)用典(),化用祖逖的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2)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在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吴诗借景抒情,鞭挞了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李诗借古抒怀,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第一问: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第二问: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7490b3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5.html

《高考诗歌分析抒情手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