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7) 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9-05-14 09:55: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7 新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A.分外(fèn) 解剖(pāo)   深邃(suì)   余晖(huī)

B.忐忑(tè) 伫立(zhù)   浩瀚(hàn)   禁锢(jìn)

C.颓废(tuí) 弥留(mí)    灵柩(jiù)   襁褓(qiáng)

D.繁衍(yǎn) 强聒(guō)   颤动(chàn)  亵渎(xiè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6)

(1)等死,死国可乎( ) (2)复立楚国之社稷( )

(3)休鋟降于天( ) (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5)盖追先帝之殊遇( ) (6)斜晖脉脉水悠悠( )

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6)

(1)抑亦人谋也 古义: 今义:

(2)遂用猖蹶 古义: 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4)

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

2)效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5.填空。(12)

(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

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4)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

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5)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立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

(7)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句子

(8)古代诗人常以落花寄寓情感,请写出一组诗词名句,并写出其作者或出处。

(3)当我们想念远方的亲人,又不能团聚时,可以引用古代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情怀。

请举出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二、阅读(60)

() (18)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4)

2.十年中,的父亲那与日俱增希望是什么?照你看,在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父亲与母亲有无不同?(4)

3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2)

4.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2)

5.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3)

6.对心里默念的话,如何理解?(3)

()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20)

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口口口口不行,口口口口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

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 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根据第段有关内容,在第段方框内应填人词语依次是 (四字短语)(2)

2.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

3.第段中画横线句(a)的含义是 (3)

4.第段中写欧阳修写文成功的关键是 ,写诗失败的原因是 ,画线句(b)的意思是 (3)

5.根据第段画线句(c)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3)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6.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A.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仓U新,要培养创造力。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议论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2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屯新野 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2)下列句中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4)

“卑鄙”:古义: ;今义

“感激”:古义: ;今义

(5)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6)

甲文:

乙文:

(6)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2)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

译文:

8)请讲述诸葛亮其它两例事迹: (2)

三、表达交流(60)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一、1.略 2.略

3(1)而且压抑 (2)失败凶猛而放肆 (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言行品德恶劣

(4)深感遗憾极为憎恨

4(1)给予留给(2)成效效果

5B 6C 7.略

二、()1.出师表诸葛亮 2c 3D 4B 5A 6B 7D

()l_亲身、亲自常只拜访

2(1)(2)

3(1)诸葛亮(2)一言不发(3)诸葛亮庞统

4(1)清高不俗,谨慎持重 (2)虽遭挫折但却雄 气勃勃,思贤若渴,急于求计

5.略

6.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大意失荆州 万事俱 备、只欠东风

()1(1)拜见(2)(3)罢了 (4)叩头

2.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3.短文记叙了一个牧童回答皇帝如何治理天下的故事。

4.牧童认为治理天下如同放牧,除掉害群之马即可。

5.这个成语比喻是危害大众集体的人。

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只要是危害人民、危害国家利益的坏人即可。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三、略

(4)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思想或行为恶劣。

(5)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 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6)三顾茅庐

(7)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二、()1.原先称于勒为“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则称“这个人”、“这个流氓”。对人称的变化可看出她嫌贫爱富和自私冷酷。

2父亲希望是盼发了财的弟弟回来,给他带来财富。父母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没什么不同。

3.出发时感到快活而骄傲;后来则大家都不说话了

4.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快活骄傲的心情;后一段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沮丧的心情。

5.表明于勒很少得到这种温暖或进一步表明于勒确实很穷。

6.表明我此时复杂感情:对父母的不满、困惑,对叔叔的同情。

()1.读而不懂 既读也懂

2.总结上文,统领下文

3.在学习(收或消化)前人的知识(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或:借鉴前人的知识)

4.敢于创新 只是模仿 写作时不拘泥于古人(或写作时不受古人的限制)

5C 6A 7.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73293b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d.html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7)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